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振兴我国商业的若干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商业,如何振兴商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商业定位的变化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商业的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正在由末端产业变为先导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三次产业划分中,商业属于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排序中,商业是末端产业。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严重短缺。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增加商品货源供应就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把生产性质的农业、工业放在先导地位,把流通性质的商业放在末端地位是顺理成章的。但改革开放2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商品过剩,已经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产”变为“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由市场的容量和消费的需求来决定。那么,商业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先导产业。它可以引导生产企业按市场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从而形成由消费到商业,再由商业到生产的产业发展顺序。同时,在商业与消费的关系上,商业也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它通过宣传促销,把新产品、新功能介绍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接受,从而引导了消费潮流,培育了市场需求。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的先导作用就越大。
  2.正在由从属性产业变成带动性产业。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分配型商业流通体制,商业完全从属于政府。商品价格的高低由政府确定,商品供应的多少也由政府分配。尽管从事商业工作的人员很“吃香”,但从产业性质上讲,商业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独家经营、计划分配的格局已经彻底打破,代之以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同时也使商业由被动的从属性产业变为主动的带动性产业。首先,商业带动了生产。商业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信息,带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商业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带动了企业运行质量的提高。其次,商业带动了就业。近10年以来,我国商贸服务业平均每年吸收就业近800万人,是工业建筑业的3.3倍。一、二产业的下岗人员,绝大多数会转岗分流到商贸服务业上,有的生产性企业整体上“退二进三”。再次,商业可以带动城建。新型商场、超级市场、商业街、商务中心、商业中心甚至临街门店,都是城市建设的亮点。应该说,商业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体现城市活力的窗口。
  3.正在由弱势产业变为强势产业。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虽然也是一个行业,也有自己完善的经营系统,但它决算不上一个大产业,尤其是与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相比,更显得又弱又小。从业人员少,社会贡献小,辐射作用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已经成为强势产业。由于是买方市场,流通领域获得的利润和实现的税收往往高于生产领域,生产企业为了产品销售,为了资金周转,不得不把更多的利润让渡给商业企业。在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的合作中,掌握市场终端和物流平台的商业企业往往能处于强势的地位。由于市场需求的差异,商业的分工更加细化,链条更加拉长,覆盖的领域更加宽泛,其社会贡献也越来越大。
  从以上不难看出,今日之商业已非昨日之商业。如果我们还用老眼光去看待商业,用旧思维去谋划商业,用旧办法去运作商业,那么必然会错失良机,贻误发展。
   二、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在发展中的确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1.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国古代长期采取重农抑商、重官轻商的政策。受此影响,人们往往称商人为“奸商”。把商人精于核算、分毫不弃的商道视为惟利是图。这种重生产轻商贸的传统观念,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好多下岗职工宁愿待业在家,也不轻易到大街上摆摊赚钱。绝大多数的农民宁愿把自己的农产品烂在家里,也不愿到市场上扯嗓叫卖。旧的传统观念既影响到商业对民间社会资金的吸纳,又影响到人才向商贸流通业的流动。
  2.产业政策的制约。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从产业政策上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生产而不利于流通的规定。这些规定至今有些还没有得到清理和废除。如用电价格,商业用电每度0.6元左右,而工业生产用电0.4元左右。又如用地,商业用地价格就高,工业用地价格就低。再如企业改制,国家很早就出台了有利于工业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允许挂账停息,允许债转股,允许政策性破产,而商业企业改制的鼓励措施至今还没有出台。另如高等教育中的学科设置,属于商贸流通的院校和科系寥寥无几,而且至今没有一所全国性商贸重点院校。
  3.资金投入的制约。商业与工业农业相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由于国有商业计划经济时代只讲社会贡献,不讲企业留利,人员偏多,设施老化,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较差。现在的商业银行不愿再给国有商业企业贷款。国家在国债资金的投向上也把商业排除在外。二是民营私营商户原始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不可能有大的资金投入,受信用担保的制约,银行暂时也不愿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三是在外资利用上,出于对我国落后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保护需要,商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滞后,只有等到我国加入WTO5年过渡期之后,国外商业跨国公司才能无限制地投巨资进军我国商业领域。
  4.组织领导的制约。一是机构设置散乱。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只设一个商务部,统揽整个商贸流通业。而我国却自上而下设有经贸委、商业、供销、物资、盐业、烟草等部门和行业,有的交叉,有的专卖,部门行业之间难免扯皮打架。尤其是这些部门又由多个领导分管,这就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大商贸、大流通。二是领导力量失衡。国家及地方专门的商业机构撤销之后,商业职能并入经贸委,而原来经贸委系统的人大多比较熟悉工业。这就很容易造成领导力量上往工业倾斜的多,往商业分流的少。三是宏观指导滞后。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大中城市,至今没有编制商业布局和市场建设的专业规划。政府这方面工作的薄弱,造成了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当前商业上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原因就在于此。这还与前些年各级商业机构承担的是经营职能而不是行政职能有关。商业领导只从微观上关心其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很少从宏观上关心商业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
   三、振兴商业的对策建设
  我国搞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商业的发展不够成熟。发展现代商业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1.实施兴商富民战略。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现代化的大流通,只有现代化的大流通,才能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西方的多数发达国家都把“商贸兴国”作为一大发展战略。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我们也应该审时度势, 大力实施“兴商富民”发展战略,也应该把商贸流通业放在优先发展的“火车头”地位。要把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二三”的发展方针调整为“三二一”的发展顺序,通过发达的商贸流通业刺激消费,引导生产,扩大内需。通过“反弹琵琶”,解决农民的卖难和收入增长不快问题,解决工业企业的产品压库、开工不足和效益不高问题。“兴商富民”战略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
  2.理顺商贸管理体制。要本着构建“大商贸、大流通”体制的原则,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要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情况,建立起上下对口、政出一门的商贸行政管理体制。通盘研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发展规划,宏观制定管理法规,从而形成与世贸组织接轨的商贸行政管理体制。二是理顺行业管理体制。要打破门户,按照商贸流通行业特点,自下而上成立若干个全国性、社会性的商贸流通协会,通过协会,形成既上下贯通又覆盖全国的行业板块和链条,既有利于政府指导,又有利于行业自律。三是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在微观管理环节上,要加快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的改制步伐。改制要以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和职工身份置换为重点,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兼并、嫁接民资、合作外资、出售、拍卖等多种形式,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从总体上实现产权多元化、职工社会化、企业民营化。
  3.发展现代商贸业。城市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商业不仅有利民便民的服务功能,而且也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提供优美、和谐的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志,又是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社区商业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逐步形成商业设施相对集中、功能完善、服务先进、环境协调的社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街。农村集镇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经营的主要方式和组织形式,对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促进产销结合,规范流通秩序,满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吸纳就业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我们要尽快把连锁经营由城市拓展到农村,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通过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农村商业资源,发展连锁经营,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农村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制假售假猖獗,坑农害农严重的状况。此外,要尽快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商业社区和连锁经营呼唤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要建设一批储存、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有条件的商业企业还可以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支撑埠外连锁网点的埠外商品配送中心。
  4.加快打造“航空母舰”。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集团和龙头企业,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地方保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支持以优势流通企业为龙头,资产为纽带,品牌为载体,开展资产重组和业务联合,做大做强几个“航空母舰”,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商贸流通业的“联合舰队”。
  5.加大商业资金投入。商业流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财政投资。要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安排一定国债项目,对商业流通的龙头企业进行适当扶持。二是利用外资。要引进外资,进行商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直接融资。要通过股份制改造使部分商业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从而募集商业建设资金。四是盘活国有资产。国有商业有大量的闲置存量资产,要通过改制、嫁接、联合、盘活和利用好这笔数量可观的国有资产。五是整合民资。要以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改造整合社会小商业,使社会小商业成为联合舰队中布局合理、方向一致、优势互补的“小舢板”。
学习论坛郑州38~39F51商贸经济郭丛斌20022002郭丛斌,洛阳市人民政府 作者:学习论坛郑州38~39F51商贸经济郭丛斌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43:41

[新一篇] 對報紙營銷的歷史考察與現實思考

[舊一篇] 對文獻完備性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