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说明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人民教育出版社 顾振彪)
      总体结构
  一、这一册和第五册同属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三阶段。这套教科书在指导思想上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一阶段着重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二阶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训练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到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这样,从综合(初步)到分解到综合,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符合学习的规律。
  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这一册教科书的训练重点。主要是:第一,继第五册精选了消息、通讯、公文、序言、演讲辞、广播稿等实用文之后,这一册安排了四个实用文单元,增选了回忆录、传记、文艺评论、调查报告、思想评论、政论、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等实用文体。于是,生活中、工作中最主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文体,都包罗在教科书里头了。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文体的格式和特点,具备阅读和写作这些文体的能力,就标志着基本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了。第二,继第五册简明、连贯、得体三篇语言实际运用的知识短文和实用性较强的语言练习之后,这一册又配置了三次语言实际运用的综合练习,旨在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些训练,侧重于动态。吕叔湘先生在给华东师大召开的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的贺信上说:“……关于语法研究,近几年常有一种想法在我脑子里打转:我们的语法研究是不是太偏重静态研究,忽略了动态研究。我说的静态研究指的是语句的分析,成分的归类等等。我说的动态研究指的是句子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一个句子可以怎样不变内容(或基本不变)而改变形式;某一句式适用于哪种环境(上下文及其他),环境有某种变动的时候,句式要不要随之变化,如此等等。静态的研究当然重要,这是基础,可是语言毕竟只在使用中存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更联系实际。我觉得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太不够了……”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训练力图贯彻吕叔湘先生的主张,结合语言环境学习语言,联系实际学习语言,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编排了七次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计有小传、事理说明文、短评、调查报告、读后感、总结和作文修改。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惊呼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下,其主要标志是写不了实用文,不善于使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这一册就继第五册训练学生写新闻报道、广播稿、书信、读后感之后,增强对实用文写作的训练。实际上,初中第一、二、三、四册也训练过写作实用文,如读后感、短评、书信、实体事物的说明文等。因此,第六册完全可以在前五册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写作实用文、运用实用语言的能力基本过关。
  三、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也是这一册教科书的训练重点。继第五册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欣赏小说、诗歌、剧本的能力后,这一册进一步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欣赏小说的能力,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其实,初中第一至四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诗歌、散文、小说,有课文、有短文、有练习。第五、六册是整套课本中学习文学欣赏的小结,并加以扩展深化。在教学内容上,第五册侧重比较阅读,而第六册则侧重每篇课文后边的有关资料的阅读,包括作者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品评论。要求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阅读作品,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说明一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过去的教学大纲从未提出过,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第一个提出。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精神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却偏偏新提出一条培养学生的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可见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多么重视。原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文学素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除了大量接触书本上的文学作品外,声像文学作品也接触得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每一个人至少具备初步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会辨别文学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会从文学作品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因此,尽管第六册只安排了一个文学单元,但在教学中,应从大纲的要求、从整套书的安排着眼,给以高度重视。
  四、阅读文言文,也是这一册教科书的训练重点。这一册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按照大纲要求,“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阅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课文后的练习,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内容”,“顺畅的阅读”和“背诵”“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切忌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切忌搞字字落实,但是对学生不懂的字、词、句还是要适当讲解,力图使学生弄明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的文言教学,与过去相比,一是降低了难度,二是改变了教法,侧重在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性认识,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就是说,让学生把二三十篇文言文读一读,背一背,装在脑子里,一辈子受用。
  五、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学要求、内容一览表:
  (附图 g316d05.JPG
  (附图 g316d06.JPG
  综上所述,第六册在总体结构上还是分为三大块:第一至第四单元为一块,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五单元为一块,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六、七单元为一块,培养学生读读背背文言文的能力。作文训练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是纵向的两条线,贯串教科书的始终。
      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的都是传记文:回忆录、自传和传略。因为学习时间有限,除两篇回忆录是基本课文,作教读外,一篇自传作自读,一篇传略作参考阅读。要求学生了解这些传记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①所写内容真实、典型;②语言简明、平实;③在记叙中常插入对人物、事件的议论。回忆录、自传和传略除具有这三个共性特点外,还有各自的特点。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和事略的文章;传略是比较简略的传记,所记内容粗略,文字简约、质朴。
  对于这四篇课文的内容,当然都要求学生理解,但程度上可以有些不同。对两篇回忆录要求较高;一篇自传花一课时让学生读读,不懂的地方查工具书和教师指点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参考课文,读后要求做一则笔记。后两篇课文对于初中生来说,内容也许艰深了些,但对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帮助,又是典型的自传和传略,因此选进了课本,希望指导学生下功夫读。
  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事理说明文:前两篇是讲语言的,第三篇是讲生物的,第四篇是讲气候的。本来除一篇外其余三篇都是教读课文,后来因为实行五天工作制,课时调整,《食物从何处来》改为自读课文,《天气陛下》改为课外自读,《“深”和“浅”》改为参考阅读。要求重点教读《人类的语言》,兼顾其他三篇,可谓是举一反三。教读这些课文,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着重说明了事物哪些本质特点,分析了事物哪些因果关系,揭示了事物哪些发展规律;其次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是怎样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的,借以提高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四篇课文同中有异,《人类的语言》侧重于抓住本质,从多方面加以说明,并注重比较;《“深”和“浅”》着力于举实例,从对例子的阐述中得出规律;《食物从何处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尤以分类别最为突出;《天气陛下》以生动形象的说明,拟人化等等给人印象最深。对这些,教学中不要放过。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常见的议论文:政治论文、杂文和短评。它们的共性是: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密,语言精确。又有各自的个性:政治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它针对事实,说理充分,语言概括性强,有巨大的逻辑力量;杂文是文艺性议论文,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笔法犀利,具体形象,文学色彩浓;短评一般论题较小,深入剖析,说清道理,本单元选的一篇思想短评和一篇文学短评都是如此。教学这些课文,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的内容,掌握这些课文所体现的文体特点和写作上的要求。在这里说明几点:政论《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内容极为深广,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课学习,不必要求学生理解得透彻;《短文两篇》的确都是杂文,但不是非常典型的杂文,“杂”得不够,这一点在教学中稍加注意;《工作的大小》可以与学生中争论的热点,如“‘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对不对”,联系起来教学,这样使课上得生动活泼些;《怎样丢掉学生腔》与学生的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单元
  这是个调查报告单元。在实用文中,调查报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必须掌握它。因此,特地在初中第六册安排了这个单元。《〈农村调查〉序言》原是高中课文,现在抽下来放在这里,让学生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调查研究的一些方法;《学习写调查报告》是课本编者撰写的参考阅读课文,给学生提供写作调查报告的具体方法;《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则是给学生提供了调查报告的一个例子。最后落实到写作调查报告上。为降低难度;对调查研究和写作步骤都作了切实可行的提示。因为大纲没有明确规定初中生一定要会写调查报告,所以只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分头执笔,推举一人统稿,写成调查报告。如果不愿写课本提示的题目,还可以在那些任选题目中选一个写,甚至可以另出题目。
  第五单元
  这是个小说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初步欣赏小说的能力。教学这个单元,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教学实用文体,是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落实到实际运用上,教学文学作品、教学小说,也是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具体说来,阅读、欣赏这个单元的小说,可以认识生活,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语言生动的、形象的反映生活。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能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中贵族阶级的权势和封建官府的黑暗、腐朽;阅读《竞选州长》,能使学生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与欺骗性;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能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阅读《卖蟹》,能使学生认识劳动的美,劳动人民的美。上述这些,都增强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这个单元与过去不同的是,都在课文后边安排了有关资料,包括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和作品评论等。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外国的、古典的,离学生思想、生活很远的,如果不知道一点儿有关资料,很难欣赏。安排有关资料,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去欣赏作品的能力,进而要求他们学会自己去搜集资料,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的四篇文言课文,读来都琅琅上口,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诵读时,字音要读得准确(但不必强调一定要读古音),音的停顿要恰当,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对文言字、词、句,通过辨析和比较,了解它们的含义。能诵读一些名篇名段,又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这无论对学习现代文或是进一步学习文言文都有好处。
  《曹刿论战》和《陈涉世家》都是史传文学,注重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区别,前者侧重于“记言”,目的是通过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后者侧重于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主线记叙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发展形势。《黄生借书说》是“说”,类似今天的杂文,就一件事发表议论,阐明观点。《陌上桑》是乐府诗,课本上认为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采桑少妇的形象。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允许。
  第七单元
  这个单元的四篇文言诗文的教学方法,可以与第六单元一样。要注意它们的体裁特点,有的是奏议,语言得体,情词恳切;有的是杂文,笔锋犀利,又有光彩;有的是游记,造语极工,富于情趣;有的诗、词、曲,又各有特点。
  这个单元与上一单元,由于课时有限,都是两篇教读、两篇自读。自读课文或者是诗、词、曲,或者是短小的文章,力求让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读懂。要求学生多多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大意。
  
  
  
中学语文教学京6-9G31中学语文教学顾振彪19961996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京6-9G31中学语文教学顾振彪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1:49

[新一篇] 教師課程參與:理念與策略

[舊一篇] 教育創新的突破點:提高教育的適應性效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