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过得去 杨葵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第一次见到杨葵的名字,是在阿城文集的内页,当时我还不知道编辑是干嘛的,同事告诉我说是专改错别字的——改错别字也是个工种?而且能领那么高工资?这世道也太好混了吧?后来陆续在一堆畅销书中看到这个名字:长恨歌,先锋戏剧档案,哈佛女孩刘亦婷……心说,这哥们手气挺壮,沾上他的书都卖的那么好,莫非上头有人?

  后来才知道,他父亲也是个优秀编辑,也算上头有人吧?

  数年之后有了谷歌和百度,终于把编辑那点事搞清楚了,除了改错字,还得选稿,用眼光、审美和经验,从一堆新人中发现大师,这种概率,小于六合彩。在那个年代,一个好编辑,能开创一个文学时代。

 

  一个优秀的编辑,能从堆积如山的稿件中挖出一块石头,再经过打磨、抛光,用经验和直觉把那块石头变成玉,中年发福的老编辑杨葵,雕出了很多好玉。后来他改行去当成功人士,对文坛来说,是个中不溜的损失。

  杨葵的博客我一直在看,朴素,洗练,意蕴悠长,我每次都边看边骂:冒充老炮啊!某次,见他写一位老琴师,寥寥数语,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不用分镜就能拍电影,真是一块当编剧的料,然后去搜索,发现人家早多少年前就写过电影了——幸亏他不是个编剧,否则又多了个高手抢饭碗!

  他的新书名字叫过得去,一看就是老一代文人的做派,上来先玩虚的,随便写写的~看完随便夸两句,明明心里美得不行,嘴上还说一般一般,多多指教,什么人呐?

  骂了半天,躺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翻起来,三个小时看完全书,很想给他发个短信:写的真好!

  回忆难写,不是因为想不起来,而是因为摆不好姿态,尤其是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无论怎么去描述,都会有偏颇、失实、甚至荒诞的那一面。看他的书,我一直揣着半点恶意去努力搜索那些不太靠谱、自我美化、公报私仇的片段,我失算了——这是一本能让读者瞬间变得温暖和安静的好书,隐约有解放前那些老北京文人的古风。

  在一个资讯泛滥的时节,还能看到这种文字,很幸运。

的好书,隐约有解放前那些老北京文人的古风。  在一个资讯泛滥的时节,还能看到这种文字,很幸运。   整本书里,无数文坛大腕的八卦趣事,路翎,王朔,阿城,王安忆,邹静之,冰心,贾平凹,海岩……看这本书前,这些名字只是传说,阅毕,我很想笑嘻嘻地穿越时光,对那时的他们说:嗨,你丫也不是那么道貌岸然嘛~   过得去

  整本书里,无数文坛大腕的八卦趣事,路翎,王朔,阿城,王安忆,邹静之,冰心,贾平凹,海岩……看这本书前,这些名字只是传说,阅毕,我很想笑嘻嘻地穿越时光,对那时的他们说:嗨,你丫也不是那么道貌岸然嘛~


2022-12-08 19:03:01

[新一篇] 社會史視野下的“文革”研究:——徐友漁《形形色色的造反》簡介

[舊一篇] 侯捷:談詩論道的IT教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