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五):南京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21)——伪满洲国简述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月16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控制和稳定东北各地的治安,日本关东军曾采取过很多强硬手段,武力镇压反对的声音,但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反日情绪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和降低,这种让东北“后方不稳”的状况显然不是关东军所愿意看到的。为能使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更加稳固的统治,彻底解决南北满洲的问题,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从一开始就在考虑建立一个东北傀儡政权,有效的实现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当时,在日本国内和关东军内部主要有两种意见:板垣征四郎主张武力侵占东北,作为日本的领地直接统治,而石原莞尔则认为,不宜采取此种极端做法,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心以及国内外形势等,双方意见相持。

1931年9月22日,在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土肥原贤二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成立一个由日本控制、脱离中国本土的“满蒙五族共和国”。这一方案得到了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双方的赞赏和肯定。随后,关东军司令部根据土肥原贤二的建议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并由板垣征四郎带回东京,向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分别作了汇报,三省同意了这一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为实施这一所谓“满洲独立运动”,土肥原贤二一开始打算拉拢吴佩孚、段祺瑞作为傀儡,但吴佩孚以爱国军人自居,拒绝合作,段祺瑞虽有心投靠,但此事却抢先被天津《大公报》揭露。最后,土肥原贤二的目光投向了前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民国百年

过去我们讲过,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并将当时尚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小皇帝溥仪赶出了皇宫。那以后,溥仪因遭到英国大使馆的拒绝而在日本公使馆躲了起来,1925年2月14日被土肥原贤二偷偷护送出京,前往天津,住进了天津日租界内的张园。1928年7月,国军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为遮掩,盗取了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清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了一些拿不走、挖不动的石刻。事情发生后,寓居天津的溥仪极为愤怒,发誓与国民政府不共戴天,一定要报仇雪恨。然而,就在这年底,东北张学良拒绝了日本人对东北独立的支持,宣布易帜,溥仪老祖宗的龙兴之地也被国民政府统一了,这促使势单力孤的溥仪开始考虑借助某些外力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1929年7月,溥仪由张园迁至曾任驻日本公使陆宗舆的私宅“乾园”,并将“乾园”改为“静园”。1931年10月27日,土肥原贤二来到天津,11月3日在静园见到了溥仪,表达了日本愿帮助溥仪回到其祖先发祥的地方建立并领导国家的意愿。溥仪对日本的建议虽然动心,但却更关心这个新国家的体制问题,是共和制还使帝制,在得到“新国家当然是帝国”的答复后,溥仪心中暗喜。不久,溥仪要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恢复大清江山的消息被天津新闻界披露,舆论哗然,溥仪的行动受到限制。11月8日,土肥原贤二策划发动了天津暴乱,中国军队因此出动,日军也随之行动,并宣布戒严。11月10日晚,溥仪被藏在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趁夜离开静园来到码头,乘日军运输船北上来到东北。

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在迅速占领了辽吉黑三省后,在各省陆续成立了地方性亲日政权。9月26日,原吉林军参谋长熙洽组织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28日宣布脱离南京中央和张学良,抢先独立;12月16日,亲日的奉天省政府成立,臧式毅任省长;次年1月1日,张景惠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就任黑龙江省省长。这些汉奸们于1932年1月16日在沈阳举行了“满洲善后会议”,筹建满洲国。2月16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沈阳大和旅馆主持召开“东北政务会议”,决定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改长春为新京,作为满洲国首都,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此即所谓“建国会议”。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宣告成立。3月8日,溥仪抵达长春。3月9日,溥仪举行就职典礼,正式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3月10日,满洲国政府组成,郑孝胥出任国务总理。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并与满洲国政府订立《日满议定书》,确立了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和利益。满洲国成立后不久,日本政府就制订了一个庞大的移民计划,计划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解决日本军事和政治上的需要,将东北彻底转变为日本的海外领土。1933年初,随着日军在华北一带侵略的扩大,热河也被纳入满洲国版图;《塘沽协定》后,随着冀东、察北和绥东非军事区的划定,满洲国与南京政府控制区逐渐被隔离,其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承认。

1934年3月1日,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升级为皇帝,其政体也从执政制改为君主立宪制,郑孝胥出任国务总理大臣。然而,东北的实权却仍然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溥仪不过是关东军的一个政治木偶罢了,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吉冈安直以皇帝秘书的身份在溥仪身边控制着国家。1935年4月,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出访日本,日本天皇裕仁亲率王公贵族和全体内阁大臣到火车站迎接,溥仪在访问中表达了“日满永久亲善”的愿望。

民国百年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铁蹄很快就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但溥仪恢复大清王朝的梦想却没有因此得到实现,日本人没有帮助他恢复帝国,而是与汪精卫暗中勾搭,建立了一个亲日的南京政府(这些内容在以后介绍)。然而,为求自保的溥仪也只能忍气吞声,表示愿与日本同心同德,并在此后为日军的侵略战争出粮、出人、出物资,东北的煤、铁等资源进一步遭到掠夺。对此,日本军人觉得是理所应当,因为满洲国的建立和巩固全都是他们支持的结果,所以关东军对溥仪这个皇帝一直都十分不敬,惹得溥仪很不舒服。1938年8月,关东军直接向溥仪提出了“把天照大神作为满洲国国民的精神偶像加以奉祀”的要求。 1940年5月,在关东军的安排下溥仪第二次访问日本,参加日本神武天皇纪元2600年的纪念大典,并按照吉冈安直写好的台词宣布,愿意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其在亚太地区的所谓“圣战”随之扩大,战线越拉越长,军需物资因此捉襟见肘。于是,吉冈安直再次要求满洲国提供前往作战急需的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及其它军需物资,溥仪也只好变卖皇宫中的饰物以及自己的财产、首饰,以“支援圣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德意日轴心国的战败已成定局,随着盟军在易北河会师,苏联红军攻陷柏林,溥仪意识到日本的覆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满洲国的航船也在迅速的下沉。8月,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境内的国军及中共军队发起了大规模的最后的反攻,更糟糕的是苏联也在这时对日宣战,红军杀入中国东北,关东军主力接连战败,退守南满。满洲国的国都也随之迁往通化。当时,关东军已经在通化的大山里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如果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则日本天皇将迁到这里来。就这样,溥仪匆匆忙忙的离开了长春皇宫,于8月12日抵达通化。谁知,就在通化火车站的站台上,溥仪被通知,由于战局变化,自己将立刻继续转移到临江县的大栗子沟。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了中、美、英三国提出的《波茨坦公告》,并于15日正午下诏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7日凌晨,溥仪在大栗子铁矿的一间仓库里宣读了关东军起草的“退位诏书”,满洲国宣告结束,满洲国的大臣们也如鸟兽散。8月17日下午,吉冈安直向溥仪传达了关东军高层的指示,要送他去日本,并说他们将在通化乘飞机去沈阳,然后再换乘大型飞机前往日本,溥仪立刻带着装满了珍宝的皮包和几个心腹,急匆匆的跟着吉冈走了。 

飞机飞到沈阳上空后盘旋了很久都不降落,溥仪是一头雾水。最后,飞机总算平稳降落了,溥仪在随行人员簇拥下走进候机楼。不久,一队手持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出现在了溥仪面前,一位军官对溥仪说:“皇帝陛下,您被俘了。” 。多年以后,跟溥仪同时被俘虏的人几乎一致认为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是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作的一笔政治交易,溥仪的弟弟溥杰认为,这次被俘,完全是关东军为了履行投降条件,把他们一行作为礼品送给了苏联人。此后,溥仪被押往苏联,中共建立政权后,又被送回国内关押。 


三鉴斋 2010-07-20 15:00:58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0)——“華北事變”前后的中國局勢(下)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2)——碧血黃沙·西路軍魂(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