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的必然性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对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前景以及它对纸质出版物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和编辑同仁的关注和讨论。电子出版物是否会取代纸质出版物,这个过程将会多长?人们普遍持谨慎的态度。当前带主导性的观点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将会呈现空前兴旺的景象,但由于其本身发展存在的许多障碍和困难,21世纪,电子出版物不可能取代纸质出版物,充其量也只能是电子出版物与印刷本(纸质)出版物并存〔1—3〕。
  怎样认识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前景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更有益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作者认为,应该对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优劣进行广泛深入地比较分析,不仅如此,还要从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对电子出版物发展的影响来全面考虑问题。
   1.电子出版物的优势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我们所讨论的电子出版物的优势是相对纸质出版物而言。它的优势表现为:
  信息存量大,体积轻小,检索方便快捷,这是纸质出版物远不及的。一张普通3寸磁盘容量为1.44兆字字,相当于容纳72万个汉字。 一张光盘的存储量,目前已达到500~1000兆字节,相当于70 多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容量。只需按动键钮即可随意查找所需的内容,便于阅读和使用,为电子出版物的使用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许多图书馆因容量和经费有限,订不起也存不下更多纸质出版物,一方面减少订阅纸质出版物的种类和份数,使许多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因发行份数有限而步履艰难;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扩大图书馆,尤其在全国高校表现明显。近一二十年来,几乎所有高校都重建了一个容量比过去大得多的图书馆,依据现在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一二十年,现有的图书馆又将饱和。而且,纸质出版物时间一长,纸发黄变脆,或受潮虫蛀,难于保存。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将节约大量图书馆建造费用,也因易保存而为国家及个人藏书创造了方便,从一个方面促进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表科技论文500万篇以上,出版图书64 万多种,科技期刊6万余种,专利说明书40余万件。 由于纸质出版物的检索落后,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料非常困难。许多科研人员在新上一个研究项目之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查找相关的科技资料,往往因查不全有关资料而走弯路,在低水平上重复研究,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时间、资源的浪费。而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全面地进行检索,为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需要使用某一专业知识的用户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检索手段,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传播的观点分析,纸质出版物是一种片面的平面的传播方式,即信息符号全印在纸面上,是一种单感官(视觉)刺激人脑,采取的是跳跃式的逻辑推理过程,作者的思想或知识是以静止的线性的顺序排列,因而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传播上的障碍。电子出版物是一种全信息的、立体式的多感官刺激的传播,可听可看可操作,图像立体型并带有动感,颜色丰富多彩,动态的图像和声音所包涵的信息量是一般文字信号的千倍以上,创作者的思想或知识是动态的连续的树状排列,读者容易理解记忆,学习时富于娱乐性,轻松自如,传播知识的效果远远优于纸质出版物,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电子出版物通过计算机编辑排版后有两种发行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发行,使网络上的所有用户能及时迅速得到该资料源,跨越了时空的障碍,加速了知识信息的传播;另一种发行方式是制成磁盘或光盘向读者出售,既可自己阅读使用,也可装入计算机局域网甚至国际互联网,供交换使用。一张3寸磁盘其价格10多元, 同样字数的印刷书刊每本约40元。如果制成光盘,每张约10~100元, 同样容量的纸质书刊价约3000元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磁、光盘价格还可能下降,而纸张价却会上涨。磁光盘可擦,重复使用,而纸是一次性使用。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化的蓬勃发展,出现融电子写作、电子编辑、电子出版、电子检索与阅读一体化的全电子期刊的时间不会太长。电子期刊的出版周期短(目前还不到48小时)、发行快、效益高的特点将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可将文章内容随时传递到每位需要的读者手中,大大拓宽了论文的传播面。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纸质期刊出版发行中作者、编者、读者难以交流与信息反馈的被动局面。
  电子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后,将使用纸量大为降低,减少了因造纸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也将锐减因造纸用料而对木材和稻草的需求量,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深远广泛的社会影响。
  从以上情况看,电子出版物的性能从本质上优越于纸质出版物,前者取代后者,是一种新事物超越旧事物的革命,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当人们使用电子出版物并真正体验到它的优越性后,再也不愿意使用纸质出版物,这犹如发明了纸和铅字排版以后,人们再也不愿使用竹简刻字一样。当采用微机排版系统以后,只用了几年的时间,铅字排版基本上被淘汰,人们告别了铅与火。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国内信息网络的纷纷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子出版物必将取代纸质出版物而带来新闻出版事业的又一次革命,人们将告别纸与墨。在电子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并存”的过渡时期,这种“并存”不可能是长期的,它可能是一个较短的过渡,就像由铅字排版过渡到电脑排版一样。特别是现在的学术类、技术类、检索类书刊和政治新闻类报刊,主要由企业事业单位订阅,只要电子化出版的条件一旦成熟,过渡的时间将更短。那时,人们不可能一种刊物订两种版本,纸质出版物原本订数有限的订户将急剧下降,印刷出版的成本将急剧上升,价格规律促使纸质出版物难以生存而退出历史舞台。其他通谷类的书刊过渡的时间可能较长些,但也会受上述规律的制约。
  现在书报、刊的消费规律是城市大于农村,知识阶层大于普通市民,说明现在的纸质出版物也不是人手一册,每户必订。主要消费对象还是在城市的工薪阶层,他们中的电脑拥有者将会越来越多,电子版期刊很容易被他们率先接受。他们在讨论电子出版物的兴起时,着眼点也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不能要求电子出版物遍布每个穷乡僻壤,进入每户农家。
   2.当前电子出版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前景
  目前,人们对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持谨慎的观点,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技术问题,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发行、检索、传输等技术是否都已解决?其中又表现在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三方面;二是价格问题——读者用户是否买得起电子计算机和软件,使用网络的费用是否承受得了;三是使用问题——电子出版物使用的难易程度以及人的素质及文化程度,人们是否会用。
  关于技术问题。电子出版物使用的计算机,就重量和体积而言:一种是供家庭、办公室使用的桌面台式计算机,这是通常使用的非常普遍的成熟硬件,产品不成问题;另一种是外出活动使用的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掌上电脑。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其增长率远超过台式机, 并越来越多地取代台式机。 我国笔记本电脑市场1996年飞速发展起来。根据国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1996 年笔记本电脑国内销售量比1995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大多数国际品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厂家如联想、方正、长城、同创等都已在1996年生产自己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我国台湾的恒升、伦飞、宏基产的笔记本电脑成为1996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要品牌。苹果电脑公司不久前向市场推出了运行速度最快的掌上型电脑Message Pad2000, 重量只有635克。电子出版物所使用的计算机已有成熟产品。
  在软件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软件的设计,主要基础在数学,我国基础数学水平一直名列世界前茅。我国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以国标GB2321字符集为基础的中文输入、汉字字型生成与输出、中文文字处理与电子排版印刷、操作系统及软件汉化等方面成果斐然。特别在电子出版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品基础,北大方正、华光等企业已占有全部国内市场〔4〕。1996 年国内软件市场的总规模估计已达80~90亿元,其增长幅度高达40%。我国软件着作权的登记数量,从1992年至1996年每年约以平均49%的速度递增,从一个方面也说明软件设计生产的形势很好。现在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进行排版的,只需进行简单移植就可形成电子出版物。而进行阅读、检索所需软件也有较成熟的产品。
  电子出版物只有进入计算机网络,开上信息高速公路以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检索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的特点。世界上着名的Internet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极大成功,至今已覆盖186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1966年7月份,Internet网已连接了134365个网络, 入网主机已达1288万台,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继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任何一家稍有名气的报纸或杂志都可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我国有80多家报纸杂志已上国际互联网。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面还不宽,其主要原因不在建立网络的技术问题,而是经费问题和规划问题。随着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加大投资规模,加强规模和协调,网络建设将迅速发展,日新月异。
  总之,无论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或网络技术,现在已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技术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与完善。出版无纸化在技术上不会有大的困难。
  第二个问题——价格。人们较为担心的是有了电子出版物,读者还要拥有计算机和使用网络,在经济上承受不了,能否普及推广?对此问题,我们应当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目前买计算机和入网费用较高,对于工薪阶层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说电子出版物要取代纸质出版物也不是说现在就可实现,而是若干年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转化是“加速度,短周期”,科技能力一般在10左右就有成倍的增长。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整个发展历史不过50来年,其技术产品更新的速度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产品的销售周期从原来的一年多、两年的时间降到现在的3个月至半年,价格迅速下跌。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电脑(含多媒体及软件)价格的下跌与购买力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恰当的接合点,经济承受力的障碍也即消除。
  计算机的功能有多种,人们购买计算机或进入网络,不仅仅是为订阅电子出版物,更主要的是进行科学计算、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学习、各种信息的收集、娱乐、家庭自动化管理等活动,使得人们购买计算机的需求大为提高,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当前使用信息技术的价格偏高,有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仅以网络费用而言,主要原因就是邮电部门收取线路费用过高。随着国家对建设信息互联网投入的增加和协调力度加大,包括电子出版物在内的信息产业的价格将下降。价格的高低还与用户的多少有关,随着电脑普及速度加快,入网用户的增多,网络使用价格也将明显降低。
  电子出版物的阅读检索可采用智能(傻瓜)操作系统,犹如使用洗衣机、公共场所的咨询电脑一样简单方便。就使用方法的普及推广而言,对人的素质教育要求不高,现在能读书看报的人都会使用。
  至于阅读习惯,由于人是具有自我支配的能动性的主体,只要新事物具有先进性和方便性,人将本能地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环境而生存,人总是以他的能动性战胜惯性而不断前进的。人类的文明史中,还从未出现过因人的不习惯而阻挡人的文明进步。
   3.结论
  由于电子技术具有惊人的发展速度和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促成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孕育了电子出版物先天性的大好环境。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量大、易检索、传播快而广、介质成本低、可再次使用、界面形象生动等特点,性能全面优于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则是必然的,而且时间不会太长,可能发生在21世纪的前期,最晚在中期。由纸质出版物过渡到电子出版物的过程中,有一个“并存”时期,但受性能与价格规律的影响,估计并存时间不会太长。电子出版物的前期可能主要是以全息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存在,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因制作困难,全面推广的时间可能要晚些,全息电子出版物的网络化可能先于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到来。全息电子出版物将以在线类(网络型)和制品类(磁、光盘)形式并存。
  总之,电子出版物必然要取代纸质出版物,这决不是一个长久而渺茫的时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着眼于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传统的手工式、封闭式的作业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变革的社会,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1〕王冰平。电子出版物的优劣和得失。编辑学报,1997,9(1 ):38〔2〕石中元。无纸出版的新世纪——电子出版物的现状及展望。 编辑学报,1995,7(3):174〔3〕杨恒东。期刊未来载体探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6,7(4 ):1〔4〕杨芙清。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电子科技导报,1997(1):12
  
  
  
编辑学刊沪6-9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聂咏国19971997 作者:编辑学刊沪6-9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聂咏国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7:07

[新一篇] 電大教學資源建設的變革性研究和建議

[舊一篇] 電子出版物的多媒體編輯技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