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六):对日作战的艰苦八年(22)——抗战时期的伪政权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在侵华期间,日本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华灭华”的政策,先后建立了许多伪政权。除了过去讲过的1932年的东北满洲国政权外,“七七事变”之后,日本还在中国中原地区建立过多个亲日伪政权或地方自治政府、自治委员会,今天就介绍一下这其中较为主要的几个。

1937年12月,日本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王克敏为行政委员长。1938年3月,南京又成立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鸿志出任“行政院院长”。

随着“焦土”抗战的进行,国民党内出现了以汪精卫、周佛海为代表的主张“和平救国”的人士,他们主张与日和谈,尽早结束战争。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有一批主和派主张以较为宽大的条件和中国停战言和,并在没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私自与中国主和派达成初步协议:日方以宽厚的讲和条件支持汪精卫出马,汪精卫则脱离国民党另立政府和日本签订停战条约,实现两国间的停战与和平。对此,在国民党内拥有崇高威望的汪精卫深深明白,一旦自己走出这一步,那就不止是将自己在党内30多年的光荣历史一笔勾销,甚至还要为千夫所指、万民痛骂、遗臭万年。经过整整两天的考虑,汪精卫最后决定:只要能救民于水火,我决心跳火坑了。

随着抗战的深入,日本逐渐放弃了“快胜论”,同时,由于军费激增、财政困难、日本内部也出现了尽快解决战争的呼声。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一改第一次声明中“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方针,表示:“帝国所期求者即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只要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此后,日本政府和军部改为“军事打击为辅,和平谈判为主”,变否认重庆国民政府为承认重庆国民政府,并在政治上积极利诱蒋介石,希望中止敌对行动,开始谈判。此前的9月22日,日本还授意南北两个傀儡政府共同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并找到退出政坛多年的吴佩孚出任执掌,不过吴佩孚始终坚拒,日本遂将目光转向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

在经过与日方多次的秘密会商后,1938年10月22日,汪精卫与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陈壁君等人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和平运动”的具体计划,将“和平运动”分为五个阶段:一、汪精卫离开重庆,在外地宣布下野,脱离国民政府。然后日本政府立即发表声明,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的条件,倡议与中国进行和谈;二、汪精卫以个人身份发出响应日本政府的和平倡议,建议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条件,和平停战;三、云南等地的地方实力者通电响应汪精卫的和平号召,在云南等日军未占领地区建立新的独立政府;四、日本承认新政府并与新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日军撤退回长城以北,将日军占领区转交新政府;五、新政府统一全国,实现中日两国间的真正和平。不难看出,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在日军未占领的地区建立新政府,然后新政府接收日军撤军后的占领地,在不割让领土、不赔款的条件下与日本实现和平;如果该计划能够实现,那对中国人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可接受性,只不过后来事情阴差阳错的走上了偏路,汪精卫便成了牺牲品。

11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只要国民政府更变人事组织,日本就可以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实际是在暗示蒋介石下野。11月16日,汪精卫和蒋介石一同吃饭时,劝蒋介石下野促成中日和谈,引起蒋介石的强烈不满,双方展开激烈争辩,促使汪精卫最后下定离开重庆的决心。11月12日,汪精卫派梅思平、高宗武等人为代表,与日本代表影佐帧昭、今井武夫等人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的“重光堂”进行了最后谈判,20日达成所谓“重光堂协议”,为汪精卫重组政府铺平了道路。同时,汪精卫还告知日本,必须撤销梁鸿志和王克敏等的地方政府,由自己的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中国,日本对此予以接受。

11月26日,梅思平把“重光堂密约”抄在丝绸上,缝在西装马甲里,带回重庆。12月8日,正当汪精卫准备飞离重庆时,蒋介石突然从桂林飞回,汪精卫的计划被迫改变。12月18日,蒋介石飞往陕西出席军事会议,汪精卫以赴成都参加中央军校学生毕业典礼为借口偕夫人陈璧君、秘书曾仲鸣、女儿汪文惺及未婚夫何文杰等人离开重庆飞往昆明。在昆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率省市各级官员列队相迎,并发表拥汪通电,四川、西南和两广各实力派也纷纷行动起来,造成以汪为首的和平运动区。12月19日,汪精卫等人离开昆明飞往越南河内;22日,近卫文麿依照约定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违反“重光堂协议”,对于“撤兵”绝口不提,但汪精卫仍于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12月24日,国府外交部发表声明:“汪兆铭无权和任何人谈判和平。”。由于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蒋介石担心汪精卫的出走会影响民心士气,因此最初只是对外声称汪精卫前往河内治病,为汪精卫返回重庆留下一条后路。

1939年1月3日,日本近卫内阁总辞职,龙云也于此间改变了主意,不再支持汪精卫在云南建立新政府。汪精卫本来并没有考虑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政府,所以龙云的变心使他设想的和平运动完全泡汤。同年1月1日,国民党中常会召开临时会议,通过了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议。3月21日,四名杀手冲入汪精卫在河内的住宅,射杀了正在床上安睡的一对男女,这二人是曾仲鸣夫妇,他们其实是做了汪精卫的替死鬼,而策划这次暗杀的则是对汪精卫叛国极为不满的重庆政府。不久,在日本方面的保护下,汪精卫到达上海,暂住在法租界内。

1939年5月26日,汪精卫在上海召集高级干部会议,研究向日本政府主动提出“建立政府”的计划问题。5月31日,汪精卫、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十一人秘密来到东京,与日本内阁要员商谈了组建新政府的相关事宜。8月28日,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成立伪中央委员会,准备还都南京。从11月1日开始,以周佛海为首的汪方代表开始与日方代表在上海举行秘密谈判,至12月30日谈判结束,双方签订了《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

1940年3月20日至23日,汪精卫在南京召开伪中央政府会议,完成了成立伪中央政府的准备。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精卫任代理主席。同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两个伪政权并入汪伪南京国民政府。4月26日,新政府在南京举行“还都”仪式。

汪精卫政府成立后,大肆诱招重庆政府的军政要人加入“曲线救国”的行列。至1943年8月,投奔汪精卫的重庆政府官员有国民党中央委员20人,高级将领58人,军队50余万,这些人都是不满蒋介石的政客和被蒋介石排挤的地方杂牌军。此后,因日军败相已露,故再无人前来投靠了。此外,汪精卫政府还筹建了一支近百万人的伪军,一方面协助日军的行动,一方面巩固自己,摆脱傀儡地位。为巩固自身统治和协助日军的行动,汪精卫政府通过所谓“清乡”来清除国民党残军、共产党新四军在乡村中的势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清乡工作,客观上使日占区百姓渡过了没有日军侵犯骚扰的安稳的一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提出代表中国向英美宣战,并趁机扩张自己的军事力量,使南京政府建立更强大的军队。1942年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集结重兵,在中国战场则捉襟见肘,汪精卫政府因此逐渐采取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交还主权,扩大政府力量。1943年1月9日,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租界返还和废除治外法权》,将英法租界和日租界返还中国;10月30日,双方又重新签订了《华日同盟条约》,大大改善了1940年签订的《华日基本条约》中的主权丧失部分。

蒋介石的重庆政府和毛泽东的中共也对汪精卫政府十分注目。俗话说:“两湖熟,天下足”,汪精卫南京政府正是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带和上海这个最大的国际都市。日本战败后,南京政府投向重庆和延安的哪一方,就会大大增加该方的力量。蒋介石通过周佛海等旧部下拉拢南京政府,毛泽东也试图和汪精卫接近。1943年3月7日,中共代表冯龙在上海与周佛海秘密接触,冯龙说他是受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的直接指派,中共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毛泽东等最上层三、四人,但中共和南京政府的交涉似乎没有什么成果。

1943年8月,汪精卫的健康开始恶化,其病因乃源于1935年遇刺时留在背部未能取出的子弹。12月,汪精卫接受手术,取出了子弹,但术后汪精卫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到1944年初,已经是下肢麻痹,无法行动了。1944年3月,汪精卫赴日本就医,使病情略有好转,但到9月,病情再度恶化,10月病势转危。11月8日,美军对名古屋进行大规模空袭,医院将汪精卫转入地下室,因地下室没有暖气设备,非常寒冷,汪精卫因此得了肺炎,高烧40度。11月10日,汪精卫陷于弥留,只是吃力的说:“我要回中国……”;当日下午,汪精卫去世。汪精卫死后,其遗体于11月12日由专机运回中国,葬于南京郊外的梅花山。不久,南京政府推举陈公博为国府主席,继任行政院长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陈公博坚持在最高职务上加个“代”字。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8月17日,陈公博在南京主持召开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把中央政治会议改为南京临时政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改为治安委员会。当晚,陈公博广播发表了《国民政府解散宣言》,至此,历时5年零4个月的南京伪政权宣告结束。8月25日,陈公博、林柏生、周隆庠等人秘密飞往日本。10月3日,陈公博一行7人被引渡回中国受审,次年4月陈公博被判死刑,其余汪伪集团主要成员或判死刑,或判终身监禁。

1946年1月,身在重庆的蒋介石通知何应钦:在重庆政府还都南京之前,必须将汪精卫在梅花山上的坟墓处理掉。1月21日,工兵用炸药炸开汪精卫的墓壳,打开棺木,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礼服:黑色长马褂,胸佩大绶,头戴礼帽。由于使用过防腐剂,尸体尚未腐烂。棺内没有任何陪葬品,只发现尸体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张3寸长的纸条,上书“魂兮归来”四个字,这是陈壁君在名古屋帝大医院汪精卫去世时写的。汪精卫的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梅花山的坟地由工兵铲平后建了一座小亭,四周添植许多花木,彻底改变了模样。1994年时,在汪精卫的原墓地上面修建了一座汪精卫跪像,似乎是模仿岳飞墓前的秦桧跪像供人们唾骂。但到1999年1月,汪精卫跪像突然被撤除,原因尚不明了。


三鉴斋 2010-11-26 19:26:11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1)——太陽旗墜地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1)——國共重慶談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