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译文]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出典]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注:

        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注释、译文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3、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 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只好“长安不见使人愁”。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论·慎微篇》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 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情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4、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诗》,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5、六朝古都的南京,人称石头城。

     古人关于南京的描写多得难以历数,诸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王禹锡:《西塞山怀古》);“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六朝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等等。诵读这些古人的诗词,心里总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抑。这座被称为“有天子气”的城池,千百年来,时而繁华似锦,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王气蔚然;时而衰败倾颓,雨打风吹,“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一部南京史,折射着中华民族坎坷曲折与悲欢离合的人文历史,悠悠往事,斑斑血泪,不仅仅镂刻在石头城里的石头上,也深深地镂刻在国人们的心灵里。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太白诗中极言南朝文物之繁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意指金陵山水之灵秀;“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牧之作诗激赞江左之人物;“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许浑诗中又极言史迹之众多;“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梦得诗更是引发后人对盛衰兴亡的追思。 

尝有人评价,“中国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长安、洛阳而外,厥推金陵。燕京虽为辽、金以来帝王之都,然史迹不过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远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临安,一开都于五代,继于北宋;一肇建于吴越,偏安于南宋,其为时较短,而历史遗迹,亦不若长安、洛阳、金陵、燕京之众。而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此评判堪称精当客观。回望华夏五千年文明,引领民族前行的时代,如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等,无一不有灿灿都城威震四方。忆唐时长安,四海人士齐聚于此,大有古代国际都会之象。阿剌伯、回鹘的商人,新罗、扶桑的学士,都在长安刻下难以磨灭的历史记载。但若金陵悲壮基调之故都,在几大古代都城中,即便不是绝无,亦可能是仅有。人类历史长河中多少次人性的较量、血肉的搏斗、文明的摧残,如一层又一层尘埃灰土,为原本明秀的南都覆盖上厚厚的苍痕印迹。

 

7、有关南京的诗歌很多,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闲愁是南京,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是南京,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喟叹还是南京。

  南京的情景与诗歌如此契合:春风拂柳的晴天,随风而起的柳絮是诗;水汽氤氲的雨天,飘落在地的梧桐叶是诗;月明如水的夜晚,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是诗;清冷的冬天,梅花山上若有若无的寒香更是诗。也许南京就是用这种随处采撷的诗意,来平复历史的伤痛与悲情吧。

  与骄傲的上海相比,南京有种格外的憨直与亲切,与低调质朴的天津相比,南京又显得精致浪漫。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用绿色予人宁静,用诗歌升华生活,用青春展望未来,用回忆凝成底蕴。

 

   8、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唐朝风云,你可以感受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时,你可以想像那踌躇满志的诗人,悠然站立林海茫茫,云雾缥缈苍翠之山巅,凭栏楼阁水苑上,俯瞰山河溪涧,感怀千古沧桑人生世事。

品味诗的意境,你也可以在山径缭绕,曲径幽深的深林里,绿荫下漫步布满青苔的石阶,细数满地的残花落叶,聆听溪流潺潺,感知其中无限的清幽静寂之美,可以俯拾林间清幽澄净的心境;可以遥想重重青山的苍茫悠远,寂静幽深的山间溪涧之闲情雅趣,感受这样缥缈迷蒙的意境;以及仿佛身临其境地感知诗人心中百转千回的无限愁肠情思。

   品读诗之意境,正如人生之经历,心灵深处之感受,喜爱每一首发自心灵而作的诗,那是诗人心中最真的语言,最鲜活的生命力。诗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如同苍翠的山林间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悠远,也如大海一般广阔,浩瀚无尽,让人们去无限的畅想,去深思,去感受诗一般的人生。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