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述评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B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区图书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试图对这一时期社区图书馆的研究活动加以分析,并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明确相关的主题。
        1 社区图书馆研究的概况
    要了解某一主题的研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整体状况,可以采取文献调查的方式,即对特定时期某一主题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两种检索工具,通过篇名和关键词检索查找1990至2002年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方面的文章,以了解这一主题研究的大致情况。考虑到检索工具并不一定能够全面地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所有情况,笔者还采取了手工检索和其他方式,以便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此方面的相关文献。
      1.1 文献在不同年度的发表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文献在不同年度的发表情况可以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水平和发展的速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社区图书馆的文献共达74篇之多,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1990-2002年社区图书馆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
    附图g9O232.JPG
    图1表明,我国图书馆界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研究在90年代初期至中期处于蹒跚起步的阶段。1990至1997年的8年时间里,此方面的相关文献只有4篇,占整个历史时期相关文献总数约5%。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住宅的小区化,各地的城市和乡镇地区开始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区域化建筑格局。由于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理念的逐步完善,开始出现作为社区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这也促成了图书馆界对这一事物的理论研究。1998至2002年,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在数量上有了明显增多。尤其在2002年,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共30篇,占整个历史时期相关文献总量的4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界对于社区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开始日益重视,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
      1.2 文献在不同性质的期刊上的发表情况
    文献在不同性质的期刊上的发表情况可以反映某一主题的文献的大致分布,以便人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某一主题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促进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活动。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社区图书馆相关文献的期刊共37种,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1990—2002年社区图书馆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
    附图g9O233.JPG
    图2表明,大约有一半的社区图书馆相关文献发表于图书情报类的核心期刊上。其中在这一时期发表有关社区图书馆相关文献的核心专业期刊主要有《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杂志》、《图书馆》等。其次,这一时期的一般专业期刊发表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约占总数的38%,其中发文数量在2篇以上的主要有《图书馆学刊》、《福建图书馆学刊》、《山东图书馆季刊》、《河南图书馆学刊》、《江西图书馆学刊》、《河北科技图苑》等。另外,少数高等院校的学报和其它期刊也发表了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改革》、《文化报》、《党建与人才》。
        2 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1990—2002年发表的有关我国社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74篇文献中,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是属于介绍性或报道性的文章,尽管这一部分文献的理论价值不是很大,但它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绝大多数文献都能将社区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探讨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方法和模式。笔者试图从以下6个方面来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社区图书馆的概念
    我国最早对“社区图书馆”的概念进行探讨的学者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廖子良。他在1992年指出,“所谓社区图书馆,就是按社区设置的图书馆,如城市图书馆、城镇图书馆、工矿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特区图书馆、海港图书馆、林区图书馆,等等。”[1]3年之后,霍国庆和金高尚又指出,“社区图书馆就是通过文献信息的选择、组织、贮存和传递来为一定地区内所有居民服务的图书馆”,并认为,社区图书馆既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图书馆的一种特殊类型[2]。这一观点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相关文献的引用。2002年,刘兹恒和薛mín@①又进一步指出,“社区图书馆是指建立在社区内,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通过对文献信息及其他来源的信息进行选择、搜集、加工、组织,并提供社区居民使用的文化教育机构和社区信息交流中心。”[3]可以看出,这一定义更多地强调了社区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
      2.2 社区图书馆的特征
    社区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与其它图书馆不同的特点。霍国庆和金高尚认为,社区图书馆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统性和多样性4个明显特征。1998年,杜秦生又指出,社区图书馆具有网络化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特点[4];吴翔辉和刘芳则指出,社区图书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2)以社区内的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3)兼顾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以生活服务为主;(4)由社区自筹或集资兴办,政府适当拨款支持[5]。2002年,胡长峰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建设来说,社区图书馆建设有如下特点:(1)举办的主体不一样;(2)读者对象的多样性;(3)经费的不确定性;(4)社区图书馆的娱乐性[6]。李红真则指出,社区图书馆的特点包括:(1)服务对象广泛;(2)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多样;(3)开放时间灵活;(4)文献资源多层次化[7]。此外,刘兹恒和薛mín@①又论述到,社区图书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按社区设置,无等级之分;(2)服务灵活多样,贴近社区居民;(3)图书馆覆盖面广,有利于全民文化的普及;(4)居民参与管理,民主性强;(5)规模不大,以文化娱乐为主;(6)投资渠道、运行机制不一。
      2.3 社区图书馆的功能
    有关社区图书馆功能的研究,很多学者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在所调查的文献中有所反映。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995年,霍国庆和金高尚指出,社区图书馆担负着社区的记忆功能和沟通功能。前者是指社区图书馆通过收集、组织和贮存有关社区的文献记录,能够反映社区的历史和现状,并有助于人们规划社区的未来;后者是指社区图书馆通过文献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社区与外界、社区的过去与未来、社区内部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交流。杜秦生则在1998年指出,社区图书馆要在社区文化中发挥作用,必须全面启动3方面的功能:(1)普及知识的功能;(2)宣传教育的功能;(3)社区信息中心的功能。1999年,王维新指出,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应有所加强,具体应做到:(1)开展社区信息服务;(2)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功能;(3)加强娱乐和休闲服务[8]。2001年,王维新又进一步论述到,社区图书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教育功能;(2)文化服务功能;(3)信息服务功能[9]。2002年,周国昌指出,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中心,它应发挥的功能包括:(1)主导功能;(2)社会教育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网络信息导航作用;(5)宣传教育作用;(6)扫除文盲作用[10]。陈励和则指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促进社区发展;(2)培育社区文化;(3)开发闲逸时间;(4)传递实用信息[11]。此外,刘兹恒和薛mín@①结合社区文化的功能,认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可归纳为:(1)终身教育的功能;(2)信息中心的功能;(3)文化导向、规范与整合的功能;(4)休闲娱乐的功能;(5)文化服务功能;(6)社区文化的传承功能。
      2.4 社区图书馆的类型
    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类型划分,目前主要有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995年,霍国庆和金高尚主要从布局的角度,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自然聚居情况为依据,将社区图书馆划分为3大类,即都市社区图书馆、小城镇社区图书馆和乡村社区图书馆。1999年,武晓丽等在论及河北省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时又将社区图书馆划分为4种类型,即都市社区图书馆、城镇社区图书馆、乡村社区图书馆和街道(里弄)社区图书馆[12]。2002年,徐丽在论及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时将之划分为5种类型:(1)区县级社区图书馆;(2)城市街道图书馆;(3)住宅居民小区社区图书馆;(4)乡镇社区图书馆;(5)村屯社区图书馆[13]。
      2.5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组建模式
    在所调查的相关文献中,很多学者对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组建模式进行了探讨。这里只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霍国庆和金高尚在1995年指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要以都市为中心,围绕每个都市,形成‘都市—小城镇—乡村’三级结构,组建城乡结合的都市中心图书馆网络,并逐步实现都市中心图书馆之间的联网,最终形成覆盖全国、面向11亿人口的社区图书馆网络。”1999年,刘芳和吴翔飞在论及湖南省馆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时指出,社区图书馆的办馆形式可有3种,一是分馆制,二是与社区合作共建,三是扶持和辅导社区组建社区图书馆[14]。2001年,王红梅指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主要有4种:(1)社区图书馆由社区办事处领导,物业部门管辖,开展有偿服务;(2)社区图书馆与大学共建;(3)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4)社区图书馆归属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15]。朱淑华[16]、沈春樵[17]等则认为,流动图书馆或“流通社区图书馆”也是社区图书馆的一种组建模式。刘兹恒和薛mín@①则将社区图书馆的组建模式归纳为4种:(1)公共图书馆开设社区分馆;(2)对社区内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3)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4)住宅小区自建。
      2.6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在所调查的相关文献中,只有数量较少的文献论及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这表明此问题尚未得到我国图书馆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刘沫和曲晓玮认为,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可实行经营性管理,独立核算,实行有偿服务;在开放时间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早出晚归的特点来加以合理确定[18]。周国昌在论及办好社区图书馆的对策措施时则指出,为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图书馆馆舍与经费的投入;社区图书馆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人员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刘兹恒和薛mín@①则指出,社区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应该包括以居民为中心的机制、适应信息交流方式的管理机制、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机制。
        3 社区图书馆研究今后所应解决的问题
      3.1 理论研究的深入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在研究文献的数量上呈明显增长的趋势,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较为广泛,不仅包括社区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类型,而且还包括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组建模式和管理机制。尽管如此,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国际图书馆界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出版过有关社区图书馆方面的专着——《社区图书馆事业:改变公共图书馆的面貌》[19],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现有关社区图书馆研究方面的专着。此外,在现有的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研究内容中,有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图书馆法中有关社区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规定、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社区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如何加强合作活动等。
      3.2 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国社区图书馆研究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对现有社区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主要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都相继出现了以联合办馆等方式运作的社区图书馆[20]。这些社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馆藏建设、服务内容和方式、用户的满意情况等,都值得我们进行详细深入的实地调查,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其他省市自治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此外,实践经验的总结还将有助于我们丰富和深化有关社区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并反过来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最终推动我国图书馆事图书馆建设哈尔滨12~14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肖永20042004本文利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检索工具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0-2002)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方面的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社区图书馆研究所应解决的问题。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
    Community libraries/community/libraries本文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资助项目(01JA870010)研究论文罗峰
    罗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讲师。    肖永英,女,1963年生,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着作2部 作者:图书馆建设哈尔滨12~14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肖永20042004本文利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检索工具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0-2002)我国有关社区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方面的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社区图书馆研究所应解决的问题。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
    Community libraries/community/libraries本文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资助项目(01JA870010)研究论文罗峰
    罗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讲师。

网载 2013-09-10 20:57:49

[新一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

[舊一篇] 20世紀中國哲學家眼中的科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