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价值危机与价值重建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霍金森说:“再也没有比价值更重要的了,因为它是所有意义之源泉。”但当我们审视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学价值的时候,却产生了困惑。
  一、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缺失
  中学语文教师常常碰到如下几个尴尬的问题: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什么课?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语文课。上甲课做乙事的情况哪一种课最多?语文课也排在前列。教师的授课水平(按传统评价)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是什么?回答也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是什么?回答还是语文。对学生高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的是哪个学科?仍然是语文。学生在课业辅导上最不需要教师的是哪个学科?当然是语文。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却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当我们面对一个医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怀疑过医生的水平,但很少怀疑医生的价值,恰恰是因为我们怀疑医生的水平才证明了医生的价值,它说明没有足够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可当人们面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的就是他的价值。原因就在于:一直以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受到怀疑,而其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语文成绩怎么怎么差,请教师提出建议,有什么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们能够说什么呢?我们除了开出“多读多写”这两味药,似乎再也没有其他良方。既然只是多读多写,谁不知道,要你教师干什么?在文化高度普及,文化重心逐渐下移的今天,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座大型图书馆和许许多多专家作“老师”(教辅资料或上网)的今天,语文教师仅靠认得的那几个字(还不见得比别人多),读得并不见得多的几篇作品,或者顶多能写几篇带点酸味的文章,还能混得下去吗?或者说还能混得了几年?
  是该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时候了。为什么医生越来越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果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①
  二、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当我们将自己的专业确定在文本的解说的时候,或者只是引导学生理解选文的意义的时候,那么我们的专业化只是“中文”专业化,不具有真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专业化因为有大批的中文专家所作的文本的普及性解说和大批的教辅资料,中学语文教师的并不怎么专业化的中文能力,也就逐渐贬值了。
  如果只具有“中文”的专业化意识,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永远走不出“教”的魔圈。为什么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界一直在呼吁教师课堂少讲,呼吁不要对文本进行肢解式的分析,但讲风却一直很盛呢?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将自己的专业化定位在了“中文”上。我们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所开课程与普通大学的中文专业并无多少差别。虽然开了心理学,但那仅知皮毛,而开的教育学和语文教学理论,也多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触及语文教育的本质,学生也很不愿意学习;更不要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有许多是“零理论”(根本无理论性可言,只是一种概念的嫁接),甚至是伪理论(为了标新立异而“创造”的与语文学习事实不符甚至大相径庭的所谓“理论”)。而“中文”本身的专业性又赶不上普通大学的中文专业。所以我们的师范院校的中文教育毕业生已是先天不足。
  再看我们的整个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界先是由语言学家统军,现在好像又由文学家主旗,似乎从来没有由研究语文智能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家来主持语文教育的大局。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但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言论。也许就由此带来了语文教育先是重语言的研究,后是重文学的欣赏,再加上所谓这个性那个性,就是没有从语文智能的形成过程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学。至今我们不知道学生语文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具有怎样的规律,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虽然热热闹闹,高见很多,但大多是“我认为”“我觉得”,多是一己的经验,缺乏真正的理论研究。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李海林先生就曾在《语文学习》上发文指出我国语文教学研究的“亚理论”或者“理论贫血”状态,迄今为止,这种状态似乎并没有较大的改观。于是,语文教育就像从山中挖来的许多中草药,我们既不知药性,又不懂配方,胡乱让人吃一通,吃不进就硬“灌”,不吃死人才怪。
  因此我们说,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远不止中文专业的建设,有限的中文专业知识在当今社会已不足恃。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更主要的应该是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
  这样,中学语文教师价值就不是解读文本(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留给语文专家来做,可以留给教辅资料来做,从教育的角度说,应该留给学生自己来做)。我们一直把主要精力耗费在怎么讲课文,怎么将课文“往死里整”。有一个怪现象,对文学名篇的理解,又深又细的往往不是文学研究界,而是语文教学界,我们把一些课文已经死缠烂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文学名篇只要一进入语文教材,就被“蒸熟炖烂”,甚至已被熬成“老火靓汤”。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界有一条金科玉律,那就是“认真钻研教材”。而我们钻研教材,主要钻研的是教材有什么深刻含义,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好教,或者怎么教。于是我们的教师钻到教材里就出不来了。可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目前母语教学中的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不像外语教学的教材那样更具教学价值。母语学习企图通过一个学期的二十来篇文章的死缠烂打就能解决问题,似乎有点理想化了。试问有多少学生是通过几篇可怜的教材就学好了语文的?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中学语文教材对于中学生语文智能发展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可悲的是,认真钻研教材的口号,转移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就是没有问一问,这样的钻研真的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吗?这些问题不是有文学专家他们在解决吗?我们这些不是文学专家的人再钻研,又能达到怎样的境界?即使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除了对文学研究界有些帮助外,对学生的语文智能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躲在文学专家的背影里,你能有什么价值!
  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智能发展的程序设计师和施工员,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病患的处方医生,是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或陪练。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转变到指导学生的“学”,教师的着眼点不是在教师“怎么教”,而是在学生的“做”。我们主要要研究的是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
  三、中学语文教师的三种专业生存形态
  从理论上说,语文教师有三种可能的生存形态。一种是“教材—学生”型,一种是“课标—学生”型,一种是“学习背景—学生”型。
  所谓“教材—学生”型,这样的教师能按照教材的设计,将教材承载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教材是其最大工作半径。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国家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价值体系,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材价值。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教材实际上只是“素材型”的教学用书,而不是具有明确的价值系统的语文教材。教师拿到课本之后,还必须重新给整套教材进行系统的价值定位。这实际上等于让教师自编一套教材。对于这一点,极少数学者型的教师也许能勉为其难,而绝大部分教师却是无能为力的。而且,所谓教材,在一个班、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全国都是统一的。并不具备学生的个体针对性。于是“教材—学生”型的教师其教学主要就是进行文选的分析与讲解,充其量是一本教学参考书的价值。当学生手头有了多本参考书,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时,甚至只要学生有了一本参考书时,语文教师就开始掉价。在这个形态层面的教师,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中文知识与能力的层面(且不说这点中文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是不少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已具备了的),但还不具备中文的教育专业性,这样的教师还没有进入到语文教育的层面。
  所谓“课标—学生”型,这一类型的教师可以超越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灵活地选取教材,其最大工作半径是课标涉及的范围。这一形态的教师其视野开阔得多,他可以从课标的层面思考教学,其教学工作不只是局限在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可能从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思考问题。他们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母语学习的一般规律,为学生设计能力发展的培养方式,甚至学习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诊断和科学的管理。这种教师中文的专业性已经优于“教材—学生”型教师了,而且也已经开始具有了教育的专业性。这种形态的教师已经不怕受到教辅资料和网络的冲击,其教育价值掉价的可能性就已经很小了。
  所谓“学习背景—学生”型,这样的教师,不仅可以超越教材,而且可以超越课标,从学生母语学习的背景,小学学习的背景,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背景和语文学习的无障碍化、个性化背景等多个层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其最大工作半径是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他不仅能够像“课标—学生”型教师那样,能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母语学习的一般规律,为学生设计一般的语文能力发展的培养方式,尤其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社会语文的大背景中,能比较准确地诊断并发现学生个体语文学习的长处、短处,发现学生个体语文学习的潜力,尤其能发现学生个体语文学习的障碍之所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智能发展的实际,为个体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程序,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每个学生的语文智能获得最大的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化之所在,至少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发展方向,更是语文教师价值重建的方向。就像一个医生,他能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不同病患,开出不同的处方,或者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的专业化的实质在这里,医生之所以越来越吃香,关键原因也在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有几个人达到了这个程度?可以说很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人们对语文教师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这三种形态教师的层次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G31RA01.jpg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其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必须尽快摆脱“教材—学生”型的生存状态,逐步进入“课标—学生”型的生存状态,直至“学习背景—学生”型生存状态,这样才能顺利地走出价值的困惑。
  注释:
  ①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86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4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胡立根20072007
胡立根,广东深圳红岭中学。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4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胡立根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49:35

[新一篇] 中學語文教師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舊一篇] 中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芻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