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建琳 冯为国)
边贸始于何时?没有人能准确回答。只知道历史悠远。流通出于人的互需、互补和互利。边境地区因为山高水长,生产力低下,这种流通的发展和升级十分缓慢。尽管缓慢,也断断续续走到今天。仍然带着浓郁的自然经济色彩,却努力与国际市场接轨,为边境经济发展作着贡献。这就是边贸的朴素和可爱之处。
“丝绸之路”应该是从边境互市开始,一步步铺向西域,铺向远洋的。这是否就是边贸的始祖?但云南人说,由于云南省与缅、老、越三国边境山水相连,没有天然屏障,来往方便,如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历来有通商互市的传统习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较之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多年。
山间铃响马帮来,带着历史的足音。
边贸始发于民间,不依靠政府的有意识干预而存在。
广西东兴镇有一个故事:1989年大年三十的上午,越南方向突然有近百条小船齐向东兴码头驶来,船上全是妇女,老的老,小的小,约四五百人。她们向我边防人员要求上岸换些油盐米过年。东兴镇同意了。不想这次放行,大年初一引来了近万名越南人要做生意。从此,边贸就一发而不可收,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红火。
边贸是边境地区经济的必然存在。
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经营,为了照顾到边境地区,1951年国务院批准边境地区陆续开展边境贸易。国家的关注,结束了边贸自生自灭的命运。边境贸易作为一个专门名词,从此记入新中国的外贸史。就在这一年,云南省在边境20公里范围内正式开始与缅甸的边民互市贸易,次年开始对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1956年开放了云南省国营贸易公司对缅甸的小额贸易。六七十年代,一些边境地区的边贸因我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曾先后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整个外经贸形势欣欣向荣,边贸得以恢复,并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8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为:边境小额贸易包括两国边境城镇之间的小额贸易和两国边民互市贸易;边贸在双方商定的边境口岸和贸易点进行;小额贸易按自负盈亏等原则进行。1991年4月,国务院颁发《关于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边疆繁荣的意见》,对边贸形式及管理办法,边贸的税收优惠政策,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边贸和经济合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意见。1992年初,国务院批准13个边境开放城市:黑龙江的黑河、绥芬河,吉林省的珲春,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新疆的伊宁、博乐、塔城,云南的畹町、瑞丽、河口,广西的东兴、凭祥。国家给边贸以充分的重视和鼓励。
1993年以前,全国边贸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边贸业务统计,仅云南省就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占全省外贸30%的比重。云南省周边局局长张瑞昆介绍说,通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云南边贸已涉及半个中国、关系半个云南、影响边境县市半个财政,成为大经贸战略的组成部分。德宏、版纳、保山、河口四地州口岸边贸总额占全省的92%,其中仅瑞丽、畹町、河口、勐腊四个口岸就占全省的50%。张瑞昆说,由于民族跨境、风俗习惯、双边经济水平等情况,云南边贸不同于其他省区的边贸,而是一种特殊的、互补性极强的结构。出口商品95%以上是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基础上的工业制成品,能扬我之长;进口商品95%以上是国内市场需求的林、矿、水、畜、农等资源性产品,不需国家外汇,可补我之短。云南与周边国家沿边省、邦外汇储备不多,加上交通、体制、结算、管理等因素,大规模开展正规贸易不具备条件,易货贸易或以人民币作为边贸活动中主要结算货币为双方所接受。由于易于操作,这将在周边市场的流通领域长期存在,是云南边贸的特点。张瑞昆说,云南边贸进口的商品首先满足省内市场需求,然后46%以上的木材供应广东、山东等7个省市,95%以上的藤条供应广东、四川等4个省市,80%的芝麻供应广西、辽宁、湖北等5个省市,还有如眉豆、白扁豆、鲜芒果、鸭鹅毛、磨芋片、玻璃石等商品都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而进口。
云南边贸在“七五”、“八五”期间拓展对周边三个市场的贸易中,发挥了先导和主力军的作用。了解云南的人都知道,近几年云南的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边贸功不可没。正如“三来一补”是广东对外开放的第一块基石一样,边贸,敲响了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槌锣音。熟悉云南的人都记住了,那响彻边疆村寨的芒锣声。
云南的边境线,是一条边贸线。*
国际商报京⑴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罗建琳/冯为国19971997 作者:国际商报京⑴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罗建琳/冯为国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