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做语文教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诚惶诚恐,举步维艰。面对语文教学,我常常陷入一种困顿、痛苦中难以自拔,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学养?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真正的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还常常拷问自己:你是在培养只能应试的考生,还是在培养真正有语文能力的学生?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吗?你的学生能说爱写吗?你有无语文思想的高度?有无独到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语文视界?你自身是否具有富赡、深厚的语文素养?今天,你有资格做语文教师吗?
  多年来,尽管我对语文教学一直潜心于实践,执着于探索,并发表了多篇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文章,但我仍然感到对传承母语教学有一种责任的缺失和内疚:我为高中生写不好请假条而扼腕,我为高中生错字连篇的作文而喟叹,我为高中生草率的书写而痛心,我更为高中生对课堂问题吃力的表达而汗颜。尤其当笔者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的消息时,当天晚上我真的失眠了。接着,我又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学校已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的信息时,我的心真的很沉很沉,一连数日,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当我拿起语文课本去上课时,直觉得脸上热辣辣的,总会禁不住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怎么了?12年的基础教育怎么了?教育部为何要如此倡议?中小学语文能力偏低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究竟又在哪里?困惑中,我在我的教育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12年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学好语文,学生到了大学想通过一门必修课就能得到提高,这可能吗?作为每一位有责任意识的语文教师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中国语文的信息时,难道我们没有任何触动?没有任何思考?回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何学习语文问题,我们是否征求过学生的意见?我们是否开过学生座谈会?我们是否做过学生问卷调查?如果我们做了10年、20年的语文教师,从未和自己的学生交流过、探讨过、研究过语文学习,只是一味地灌输,一味地我行我素,那么,我们是否认识到我们这样做只是把学生视为完成教学计划的工具?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高控制、高秩序的语文课堂模式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磨灭学生的个性?当我们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扪心自问:我这一届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学生到底说的怎样?写的怎样?是否比上届学生又有提高?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们是否主动听一听我们当年的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评价?又有何建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假如我们当了一辈子语文教师,从未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考过,评价过,总结过,我们是否觉得有误人之嫌?
  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月共睹: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就开始了应试教育,不少孩子就已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中,教师更是考啥教啥,不考不教,学生是考啥学啥,不考不学,对语文枯燥无味的肢解已使学生对语文课心生厌倦。而学生到了高中,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自然是备受冷落,许多学生对语文早已丧失应有的敬重与兴趣,就好像一个人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很难救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高中三年,学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题海里,即使是早读,有几个学生还读语文的?又有几个学生喜欢作文的?课堂上,有几个愿意发言的?又有几个能够从容、流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难怪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被采访的大学生或许多明星们,又有几人的表达使人满意的?一位高一新生开学不到一周就写来心理咨询信,他说:“小学语文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无休止地做题,初中语文老师更是把我们赶入题海里不让喘气,而高中语文老师第一节语文课就给我们每人发了厚厚的一大本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并要求我们每天开始做题。我对语文学习本来就没有一点兴趣,面对老师的要求,我一下懵了,天那,高中语文课还未上,就叫做题,这难道就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我实在不明白,语文能力的提高难道是我们做题能够做出来的吗?说句心里话,我虽然上高中了,可我还读不好课文,初中三年我几乎未读过语文,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我对作文更是怕得要命,初中三年我也很少写过作文,偶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脸总是憋得通红也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看来,我12年的语文算是白学了。”
  可以设想,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该是怎样的语文水平?能否靠选修一门必修语文课就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写道:“小学没有办好,怎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能有好大学?”事实上,小学、初中语文没学好,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很难提高了[主要是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何况是到了大学里?试想,如果高中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没有,又怎能去欣赏或感受大学语文?
  众所周知,今天的语文成为教得最多而效率较低的一门学科。笔者曾在一次语文学习座谈会上对我的学生说过:我们完全可以自主有效地学习语文,而且会学得很好,我们学习语文之所以低效,就是因为语文教师把你们能够自主学习的东西,还要大量地教给你们,比如宇词句、写作意图,比如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等,要知道,我们学习语文低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变为缺少整体灵魂的离散的知识点,或“考点”来教,就在于我们把考试作为唯一的目的,就在于老师不能依靠你们的本能而去教你们本能就会的东西。因此,我还多次告诉我的学生,只要你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喜欢多动笔记点什么,或写点什么,即使取消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照样会提升,而且会提升得更好。可以这样说,谁把语文当作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谁的语文能力就不会真正提高。
  记得我的05届学生刚进入高三,学校就每人发了540多页的大16开本语文复习资料。我掂量着沉甸甸的资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本语文复习资料是我们8个月的学习任务,需要250多个课时才能完成,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阅读300字计算,那么,一节课可以阅读13500字的作品,加上晚自习我们每周是8节课,每月32节,就可以阅读432000字的东西,如果我们按照8个月的学习任务计算,300万字的书我们至少可以阅读13部,13部书与一本资料,大家不妨掂量掂量,讨论讨论,看看我们该怎样面对这本资料。
  教室里先是沉默,嗣后同学们讨论热烈,绝大部分同学一致认为,一本资料需要耗掉250多个课时,实在没有必要。但也有部分同学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为了能够考出好成绩,还是按部就班进行。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对复习资料的处理不必一刀切,老师也不必面面俱到,每周用3课时重点点拨即可,其余时间可以上阅读课,由老师统一安排学习内容,或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灵活安排。
  为了满足学生阅读课的要求,我利用每周的另外几个课时,向学生重点推荐了林清玄、张晓风、余光中、刘墉等人的经典散文,还遴选了《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大报副刊文章。每节课阅读2至3篇散文,学生读读、议议、评评、写写。每周要求学生交送一篇读书随笔。在高三的8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在课堂平均阅读300篇文章,平均练笔2万余字。05年高考揭晓,我带的两个班学生语文成绩十分喜人,学生高兴地对我说:“高三增加的阅读课,不仅使我们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高考考出了好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名人的经典文章,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调适了心态,缓解了压力,又陶冶了情操,给我们以高尚的人格、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淡定读书,练达性灵,让学生心灵饱满,让生活洋溢活力,让生命充盈生动,让人生写满精彩,这才是语文教师的真正使命。最近,我在自己的教育日记里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师的天职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而教师自身就必须养成“抛书便觉心无着,此生原为读书来”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把写作和说话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与追求,而教师自身就必须是能说善写的行家里手;语文教师应该以提升师生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旨归,共同创造有价值的生命活动,而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得失,不戚戚于困顿,而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视界;语文教师的价值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注人、关注人生、关注生活的教育,而教师自身就必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要关注人的教育。比如,我讲《游褒禅山记》,就十分注重心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讲《祝福》,不仅使学生认识吃人的封建礼教,更要让学生认识现实,关注当前不可忽视的老年问题;我讲《装在套子里的人》,重在引导学生摆脱制约或影响人成长的种种套子,如情感套子,网络套子,自卑套子,嫉妒套子等等。结合教材,我不仅讲孔子的轻松愉快,讲孟子的“凡事紧张”,讲庄子的超脱旷达,我还讲述那些脚踏厚土,志在云峰,厚德载物,勇于创新的当代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我讲俞敏洪的新东方,我讲29岁的“大中华人才发展基金”董事局主席邹莎,我讲一位22岁辞去百万年薪的剑桥博士生一夏杨的“另类”思维与“非常”行动,我讲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才深层感悟到:只有做一个有灵魂的语文教师,才能给学生以灵魂和梦想;只有做一个有思想高度的语文教师,才能激励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做一个心存理想,独守崇高的语文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头枕自信,为梦执着;只有做一个站得直的语文教师,才能给学生以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只有做一个大写的语文教师,才能震撼和感染学生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只有做一个灵魂投入、让岁月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心灵向上,笑傲人生;只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语文教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人生的美好。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思考过,努力过,追求过?我们是否在切切实实为纯洁祖国的文字,为丰富祖国的文化,为提高我们的母语水平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专家呼吁:大学语文的讲授“不能重蹈中学时代枯燥识记的覆辙”。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敢于不再“重蹈”这一“覆辙”,勇于开创自己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哈尔滨7~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张帮群20082008
张帮群,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
作者: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哈尔滨7~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张帮群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49:51

[新一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

[舊一篇] 從“能力本位”看素質教育的實踐理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