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澳门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虽然目前还面临很多障碍,但这并不妨碍国际社会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划归为“大中国”的经济版图,并预言只要两岸四地真诚合作,那么未来世界必将是大中国的世纪,东方雄狮正在苏醒。
两岸四地的经济实力
从1978年至1994年,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倍, 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4%;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9倍,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 9%;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3倍,年均增长7.7%;澳门从1982年到1994年,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大约增长7.1%。 两岸四地的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率水平。去年,按市场价格计算,大陆的经济规模已达到5200亿美元,香港达1300亿美元、澳门约达63亿美元、台湾达224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陆为440 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高于该数字,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实际人均GNP已达2000美元),香港达21800美元,澳门达15610美元,台湾为11767美元。香港、 台湾和澳门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如果说就中国大陆一地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于令世界刮目相看,那么,两岸四地的经济规模的累加已足以使世界为之动容了。本世纪末的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无异于给中国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两岸四地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和深入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经济合作,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和深入。
根据大陆海关的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大陆与香港贸易总额达419 亿美元,较1978年增长30倍。目前大陆是香港转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地和最大市场,香港转口总值近九成与大陆有关。大陆已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香港则是大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大陆与澳门的贸易总额达7.98亿美元,较1978年增长5倍。1993 年,澳门为中国的第23大贸易伙伴,大陆为澳门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香港是澳门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台湾也是澳门的主要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总额去年达到163.31亿美元,较1990 年增长5倍多。去年大陆与台湾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1.2%上升到去年的15%,大陆从台湾的进口从1.24 %上升到的12%。由于两岸没有直接实现“三通”,因此在两岸的经贸往来中,香港起着中介桥梁作用,两岸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货物都由香港转运。目前,台湾是香港第五大转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在两岸四地的投资方面,据大陆资料统计,港澳是目前中国大陆的最大投资者,从1979年至1994年的累计投资总额达630亿美元, 占大陆外来投资的63%;台资是大陆的第二大投资来源,1990年到1994年,台商累计投资总额达83亿美元,占外来投资总额的8.4%。 由于目前台资均以香港作为投资大陆的跳板,因此香港成为台资设立中介公司及资金调度的主要地方。据估计,目前有大约2.5万至3万家以投资大陆为目标的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这类公司在澳门也有不少。
两岸四地经贸发展前景广阔
两岸四地的经贸发展前景广阔,是基于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独特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中国大陆拥有12亿人口、丰富廉价的资源及广阔的市场,港澳拥有资金、金融及商业服务设施、市场营销网络及经验,台湾则有充足的资金、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根据现代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两岸四地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潜力。再加上两岸四地同属于一个民族,同属一种文化,使用同一种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与文化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分工与合作将形成一种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1997年香港的回归,将为两地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双方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看,中国大陆与香港经济合作关系必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发展,不仅在规模上会有所扩大,而且在档次上、质量上、水平上也会有所提高。在巩固已有的互补性的合作关系前提下,将发展结构性的合作关系;在发展短期效益明显的合作关系中,将加强有利于双方长远利益的合作关系;在保持原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目前,香港已经完成了70%的制造业北移,在今后的若干年内,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大陆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机,把大陆的强大科技力量和香港的转口、营销、融资能力相互结合,开展科技开发,加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同时进一步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和服务业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地与香港的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及各有侧重的合作。
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大陆与澳门的经济也存在一种互动、互利和相互促进的关系。1999年澳门回归后,按照有关基本法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具有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等的政治地位,也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澳门将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同时也是独立的关税地区。澳门与亚太地区、欧美各国素有交往,特别与欧盟国家关系更为密切。在今后的岁月中,澳门将进一步利用其有利条件和特殊地位,起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与大陆的合作,与欧洲国家和其它国家的经贸来往,促进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再加上近几年来,台湾当局的政策有所松动,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实践证明,两岸经济有优势互补和发展合作的广阔前景。台湾在一些生产技术、科技产业化、营销技术和市场渠道等方面有相当优势,而大陆在基础产业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和生产要素成本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九十年代大陆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的振兴,农业生产的全面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为台湾厂商提供更多的贸易与投资机会,从而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两岸四地合作目标和方向
如何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各自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资金、服务设施、市场和人才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更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两岸四地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论是两岸四地的民间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在产业分工和产业合理化布局、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两岸四地的市场机制运作、法规及监管制度以及教育、科研及人才培训方面加强协调。
一、加强高科技投资,促进两岸四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当今世界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愈来愈成为取得经济竞争与发展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两岸四地过去那种主要依靠以大陆的廉价资源来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经营之道需要提高层次。就亚太地区而言,中国大陆的廉价资源优势已经面临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国家的挑战。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保持两岸四地经济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高科技的研制、开发与运用的合作,加强人才培训的投资与合作。把优势逐步从主要依重廉价资源转向廉价资源与技术开发并重,最终过渡到依赖智力开发上面。
二、大力加强服务业的投资与合作
发展服务业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已成为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1993年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8%,英国达70%,日本超过60%,新加坡达63.3%,台湾达54.8%,澳门超过65%,香港则高达77%。目前,港、澳、台三地都在着手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化。香港力图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中心地位。台湾正在大力策划“亚太营运中心”的建设,计划至2005年分阶段建成集国际金融、产品制造、海运转运、航空、电讯及媒体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亚太营运中心”。八十年代,澳门进行了多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落成港澳客运码头、跨海大桥,澳门国际机场于1995年底建成,这些将大大改善和促进澳门贸易及旅游业的发展。相比之下,目前大陆服务业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1993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4%,是亚洲各主要国家中最低的。近些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服务业已有较大发展,但仍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许多地方仍有待于推动和加强。因此,港澳台与大陆今后应大力加强服务业的开发与合作,这将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在服务业的合作中,加强金融业的合作尤为重要。目前,香港与大陆的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香港已成为内地筹集外来资金的主要市场,尤其在组织银团贷款及支持大型建设项目方面,1993年香港对内地的银团贷款已达67亿美元,对内地银行和企业的贷款达1948亿港元,内地银行在香港的存款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00至500亿港元,港元在内地的流通量估计有150亿,占港元发钞量的四分之一。自1993 年允许旅客带少量人民币进港以来,估计每年有超过50亿元人民币在港兑换。二地互设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现在香港共有13家银行在内地开设27家分行,19个代表处及合资银行、财务公司。外资银行在内地设立的200 多个代表处和70家分行。绝大多数都由住港机构领导和协调。另一方面,中银集团已是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内地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也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一些内地银行和住港机构还收购部分香港注册银行的股份,使两地金融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外两地的股票市场也有密切的合作。
相比之下,大陆与台湾的金融合作,讫今为止,还基本是一片空白。主要障碍是台湾当局不许台湾与大陆银行互设分支机构,或进行直接往来。目前四家台资银行(台湾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彰化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在香港开设的分行与若干家香港中资银行虽已签订代理协议,但在进行实际的业务中仍十分谨慎。台湾的金融机构未能配合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与发展,使大陆的中小台资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加强两岸的经贸和投资往来,台湾当局必须开放两岸银行互设分支机构,直接进行业务往来。
值得指出的是,两岸四地经贸发展前景最终还将取决于有关各方能否排除种种人为障碍,加强沟通和了解。果如此,那么“大中国”腾飞已指日可待!
〔喻扬: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责任编校:包亚宁〕*
新东方海口90-93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喻扬19961996 作者:新东方海口90-93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喻扬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