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要集中力量研究并指导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课堂教学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真正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围绕学校“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谈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这一提法,其意在于区别“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它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原则来组织课堂教学的。那么它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和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应试教育”时期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两者大同小异,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作业少。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要多开展些活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说明,当前一些校长和教师,对于两种教学观的本质,还缺乏应有的认识。
  我认为,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到教学任务,从教学时间到教学空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结果,从教学检查手段到教学评价等,都应当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要求。
  但是,时至今日,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受着“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例如: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学科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在个性教育方面,忽视智力开发、轻视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机械的、重复的训练方法,造成课业负担过重;在学生的评估方面,仍然以考分作为评价标准,等等。由此可见,对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危害,我们决不能低估。正如柳斌同志所说:“‘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普遍的,不是个别的;是带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应试弊端不是已经解决了,而是远未解决”。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按照教育方针,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注重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就是以上述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课堂教学。
  越是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越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在于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并树立“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观念。而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要着重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但以下几点意见是值得重视的。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求校长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应试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我们应看到这一点。为了克服教学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只有构建科学的理论思维,才能指导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轨道不断前进。
    2.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就社会发展而言,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之际,在这一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人的发展而言,我们要培养具有现代人素质的“四有”新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其次,要考虑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3.遵循课堂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对课堂教学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目前,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的课堂教学规律,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互促进、统一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协调一致的规律等。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除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要探索素质教育的特殊规律,只有按相适应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才能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及其组成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每个要素要达到“优质”。其二是,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方法、时间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教学功能,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是师生所期望得到的现代青年应有的基础素质。
    5.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和教材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正如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当前中小学必修课程门类过多,选修课程过窄,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这说明,当前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严重影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危害着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6.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是教师,也是学生。但是,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师教的对象,处于消极的客体地位。这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只是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以上几点,即是我关于“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后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强调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容易走“老路”;但如果不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会落空。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思考。目前,我认为,考虑这个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以后的系列文章将侧重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小学管理9京32~33G1教育学杨文荣19981998北京教育学院 杨文荣 作者:中小学管理9京32~33G1教育学杨文荣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3:54

[新一篇] 課堂創造要把握“度”  ——由教學循環小數引發的思考

[舊一篇] 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