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而观其行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  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做的事。

     [出典]  《论语·公冶长》

    注:

    1、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 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注解】

     ①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②圬,涂饰墙壁的工具,这里作动词。

     ③与(yú),语气词。诛,责备。

     ④于,从。与,语气词。是,这。

    3、【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4、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从陈国逃往蔡国后,也没得到蔡君的重用,常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感慨,一天发现弟子宰予中午还在睡大觉,气得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们赶紧来安慰孔子,孔子说今后听其言而观其行,好自为之。

      刻画了怠惰(比喻手法极为生动)、言行不一的宰予形象,反面论证了修身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判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观察他是否言行一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标准之一 。

     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5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 样做啊!

    6、判断一个人,不仅听他说,还要看他做得怎么样;不仅看他做的,还要看他做的是否有一定成果。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夫子说的是识人的道理。

史记里有一些关于考察和使用干部的史料,书中写尧,是怎样使用干部?简单地说,一个字:。这个,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放到实际工作中去考察,而不是事先就主观主义做结论。他要大家推荐接班人,大家推荐舜,说了舜许多好话。尧是什么态度呢?司马迁写道:尧曰:吾其试哉。“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观舜其德。整天跟舜一起辛勤劳动,孝敬长辈。舜也不去跑官要官,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做的很出色,尧也十分满意。两个姑娘成为舜的贤内助。这一出一个人才。经过实践证明这个人确实行,结果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大家又怎么能不口服心服呢?尧之为尧,就在这里。

 

7、语言毕竟是语言,语言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还要有个过程。而各级官员毕竟不是语言大师,不是靠话语存身立世,更多的是凭实际行动造福民众。老百姓希望的官员也不是只会说漂亮话不干实际事的人。另外,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在言与行方面,有言行一致的,也有言行不一致的。所以孔老夫子才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话,而不是听其言信其行

 

言是言,行是行,言非心声。诚然,某些言者在某些时候其所言确实反映了言者的某一些心声。但是,基于各种外在的限制,言者也会做出与“言”完全不同的“行”来。因而,我们不能轻易地根据言者的言来推断言者的行。这些年来,我们不少从一些新闻媒体上看到贪官污吏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的事。这些贪官污吏在东窗事发之前,其言辞无不是令人听了之后感到“振奋”的,其向往清廉的决心往往是前无古人的,而其反腐的决心无疑也是后无来者的。假如不东窗事发,我们岂能知道言行是如此的不一致?

 

对一个人,特别是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不要只听他说得好听,还要看他的实际行动;如果他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得陇望蜀,贪婪无厌,迟早总有一天会走上审判台。到那时,身后无路想回头,悔之晚矣!

 

8、任何会言者都可以言,而言语能力强的甚至可以言得“天花乱坠”。因为,言只是一种声音而已,言之后言已经消失,不论这种“言”“空洞无物”也罢,还是“言之确凿”也罢。

 

说几句激动人心的“言”并不困难,仅仅动动嘴而已;把说的“言”化为文字形式也很简单,即使我们自己不会,总是有会的人(当今社会有的是这一类人才);但是把“言”化为“行”则难了,而“行”而有成果则是难上加难了。我们姑且不论这些“言”是否能够真的可以化为“行”,而且这些言者的“言”要是真的化为“行”,甚至可能还会反过来损害言者自己的利益。因而,言者本身也不希望自己的“言”真的能够化为“行”,更不用说“行之有果”了,尽管言者的言是如此的“狠”。说说是没有关系的,即使说到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骂骂自己几句,不痛不痒,于我何损?甚至还可以化解自己面临真正“行”的危险,可以博得自己是一个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从这一意义上说,言甚至起着遮盖“行”的作用。

 

9、一个人诚信与否,是以行为和时间来检验的。孔子曾讲,“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诚信故而也相信别人的诚信。然而,人并不都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有的人自以为很高明,认为人都很好欺骗,故而长于言而短于行。但是,人毕竟是不能靠欺骗生活的,当其欺骗的把戏被人们普遍知晓的时候,这种人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欺骗的市场。童话中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某些人欠缺诚信的美德,却不思如何实际地约束自己、提高诚信度,而是用各种手段和伪装诚信。《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隐蔽的地方,在微小的地方,常常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正的面目。即使伪装的再高明,总是会露出破绽和马脚的。只有表里一致的人,才没有破绽。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57

[新一篇] 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舊一篇]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