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研究综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5年6月22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至今已近10年。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也更为人们所青睐,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人口比例不断增长。截止2000年,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比重达到18.3%,若将7岁到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2001.12.6)。但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农村体育人口仅为7.13%),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地区,体育场(馆)仅占总量的20.2%(注: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科学》,1999,(1))。虽然我国体育人口在不断增长,但由于城乡差距,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全民族健身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体系”(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光明日报》,2002.11.18)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但没有农村的全民健身,就谈不上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因此,搞好农村群众体育,是当前全民健身的重点。近年来,理论界对农村群众体育作了一些相关研究,但就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笔者对近10年来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研究阶段及主要成果
    10年来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进入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新时期。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引起了我国体育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围绕这两个文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群众体育理论研究空前繁荣,农村群众体育也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农村群众体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对农村体育的现状和农村体育设施的调查研究等方面。
    第二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为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根据文件精神,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趋势及管理模式等方面。
    1995年至今,关于农村群众体育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表现。笔者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到相关文章50余篇,其中,有关于农村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关于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还有关于农村体育管理、农村体育消费的研究。关于农村群众体育现状和对策研究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取得成果最多的部分。
    1995-2004年间对农村群众体育进行研究的专着很少,只有部分着作涉及到相关内容。陈宁在《全民健身概论》中对农村体育的难点、重点以及发展趋势都有一些较深刻的阐述。
      二、农村群众体育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农村群众体育的现状
    关于农村群众体育现状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成果最多的部分。研究方法基本上都采用问卷法,以问卷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多是调查报告和论文方式。如:《河南省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连云港市农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等。
    从调查的内容看,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农村群众的体育思想意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人口比重、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场地器材状况和练习时间、地点、内容以及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目的是为了了解现状,并针对现状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从调查对象的范围来看,既有以省乃至全国为研究对象的,也有以个别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如:《山西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对湖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调查》、《汉中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分析》等。
    (二)农村群众体育落后的因素
    研究农村群众体育,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群众,体育,而其中关键是要找到导致农村群众体育落后的原因。因此,这也是近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认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与农民的体育意识、经济、指导、场地、时间和文化等因素有关(注: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中国体育科技》,2003,(1))。在我国,广大农村(除少数富裕乡镇),农民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都较低,思想意识落后,而且农村的场地器材设备稀少,体育人才更是匮乏。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是造成城乡之间体育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注: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体育与科学》,2003,(3))也是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特色,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它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农村体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限制了健身活动的开展”(注:陈宁:《全民健身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尤其是在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集居地,群众组织难,更不要说是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了。
    (三)农村群众体育的功能
    农村群众体育具有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近年来,有的学者对农村体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也有所阐述。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注: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20)。陈梦周等认为,农村体育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村体育具有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功能;开展农村体育能大大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水平,挖掘潜在的农业生产力(注:陈梦周,等:《农村体育与家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4))。周志俊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4.5%的人认为体育有健身功能、57.9%的人认为有医疗卫生功能、57.3%的人认为有政治功能、50.7%的人认为有娱乐功能。(注:周志俊,周坤,宣海德:《安徽省农村乡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
    (四)农村群众体育管理
    农村群众体育管理是近几年来学者们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内容主要是关于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且多以县城为研究对象。这是由于县级建制是我国国家管理体制中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功能比较完备的一级政权组织,在行政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一级管理机构。
    在管理的方式和模式上,学者们的认识不尽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陈宁教授认为,“县级政府要依法治体、统筹安排;县级行政部门要抓好农民体育协会,注意发挥体协的重要作用;镇乡要建立健全文化体育站;村要建设好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室;农民体育协会要培养体育骨干”(注:陈宁:《全民健身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聂锐新认为,要提高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体育的认识;要运用各种手段,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社团、协会、俱乐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兴办体育的积极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对一些简单、方便、小型、灵活的体育设施的投入。(注: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五)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共中央在8号文件中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新时期休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7)明确了发展乡镇体育是发展农村体育的战略重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裴立新等提出,在“在未来十年中,……应采取重点推进、梯度发展的方针,首先搞好县、城镇。然后搞好每个县的若干中心镇的体育建设,带动一般镇的体育发展。一般镇的体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再去带动新的镇、乡和村”(注:裴立新,李宗浩,等:《未来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2,(9))。周建军等认为,在以乡镇体育发展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的模式,如:“超前发展”——富裕乡镇率先走体育现代化;“创建特色乡镇”——以某个运动项目带动群众体育的持久开展;“体育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乡镇体育的再发展(注:周建军,仇军,等:《我国乡镇体育的发展背景与模式选择》,《体育科学》,2003,(5))。曾理等认为农村体育应以乡镇为重点,乡镇应以小城镇为切入点,并首先从县城有条件的建制镇实现突破(注: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中国体育科技》,2003,(1))。还有的学者认为,摆正农民体育的地位;正确认识农民体育;建立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注: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体育与科学》,2003,(3)),也是研究农村体育需要注意的。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则把“……充分发挥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注: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20),作为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
      三、农村群众体育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农村群众体育概念的界定
    在查阅农村群众体育的文献资料时,笔者发现将农村群众作为研究对象的,除了农村群众体育这一称谓外,还有“农村体育”、“农民体育”、“乡镇体育”、“城乡体育”等提法。
    对以上称谓究竟怎样界定,笔者目前还没有见到专门的论述。但仅以社会学对“农村”、“农民”、“乡镇”、“城乡”等概念的界定,我们不难理解这些称谓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笔者以为在以上诸种提法中至少存在概念不清、论域不明的问题。概念不清会引起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结果失去意义,这个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关于调查结果中数据的可靠性
    众所周知,对体育的参与程度,与人们的年龄、学历、职业状况、经济条件、场地、周围环境等有关。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群对体育的态度和参与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在进行区域性的调查时,学者们一般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而样本能否按照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按人群比例发放,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农村群众体育的研究中,由于调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抽查的人群分布状况与人群的实际状况相差较大,导致结果数据失真。所以,笔者认为:在检查结果的有效性方面,我们不但要看到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应当还注意体育文化导刊京35~37G8体育金涛20052005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我国关于农村群众体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及相关热点问题,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农村/群众体育/综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项目号:70273032。张东生/何华峰刘敏A study of Information Capital and Decision Optimized in Digital Library
   Jin Gengda & Chen Qunfang
   (Zhejiang University Library, Hangzhou 310027)金涛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体育文化导刊京35~37G8体育金涛20052005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我国关于农村群众体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及相关热点问题,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农村/群众体育/综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项目号:70273032。张东生/何华峰

网载 2013-09-10 22:01:00

[新一篇] 近幾年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大變化

[舊一篇] 近十年來我國私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