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基础教育一条龙的语文教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育改革之本。教育思想、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体系、教师素质等诸方面都交汇于语文课本,如果这几方面得到科学的和谐的组合,并且适应学生心智发展,那么就能促成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就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当前要着力建设21世纪的语文教材,建设基础教育“一条龙”的语文教材。
    一、改革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
  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主性、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思维方法、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高尚的人格。
  2.语文教育要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要继承汉语文教育传统的优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融合现代的优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从整体上学以致用,提高效率。
  3.按照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育,遵照语文教育自身规律组织课程。汉语文,在语义上有表意性、模糊性,在组合上有规范性、灵活性,在思维上有联想性、多维性,因此要重视诵读、积累、感悟,精读精练;在教学内容上有综合性、开放性,因此要科学地综合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内容,要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构建既综合又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发挥综合效应。
  4.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语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获得愉悦和成就感,同时在语文训练中要使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多样的发展。
  5.以社会需要、学科知识和学生发展为基点设置课程、编着教材。分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各学段酌情配置,既有规定性,又有多样性和弹性。教材要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爱学,便于自学。
    二、语文教材应具备的特点
  1.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内容。根据21世纪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发展,必须完善传统的教学内容,吸收现代科学前沿知识。具体地说,删除陈旧的(如放弃初中、高中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重复循环的教学),改造不合适的(如改造语法、修辞的教学),增添科学的新内容(如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方法,快速阅读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能力等)。教材选文,既要继承传统的,又要增添现代的,特别是增加体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选文。
  2.构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一条龙”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既分设阶段,又前后衔接。各阶段横向自成体系,纵向逐层递进;处理好初学、巩固和提高的关系,确保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防止简单重复和严重缺漏。
  3.适合学生认知心理,自主学习,发展自学能力。课文选用,知识、技能安排,练习设计,教材构造,都要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实事求是。
  4.注重学生实践,学以致用。联系学生生活,激励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识字阅读、写作、文学鉴赏等教学注重学以致用,并且利于学生发展。
  5.适应不同需要,灵活使用,因材施教。教材确保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同时有一定弹性,采取开放姿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学生使用现代传媒技术促进语文学习,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6.合理安排教材结构,力争发挥综合效应。必修课本设计选文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等。加强知识、能力的综合训练,促使触类旁通,自能发展。构建九年义务教育(1至9年级)和高中的“一条龙”教材体系,发挥各个学段互相衔接互相协调而又递进、发展的12年制的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应。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合理结构
  语文课本的核心是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
  从学科角度看,语文学科是相关诸学科的综合,例如汉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文学和我国特有的文言文。语文学科不是机械地搬用上述学科的某些内容,而是根据学科特点融合相关内容,构成识字教学、语言运用教学、文章读写教学、口语教学、文学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等教学内容。学段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同。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1至6年级,重点是识字教学、语言运用教学、文章读写教学、口语教学;高中学段重点是语言运用教学、文章读写教学、文学教学和相关的语文文化教学。下面着重谈四个问题。
    (一)识字教学
  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六年“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规定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初中三年“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历来教学大纲都没有规定认哪些汉字,初中更是没有识字的教学内容,是一笔糊涂账。社会人士批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写错别字多,而初中生根本没有受到应学的1000个汉字教学,又是一宗冤案。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2册(1990年版),累计列出生字2500个。据李镗同志统计,全套课本未出现的常用字有110个,如奸、刃、疤、婚、孕、帅、矛、贤、霸、币、墓、肾、售、骡等等,未出现的次常用字有455个,其中中国大写数字壹、贰、叁、柒、捌、玖等都没有出现。可见,小学生对上述汉字不会写或写成错字别字,可以概不负责。
  识字教学要九年一贯,要规定小学生所识的2500个左右汉字,初中生所识的1000个左右汉字,并在教学大纲中一一列出,布告全民。九年识字教学重在会识、会用,会辨正误;到了高中,教学一点汉字书法、汉字文化。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功之一。
    (二)语言运用教学
  语言运用教学贯串基础教育十二年,已是共识。当前,小学、初中的语言运用教学内容不完善,高中则缺漏,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语言运用教学贯串基础教育十二年,然而各学段的教学内容重点不同。前六年(小学),重在词、句、段的实际操练,语言运用规律蕴含其中,起指导作用,而不直接教学词义、句子结构、段内层次等语言知识。在这一学段,重在语言的认知、积累和运用,在读、写、听、说中学生自然地掌握语言运用规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中间三年(初中),根据学生语言交际和智力发展的需要,用必要的语言程序性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进一步的语言交际中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对母语有初步的科学的认识,热爱母语。在这一学段,要扎扎实实地教学运用词、句、段的程序性知识,教学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构建语言运用的教学体系。后三年(高中),巩固前九年所学得的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的综合知识和语言文化常识,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在这一学段,要教学语言运用规律性的专题,例如词语搭配,语序运用,虚词运用,语言结构和深层语义、语境和语句及其言外之意,语言运用技巧,语言文化,特别是要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
  总之,要构建基础教学阶段12年的语言运用教学体系,统筹兼顾,触类旁通。
    (三)文章阅读教学
  现代文章阅读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占课时最多的教学内容。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相当于一个人吸收营养以维持生存和发展。当前,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都认认真真地培养阅读能力,然而高考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现代文章阅读试题。
  2000年版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小学:
  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初中: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抓住句、段、篇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初中抓住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来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同时,小学着重培养写记叙、说明的文章,初中着重培养写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来强化各自的阅读教学。高中(1978年至2000年)则进一步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同时继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总的可以说,三个学段主要培养阅读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读什么,写什么,用训练写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来强化阅读教学。这就形成了三个学段三次循环同一教学内容的封闭式的阅读教学。
  文体循环的封闭式阅读教学,教学效率低下,自然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对象;这在2000年版小学、初中大纲中有所体现。不过,教学大纲和根据教学大纲编着的现行教材,文体阅读教学的内容仍占重要地位。
  从学生实际需要和阅读价值来说,文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情感、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的外化(通过说、写表达出来)。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积累层,掌握若干词、成语和名着段、篇,常用的阅读方法如朗读、精读、速读等;一个层次是心智层,阅读情感、阅读能力、阅读感悟的外化等。三个学段根据这两个层次设计各自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形成一个层次清楚、目标集中的阅读教学体系。
    (四)文学鉴赏教学
  1958年,有人轻率地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的观点,并且在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排斥了文学教学。这种观点、做法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导致了物极必反,到2000年把文学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了语文教育界的共识。
  2000年版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初中: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高中: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大纲为文学教学开了绿灯。然而,当前人们对中学文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并没有形成共识,在实践中初中和高中只是按照诗歌、散文、小说、文学剧本等四种文体循环教学,层次不清,目标不明。
  文学鉴赏教学,要贯串于基础教育阶段12年。三个学段应该有各自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各自的中外文学名着段、篇。到了高中学段,文学鉴赏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武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庄文中20022002庄文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武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庄文中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1:24

[新一篇] 建設一流大學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舊一篇]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  ——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發現教師、重新認識學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