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保证市场有效供应,抑制通货膨胀,改善人民生活,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正确分析估价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形势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的说是比较好的,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标志如下: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1997年尽管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粮食总产量仍达到4925亿公斤,是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人均占有395公斤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棉花、糖料、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肉类、禽蛋、水产品占有量都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乡镇企业都有较大发展。近3年,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41%上升到47%;乡镇企业增加值由1.1%万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三是农产品供给状况发生了显着变化。绝大多数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全国城乡农产品供应丰富,价格平稳。四是农民收入有新的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3年增长了19%。农民的吃、穿、用、住都有明显改善。五是扶贫攻坚步伐加快。1997年全国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总数降至5000万。六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农村社会稳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群众精神面貌较好。
  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领导因素。从中央到地方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各级党政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农业的力度加大。二是政策因素。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一直是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低一高一重”等问题,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投入因素。中央、地方、集体、农民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各项支农资金有较多增加。化肥、农药、农机、柴油、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比较充足。四是科技因素。科教兴农步子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面积扩大。近两年科技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都达到39%以上,比过去提高了四到五个百分点。五是抗灾因素。近两年各地抗洪抗旱措施得力,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连续丰收之后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不少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目前,粮棉油、肉、蛋、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都存在这种情况,有些产品尽管降价,仍然难以卖掉。二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敞开收购粮食、棉花,储备大量增加,这是好事,但财政负担加重,粮棉挂购帐增多。三是农民收入增幅减小。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比上一年下降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影响农业投入,而且影响工业品销售,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四是向农民乱伸手,加重农民负担。有些地方和部门认为近几年连续丰收,农民收入增加了,可以向农民多收费、多要钱物,以致不合理负担出现反弹,农民反映强烈。五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大。六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放松农业的苗头。有的地方已经出现缩减粮田面积、取消农业扶持政策、减少农业投入、撂荒土地等苗头。这是一个危险信号,要引起高度重视。以上这些问题,都关系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如果解决不好,农业发展的好势头难以保持,甚至可能掉下来。
  同时还要看到,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因为几年丰收而得到根本转变。一是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全国每年增加人口1300万左右,减少耕地几百万亩,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16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今后人增地减的趋势很难逆转,人多地少的矛盾只会加剧,不会缓解。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基本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相当严重。全国主要江河抗洪标准偏低,三分之一的大中型水库带病运行,70%的大型灌区老化损坏,遇到大的旱涝灾害势必带来严重危害损失。三是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够普遍。四是农业保护支持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总之,我们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可估计过高,对农民的富裕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对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不可估计过高;对我国农业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不可估计过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可估计过低,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估计过低。
      二、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其完成措施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产品总量,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力求农村改革有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长。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具体任务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900亿公斤,棉花总产量稳定在8000万担;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平稳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完成上述任务,将为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要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扶持农业。第一,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上,要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确保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协调发展。要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在优先保证农业资金的前提下,再安排其他建设项目。第二,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农业投资机制。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基建资金、信贷资金,都要增加用于农业的比重。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近几年,有些地方通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水利建设基金等,对增加农业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农业开发。四是发动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向农业投资投劳,尤其是要增加劳动积累。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制度:一是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按照农业生产成本,并考虑生产者的利益,确定合理的保护价,以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二是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通过储备进行吞吐调节,把市场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因实施储备调节和保护价格制度所产生亏损由风险基金支付,所产生的盈利纳入风险基金管理。我国已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应逐步建立起来。
  (二)坚决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党的十五大、一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突出强调要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我们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把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第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农民关心党的政策,最关心的是土地承包政策。农民看党的政策变不变,首先看土地承包政策变不变。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直接关系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一定要把这项安定人心、稳定农村的大政策落实好。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第一轮承包到期的地方,都无条件地延长30年不变。承包方案要经过群众民主讨论决定,要与农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向农民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强制推行“两田制”、强制推行规模经营、强制从农民手中收回承包地高价发包、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问题,必须加以纠正,妥善解决。对于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搞适度规模经营,一要具备条件,二要群众自愿,绝不准强制。第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三令五申,紧抓不放。各地各部门为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地方,特别是粮棉主产区问题还相当严重。减轻或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收还是多收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严禁对农民的一切乱收费、乱涨价、乱罚款,严禁各种摊派行为。第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这一政策,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要继续贯彻执行。凡是农民出售的余粮,都要做到不限收、不拒收、不打“白条”。供销社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好棉花收购工作,不准停收、限收、压级压价,不准拖欠棉农的卖棉款。第四,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管好用好各项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救济资金,使这些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挪用、扣留以至私分贪污支农、扶农、救济农民的资金、物资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一,要在调整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在工商登记、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支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改善管理,健康发展。第二,要在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方面有新的突破。集体企业的改革,要因企制宜,形式多样。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可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公司和企业集团;一般企业,可以实行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小型、亏损企业,可以搞兼并、联合、租赁、转让、拍卖,放开搞活。实行股份合作制,也应当是多种形式。第三,要在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方面有新的突破。农民自主建立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它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组织,多数是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为核心,以基层社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要按合作制原则,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试办农村商业银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第四,要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基本思路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帐分开,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央与地方责权分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
  (四)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从整体看,我国农业已经具备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能力。在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使生产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加快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之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做法:一是面向市场,调整优化结构。在农业内部,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蔬菜业,发展多种经营。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各地要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要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改造国有仓储设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兴办仓储设施和储运企业,支持农民发展储运专业户、储运联合体和储运合作社。四是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做好质量、卫生标准制订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使这种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得到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确立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品。第二,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凡是能够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不管是何种所有制,都可以成为龙头企业,并尽可能做到大(规模大)、高(水平高)、外(外向型)、新(产品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实行产销联合,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动。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六)加强基础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要上新的台阶,必须下大气力强化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第一,要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五大把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规划,逐步落实。第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实行科教兴农,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大计。各级领导要把农业科技真正摆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把现有的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大范围推广应用,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成功之路。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大综合开发投入,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开发效益。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有选择地把一批项目开发区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严格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七)进一步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去年全国解决了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解决最多的一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到本世纪末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时间越来越紧迫。今后3年,去掉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救济对象,每年至少要解决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动员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各级都要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坚持扶贫到户,提高使用效益。坚持扶贫信贷有偿使用,解决扶贫贷款财政化、还贷率低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加强东西协作,继续推动地区、部门、企业对口帮扶,广泛开展群众性扶贫济困活动。积极推广开发式扶贫的成功经验,集中力量搞好基本农田和小型、微型水利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解决好群众口粮和人畜饮水问题。积极推广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特困户的做法,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做好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八)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建设,就是以实现“五个好”为目标,着重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以增强服务功能为重点的经营体制建设,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建设,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同时,要把村级民主制度建设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要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完善村民议事制度,村里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能只由少数人说了算;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农民负担、水电费收缴、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群众关心的其它事项,让农民放心满意。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必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把发扬民主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既要保证农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宗族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干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理论、作风教育,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政策、作风教育,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掌权、为谁谋利益的问题。
  
  
  
发展论坛济南26~28,32F2农业经济艾云航19981998艾云航 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局长研究员 作者:发展论坛济南26~28,32F2农业经济艾云航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55:03

[新一篇] 依法治國和憲法至上論

[舊一篇]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教師發展學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