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亟需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说到语文教学的改革,要论及的话题实在太多,诸如教学理论问题,教材问题,教师队伍问题,质量评估问题,教学模式问题,社会背景问题,直到高考制度问题和整个教育体制问题。但说千道万,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以为要谈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则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即明确提出衡量语文教学效率的依据。
  毫无疑问,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是比较混乱的。无论是教还是学,无论是教还是考,随意性都比较强。虽然有个大纲和考纲,但所起的约束作用是明显不够的。教什么大致还清楚,怎么教,尤其是教到什么程度极其模糊。恐怕这就是教的人晕头转向,学的人晕头转向,考得大家都晕头转向,考和教接不上轨,学和用接不上轨的根源所在。现在大家都说效率低,可是低在何处,却不甚了了。而事实上,语文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忙得不亦乐乎,完成的工作量似乎并不少。从根本上看,正如叶老所说,是有效劳动太少。怎样才能变无效劳动为有效劳动?就是要有科学的明确的工作任务。所以说,要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建立科学的效率标准是要做的第一件事。要尽快改变让一份高考试卷代替语文教学效率检测的状况(恰恰相反,高考试卷的命题也必须服从于语文教学效率检测的标准),让高考试卷的功能单一为选拔高校新生,让导向功能归属语文教学效率检测标准。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效率标准必须科学、明确、具体,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就目前现状看,大家对语文教学效率标准问题的认识是极不一致的。立足点不同,着眼点不同,采取的标准就不同。常见的有这样几种观点:(1)课堂标准论。什么是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呢?就是课上得好。什么是课上得好呢?一般要求是教育思想正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思路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适当,课堂训练高效等等。达到这个要求便是高效率的课。也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作为衡量准绳的。实现了“三主”便是高效率。当然这些内容具体怎样理解,怎样实施操作,就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2)教材标准论。即以对教材掌握的程度作为效率高低的依据。教材理解准确,掌握透彻,讲解到位便是高效率。(3)教师标准论。衡量教学效率主要着眼点是教师素质如何。具体内容有“三字一话”基本功,教育思想与观念,教材的理解与处理,课堂教学的驾驭与机智,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等等。以此衡量出来的素质好,那么教学也就是高效率。(4)考试标准论。一切以试卷和成绩作为标准。小到学校的考试,地区的考试,大到省级的会考和全国统一的高考。甚至有一节课上完就用试卷检测来评定效率高低的。成绩高就是高效率。这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评估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率的主要尺度。(5)目标标准论。这一种本也属于课堂标准论,但其做法和一般的课堂标准论又有不同。持这一观点的做法是,为每一节课或每一篇课文制定一个或几个目标,然后按达标的程度衡量教学效率。(6)社会标准论。这是一个最复杂最不一致的标准。有看文章写得如何的,有看读过多少书的,有看表达如何的,有看字写得如何的,有看普通话如何的,有看文学素养如何的,甚至有看交际能力如何的。所着眼的这一方面好则效率就高。以上诸标准只是大致罗列,有许多不便归纳的不在其中。但由此已可见语文教学效率标准的混乱。
  对以上诸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十分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可以看出它们都没有对语文教学的效率标准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界定,都没有提示出语文教学效率标准的主要相关因素和测量因素,更没有对语文教学效率标准作出定性或定量的科学描述。应该说,教师和课堂都是语文教学效率的相关因素,甚至有时是决定性因素,但却不是主要的直接的测量因素。教师素质高,课堂效率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未必就高。从根本上说,课堂效率和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是两个有联系更有区别的概念。同样,一份试卷确实能从某一方面或多或少地反映教学效率的高低,但又绝不能以试卷作为唯一的标准,哪怕它是一份完美无缺的试卷。教材固然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正如叶老所说,它毕竟是个例子。以对教材掌握的程度作为衡量效率的依据显然是以偏概全。至于从社会实际需要来衡量语文教学的效率,当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这个社会需要应该是一个比较确定的抽象整体,而不是动态的社会中的某一个领域。否则,语文教学就会无所适从,评价的结果也就会众说纷纭。
  那么怎样建立一个科学、明确、具体的语文教学效率标准呢?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他的这一观点和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专家的观点是十分一致的。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于此,语文教学的效率标准必须以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际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规定语文教学的明确任务,即在规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总量。当然这还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至于怎样进一步细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但大致的说,要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纵的说,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一个年段都应该有具体的任务标准,至少说小学、初中、高中三段的任务应该分明;从横的说,每一个年段或学段的任务又应该涵盖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有关方面。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不是笔者一个人,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论述清楚的。但我们以为它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目的指向要明确。即必须把为语文教学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作为根本目的。所谓明确,是必须回答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乃至怎么教的问题,必须对语文教学具有较明显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确实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依凭。目前的教学大纲从拟订的意图看,也是为教学、教学评估、会考高考命题提供依据。但它毕竟只是一个“纲”,再加上它自身的不完善,客观上远远没有发挥“依据”的作用。据说不少大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语文水平测试,结果成绩很不理想。这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大学里所用的测试试卷和高考的试卷肯定不是同一个“依据”,其实就是让同一个高考命题组按同一个大纲和考纲出两套试卷,我们敢肯定考出来的结果也会是大不一样的(这里不考虑作文等评卷的误差)。关键是缺少一个比较客观的依凭。有人对一屋子大学生都写不出“钥匙”两个字,很惊诧,但有没有什么法规性的东西规定必须会这两个字,而且必须在哪一个年级或学段学会的呢?对于语文教学要不要一个序的问题大家是有不同看法的,我们觉得微观上可以是无序的,宏观上必须是有序的,否则一切无序,科学化便是一句空话。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效率标准,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才能真正为教学操作、教学评估以及各类命题提供依据。
  (2)内容涵盖要全面。要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听说读写能力都提出明确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效率的标准就是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所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结构,它的残缺必然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残缺。目前的教学大纲和考纲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读写轻听说,重分解轻整体,重定性轻定量。随着大纲的不断修订,应该说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要求越来越具体,但它所起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显然不够,而且有时候正由于分解的过细导致了理解上的偏颇,在难度没有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使教学和检测走入极端和歧途。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的角度看,听说能力远比读写重要,或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许是认为听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得,所以无论是大纲、考纲还是实际教学,听说的重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毫无疑问,分解是使要求明确的重要方法,但又不可因此而忽视整体的要求。比如阅读,总体上的数量和程度是不能不作要求的。至于定性定量的关系,就语文学科来说,的确比较难以处理,但现在的问题是定量的内容实在太少,定性的部分可理解的度又太宽。
  (3)分项要求要清楚。对各方面的要求要能提供操作性很强的依据,可以量化的都要量化。比如字词,在科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提出一个明确的总要求和各个年级(至少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不必太担心标准的不平衡,无论什么标准总是相对的。比如文学常识,对作家作品提出一个明确的范围并不是不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作家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也是可行的。比如阅读能力,对阅读总量(总字数)、阅读广度(文体类型)、阅读速度等都可以有明确的定量要求。难以量化的定性描述也应该尽可能的具体明确,否则便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意义。现在的高考之所以有的题目考到大家无法接受的地步,问题并不出在有关内容该不该考,而是考的程度难以接受。比如文言文,考浅显的文言文阅读,谁也不会有意见,但现在考得高三教师不拿参考也没有把握,就过了头。这一类明确定性有困难的,我们建议采用参照定性的方法,即在定性的同时列举参照实例。比如文言文,到底什么是浅显的,可以举一两篇(课内外的)大家共认的实例,或许有助于明确要求。这样可能对缩小高考阅读要求与中学阅读教学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会有一定帮助。总之,各方面的分项要求都要通过各种方法使之尽可能清楚明白。
  (4)分段任务要到位。任务分段不明,导致责任不清,也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根源之一。比如汉语拼音方案,从幼儿园到高三大家都在教,可任务完成并不好。有些字词常识,小学教,初中教,高中教,而有些内容大家或许都注意不够,这就造成教学的浪费和空白。分段要求明确以后,便于教,便于学,也便于考,无疑会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效率标准还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即工作时间问题。吕老在谈效率不高这个问题时曾经说过,“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的确是事实。但有一个问题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完成我们设定的工作总任务应该需要多少时间?除了课内时间以外,课外时间如何保证?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所花的时间(不能单考虑课堂教学时数)到底是多还是少?他们(既指学生也指教师)所完成的任务(在理想中的任务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指面对的实际任务总量)是多还是少?我们想,语文教学效率低,除了课时内的时间许多花在了无用工上,总体时间的不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效果,还必须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相对足够的时间总量。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十分清楚,在学校里尤其是重点中学,语文教师要占到相应的时间是多么困难。一方面,该保证的时间不能保证,一方面占有的时间又有许多花在了任务以外的任务上。损失了单位时间,效率不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与语文教学效率标准紧密相关的还有语文教学的评估与检测方式的科学性问题。目前的检测方式是不够全面,也是比较随意的,或者说除了高考这一次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考试以外,就几乎没有什么规范的效率测试。语文教学效率的测试,内容应该具备全面性,形式应该多样性。它必须坚持这样几个结合:(1)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结合;(2)综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结合;(3)毕业检测和分段检测结合;(4)全体检测和部分抽测结合;(5)卷面检测和口头检测结合。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检测的标准系统和一套完备的检测材料。
  
  
  
语文教学之友廊坊1~3G31中学语文教学黄厚江19981998江苏 黄厚江 作者:语文教学之友廊坊1~3G31中学语文教学黄厚江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3:38

[新一篇] 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誦讀的作用

[舊一篇] 語文教學低效的一個癥結[*]  ——兼論語文教學的思想語言統一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