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幼儿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实现了工业文明,显示了上天入地、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物种灭绝、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国际社会问题专家以大量的实证材料警告人们,增长是有极限的,人类面临困境,全球危机日益加重,人类处在转折点上……为了克服这种危机,人类必须改变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反思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80年代,联合国的高级专家委员会在报告书中提出: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克服危机,实现未来目标,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谋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为议题,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概念。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共存、代与代之间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因文明进步而对环境和后代施加的压力。也就是说,人类要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珍惜共有的有限的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既满足局部人口的当前利益,又满足整体人口的长远利益,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就是使全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今后的人才既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宏观的社会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地通过协作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存智慧,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素质。这种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
  首先,要催发幼儿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具体说就是改变迄今为止一直强调的人定胜天、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和体验草木水土等自然万物的荣衰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的道理:人从自然界获取一份,就需为之付出一份;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的生活,就要遭到自然的惩罚;要把大自然看作人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不是征服的对象去认识。
  第二,从改变幼儿园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开始,改变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大量浪费、随意抛弃的行为方式,培养幼儿珍惜资源、爱惜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和勤俭节约的生活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的设施和玩具等尽可能使用资源再生物,利用度旧物品创造性地美化幼儿园的环境等。
  第三,初步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探索,从多种视角探究万事万物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认识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与儿童自身生活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根据需要深入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教育。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强调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针对种族差别和贫富差别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正对待(如发达国家为追求高利润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将工业和生活垃圾运往发展中国家,污染他国环境等现象)。对我国来说,主要是要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生存环境下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增加幼儿参与福利事业的活动,增进他们与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地区人的交往,关心他们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使幼儿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的精神,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积极参与环境的改善。
  第四,幼儿园教育应特别强调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学习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儿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使学习成为幼儿内在的需要,并且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探究客观世界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如,学习有关水的知识,我们要从过去单纯地让幼儿了解水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记忆关于水的抽象概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着重让幼儿认识: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之一,水的污染对我们生活乃至全部生命体的影响,水质的变化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样,教育过程就不只是让孩子坐在教室里观察桌上杯子中的自来水是什么形状、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还要让幼儿观察比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水,它们的各种形状、颜色、气味,使他们产生疑问,探究为什么水会有这么许多变化。通过了解人类发明的各种水利装置和水利设施,如水库、自来水厂、净水器等等,加深对人与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利用以水为主题的诗歌、绘画作品、音乐、舞蹈、电影等,丰富幼儿对水的感性认识。
  再如,玩泥土,用泥土种花或其他植物是国内许多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但这种活动不能只看作是一般的游戏或学习生物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去接触花坛或花盆中的泥土,还可以让他们观察马路边的泥土、居民区的草地上被踩成路的泥土以及农田里的泥土等。通过观察,幼儿会感受和认识到泥土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泥土可以被人踩,泥土还可以造房子。在下雨天,它因泥泞而被人厌恶,但是,如果泥土被看成可以孕育生命的东西时,它就会变得珍贵,使人不忍心去践踏它。生活中不能没有泥土,即使在城市里,孕育着生命的泥土也让人感到温馨,给生活带来绚丽的色彩,在越来越缺少泥土的城市里,必须让身边每一寸闲置的泥土都披上绿衣,不让它流失、污染和死亡……总之,要让幼儿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要让他们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使他们爱惜万物如同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并且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使他们将来能从这种关联出发,思考自身的行为。
  
  
  
幼儿教育杭州17~18G51幼儿教育沈晓敏19981998 作者:幼儿教育杭州17~18G51幼儿教育沈晓敏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0:31

[新一篇] 另一種課程資源:歷史教學的交互合作

[舊一篇] 臺灣中學地理教育的改革與實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