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四章 歧路彷徨 流转四方
在顾炎武的一生中,顺治五年至十一年,是一段苦闷彷徨的岁月。此时,江南抗清斗争严重受挫,隆武、鲁监国政权相继败亡,桂王政权始而局促粤西,继之遁入云贵。唯有鲁王余部和郑成功义军转战东南沿海,虽一度北进而掀起波澜,然毕竟孤掌难鸣,大势已去。时局既已如此沉重,家难、私仇又交相煎迫,已过而立之年的顾炎武,为了做出人生道路上的抉择,上下求索,流转四方。
一、远游之想初萌
顺治五年秋,顾炎武再抵太湖洞庭山,写下《偶来》诗一首。该诗虽仅短短八句,但却道出了抗清斗争失败,旧友死难流散之后,顾炎武在坚守初志与隐遁不出之间痛苦抉择的心境。诗中写道:“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丘。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① 诗末二句,最可玩味,从中正可窥见顾炎武的连年奔走,断非为一己谋求安身立命之地,因此,他决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坚守初志,辙环四方。
①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 1,《偶来》。
·59·
想不能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被迫剃发
一如前述,南明弘光政权覆亡之后,清廷严颁剃发令,视判发与否为对其顺逆的标志。面对民族高压,蓄发不剃亦是一时士大夫彰明志节的象征,因之而有可歌可泣的反剃发斗争。当反剃发斗争已告失败,现实不可逆转,从俗剃发遂成大势所趋。
置身如此严酷的现实,顾炎武蓄发不剃,殊非易事,其耿然志节,实不愧握发死难者的壮烈。然而既然先前数年的四方奔走,皆“非是为身谋”,其抱负乃在天下兴亡,志存高远,因之从俗剃发以便继续其执着追求,便成为顾炎武的唯一选择。
顺治七年,顾炎武含恨剃发,时年 38 岁。是年,炎武写有《翦发》诗一首①。诗中,他将蓄发数年的艰辛,被迫剃发的苦楚,一一委婉道出。诗云:“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寒潮荡落日,杂逻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②
揆炎武诗意,他之被迫剃发,实出万不得已。既不屑苟且偷生,又不可引颈受屠,为了实现久蓄胸中的四方之志,只好忍辱
① 原题《翦发》,潘耒刻顾诗改题《流转》。②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 2,《流转》。
·61·
第四章 歧路枋徨 流转四方
先臣志。明夷犹未融,善保艰贞利。”①翌年正月,炎武应约人太湖访路泽溥。在泽溥宅,得见路振飞生前主持编制的隆武四年《大统历》。睹物思人,宛若与隆武君臣相聚一堂。于是炎武赋诗明志,写道:"夏后昔中微,国绝四十载。但有少康生,即是天心在。……犹看正朔存,未信江山改。……叔世乏纯臣,公卿杂猥鄙。持此一册书,千秋戒僚采。”② 物换星移,江山已改,天下兴亡在顾炎武心中激起的波澜,显然远未平复。
第三,关心湘黔战局。顺治八年前后,是南明永历政权同大西农民军实现联合抗清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两广已为清军所有,永历政权西遁云贵,被迫封大西军统帅孙可望为秦王。顺治八年四月,孙可望命冯双礼部由黔人湘,连创湘西清军。翌年四月,李定国部移师东进,与冯双礼部形成夹攻态势。湖南清军屡遭重创,数十州县纷纷为大西、南明联军所有。六月,李定国挥师南下,直逼广西桂林。七月初四日城破,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焚。
西南战局的进展,远在江南的顾炎武亦知之甚确。捷报传来,他以《传闻》为题,欣然成诗二首。第一首云:“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间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不有三王礼,谁收一战功。”诗中“三王”,原抄本作“真王”,指孙可望依仗军事力量挟封秦王事。孙氏受封,虽系永历帝迫于无奈,但以之为转机而实现联合,始有其后黔、湘、桂战场的新格局。可见顾炎武所获消息之准确。第二首云:“廿载河桥贼,于今伏斧碪。国威方一震,兵势已遥临。张楚三军令,
①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 2,《赠路舍人泽溥》。
②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 2,《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
·67 ·
公、思产学,想记并不像学民很使
之痛油然而生,于是炎武喟叹:“丁年抱国耻,未获居一障。垂
广营大馆--顾灵式·
老人都门,有愿无由偿。足穿贫士履,首戴狂生盎。愁同箕子过,悴比湘崇放。纵横数遗事,太息观今暴。空怀赤伏书,虚想云台仗。不睹旧官仪,物博念安傍。复思塞上游,汗漫诚何当。河西访窦融,上谷寻耿况。聊为旧京辞,投毫一吁怅。”①
炎武此行,本为拜谒昌平明十三陵而来,故无意在京城逗留。经与京中友人孙宝侗等安排,遂出都东行,遍历幽燕,凭吊古迹。他自是年深秋出京,取道蓟州,历遵化,过玉田,抵永平,在卢龙度岁,复东出山海关,游昌黎,取道迁安三屯营,遂于顺治十六年春夏间抵昌平。
在卢龙度岁期间,永平知府慕炎武名,率同一方士绅登旅邸拜望,敦请主持府志定稿事宜。炎武婉言相拒,赋《永平》诗-首以明志。诗中有云:“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冯疆元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着书?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余。 后炎武谒伯夷、叔齐庙,其意再见《谒夷齐庙》诗中。该诗写道:“言登孤竹山,忾焉思古圣。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百里亦足君,未肯滑吾性。逊国全天伦,远行避虐政。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可为百世师,风操一何劲。悲哉尼父穷,每历邦君聘。楚狂歌凤衰。荷蒉讥击磬。自非为斯人,栖栖无乃佞。我亦客诸侯,犹须善辞命。终怀耿介心,不践脂韦径。庶几保平生,可以垂神听。”③
其后,顾炎武终以不能应邀为《永平府志》定稿而引为歉疚。于是他取二十一史、《资治通鉴》诸书,将其中自燕、秦以
①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 3,《京师作》② 同上书《永平》。
③ 同上书卷 3,《谒夷齐庙》。·96,
2022-12-08 19:02:0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