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出典] 战国 屈原 《离骚》
注:
1、 《离骚》 第二、第三部分 屈原
昔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 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 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 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 愿依彭咸之遗则!
2、注释:
三后:指三位贤明的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后:君主。纯粹:纯洁完美。这里指三王的德行美好。
众芳:指众多的香花美草,比喻许多贤能的臣子。所在:这里意为“所聚集”。
杂:夹杂。申椒、菌桂:香木。
岂维:不只;不仅。维通唯。蕙茝:香草。“杂申”两句照应众芳,强调有众多贤臣辅助。
尧舜:唐尧、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圣君。耿介:光明正大。
遵道:这里指遵循治国的正道。路:比喻治国的正确途径。
何:那么,何等。桀纣:传说中的暴君。猖披:猖狂放肆。
捷径:斜出的小路,这里比喻政治上的邪道。窘步:寸步难行。
夫:指示代词,彼;那些。党人:指当时楚王左右一伙结党营私的小人。偷乐:苟安享乐。
路:比喻国家前途。幽昧:昏暗。险隘:危险狭隘。
惮:惧怕。殃:灾祸。
皇舆:国君所乘的车辆。这里借指国家。舆:车。败绩:倾覆。
忽:迅疾的样子。先后:指在君王前后奔走效劳。
及:赶上。这里指继承。前王,即上文所指的“三后”。踵武:足迹。
荃:香草。喻指楚王。中情:内心的真情。
信谗:听信谗言。齌怒:大怒、暴怒。
余固两句:意思是说,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带来祸患,想要忍耐,但还是不能止而不言。謇謇:尽忠直言。舍:放下;中止。
指九天句:指天为证,对天发誓。九天:上天。传说天有九重。正:同“证”。
灵修:指楚怀王。灵修原意为明智美好,这里是对君王的美称。
曰:说。黄昏:古人结婚亲迎的时候,即所谓“初昏”。期:婚期。羌:楚方言中的发语词,无义。这两句宋人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认为是衍文,应当删除。现在多数研究者采用洪兴祖的说法。
成言:说定;约定。
悔:翻悔。遁:变迁、变心。有他:有别的打算。
难:惧怕。离别:指被楚怀王疏远而离去。
数:屡次。化:变化。这句指楚怀王胸无定见,反复无常。
余既滋兰两句:用大面积培植兰蕙等香草来比喻广泛培育众多人才。滋:培植。畹:古代地积单位。树:栽种。
畦留两句:也是以培植众多香草来表示广泛地推荐与培养人才。畦:田垄,这里用作动词,分陇栽种。杂:掺杂栽种。杜衡、芳芷:香草名。
冀枝叶两句:继续用香草比喻人才,表示等待贤才成长时能够得到作用,改革政事。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竣:同“俟”,等待。刈:收割。
虽萎绝两句:仍承上用比,意思说:自己培育、推荐的人才即使遭受摧残打击倒也无妨,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萎绝:枯萎。何伤:何妨;不要紧。芜秽:荒芜污秽。比喻人才变质。
众皆两句:意思是说,这帮小人贪婪成性,追逐名利没有满足的时候。众:指群小。竟进:指对权势利禄的争相追逐。凭:满。厌:足。求索:对权势财富的追求索取。
羌内两句:意思是说,那么小人对自己宽容,却用卑劣的心理衡量别人,因而生出嫉妒之心。内恕己:意思是对己宽容。量:估量。兴心:生心。
忽驰四句:意思蠊,疯狂地追逐权势财利,并非我心中所急。我怕的是时间流逝,渐渐衰老,无所作为,不能留下美好的名声。忽:急速。驰鹜:狂奔乱跑。追逐:指追求权势财富。所急:急于去做的事。冉冉:渐渐。修名:美好的名声。
朝饮两句:坠露、落英为对文。坠、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释。屈原在这里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与上文“恐修名之不立”对应。落英:坠落之花。
苟:如果。信: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
顑颔: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擥:同“揽”持取。木根:香木之根。结,编结。
贯:贯串。辟荔:香草名。落蕊:落花。蕊:花心。
矫:举起,取用。
索:作动词用,搓绳。胡绳,一种香草名,茎叶可作绳索。纚纚:形容以绳串物,长而下垂的美好样子。以上四句是屈原以服饰之芳美比喻自己志行高洁,与前坠露、落英两句同意,但角度略有不同,一以饮食,一以服饰之喻。
謇:楚方言,发语词,无义。法:效法。前修:前代的贤人。
非世俗句指上文屈原的饮食与服饰,都不同于世俗,也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忠信修洁与世俗不合。服:用。
不周:不合。
依:依照。彭咸:传说是殷代的贤臣,因谏劝君主不成,投水自尽。遗则:留下的榜样。
3、译文1:
古代的三王德行多么完美啊,众多的贤臣在他们身边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啊, 岂只只是联系优秀的蕙和芷?
那尧舜是多么光明正大啊,已经遵循正道走上了治国的坦途。
桀与纣是那样狂妄邪恶啊,他们只因走上邪路而难以举步。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啊,使国家的前途昏暗艰险。
难道我自己害怕灾难祸患吗,怕只怕君王的车子颠覆不起!
我前前后后奔走照料啊,追随着前王的足迹不斜不偏。
君王不体察我火热的内心啊,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脾气。
我本来知道直言会招来祸殃啊,想忍耐不说却又无法控制。
我指着上天让它为我作证啊,我这样做的缘故全是为了君王。
本来说好以黄昏为迎娶之期啊,没想到半路上又改变主意。
当初他已与我说好了啊,后来却翻悔另有它想。
分手,离开我都不当回事啊,伤心的是君王行为放荡反复无常。
我已经培养了许多亩春兰啊,又种植了许多亩蕙草。
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啊,还套种了杜衡与芷草。
希望它们枝高叶茂啊,但愿到时我能有丰厚的收获。
它们枝枯叶落倒不必悲伤啊,可悲的是这么多香草腐化堕落变成了恶草。
众小人争权夺利贪婪成性啊,装满了腰包还贪求不已。
对己宽容却猜疑他人啊,都勾心斗角满怀妒忌
奔走追逐权势和财富啊,这不是我急於追求的东西。
老年慢慢地就要到来啊,怕的是美名未能树立。
早晨我吮饮木兰花的清露啊,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落瓣。
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专一啊,即使长久的饥饿憔悴又何必悲叹。
采来香木的根株系上白芷啊,又把薛荔的花心联成一串。
拿起菌桂再编上蕙草啊,搓成长长的胡绳花索挂在下边。
我效法那前代的贤人啊,不作世俗人的世俗打扮。
虽不合今人的心意啊,我愿遵循彭咸遗留下的规范。
译文2:
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那时节啊,花椒与桂树层层相间,哪里只是蕙草与白芷散发芳芬?哦!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驾将要覆倾!急匆匆,我为王朝的复兴前后奔波,希望跟上前代明王的脚印。君主啊,你不能体察我的一片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我明明知道直谏忠会招灾惹祸,但我怎么能看着祖国沉沦!我敢手指苍天让它给我作证,我对你完全是一片忠心! 想过去,你与我披肝沥胆,定下约言,可后来,你却另作打算,不记前情。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伤心的是你胸无定见、反复无常!
我曾经栽培了大片的春兰,又种下了秋蕙百来亩地面。我还分块种植了芍药与揭车,将马蹄香与白芷套种其间。我真希望它们能够绿叶成荫、枝干参天,到时候就可以收获藏敛。即使花儿谢了,那又有什么悲伤,最痛心的是,众多的香草已经发生了质变。那些个党人争着贪利夺权,孜孜以求地追逐着功名利禄。他们都猜忌着别人而原谅自己,彼此间勾心斗角,相互嫉妒。像他们那样竭尽全力去争权夺利,实在不是我内心所要追求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老境将要渐渐到来,只担心美好的名声来不及树立。清晨,我吮吸着木兰花上的坠露,傍晚,我餐食着菊花瓣上的蓓蕾。只要内心是真正的美好而又精纯,我就是长久地面黄肌瘦又有何可悲?我用木兰的根须把白芷拴上,再穿上带着露珠的薜荔。我用菌桂的嫩枝连缀起蕙草,再绞起胡绳的一串串花蕊。我是如此虔诚地效法古代的圣贤,绝非一般世俗之徒的穿戴。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译文3:
古时候曾有过纯而粹的三王,在那时固然是群芳之所聚会。 木本的申椒、菌桂也多所戴插,不仅把香?和蕙草纫成环佩。想唐尧和虞舜真是伟大光明,他们已经是得着了正当轨道。 而夏桀和殷纣怎那样地胡涂, 总爱贪走捷径反而屡自跌跤。有一批胡涂的人们会苟且偷安, 他们的道路诚暧昧而又加狭隘。我并不怕自己的身子会要遭殃,我怕的是君王的乘舆要被破坏。我匆匆地在前在后效力奔走,我想要追赶上先王们的步伐。你既不肯鉴察我胸中的愚诚, 更反而听信谗言给我以恼怒。我诚然知道梗直是不能讨好,但我却忍耐着痛苦不肯抛弃。 我要请九重的上天做我证人,我悃忱地忠于君王并无他意。在当初呵,你既已经和我约定,你奈何翻悔了,又改变了心肠。我和你的分离也不怎么难堪,只叹息你的为人呵太没主张。
我已经种下了九顷地的春兰,我又曾栽就了百亩园的秋蕙。我曾把留夷和揭车种了一田, 更夹杂了些杜衡和芳芷之类。希望着它们的枝叶茂盛起来,等到开花时我便要加以收割。我自己就萎谢了也不算什么,可悲的是一群芳草要遭践踏。大家都竞争着在以酒食为征逐,贪财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满足。大家都宽恕着自己而猜忌别人,大家都在斗着心机而互相嫉妒。大家也都在狂奔着争权夺利,那些都不是我心中之所贪图。我怕的是老境在渐渐地到来,我的声名或许会不能够建树。我在春天饮用着木兰花上的清露,我在秋天餐食着菊花瓣上的红霜。只要我的精神是美满而又加顽健,我就长久地面黄肌瘦呵又有何妨?我掘取了细根来把白芷拴上, 又穿上了薜荔花落下的花朵。我把菌桂削直后再贯以蕙英,纽成了潇洒的花索馥郁婆娑。我本虔敬地在效法古代的贤人,我的环佩本不为世俗之所喜欢;和今世的人们虽不能道合志同,而我所愿效法的是殷代的彭咸。
4、《离骚》是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全诗一共有372句,2490个字。从篇幅的宏阔看,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被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一首《离骚》承载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唱诵至今,有多少人为其感染,有多少人为其激昂,有多少人为其奋起。
5、宋代着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汤汤,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像目前这样的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6、将兰草全面雅化,作为一种人性标榜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把兰草作为自己“内美”的象征,作为诛除邪恶、抗拒流俗的方式。他汲取兰草的精神,落脚于人性的自足和政治的抱负。
渐渐地,兰草成为中国文人墨客共同的标签,写兰、画兰、养兰,通过兰草寄托性情、附庸风雅的诗赋书画比比皆是,文人案头到处可见。
兰花代表的始终是“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怀。李白有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元代吴海的《友兰轩记》中称“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清代郑板桥极喜画幽兰,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画兰,出神入化,蒋士铨曾称赞他“作画如写兰”“写兰如作字”。
7、屈原是我国历史上,忠爱国家、心系人民福祉、坚持认知、反对私以害公的政治家代表性人物。他在〈渔父〉中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既是说他的不幸遭遇,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最后成了他的传世名言。他高洁的理想,在俗世里,成了洁僻性格。得意时,热血澎湃,一切求其完美;失意时,又宁可以独立于山中的幽兰自赏,不肯从俗。兰花“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的特质,适足以比喻他的气节。
相传屈原被黜之后,在故乡秭归九湾溪开馆讲学,又在学馆庭院、九湾溪田园,种满了兰蕙,还经常佩戴兰花,《离骚》中有“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以为佩。”之句,他的其它作品中,亦随处可见以兰蕙、美人自比、自勉的句子,可见他对馨兰的偏爱,已到执着的程度。
从日常生活的雅爱兰蕙,到灵魂深处的高洁如兰,屈原绝对是兰花的知音,两者性情如一,足可相互辉映,后人因此不作第二人想,尊他为二月兰花花神。
兰花(指国兰)叶态修长绰约,终年翠绿,花朵淡雅幽香,以之象征人格的高洁、幽贞,这种形质,最合乎国人谦冲自持的人格观,它的文化内涵既是孔子“当为王者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的理想,也是屈原“幽而有芳”、“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不为势劫的信仰。
兰花的高雅、守节、淡泊、独立不迁,也成为后世儒家道德修养的象征、立身处世的指标。后人既尊屈原为兰花花神,便将兰花视为正气之所宗,以表示对邪恶的怨怼,对权势的忿懑,和对国破家亡的悲愤。
8、五四班班名中“树蕙”二字出自屈原《离骚》之“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寄托了全体任课老师对学生的美好愿望。
9、《离骚》中不仅有大量丰富的比兴而且有一些比兴是贯穿始终的具有完整统一的系统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一香花芳草系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都是比喻高洁的品行。“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比喻培养人才而后面又有“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比喻学生的变质前后相互照应。
二美人系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这里美人比喻国君“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闺中美人比喻诗人自己“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又以美人喻美政。
三、行走系列。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比喻治理国家。这种系统性使诗中的比兴和意象既鲜明又丰富从而创造出了其特有的比兴系列也使得全诗的思想和感情更加丰富、鲜明、完整使人一看到这些比兴和意象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给后世运用比兴和意象开创了先河。
通过《离骚》有些意象的意义得以确定形成了一定的规定性和经典性被后人所沿用。从此香花芳草在中国文化中就有了比喻高洁品质的传统。如梅花就代表了高洁的品质。陆游的《梅花绝句之—》“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而美人就有了比喻理想政治的传统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中的“美人”就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化身。
10、楚地曾是“人才培训基地”,这也是见于典籍的事实。屈原在《离骚》中曾这样自夸:“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屈老夫子习惯“以香草譬君子”,兰、蕙、留夷、揭车、度蘅、方芷都是楚地香草,各有其香喻各有其才,足见当年人才济济的盛况。
然而,有人才是一回事,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则是另一回事。伍子胥有治世之才,楚王却信不过,杀了他满门,一气之下翻了翘,跑到吴国搬兵报仇,“掘墓鞭尸”,搞得国势一蹶不振。范蠡有济世之才,楚王却留不住,跑到小邦越国,督导勾践卧薪尝胆,成就其春秋霸业。李斯有经天之才,楚王却用不上,跑到秦国当丞相,辅佐嬴政得享千古一帝的大名。屈原有纬地之才,楚王信而又疑,留而又逐,用而又绝,万丈的忧愤凝成一部《离骚》,以此给楚文化传统增添了悲剧性的遗传因子。更何况,有君子的地方必有小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伍员桀骜不驯,却落败于小人费无忌,屈原惊采绝艳,却落败于小人靳尚。楚国由盛入衰竟致灭国的教训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所用非人。屈原曾叹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就此而言,一部楚国兴亡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流失史。
况且,楚地有人才,他乡就没有人才么?战国七雄群星辉灿,难以尽数,在此不论。能用伍子胥治世之才的吴王,堪称大才;能用范蠡济世之才的越王,堪称雄才;能用李斯经天之才的秦王,堪称不世之才。而不用、禁用、废用楚地才俊的楚王算是什么呢?“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史者欲不惑于史,读城者欲不惑于城,惟有摆脱祖先、宗祠、籍贯、乡党这些非“本我”的东西,真正用脑髓来思考,才能目光炯炯,洞察历史和未来。
11、有一种草,生长在荒芜之地,性坚韧,风沙与干涸不会轻易让它死亡,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它都会顽强地生存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志力啊!我们从来都不重视那弱势的花草,从不。然而,曾经……
屈大夫可以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陶渊明可以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汤显祖可以写“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我们赞他们的高洁,夸他们的志行,唯独到了我们,却要同花草作最彻底的决裂。
这是真真切切的决裂,从外在到精神一并抛弃。
世间却有不平事。正如爱国的士人总愿把祸国殃民的罪行推到红颜身上一般,我们总爱把不预期的事物追加到无生命的东西上去,只因为它们不懂得与人作对。罂粟常开不败,而当我们意识到那红百的妩媚之花毒害身心时,只愿去埋怨花儿草儿,从不去发掘更深刻的内涵。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于是我们将所有的草儿都冠上“杂”,是贬损。可若没有了绿叶,花再妖艳也只能是背景!想那甘草,在毫无生机可言的峭壁之上荧荧而立,再艰难再困苦也要挣扎着生存,比之如今有些轻生的人,又不知强了多少倍。
总有人说花草无情,可你知道吗:清晨每一片叶上的露珠都是它挣扎时幸福的泪啊!
天地无情,感动却用在。当一株小草挣扎着要延续生命的希望时,你忍心去蹂躏,去践踏她,去把莫须有的伤感,莫须有的罪与痛强加与她吗?真的,无关花草,任其生灭,我心犹存。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1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