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谈: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开场白
  (主持人:余志鸿)
  我从19岁开始从事语文教学,从小学、中学、业余学校一直到大学,已经有40年教龄,但说来惭愧,到现在还说不清什么叫“语文”。50年代语文课一度一分为二,一门叫“文学”,一门叫“汉语”。由此看来,“语文似乎就是语言和文学,而“语言”又似乎专指语法和修辞。传统的语文课上,每讲课文必讲“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语文又仿佛是道德教育。语文高考一度只考作文,“语文”好像又等同于“作文”了。
  90年代“素质教育”的一声呐喊,无疑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但是,什么是“素质”呢”?有身体素质,有思想素质,有国民素质,有共产党员的素质,是否因此派生出语文素质、数学素质、物理素质、化学素质呢?“素质”两字在今天提出,具有特定的涵义,尤其针对“语文”而言,应该更有其内在的深刻性。
  中国人一向爱一窝蜂,一讲素质就什么都是素质,一说批什么就顺风倒。倘若仔细想一想,“减负”是素质,“加压”又何尝不是素质?学点古典文学是素质,熟悉现代文难道就不是素质?文字基础是素质,作文训练哪能不是素质?只要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那么什么都是素质,什么也都不是素质!“知识”是素质,“能力”也是素质;“新概念”作文是素质,“老传统”也是素质;“读写听说”是素质,“博闻强记”也是素质。“素质”么,就看你往哪儿放了。说来说去,脑子险些变成糨糊。所以,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请语文教育的专家一起来议论议论,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动真格,这个“糨糊”不能再“捣”了。
  语文内涵的减负与拓展
  (上海市第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沈红旗)
  语文是什么?这是每个时代的每个语文教师都无法回避的思索主题。只有减去超载的部分,才能使语文的内涵清晰显豁,从而真正凸现语文的个性。
  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交际工具”强调语文的交际功能,“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那些具体学科与交际能力相交的部分才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并经重新组合构建成语文学科的体系框架。诸如可将语法中的单复句分析、逻辑中的概念推理与写作中的说明论证等知识合并归纳,组成几个以阅读与表达为核心的实用性专题,如此可以简化许多概念术语,真正使有限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否则,照搬语言文学理论的概念结构,实际上也就默认了语文没有自身的体系,使语文沦为各种学科的大杂烩。好大喜功必然使“语文”严重超载,而任意删减(如删去逻辑、淡化语法等)则会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产生明显的缺陷。
  “文化载体”表明了语文的自足性。当然,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一个可以承载任何杂货的破筐。我们应该明确语文教育本体意识的核心指向,即指向具有转换生成意义的核心概念。例如汉语的流块结构、汉语的原创性语汇,以及从集中识字到进行自由的文化交流的层次等。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应该依次展开四个层面,即:(1)言语活动,(2)语言规则,(3)范畴语言,(4)意象语言,从而真正实现在博大的文化视野中进行大语文教育。
  总之,“交际”重在信息的破译与传达,“文化”贵在情意的感受与创造,“工具”重在运用,“载体”应有选择。如此,“语文素质”才能成为有效的交流能力,语文教学也将在减负消肿后渐入正途。
  语文教育亟待走出误区
  (上海市市北中学副校长 王曙)
  近百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来的语文教育历史,始终是绕着一个理论上浑浑噩噩、实践上踉踉跄跄的怪圈,致语文教育几成现代危机。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语文是什么。说是语言文字者有之,说是语言文学者至今还大有人在,说是语言文章者自然更多,说是语言人文者则又是现今的时髦。由于语文观尚未取得共识,因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忽左忽右的大步踉跄或忽红忽绿的碎步踉跄就不足为奇了。以往是阅读教学中机械割裂,非系统的零打碎敲的繁琐分析和写作教学中一味套用文体模式的纯技术性训练,现在则又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倡无课堂大语文,任学生兴趣自由张扬的放牧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发状态的读写实践达到理性自悟,照此下去,开设语文课还有无必要?
  其次,语言和言语的界限不清。长期以来,学术界和语文教学界一直是把“语文”之“语”当作“语言”的,但语文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用语言知识充当语文基础知识,其结果不仅劳而无功,甚至还会南辕北辙。打个比方来说,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如同下棋的规则和下棋的技艺,一个人掌握了下棋的规则是否就意味着具有高超的棋艺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语文教学要研究的恰恰是“棋艺”而不是“棋规”,即要提高的是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交际能力,而不是成套的语言知识的灌输。现行的语文教学不去研究反映最佳言语交际过程的规律,而由语言学越俎代庖,这不能不说是科学的错位。
  再次,语文课的本职使命和特有功能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先是文道结合,后又是工具性、人文性。其实“人文”“文化”这些词本身的含义就很不严格,难道数学、艺术,甚至服装、饮食等能排除在它们之外吗?显然,人文性不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性。工具性的提法源于“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一说,奇怪的是真正研究和介绍语言的语言学倒反而很少被人称为“工具课”,唯我们的语文课却要抱住“工具课”一说不放。试问,以造就人才为己任的学校教育,是否还应该再命名一些诸如“原材料课”“设计课”“操作课”等课型呢?语文教学的根本使命就在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言语素质,它的特殊功能应体现在通用文才的造就上。这应当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上述问题的出现和存在,说明我们对构成语文素质的成分和提高语文素质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要使语文教育有根本的改观,须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否则,即使拿掉大家现在一致谴责的高考指挥棒,语文的素质教育也还是无从抓起,更不可能见效。
  “语文素质教育”的提法值得商榷
  (上海市和衷中学校长 陆雷)
  我们教育中说的素质是比较全面的,如说某个学生素质很好,往往是指他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都比较好。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就知识而言,它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语文知识基本应属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范畴。就语文知识而言,它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过去语文教学中把它概括为“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八个字,每个字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一个人一辈子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也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语文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或较高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国家高级建设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是有重要地位的。如果一个学生读到中学或大学毕业,仍不具备一定的或较高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他就不能算是一个素质很好的学生(或人才)。这就是我理解的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如果指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那还可以说得过去;如果“语文素质教育”是指语文的素质教育,那语文的素质是什么呢?实在令人费解。
  语文教师与素质
  (上海市新格致中学特级教师 鲍志伸)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教会学生阅读,你自己就得会阅读;要指导学生写作,你自己就得会写些文章。这样的要求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是绝不能称之为苛求的。有这么一位语文教师,为班级学生作文选作序,短短的几百字,错别字竟不下十个,病句就有五六句,虽说语文教师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是像这样就近乎“南郭先生”了,他越“勤奋”就越误人子弟!
  当然,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师里是极个别的,然而,疏于阅读,懒于动笔作文,这在语文教师中却相当普遍。好多语文教师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上,读书只读教学参考书,写文字只忙碌于书写教案。他们的勤劳固然值得赞许,而他们自身的语文素质也在无休止的备课、批改作文、处理作业中消退以致钝化。
  如今,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要使语文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运行,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使自己能说会读善写擅教。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语文教师从过重的教学负担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摆脱低效烦琐的备课和繁重的学生作业,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更多的读写信息。常言说得好,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质量的提高,倘能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定能健康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要重视语言积累和思维训练
  (上海格致中学副校长 刘福朝)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具体要求的把握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总体发展很不平衡。本学期,为了促进说话训练,我们在高一年级试点语文期中考试中增加口试项目,为了不使学生负担过重,我们采用等级制,并把说话题事先告诉学生,口试时让学生抽取一题,作2分钟专题说话。题目大多以记叙为主,如周末街头巷尾的见闻、说说我的XX(同学、老师、亲友等)、我爱读的一本书、我常去的一家商店(超市、集市等均可)等等。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能力很差,不少人只说了几十秒就说不下去了,有的嗯嗯呀呀非常吃力,不用说有语文感染力,就连流畅、正确地表达思想也很困难。这次实践告诉我们,语言教学确实已经到了非认真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学生“说”的能力差,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语言积累不够和思维训练不够。语言积累,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就是积累,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体现。所以说,没有相当的积累,语文素质就不可能提高。语言积累与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说话不流畅,反映出来的其实是思维跟不上:想要表达的意思组织不好,该怎么说,用哪些词语、用什么句子,往往反应很慢,来不及组织。如果说“写”的时候矛盾不显着,那么在“说”的时候这些弱点一下子都暴露出来,要这些学生建立“说话”的自信就很困难。
  我们觉得,要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应该先在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训练方面下功夫,否则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语文建设》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2000 作者:《语文建设》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0:49:17

[新一篇] 上好英語閱讀課 提高閱讀能力

[舊一篇] 不可忽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