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阅读层级  ——“童年趣事”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开讲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讲中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着名的论着《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实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强取豪夺,电视文化的潜移默化,拔苗助长心理与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杀,使得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好在波兹曼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引导我们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扞卫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凸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作一阐释。
  一、文本读解
  要从两个层面上去读解“童年趣事”单元的课文:一个层面是具体实在的文学层面,叩问作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另一个层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层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俨然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在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一声声的夸赞炫耀,那眉飞色舞的神态,那时而兴奋时而低落的情绪,那由好奇到失望转而高兴起来又陷入深沉回忆的心理变化……让人随之喜怒哀乐,徜徉在季节变换、色彩艳丽的百草园,流连于书声琅琅的三味书屋。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章出现了二三十种动植物的名称。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蝥、蜈蚣,甚至传说中的“怪哉”这虫。静物: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竹筛、秕谷、腊梅、蝉蜕等等。这些事物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尤其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
  贾平凹的《月迹》记述了一群孩子在中秋夜“寻月”的全过程,皎洁的月色跃然纸上,无处不在的月亮增添了神奇。孩子们的言行、感受和心理,充满着童心、童真和童趣,月亮运行的轨迹,成了孩子们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轨迹。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想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和饶有趣味的语言,给了文中的“月亮”一个清澈、透明、通亮、纯净的“天空”。特别要注意的是,童心未泯的“奶奶”和孩子们一起,找回了一个本真完美的“童年”。
  程海的《三颗枸杞豆》以虚度一生的“三叔”对“我”这个“淘气鬼”的启发来诠释童年的光阴,强调执着一念,呼唤珍惜时光,有着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意义。稍有遗憾的是,这篇小说有着主题先行的倾向和斧凿生造的痕迹,说教的意味重了些,技巧的东西多了些,离学生的实际远了些。可能是由于写作年代(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缘故吧!
  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小大人的成长过程。成长是生命的本义,“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说明主人公俨然是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却让我们陡然觉得,这个小男孩,已经有了“汉子”的性格、“汉子”的风范……沉着、刚强、个性、勇敢,这些东西是怎样写进童年的?该不该写进童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值得我们思考。
  宋学孟的《柳叶儿》写了一段苦涩的童年往事。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表面是乐,实则是悲。“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儿活下来的!”幽幽一句,无限怅惘。“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文章结尾看似平淡,实则警醒。
  从文学的层面上来看这一组文章,它们都和童年有关,都写了作者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写了作者自己或者他人的成长足迹;但从哲学的层面来看,这组文章所写到的“趣”,既是乐趣,又更多的是情趣和理趣,甚至文章绝不限于一个“趣”字,而是篇篇蕴含道理。
  二、教学策略
  既然是主题单元教学,那么就要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
  1.主题。这个学习单元是有一个主题的,那就是“童年趣事”(注意:这里的“趣”,更多的是情趣、理趣,而不仅仅是乐趣)。主题的凸现能让散乱的语文学习有个“核”,形成语文学习中的“场效应”。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精神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的单纯可爱引来的是我们对健康童年的思索;《月迹》中“月亮是个好”的童语无疑渗透着“童年是个好”的意味;《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出“小大人”的样子,是喜是忧值得探讨;《柳叶儿》中的“我”受到的家人的呵护,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孩子身上也许都能感受到。卢梭曾明确指出,儿童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独自存在。儿童时代决不只是成人的预备,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的。儿童代表羞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式。因此,“童年趣事”这个主题在进行主题开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与成人不仅有着不同的价值所在,而且这二者之间需要有个界限;如果这一界限被模糊,那么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就会随之丧失。
  2.开放。教材应是开放的,教师要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要和学生的生活衔接融合。主题单元学习强调教学素材的多样性、多元化,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际中生成课程资源。儿歌、童诗、童书,学生的儿时经历、童年印记,教师的依依往事、遥远回忆,这些都可以进入本单元学习的课堂。主题单元学习强调整体和综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活动,还要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活动中用各种方式不断呈现学习、探究的结果。那么,“寻访童年”、“找回童心”、“品味童真”等活动,是可以在本单元学习中穿插的。主题单元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力求一切都在“生活态”中进行。这里的“生活态”有别于“生活”,因为当前中小学生,尤其是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因此,必须创设“情境”,创设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态情境”来开展语文学习。这个“情境”是老黑格尔所说的“使本来在普遍世界情况中还未发展的东西得到真正的自我外现和表现”的“更特殊的前提”。本单元学习既要重视让学生“读出问题”,更要重视让学生“读到自己”。
  3.层级。主题单元教学要把阅读技巧、写作技巧这些科学化、基础性的东西渗透到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人文教育中去,改“驯养”为“滋养”,做到真正的读写结合、读写互动。建议扣住“读”、“解”、“悟”三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阅读层级来教学课文。“读”定位为诵读、感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指导课文的诵读,让文本形象在声音中重塑,让文本情境在情感中再现。“解”定位为鉴赏、体味。重在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理解艺术形象,在反复诵读、形成语感的基础上,从解析语言形式的角度,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在感情、象征意蕴和逻辑力量,体验和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悟”定位为发现、创新。练习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贯通古今,从内容、方法和语言运用等不同层面进行深化、拓展和重构,在汲取文本营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人文精神的生产活动,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激发生命意识、发展主体精神的教育目标。
  三、综合设计
  本主题单元教学,还可以按照单元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贯穿这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阅读与鉴赏、写作和交流、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精神之旅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在实际操作中,可用1-2课时进行单元整体感知,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特别是对“童年”的理解;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区别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余下十多个课时,以“寻找童年”为线索,分四个阶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童年哪里去了?”(结合整体感知,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确定实践探究的主题),“童年在课文中的印记”(通过文本阅读,尤其是研读活动,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寻找答案,可以进行几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也可以进行重点文本的探究阅读),“在课外阅读和综合实践中寻找童年”(通过更广层面的自主性阅读、选择性阅读,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语文活动,印证在课文中找到的问题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保卫童年,守护童心” (在对获得的各种资料、实践探究的经历、体验等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于童年易逝、童心可贵的感受,除了写作文,还可以办主题墙报、开展主题演讲、上网在BBS上留言,等等)。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9~31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袁卫星20072007
袁卫星,主持,撰稿,江苏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9~31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袁卫星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50:22

[新一篇] 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要求

[舊一篇] 初一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