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旧德也不精彩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我看的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是网上的全本,朋友提醒我书在出版的时候删节约两万字,有心人已经在网上罗列了出来。这说明,章诒和经历的1957不但没有如烟,而且还离我们不远。

半夜在电脑旁看完,整夜都在想储安平,想当年的《光明日报》。多像自己和自己曾经的报纸啊,它的周年祭就要到了,我还能记起当时在巴格达底格里斯河畔的尴尬:离历史这么近,却尝到了“将在沙场,国已沦陷”的苦楚。我喜欢这出悲剧,也喜欢看章诒和女士描述悲剧中的各位的挣扎,真实又离我们那么近。

可是看后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理解章女士所表述的旧德的精彩。这些悲剧人物1957年之后就躲在了由传统道德组成的贵族精神避难所中。正是因为这些,才让他们的生命才有最后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

看这些的确很隔膜,在我看来,这些投向新中国的民主党派部长们,也算不上什么贵族,顶多是名气和待遇组成的生活境遇。书中说的很多细节,的确只是待遇两个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部长们最后栽在自己选择的光明道路上,也是怨不了别人。相反,在万亿无法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普通中国人面前,他们应该稍微有些悔意。毕竟这条路上也有这些部长们铺的石子。

(本文着作权属安替先生,Yu jinsong先生编辑校对,三秦记仅修改网页并发布)

当这些民主党派部长们在失败后做最后的道德自恋时候,窗外的他们的人民正在相互厮杀、食肉、哭泣,无所遮拦。政治从来就不是士大夫的道德文章和贵族嗜好,政治就是万亿人的生命和幸福。20世纪最大的政治选择,在失败时候应该做个体检讨的时候,如果仅仅用道德的坚持来为自己辩护的话,那么上辈人的罪还要传递到我们这代身上。

我们一直在选择。当年右派的儿辈孙辈们,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右派。这些新右派中也是对自己的作为充满了期许。且慢期许,先看看自己能否应付现实的复杂性。许多人太轻易地判断,可是政治的游戏不能再按照文学的方式自娱自乐,究竟有多少人能承担政治主张之后真实的万亿人的生命和幸福?保护私产这个口号,符合着自由主义的右派方向,但有多少人关心一下,目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底谁在推动这个进程,谁会得益,又是怎样的社会分化会根植于此。

同一个出版社同一个月的新书——陈桂棣的《中国农民调查》用有点蹩脚的报告文学语言讲诉了和贵族没有关系的故事。陈和他的妻子是没有完全被圈养的作家,他和一些没有完全听话的记者一起,触碰了中国当下真正的创伤。人民,是一个多么可畏的词语。它既是力量的来源,它是暴力的借口,它也是民主的源泉。面对他们,是惧怕、利用,还是信任,就成为一切关心中国问题的人的资格考试题。借用一个台湾草根出身政客的诘问:“你不相信人民,怎么能让人民相信你?”

1957,章诒和和最后的精神贵族们困在了四合院中。2004,中国早已不再有贵族,只有很多很多暴发户,和很深很深的伤痛,他们在安徽的农村里,也在北京的拆迁户中。我反思着这些精神贵族和这些伤痛的关系,反思如此之深,因为实在他们脱不了干系。我们都脱不了干系。


本文转载于《商务周刊》书评

 


安 替 2011-04-11 17:51:48

[新一篇] 文起當代之衰

[舊一篇] 如何“親歷歷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