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道德依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里什么也买不到;我们也不想生活在一个‘有效率的富裕的’社会里,这个社会把它的金钱用于道德上受到指责的目的。”(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5页。)这段话引自当代德国社会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基的着作——《资本主义的伦理学》。虽然这段话的语言浅显、朴实,但它却揭示出市场经济下一个尖锐而且不容人们回避的矛盾冲突,即:市场经济下,市场自身会使道德(亦成公正)与效率两者兼而俱得吗?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全都是基于政治或经济或技术方面的考虑(注:连云《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经济依据》,《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上海),1998(2)。),有基于道德方面的理由或依据吗?
      二、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背离与亲合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下,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以及竞争机制三大机制通过优胜劣汰这种选择性刺激手段(注:[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激励微观主体提高效率,不断创新,进而引导资源实现其最优配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然而这种效率经济发生作用的机理,这种选择性刺激手段正常运作的基础却是建立在经济生活中人都是“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之下的。在这个前提下,人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生产厂家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两者的互动便造就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效率优势的尽致发挥。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利益动机是市场经济效率的前提,同时亦是市场经济效率的保证。假设抽掉这一动机,人们能够想象,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将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失去生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所以长期低效,缺乏“利益”这种激励机制是其一大原因,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缘由之一。
  理论的研究与历史的实证都给出了这样一种结论:市场经济是一种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实践的具有较高效率的经济运行形式。但是这种高效的市场经济符合人类的道德理想吗?对此,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给予的答案是否定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负面性给予了建立在严密理论分析基础之上的深刻批判。马克思严正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页。)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马克思写道“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08页。)在阐述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时,马克思又写道“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的正常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死亡”。(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95页。)这几段论述将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负面性批判地淋漓尽致。时过境迁,进入20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提高,象早期马克思所叙述与批判的赤裸裸的压榨与剥削已不常见,然而,市场经济的道德负面性就此就消失了吗?让我们看看西方经济学界几位大师,包括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及保守主义经济学派的大师是如何论述的。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而“这样一种结果可能在政治上或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83-84页。)德国社会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基强调,资本主义的社会哲学“必须谨防做出如下经济主义的错误结论,即相信,一种在经济上高效率的系统就已经是一个好的或有道德的社会了”。(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65页。)而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J.M.布坎南也指出“如果人们要求市场产生出在道德上得到满足的偏好,就是在给市场分配一项完全不适当的任务”。(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2页。)所有这一切所揭示的都是一个道理,即市场经济,不必提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今天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依旧是与人类的道德理想拥有一段无法弥合的距离。
  既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及西方一些经济学大家都认为市场经济与人类道德理想不相符合,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人们所普遍具有的一定层次的道德意识呢?解释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因素。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体,它既拥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又拥有层面上的多样性。人类今天的生活绝非脱离过去的一个横截面,而经济生活亦绝非人类生活的全部。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解释该问题的理由有三:第一,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几百年间,西方国家基督教倡导的道德律令与源自苏格拉底直到康德等哲学家所阐扬的“道义”道德观一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历史积淀的作用。第二,经济生活虽然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最主要方面,但它决非人类生活的全部。来自精神、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对经济生活中的“逐利”动机与行为起着牵制与制衡的作用。第三,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成熟,逐利的个人在竞争性价格体系与市场自由选择的特定机制下其行为被进行了有效匡正,欺诈攻讦、坑蒙拐骗等行为只能得利于一时,而不能受益于长远。此亦即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所阐述的现象,亦是完善的市场制度下只有“利他”才能“利己”的道德所产生的制度基础。这点是市场经济与人类道德相亲合的一面。正由于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人们才普遍得以具有一定层次的道德意识。
      三、市场经济的道德缺陷
  市场经济存在着道德缺陷,这点是无庸置疑的。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种种残忍、粗暴、掠夺、压榨、贫困肆无忌惮,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3页。)进入20世纪中后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日益丰裕,其制度建设日益完善,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日益提高,这一切使人们的自我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在此情况下,赤裸裸的贫困与压迫已没有市场,但市场经济的逐利行为动机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否则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将不复存在。那么,市场经济下市场的道德缺陷具体有哪些呢?笔者认为缺陷有以下三个方面:
  1.背德行为。市场经济下最大的动力机制是利益机制。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某些人倾向于自私自利,甚至会采取反社会的态度。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欺诈攻讦、假冒伪劣等等,是这种行为的典型概括。1998年年初,我国发生的山西省杏花村假酒致人死命案件,堪称现代市场经济中背德行为之最。
  2.分配不公。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竞争经济的效率是以优胜劣汰这种选择性刺激手段的充分运用为前提的。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累积作用,以致造成人们在道德上所不能接受的市场结果。正如P.科斯洛夫斯基所言“完全接受来自市场的资本主义当中的原始分配就像专断粗暴的重新分配一样,是不可能有什么‘道德’的”。(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47页。)老人、残疾者等脆弱集团在市场经济中的劣势,必须由政府予以扶持与帮助。
  3.“金钱暴君”。竞争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就财富的积聚,而“不受限制的私人财富的积聚从某种市场统治起达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一种权力的问题”。(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59页。)比如垄断造成了对消费者主权的侵蚀,造成了对消费者的控制,而且金钱暴君一旦有机会,可能会扫尽其他一切价值,可能会用来购买权利和权力,从而可能使某些人由于贫困而出卖自身的权利与尊严(注:[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105页。),而这是不符合道德的,也是不能被允许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市场上的需求“有时并不像甚至是最容忍和最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察家所解释那样反映了每个人的真正福利”。(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1139页。)比如,吸毒者对海洛因的渴求。象这种有支付意愿的需求虽不违背市场原则,但也决不能称之为道德。故而,为了“保护公民免受他们自己的危害”,(注:[法]让多米尼克·拉费等《混合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第35页。)政府亦有必要介入市场经济。
      四、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道德依据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上高效率的经济,然而,即使是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如果任由它自发运行,也会产生一些人们在道德上或政治上无法接受的市场结果。可是亚当·斯密后,尤其是自穆勒开始,一直到当代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如凯恩斯、弗里德曼等,基本都致力于研究经济学的纯效率与纯技术问题而置“伦理道德”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以外。可“事实上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经济不仅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而且也是由人来决定的”。(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3页。)每当我们遇到相互竞争的目标冲突时,“我们就必须放弃‘科学的’经济学等级而运用价值优先准则”。(注:[德]P.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35页。)而这种价值优先准则的判别依靠的是道德或政治而决非市场或单纯的“效率”。(注:[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70页。)既然事实是这样,那么人类如何使自身孜孜以求的“效率”与无法放弃的“道德”保持协调,不致背离呢?对此,聪明的人类引入了政府。
  1.前人在论述政府经济职能时有关道德问题的阐述。18世纪中后期,主张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尽到三种职能:一是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三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注:[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252页。)在这三种职能中,第二种无疑是出于维护公正及道德目的的。由此可见,即使是认为政府应当充当“守夜人”的亚当·斯密,也认为市场经济的道德缺陷应由政府来修正。19世纪初,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在其1819年出版的《政府经济学新原理》中察觉到自由市场制度似乎存在二个方面的障碍:第一,分配不均衡;第二,孕育着生产过剩的危险。(注:赵龙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第4页。)二个障碍中,第一个涉及的是人类的道德准则,西斯蒙第认为这应当由政府来承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剑桥经济学者A.C.庇古强调了反对自由放任的理由并赞成政府行动。他指出,在缓和不平等、抵消垄断扭曲以及纠正外部经济效果方面,政府是必要的。(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1279页。)毫无疑问,庇古将缓和不平等这一道德缺陷的弥补任务给予了政府。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着名的教科书《经济学》(第12版)中指出,市场经济理论有两种限制:一是市场失灵,包括不完全竞争及外部性;二是无法接受的收入分配。(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1136页。)为此,他将混合经济中政府所应执行的四项经济职能(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1169页。)中的第四项:建立影响收入分配的方案这一职能赋予了政府。此外,制度主义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亦认为,国家政权有责任明确一套能降低交易费用的道德与伦理行为规范。(注:[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18页。)可见,制度经济学派亦是将建立道德伦理规范的职责给予了政府。甚至连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F.A.哈耶克也认为,政府有责任承担基于道德准则之上的公共行动,他说:“凡是能够减轻个人既无法防范、又不能对其后果预作准备的灾祸的公共行动,都无疑是应当采取的。”(注:[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118页。)综上所述,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还是现代经济学家,无论是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还是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政府有责任与义务承担出于弥补市场经济道德缺陷而执行的经济职能。
  2.政府弥补市场经济道德缺陷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前文已经论述,市场经济的道德缺陷主要有三类:背德行为、分配不公以及“金钱暴君”。对于背德行为,政府应当大力完善与健全市场规则,明确界定产权,使背德行为的成本内在化,从而有效抑制人们背德的行为动机,这点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的目前阶段尤其重要。对于分配不公,政府可以采取累进所得税,转移支付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凭此可以既保证脆弱集团的基本生存,又保留市场经济足够的激励机制。对于“金钱暴君”,政府应当一是建立详尽的法律制度,严格限定金钱的活动领域,比如绝不允许用金钱购买法律赋予每个公民都拥有的基本人权;二是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大力提倡文明高尚的消费观。
      五、结论
  市场经济是一种相对来说高效率的经济,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完善。且不论由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单就市场经济所存在的道德缺陷本身,也使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有足够的理由介入市场。市场经济下,政府确实必须干预市场,确实必须承担经济职能。而政府之所以必须干预经济,我们除了可以从政治、技术、经济方面进行诠释外,道德因素无疑亦是其依据之一。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一句话说得好:“理性将永远不会理解心灵所把握的理由。然而,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经济学可以把依据于证据的理性和来自于心灵的目的最好地结合起来。”(注:[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1497页。)人类进步需要效率,但人类升华却也不能放弃道德。
财经问题研究大连11~13F1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连云19981998市场经济下,提起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反映到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垄断、公共产品、外部经济效果等市场失灵现象以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虽然人们都知道分配不公是市场经济的一大弊端,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并不是一种“效率”或“经济”方面的缺陷,而是一种与人类道德理想不相符合的道德缺陷。本文从道德的角度,论述了市场经济下效率与人类道德理想之间的背离与亲合,从而由市场经济的道德缺陷引申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另一理由——道德理由。人类进步需要效率,但人类升华却也不能放弃道德。市场经济/效率/道德缺陷/政府经济职能连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管系 作者:财经问题研究大连11~13F1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连云19981998市场经济下,提起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反映到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垄断、公共产品、外部经济效果等市场失灵现象以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虽然人们都知道分配不公是市场经济的一大弊端,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并不是一种“效率”或“经济”方面的缺陷,而是一种与人类道德理想不相符合的道德缺陷。本文从道德的角度,论述了市场经济下效率与人类道德理想之间的背离与亲合,从而由市场经济的道德缺陷引申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另一理由——道德理由。人类进步需要效率,但人类升华却也不能放弃道德。市场经济/效率/道德缺陷/政府经济职能

网载 2013-09-10 21:31:40

[新一篇] 論市場監管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舊一篇] 論市場經濟中的政府經濟職能  ——對西方經濟學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