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变革性研究和建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变革的必然:形势与资源建设现状的对比性评估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经历这几年快速发展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与经验后,正进入新一轮发展期。这个新时期没有世纪之交那场“圈地掘金运动”的壮观与轰烈,但却以这样几个新内涵而凸显出更为深刻与成熟的特征。
  ●十六大“全面小康”的总战略中,以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准确描述了“教育小康”的总目标,现代远程教育则被更明确地赋予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优秀教育资源送到教育欠发达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目标,为经济社会公正、均衡发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优秀教育服务与支持:“大众化”成为远程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主流语汇”。
  ●远程网络教育热潮“遭遇”理性审视,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我国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建设及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规定,人们从中解读出了“规范化”的意味:远程教育会因此而更为成熟起来吗?
  ●“入世”形成远程教育与国际教育对接形势,根据我国对WTO作出的5项教育服务承诺,我国远程教育(电大属国民教育系列的部分除外)将与挟着品牌、资金、技术、经验优势而来的国际远程教育的“坚船利炮”直接“过招”,新挑战蕴含新机遇:远程教育将在这场国际化的“完美风暴”中迈上新高度。
  历史常常会选择一种非常的方式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呈现给我们。这次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抗击“非典”的突发事件,尽显了远程网络教育的特征与优势并将之推到了全社会应急机制的前沿,并成为党和国家在这个非常时期中所选择所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这一“非常契机”生动而具体地向我们呈现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新发展中上述几大新特征,并由此凸显出其中共同蕴含着的一个核心内涵——加速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资源建设与网络建设、教学应用、管理服务被并称为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大厦的四大支柱。其中,由于资源建设直接支撑着现代远程教育中个性化自主学习这一核心理念的实现,而成为四者中的核心支柱(有学者亦将其称为“核心竞争力”)与“重中之重”。
  对于我国最早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广播、电视等)开展远程教育的电大,以“名师名教”立校,其课程主讲、教材编写等教学资源建设,都是以“全国一流”为目标。对优秀教学资源的追求与建设,已是电大教育一个优良传统并成为其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进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也即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电大固有的以第二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建设优势受到强劲挑战,但电大系统积极应对,迅速调整,中央电大发挥龙头导向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在全国电大系统中开始了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包括课件、网上课程等新型资源在内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电大为例,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以来的5年里,学校在抓紧基础网络设施、技术平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根据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第二代媒体,积极引进和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课件,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实时交互和双向交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的指导思想下,坚持以自筹为主,逐年加大投入,文字、视听、课件及网络课程四大类教学资源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网上资源、广播电视辅导方面,除中央电大的课程和直播节目外,选择了部分重点课程进行实录,制成VCD供全省使用;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了部分原来的录像课程(模拟)进行数字化升级,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自学;CAI课件建设也取得斐然成果,共开发了近50门课件,其中,《美学原理》等多门课件获奖。如果再细分一下,仅在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的两年半时间(迄止2002秋)里,四川电大就该试点中的9个本科、12个专科,制作了8个专业205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辅导资料,在学校专设的开放教育网站上发布,另计还有400万字的文本类教学辅导资料、109门视频类资料上网供师生实时或非实时教学使用。应该说,教学资源上这样的建设水平、规模与速度,电大是不逊于同时进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包括许多百年名校在内的普遍高校的,电大之所以能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仍然葆有主力军的强劲态势,也是一种实至名归的结果。
  但与此同时,由于电大是诞生于第二代远程教育并在其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这就使电大在包括教学资源建设在内的各个发展方面不可避免地烙上传统远程教育思维的印迹;同时,无论与已进入远程教育的普通高校在师资、技术、财力及政策支持力度相比,还是与电大自身所承担的“巨型”办学规模所需相比,电大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所拥有的人财物资源的非对称性,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本文开头所揭示的以大众化、规范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期,为持久地葆有我国远程教育主力军的位置,勇敢走出曾经有过的荣耀与成就,以与时俱进的变革姿态去回应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也就成为当前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观念的变革:创新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战略观
  所有的社会变革活动中,观念的变革是第一位的。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变革同样如此,观念的变革将给电大资源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源。就观念层面而言,这一变革起码应包含如下几方面:
  ●外部环境上,构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新型关系
  ●内部建设上,建树“教学资源即教学环境”的大资源观
  ●系统之间,实现市场化理念指导下的资源共建
  1.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间新型关系的认识与实践,将激活电大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的多重效力。
  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服务,这毫无疑义地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电大24年的发展历程,也始终贯串着这条主动脉。今天,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知本家”取代“资本家”成为“当代英雄”,培育知识创新知识的教育,亦应走出单向、被动的“服务”模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间构建起更富时代性的“依托—服务—促进”的积极互动关系,即:教育依托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关系观”的更新与深化,将促使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投向更多的理性思考与审视。
  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观,也在这场更新中获得创新。这一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与基础,有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依托。这种依托不仅体现为财力物力的投入,也体现在教学资源将可以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形成的科技物质基础上。电大远程教育实施的“天网(卫星数据电视)地网(互联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教学资源建设,正是在我国社会进入信息化建设高潮的基础上而获得了强劲发展的新机遇。以西部为例:极具创新意识的直辖市重庆的电大教育,以该市“信息港”建设的战略实施为号召,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府和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学资源并与之整合,形成了多样化、高层次的联合办学态势;四川电大则依托本省“信息产业——第一产业”的信息化战略,在公共信息网上搭建起优质低廉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节约下大量硬件环境建设资金,加大了教学资源设投入的规模与力度。
  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观,还体现为教学资源建设应该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高度和要求。我们在前面看到过的四川电大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所展示的速度与规模,应该说既是本省信息化高速发展对电大资源建设助推的结果,同时也是电大教育服务并推进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实践努力:在电大开发并推广运用多种媒体组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把信息时代的观念、技术及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送到了偏远闭塞的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
  与社会经济关系观的这场变革,给电大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社会的认同度与支持度大大提升。仍以四川为例,处于该省最不发达地区的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相继制定出台了“远程教育行动计划”,开始了“现代信息技术校校通工程”,电大教学资源的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升。需求拉动,资源建设获得更强劲的动力。
  2.将多层教学资源环节整合互动,形成“教学资源建设即教学资源环境建设”的大资源观,推动资源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学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的认识深入人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大,资源建设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兴奋点与增长点。然而,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大发展的同时,对于什么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到底包含着哪些个环节构成,或者说,教学资源的真正内涵与外延是什么这样一些关涉到发展观念的根本性问题,却未能得到很好的研究与解决。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认识上把教学资源与教材、课件简单等同起来;建设中只讲开发而忽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甚至成为仅供交流、观摩会上陈列、展示毫无实际用途的“花瓶”!
  尽管目前远程教育界对上述问题仍未达成一种统一的认识,但根据教育部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界定,可以确定的是,教学资源的内容绝不仅是教材建设,也不是只开发而不推广运用的单向行为,它应该是一个既包含了多种媒体优化配置的课程教材体系,也包含着集中了大量优秀知识与素材以兼供教材开发建设和学习参考资料使用的知识库(或称“素材库”),以及确保学习者在自主、个性化学习中使用这些教材资源和知识资源,并可在师生间、学生间开展交互的多种学习支撑软件系统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的开发与建设。简言之,教学资源建设就是一个集中了研发、修改、应用及支撑服务等多级环节、彼此沟通互动的教学资源环境的建设。
  “大教学资源观”认识的确立,不仅将有助于我们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理解,从而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和现实准备,同时更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学资源建设在电大(以及整个远程教育)中的核心环节的认识,以及它在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中核心作用的真正发挥。这一点,在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践中,已经并且还将取得积极的印证。
  我们知道,中央电大这一试点项目中包含着“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大内容,前者是试点的实践内容,后者才是项目研究与实现的目标;没有后者的支撑,“开放教育”则有可能形成“虚热”乃至“泡沫化”。教育部对该试点中期评估的结果表明,正是由于中央电大抓住了试点所开专业的主教材及多种视听、课件及网络辅导教材的建设,各试点电大辅以积极的多种媒体辅导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形成了一个不仅包括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制作等前期过程,更突出了资源的运用、效果与评价等后期运行环节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支撑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三大模块的改革,真正成为了探索、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型框架的“核心支柱”。“大教学资源观”的形成及其所体现出的积极价值与意义,亦将反馈并支撑其自身实现不竭的可持续发展。
  3.引进市场化运作理念,打破远程教育系统中各种壁垒,实现充分开放,形成教学资源建设“多边合作、整体攻坚”的强大态势。
  依托于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资金高密集型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讲,如非学历教育),教育成本投入巨大,其教学资源建设同样如此。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电大系统,在彼此封闭、各自为战的状态下,要在这样的投资规模前,实现教育部对远程教育资源“高质量、大批量、快速开发和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建设要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经济全球化的成就给电大资源建设发展观带来了新的启示和选择:打破远程教育界中各种条块的壁垒与分割,充分开放,寻找并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共建,整合出效率,共享出效益。(在抗击“非典”中,通过全球科学界的合作,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破译了SARS病毒的基因排序,为阻击“非典”奠下基础,创造了人类抗击疾病史上的一个“现代传奇”,就正是对“知识共享”优势的一次最新诠释。)
  本文认为,当前,各兄弟电大,以及电大与其它高校、教育机构之间,可以以这样一些途径与方式,实现彼此开放、合作与共建,形成教学资源“多边共建,协作攻坚”的态势:
  ——建立各种联合通道(包括有形或无形的、双方或多方的),用以沟通信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
  ——交互、整合共有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推行共建与引进(购买、交流等)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开放合作市场,实行共建共享资源“优先准入制”,实现快捷、充分、低廉共享优秀资源等等。
  必须指出,实现这种合作共建必须突破一个观念,即确认教学资源的另一层属性——商品属性。因此,商品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如投资主体、市场回报、效益分配等等,都应在合作中得到充分关注与体现。事实上,近年间,四川电大与其它兄弟电大、普通院校间开展的资源共建的活动中,正是因为对合作各方经济利益的充分尊重与体现,合作态势有了积极进展。其中如,2001年底,四川电大与陕西电大共同发起、12所西部电大参加的“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就明确提出了“共同的目标、利益和选择”,把“共同的经济利益”引入合作主题,推动着西部电大资源共建由多年的“纸上谈兵”进入到“实战演练”:“论坛”后的一年多里,先后达成了双边或多边共建项目(文字教材为主)10多种,已完成并投入教学试运行一门,其余的正进入实际运作。与此同时,四川电大还以“四川省现代远程教育协会”为纽带,拟与全省6所进入教育部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的普通高校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引进。
  应该说,尽管电大教学资源建设中这场市场化多边共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无论规模、数量及媒体种类都相当有限与单一,尚未摆脱试验性质,但其在观念上突破的意义及在推进电大资源建设进展中所体现的价值,却都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二)策略性变革:应对教学资源建设发展趋势的谋略储备
  观念的变革激活了策略上的创新。策略是对未来的谋划与准备,因此,策略创新的成功与否,对发展趋势的正确研判与应对成为惟一的试金石。据此,如下几个方面将进入电大资源建设策略变革视野中的“新靶点”:
  ●坚持主体性与发展多样化并重的资源建设策略
  ●全面提高与分类配置相结合的资源运用策略
  ●推进“三原则”指导下的资源建设结构性调整策略
  1.在坚持电大教育主体性的前提下,拓展多样化的资源建设空间,多快好省地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大教学资源体系。
  电大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体系,它包括了以本科及大、中专为主的学历教育,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以及包括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内的农村基层教育这三大内容。教育体系的多品种、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教育空间的多方位等,都给电大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多快好省、加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主体性与多样化发展相结合,也因此成为电大资源建设策略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首先,建设内容上,在继续保持对电大教育主体部分——学历教育的资源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将目光转向继续教育、农村基层教育上。这两部分资源建设的项目选择,尤应紧扣时代发展赋予的新课题、新内容:如继续教育要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再就业等热点立项;农村教育更应关注“三农”问题,加强有关农村脱贫技能、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等选题的立项力度,推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历史进程。此外,还应瞄准职业市场热点,推出一批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技能性教育资源推广培训,既能体现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更可以缓解学生谋职就业的难度。资源建设内容上的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策略的实施,还将使电大的教学资源获取更大的需求空间,从而享受到“市场大餐”的更多份额。
  其次,建设方式上,要量力而行,坚持有效投入,在保持适度的新开发项目规模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根据实际及需求,可采取内容刷新、技术升级、形式改造等多种建设方式,低投入,高产出,尽快形成与电大教育整体快速发展适应的资源体系。
  第三,建设渠道上,在开展与兄弟电大、其它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中,亦应采取共建、引进、交流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力争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在我国加入世贸的大背景下,要积极研究、运用入世条款中的“教育承诺”内容,在对需求与回报、投入与产出的研判和把握基础上,积极审慎地引进、利用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在这点上,同样地处西部的重庆、云南等电大,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在引进国际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上,已开始了切实可行的尝试。
  2.积极探索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全面提高,分类配置”的资源运用途径,促进电大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公正、均衡配置。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征。“全面发展,重心下沉”则是电大自诞生起就开始摸索并逐渐成熟的一条有效缓解不平衡发展的办学策略,即在满足大中城市学习者需求的同时,大力加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努力。当电大还处于主要依靠文字、视听等媒体资源的第二代远程教育时,依托着社会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和面(函)授手段,其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运用,基本实现了与这条办学策略相适应的水平。
  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初,曾出现过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实际“一刀切”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提法,使电大“重心下沉”的办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一度脱节。以四川为例,占全省总面积62%的民族地区中,贫困县数就占到全省贫困县总数的90%以上,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四川电大立足省情,坚持“重心下沉”,积极探索、构建在整体提升现代远程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针对不同发展程度地区进行不同资源配置使用的“整体提升,分类配置”的资源运用策略:
  ——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推广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以课件、网络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配置和使用;
  ——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中,采用卫星电视、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和网上资源相结合的资源配置;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边远和民族地区,则坚持“实用为度”原则,配置以文字、视听(广播电视、VCD光盘等)教材为主,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为辅的资源运用体系。
  通过以上立足省情、因地制宜的资源运用策略的形成与推行,四川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实现适用教育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均衡配置的目标,已开始成为现实。
  3.以经济性、适用性和成长性三大原则为支持,实施资源建设结构性调整,形成“量力而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发攻略。
  实行结构性调整,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核心内涵的。电大资源建设实行结构性调整,既是对过去建设策略进行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的一种必然要求。因此.面对当前资源建设中一系列既冲突又相依的矛盾,如精品与普及、开发与使用、媒体的先进与落后、媒体种类的多与少等,“为”什么、“不为”什么以及怎样“为”,便成为电大调整资源建设结构中的焦点,并在某种程度上困扰着这一调整策略的实施与推行。包括四川电大在内的许多电大都在建设实践中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点与实践建议,本文拟在此将它们整理成如下三原则:
  ——经济性;
  ——适用性;
  ——成长性。
  其中,“经济性”是指,在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配置等方面,首先应予考量的是学习者能否承受,包括经济上的(“用得起”)和心理上的(“愿意用”)。“经济性”是资源建设进行结构调整中的首要基础,正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学生用不起或不愿用,资源制作的技术再先进、形式再精美、种类再齐备,最终都摆脱不掉成为“摆设”“花瓶”的命运。
  “适用性”,调整策略中的又一重要原则,其实就是“供需关系”在资源建设中的一种体现与运用。我们已经确认了教学资源的商品属性,那么,市场法则(包括以“适销对路”来选择、开发或终止产品的生产的原则)成为电大资源建设中的“游戏规则”则是顺理成章之事。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中对学习个性化、自主式的强调,使资源需求方的要求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结构性调整,必须更进一步加强学习者需求及其变化的研究,这是资源建设中每个环节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面对的课题。
  “成长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随时代进步、观念变革及科技更新等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也许将永无止境。因此,任何试图在资源建设上“一步到位”、“盲目跟风”的观点与做法,都是徒劳的,这既包括资源形式的选择,也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前者中对媒体种类、技术“先进性”的追求都只能是短暂与可被替代更新的;后者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前沿性,也将是一个不断刷新、发展的过程。对教学内容上的成长性的强调,对于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教材建设尤为紧要,从传统教育中过来的每一个人都会记得,一门课程教材的建设,从讲稿、讲义到试行本再到教科书,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即使形成了教材,其内容的修订、增补,则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条建设经验及其中透出的科学性、严谨性,是尤其值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者们所牢记并坚持沿行的。
  经济性、适用性和成长性三原则的形成,及其在回答并解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困扰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矛盾中,已经证明了其所具有的有效性、指导性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意义:它为建设中选择什么样的媒体、怎样选择媒体以及开发与使用的关系、媒体配置的数量和种类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判断标准。在三原则指导下,一个符合国情、费省效宏的“量力而行,综合使用,优化配置”的资源结构体系,正在电大系统,尤其是西部电大中逐渐成型。
    三)操作形态的变革:建构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运作体系
  与观念性、策略性相比,操作性无疑具有具化的形式与性质。然而,惟其因为这种“具化”所蕴含的现实性,使操作层面的变革,比之观念和策略层面,更具难度,也因之成为电大资源建设变革中至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本文为此拟从队伍建设、程序保障及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此进行变革的研究与建议:
  ●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复合型建设队伍
  ●规范建设程序,创设相关运行保障机制
  ●探索实体型、企业化运作机制及其体制建构
  1.打开思路,政策推动,在继续坚持强化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大全员参与、人才引进的力度和规模,形成资源建设队伍的新整合。
  教师是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的主导力量,多年来,这支主力军在资源建设上的作用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调动与激励,从而既有利于开发出从教学实际出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具有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与原则的教学资源,又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现代远程教育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素质。不过,囿于电大机构设置规模,教师数量有限,教学任务过重,单靠这支数量有限、精力受限的“主力军”来完成规模内容惊人的电大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应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电大资源开发队伍建设上,亟待打开思路,政策护航,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拓展建设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改变目前队伍结构单一、力量单薄的现状:
  一校内,实现全员参与;
  ——校外,加快多方人才引进。
  由于教学形式与手段的不同,电大队伍结构与传统高校迥异:教师之外,没有数量庞大的管理与后勤保障队伍,但却拥有一支数量虽然有限但素质却相对较高的精悍的各类专业技术队伍,如信息管理、电教、科研、出版编辑等,他们经历过现代远程教育的观念、理论及技术变革的洗礼,并且以其各自的专业素养而在资源建设的项目策划、脚本编写、技术制作等不同环节上独具优势。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把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则可形成具有复合型优势的电大资源建设新的主体力量。
  对于校外人才的引进,则应根据资源建设中多种媒体的不同专业、不同技术领域,目光不只囿于教育界,IT业、广播电视乃至广告界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进入视野,并以事业、感情、待遇等多层面的优势与优惠,吸引他们加入到电大的资源开发建设事业中来。
  社会学的“耗散论”给了这场“内联外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理论上的支持与启示:新的专业力量的进入,打破了电大资源建设原有的旧的“自平衡”,不仅将降低“内耗量”,形成新的激励机制,而且还将在新平衡的建立中,给电大资源建设带来新的思维和新的动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被进一步激活,一支新型的复合型资源建设队伍脱颖而出。
  2.完善建设程序,引进、创设相关运行机制,以尽快提升资源建设的运作水平,形成成熟、规范的科学运行形态。
  平心而论,尽管电大系统在这些年的资源建设中已逐步积累并形成了如“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建设观,“统一规划,分工合作”的建设规范,以及”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具体策略,并切实有效地指导了电大资源建设的开展。然而,由于事物新、经验少,加之任务重、压力大,“拍脑袋”式的决策、“闭门造车”式的立项等不规范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说明电大资源建设尚未摆脱“游击战”式的操作状态,运作水平尚待提高。决策科学化、程序规则化,是实现体制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电大资源建设要尽快提升水平,实现成熟、规范的运作形态,程序性规则亦面临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根据教育部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要求精神,并参照其它行(产)业较为成熟的程序规范,本文建议可创设如下相关运作机制,以保障其资源建设中程序性得以规范体现:
  ——设立专家指导咨询制,对电大资源建设规划、技术规范提供咨询,对具体项目的立项论证、制作质量及审查验收等重要环节进行指导;
  ——创设制作人(或称“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制作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通过项目公开招投标产生,负责统筹项目策划、方案组织、经费使用、制作监控及竣工验收等建设全过程,制作人与学校形成合同关系,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并接受学校资源建设机构的全面监督(监理);
  ——建立后期追踪调查及服务系统(类似商品售后服务体系),对开发完成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包括适用性、品质性、性价比等在内的跟踪调查,并开展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
  等等。
  以上各个环节的建立,应都可对电大资源建设中相应的程序规则,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完善,改变“游击战”式的操作方式。但要真正全面完善程序规则,实现资源建设成熟、规范的操作形态,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则还需要我们在创设新型运作机制的探索中,付出更多的思索与努力。
  3.适应发展需求,在目前以课程项目建设为主进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集研发、推广、服务、营销于一体的实体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及相应的体制建设,逐步走上资源建设规模化发展之路。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思路,早在4年前《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实施意见》中就已明确为确保我国远程教育大发展形势对教学资源“高质量、大批量”的需求的一条必由之路;并对这种集“开发制作、收购管理、技术服务、推广使用和经营为一体的独立实体”的功能、资质、建设原则及运行管理等原则性机制,均作了详尽阐释。就电大系统资源建设发展状况看,虽然教育部提出的这种“建设实体”尚未出现,但通过中央电大在系统整合上的努力,以及以区域、校际为纽带的协作过程,电大系统中已形成了包括“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及其所属的“省建工作部”等跨地区、跨校际的资源建设协作组织,并以其业已开始的合作实践,极有可能成为电大系统中未来的这种“建设实体”的组建基础。更具现实操作性的,则是在当前几乎所有省级电大中,其资源建设的组织管理、制作管理,以及出版发行管理等相关机构都已设立,有的甚至还形成了”一条龙”管理形态。如有的电大考虑为了更有效地对各类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实行统一管理,近年中,将原来分散由教学、信息、电教、教材编辑等部门管理的资源建设规划,统一为“资源建设办公室”,隶属学校“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与学校教学资源直接跟市场对接的教材管理部门合署,形成了校内资源建设规划、设计、制作、发行一条龙管理体制。如果对其进行多种经济成分制(如学校控股和员工参股的股份制)、多种人事管理制(如事业单位式与企业管理式及引进聘用式)等试验性改制,并赋予如下运作权限,为教育部寄予厚望的“资源建设基地”则可雏具形态了:
  ——自主研究、开发、制作多种媒体的远程教育资源;收购、存贮其它来源的教学资源并对之进行整理、维护与使用(包括有偿借用);进行教学资源的出版、发行(含上网运行)、营销服务等领域的运作;
  ——通过校内共享与校外引进等途径,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开发、制作、营销、维修专业队伍;迅速形成规模开发、出版、发行能力及其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实行企业式运行、独立核算的独立法人制和运作机制;
  ——学校(控股方)对其实行目标管理,以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学校资源建设任务;该实体与校方实行分别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接受学校年度检查与审评。
  当然,上述设计,都仍只是本文对此所作的策划、建议,尚待进入实质性建设。但基于远程教育发展对教学资源在开发、使用上尽快形成大规模大范围的迫切需求,更基于这些年资源建设中逐步积累起的操作经验和运作基础,现代远程教学资源通向市场化、规模化的道路,都必须并且必将在我们手中铺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5~11G5成人教育学刊杜幼文2003200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正进入一个以大众化、规范化、国际化为内涵特征的新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对电大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实行变革是资源建设回应形势需求的惟一选择。这场变革将在观念、策略、操作形态三个基本层面上展开。本文就此分别进行了对策性的分析研究,并提示了可资实践、参照或思索的建设性方案、意见和思路。教学资源/形势需求/变革/观念性/策略性/操作形态杜幼文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作者: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5~11G5成人教育学刊杜幼文2003200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正进入一个以大众化、规范化、国际化为内涵特征的新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对电大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实行变革是资源建设回应形势需求的惟一选择。这场变革将在观念、策略、操作形态三个基本层面上展开。本文就此分别进行了对策性的分析研究,并提示了可资实践、参照或思索的建设性方案、意见和思路。教学资源/形势需求/变革/观念性/策略性/操作形态

网载 2013-09-10 21:37:07

[新一篇] 由四種關系看科學與形而上學

[舊一篇] 電子出版物取代紙質出版物的必然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