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课程资源:历史教学的交互合作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背景介绍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那种“先备教材,后教教材”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教材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材是教学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为教师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平台。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载体,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理念中强调“重视各学习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注重科目内学科、活动、专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模块或主题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与相关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好办法。上海市二期课改推出了以文明史为主线、主题史为框架的全新历史教材,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框架,以一个个的主题展开对历史的叙述。一个个历史专题像一块块“压缩饼干”,各学科知识纵横其中。于是,与各学科教师甚至是班主任老师合作,让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成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让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成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二、实践过程
  1.学科与学科互动,表征多元视角,凸现核心概念  历史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联系极为紧密,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又极具互补性,历史新教材的文明史选题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联系与互补。在进行学科合作时,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不同的合作方式。
  (1)团队企划,总体设计,分头讲解。有些知识相关学科都会涉及, 为了在讲解中各有侧重,扬长避短,避免“同意反复”,我采用了与相关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分头讲解的合作方法。
  [案例]近现代经济制度
  历史课与政治课都要讲解“市场经济”“国际经济关系”等近现代经济制度的内容,但历史课侧重于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政治课着力于经济原理的探究。因此,我们两个学科的教师就来了一次集体备课,在课时安排上,我们让政治老师先上“市场经济”,让学生在掌握市场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再在历史课上探讨其历史脉络。而“国际经济关系”则由历史教师先进行教学,这样政治课介绍当代经济全球化问题、区域集团化问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合作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重复讲述,两个学科的教师都了解了对方教学的侧重点,自己的教学就更有的放矢了。
  (2)知识渗透,内在互动,先行奠基。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很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帮助,但由于学科学时设置的原因,不能分别利用各自的课堂完成教学合作。于是,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采用了把本学科知识先传授给对方,既帮助对方更好地开展教学,又通过对方的讲解来为自己的教学作铺垫。
  [案例]社会生活与地域文化
  历史课的“社会生活”主题与地理课的“地域文化”专题相辅相成,历史教材主要探讨人类衣、食、住、行的历史轨迹,要理解这些历史现象,就需要地理知识的帮助。而地理教材主要研究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特点的关系,这也要求学生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熟悉度。地理课要到高二开设,于是我积极主动地与地理教师合作,让地理教师先给我介绍几类典型的地域,分析其与文化特征的关系,使我在上“社会生活”时对饮食、服饰、居住、交通等与地域的关系胸有成竹,把“地域文化”的部分内容先通过历史课渗透给学生,既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成因,又为高二的地理学习打下历史的基础。
  (3)一科主打,多翼配合,合力烘托。在教学中,还经常会有这种情况, 某个教学环节虽然不是必需其他学科知识的帮助,但如果用相关学科的知识烘托一下,其教学效果会更好,而自己又不能胜任相关学科知识的演绎。这时,借助各种渠道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借助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让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你教学的背景和有利因素。
  [案例]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进行《高等教育》一课讲解时,涉及牛津、剑桥大学。提到剑桥,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让人回味无穷的《再别康桥》。历史课没有介绍《再别康桥》的教学任务,而且徐志摩诗中的精髓我也没有信心把握好,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此前专门讲解这首诗也不太现实。我想起了午会课的电视节目,其中有个“文化百草园”的栏目,属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共同承办的,可以以它为载体与语文老师合作,把《再别康桥》巧妙地与《高等教育》一课的内容相结合。我把想法告诉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也很感兴趣。语文老师剪辑了诗朗诵的录像带,并精心准备了讲解稿,录制了一档“走近康桥,走近志摩”的节目,还在我的建议和合作下,讲解中加入了一些剑桥大学的介绍。我把节目安排在上《高等教育》一课的教学周播放,效果相当好,当我讲到“大学的兴起”这一目时,一提剑桥大学,同学们就想起午会课刚播放过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这一氛围的烘托下,我的有关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的介绍也诗情画意起来。
  2.教育与教学互补,追踪现实热点,彰显史学功能
  中学教师有一个共识:学生的眼界日渐开阔的同时,也出现了漠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淡化民族归属意识等现象。在开展“树魂立根”的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历史教师有学科优势,可以挖掘丰富多彩的文化题材开展教育。而班主任老师的优势是熟悉每一位学生,也有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以作为阵地。因此,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达到学科、德育双赢的效果。下面是我与班主任老师合作,尝试着开展以“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为题的辩论式班会课的片断。
  学生主持人:“在刚才的自由辩论中,双方同学唇枪舌剑,甚是激烈。同学们随着辩手们的话语来到了碧波万里的海洋。在观众提问环节中,双方同学都想方设法问倒对手,问题提得很是深刻。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听听正反双方的总结陈述。”
  正方四辩:“慨然想见于风云叱咤的英豪,没有一位航海家能像郑和那样善良、宽厚而博大,更何况是强盗般的哥伦布?
  静观古时一次又一次的航海之行,亦没有一支船队能像郑和的那支船队一样装备精良而又气势恢弘,更何况是只有三艘小船的哥伦布?
  细细思忖于古人身后的历史,更没有一段史事可以像郑和七下西洋那样永彪青史,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共同而普遍的尊敬与爱戴,这更是以掠夺、杀戮、屠城、殖民而‘着称’的哥伦布到达美洲所无可比拟的。
  我们的伟大祖先郑和以其至善至真至美之心,至仁至义至理之情,成为古往今来一切爱好和平与友好的人们的光辉楷模。倘若在座的你,心存感激与良知,珍爱生命与自然,那么你一定会与我们产生共鸣:郑和的伟大远胜于哥伦布。”
  历史老师:“在正方四辩的述说中,我们仿佛看到了600年前,我们的先人郑和率领他的船队七下西洋,在万里碧波中开创一番伟业的情景。郑和的伟业让我们自豪,催我们奋进。希望同学们不负先人的伟业,做‘和平崛起’的一代。”
  反方四辩:“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舒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恶劣的环境和苛刻的条件才更能反衬出一个人的伟大啊!
  年届而立的哥伦布酝酿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然而从提出航海建议到获得西班牙女王的支持和赞助花了整整8年光阴,但哥伦布一直没有放弃,最终用木制的帆船,仅凭对风向和洋流的精心把握,就朝着茫茫大洋的未知前程勇敢地驶去。这样的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让我们看看这两位航海家的远行对于之后的影响。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结束后,中国再也没有航海大家出现,中国远洋航海活动也就此却步,甚至闭关禁海,彻底关上了通向世界的大门。这一切都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哥伦布比郑和更伟大!”
  历史老师:“听了反方四辩的话,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哥伦布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品质所折服。大西洋中不畏惊涛骇浪,新大陆上勇敢披荆斩棘,这样的品质,同学们是否也希望自己具备呢?”
  班主任老师:“通过这节班会课,我看到了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面貌。在辩论的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学到了很多知识,体验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的历史航程。辩论是短暂的,但学习的过程远没有结束,相信同学们会以此为契机,永远不停下学习的脚步。”
  3.活动与学科互联,综合交叉合作,升华主题内涵
  学校各类仪式教育、艺术活动、社会活动具有极佳的教育效果,这种集体活动,既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也对教师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校每年在高一年级开展的南京生存训练为例,在学生赴南京前,各学科教师要给学生开设相关的拓展课,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小课题研究。我在与语文、地理老师合作开展南京生存训练学科知识拓展时,既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与语文、地理学科相呼应。下面是我的相关教学实录中的一段。
  师:“南京赢得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赞誉。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上节地理课的知识,分析一下南京备受青睐的原因。”
  生:“地理老师介绍过,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连大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被古代政治家视为‘帝王之宅’在情理之中。”
  师:“说得很专业。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历史上先后有哪些政权定都于‘帝王之宅’南京呢?”
  生(你一言我一语):“东吴、明朝、民国、太平天国、南朝四个政权,好像汪精卫的伪政权也在南京……”
  师:“既然有这么多的政权定都南京,又为什么称南京为六朝古都呢?”
  生(相互摇头):“不知道。”
  师:“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它们的都城是在东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所以后人以这六个朝代为由,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生(频频点头):“原来如此。”
  师:“上周拓展课语文老师介绍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诗句,还有《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南京的历史,你能理解诗人的感怀吗?”
  生:“唐朝定都长安,昔日繁华的六朝都城金陵胜景不再,了解了南京的王朝更替史,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古诗中的情感。”
  ……
  三、小结反思
  学科教师的教学合作、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工作的合作、学科教师在学校各类活动中的合作,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在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中用多种形式拓宽学生学科学习的渠道,把各学科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真正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收效是较为明显的,以我和班主任合作进行班会课教学为例,同学们在班会课活动中突破了历史课堂的知识体系,在准备与开展辩论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学习的过程,充分了解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这两段历史,丰富了历史知识,激发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了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品格。同时,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改变了对班会课枯燥、无趣的看法,针锋相对的历史辩题,新颖有趣的辩论形式吸引着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兴趣盎然,而且相互将双方的知识“据为己有”。此外,通过这样的团体合作的辩论过程,培养了同学们互相合作的精神,加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时,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合作的内容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溶性。我和班主任老师为何会选择郑和与哥伦布为班会课主题呢?一是恰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中以此为载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二是因为在历史新教材“文明空间的展拓”主题中,介绍了新航路开辟,但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几位航海家未作介绍,更为遗憾的是该主题中未介绍郑和下西洋这一15世纪中国的航海壮举,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题材。于是,通过班会课来展示伟大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的风采,让同学们从两位航海家身上学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同时为古代中国对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自发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就具有可行性了。
  2.合作的创意要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我和班主任老师选择辩论赛的方式进行班会课,就是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改变只有几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毫无兴趣的传统班会课弊病。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同学们有的担任主持人,有的担任辩手,有的专门负责查找资料,有的组成智囊团和后援团,专门负责设计问题难住对方。我则对学生进行了具体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的引导,使准备辩论的过程成为一次学习的过程。我们还设置了“观众10分钟问答”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并用班费购买了小奖品,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3.合作的操作要具有生本性和思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辩论赛中,新创设的“观众10分钟问答”效果明显,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双方同学都想方设法问倒对手,问题提得很是深刻。正方抛出的问题是:“哥伦布等人对美洲人民的血腥屠杀,难道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吗?世界真的需要这种白骨堆砌出来的发展吗?”反方的同学们马上回答,充分利用5分钟的时间回答对方的质疑,陈述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真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方同学在回答后反问:“以明朝的航海目的和动机而言,就算有时间,郑和真的能带着他的庞大船队环游世界吗?”正方一下子站起来三个同学准备回答,场面极其活跃。观众问答时间过得特别快,在主持人的一再叫停下,同学们还冒着违规的危险争分夺秒地回答,伴随着争论、辩驳,掌声、笑声一阵阵响起,我们两位老师也相视而笑。
  以上的教学实践,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初步的尝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21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刘琼敏/李惠军20062006
刘琼敏/李惠军,指导教师
  刘琼敏,上海市曹杨二中,200062/李惠军,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200333。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21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刘琼敏/李惠军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0:30

[新一篇] 發展兒童智力需要把握時機  ——談兒童的素質教育(5)

[舊一篇] 可持續發展與幼兒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