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符合语文教育的任务要求
  儿童文学语言明快凝练、形象生动,并且符合语言规范,富有儿童情趣,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儿童文学语言材料,汲取儿童文学丰盈的语言养分,形成语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形成语言能力,为一生的语言发展打下根基。
  小学语文教育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育的任务,儿童文学蕴蓄着这些丰富的内容。学生通过对《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英雄雨来》等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着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基本道德的熏陶,获得精神和修养上的锤炼和提升。
  2.将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能为儿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应他们的智力兴趣爱好。孩子来到世上,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他们渴望快快长大,渴望体验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同时在成长的路途上他们又会经历失落与痛苦,这时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他们最好的旅伴,给予他们纯净、抚慰、信心与温暖,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多彩的世界能给他们带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体验,丰盈他们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所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理所当然地应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配合《语文课程标准》出版的新编语文教材课文选篇中,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科学文艺等多种文体相继出现,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正在大幅度上升。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向学生提出了阅读中外现当代童话和中国古今寓言等选择意见。
  为使儿童文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聚焦以下教学策略:
  1.根据儿童文学欣赏的特点教学
  儿童文学欣赏是儿童在听和看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由听和看文学作品时引发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是对儿童文学作品整体性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由于儿童读者对象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表现出其独特性。教学时把握儿童文学欣赏特点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审美水平,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1)整体感知。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文学欣赏能力较低,所以他们在欣赏作品时,其感知往往是跳跃式的,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偏重于直观感受,注意作品中的形状、色彩及声音,对新颖、奇特、富于动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阐述,往往没兴趣,甚至反感。所以他们主动跳过不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生字、生词、生义,对整个作品进行大体把握。而大体的把握又帮助他们对那些生疏的地方的理解,提前领会。儿童就是这样按自己的阅读体会,以这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处理方式,对文本获得一种朦胧的感受。这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所追求的“语感”及“整体性”。
  如果语文教师明确儿童文学欣赏的这种特殊性,在阅读教学时就不会在字、词、句上纠缠不休,就不会把文本肢解得只剩几根“筋”,让整体语感荡然无存,使学生觉得学语文索然无味。
  (2)亲身体验。儿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易于感情投入。一旦进入作品当中,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作品中去,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一个角色,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其情绪情感随着角色在故事情节中的命运而起伏变化。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虚构的作品中,他们会把自己编织到作品的故事情节里,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当他们一旦被牵引进作品情境,往往还会异想天开,按自己的好恶情感,去改造、安排原来的故事情节,创编出一个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故事。
  结合儿童文学欣赏的这一特点,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要思考的就是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只满足于对文本复制,语文教师也无需只充当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应该以一颗未泯的童心去换位思考,全方位挖掘文本的语言、人文、美学等价值,并充分利用与文本相关的资源、信息,营造与文本呼应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入情入景,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亲切的引领者,让语文教学蒙上高尚的美学色彩。
  2.根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教学
  儿童文学的每一种文体都有鲜明的特点,现行的语文教学较少考虑儿童文学独特的文学身份,而是将其纳入成人文学作品中,归于同一种文学教学模式: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由于不少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因此分析作品时未能抓住作品的精髓,往往只能断章取义,将充满儿童情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儿童文学体裁有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科学文艺等。尽管儿童文学的这些体裁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有的甚至是借鉴成人文学的体裁分化过渡而形成,但儿童文学体裁却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如儿童诗抒发的是儿童的精致,童话的幻想源于儿童本身就生活在幻想之中,小说以儿童形象为主,科学文艺的内容尽量回避了过于艰深的专业化知识等等,每种体裁都顾及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抓住了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就等于找准了教学的核心,建立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相关教材的恰当处理,准确把握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
  以童话教学为例。童话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文体特点。童话作品中,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也是离奇的,充满了幻想和神奇,并借助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许多平凡的、习见的人、物、现象编织成了一幅幅美丽而不平凡的文学图景,充满着自由、神奇的想象与浓烈的真、善、美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丑小鸭》、《美丽的公鸡》、《清清的小溪水》等童话作品时,应多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通过朗读、利用音乐或画面、表演等方式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幻想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自己创造的潜力,以使其充分感受童话作品的文学魅力。
  3.教出儿童情趣来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儿童情趣所具有的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使儿童愉快,使儿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都源自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1]
  《借生日》、《捞月亮》、《小蚱蜢》等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儿童情趣,在成人看来有时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不屑一顾的,但它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与作品的内容水乳交融,渗透于整个作品之中,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很多时候要靠教师去指点、发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细心体会、琢磨儿童情趣,要把自己置身于儿童之中,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儿童的心理去思索问题,认真体察儿童的童心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儿童情趣,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使语文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有效利用
  1.及时推荐各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儿童文学阅读书目外,语文教师还要熟悉和了解当代国外和中国的儿童文学,关注儿童文学的发展。教师只有对儿童文学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在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适合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
  2.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引导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喜爱和吸收,应通过多种活动,如文学讲座、故事会等来指导阅读,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吸收知识。
  3.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为使学生能够真正自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除了授学生以阅读的方法,如朗读、默读、速读的方法,做读书笔记等方法外,更应注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愉快,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做硬性规定。阅读时学生可以摘录好词好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写读后感,或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读累了,学生可以在本子上描描画画,给阅读增添一些情趣。只有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学生才能真正形成阅读的能力,读出儿童文学的韵味,感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太原87~88G39小学各科教与学朱立芳20072007
朱立芳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教学与管理:理论版太原87~88G39小学各科教与学朱立芳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50:03

[新一篇]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

[舊一篇] 兒童是什么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兒童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