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研究述略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别才别趣非关学,了了禅心诗话楼,领取羚羊香象妙,一时文士尽低头。”〔1〕严羽确是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于独创性的卓越诗歌理论家。其《沧浪诗话》在明清时期,议论蜂起,毁誉参半。肯定者称:“崛起烬余,涤除榛棘”,“知诗者非沧浪而谁”;〔2〕否定者则云:“沧浪论诗,止是浮光掠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3〕但无论是之与否,具见严羽诗论影响之大。
  迄今为止,关于《沧浪诗话》的研究已有760年左右的历史,它先后被译成英、德、日等国文字,关于这部着作的研究已经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因此,本文拟从“中国的《沧浪诗话》研究”和“外国的《沧浪诗话》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严羽及其诗歌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概况。
  中国的《沧浪诗话》研究史,大致可分为古代与近代(约1244年~1919年)和现代与当代两个时期(1919年~1990年)。
  《沧浪诗话》约于1230年成书,1244年被魏庆之辑入《诗人玉屑》中。稍后,范曦文的《对床夜语》曾引用过其中两段.《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今存的单行而见于丛书者,有《百川学海》、《天都阁藏书》、《津逮秘书》、《历代诗话》、《诗函楼琐刻》、《诗触丛书》、《诗学指南》、《清芬堂丛书》、《诗法萃编》等16种,今未见存而为各家书目着录的尚有《格致丛书》本、《谈生堂馀苑》本、《四家诗法》本和《古今汇说》本。《诗话》的注释着作,有请人胡鉴的《沧浪诗话注》、王玮庆的《沧浪诗话补注》、近人胡才甫的《沧浪诗话笺注》和今人郭绍虞的《沧浪诗话校释》等。前三种注本,或采摘故实;或“汇诸家诗说以相参证,了然见其渊源影响”;〔4〕郭注本校核精审,采录宏富,且有理论上的详尽阐发,今天看来虽未必尽称允当,但其为研究《诗话》的必备着作则断属无疑.明清两代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几为《诗话》所笼罩。在明代,它被称为“诗家金针”,“终明之世,馆阁宗之”。〔5〕高@①编选的《唐诗品汇》,李东阳的“声调”论,前后七子的“格调”论及“诗必盛唐”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都明显与《诗话》一脉相承。袁枚的“性灵”说,也与“别材”、“别趣”说有某种联系.在明清两代,其最为服膺沧浪者,当为王士祯。他在《带经堂诗话》中说:“余千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诗话》,徐祯卿《谈艺录》”;〔6〕攻之最力者,应推冯班,有《严氏纠谬》一卷,多有苛贵之处。
  到了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推演严羽的“兴趣”说,进而倡导“境界”说,他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现、当代研究《沧浪诗话》的着名学者,有郭绍虞、朱东润、钱钟书和张健等。郭绍虞的《沧浪诗话校释》,如上所述,为严羽诗论有关资料的集大成之作。郭氏还有下列着作含有其对《诗话》的研究成果:《宋诗话考》中的《沧浪诗话》与《后村诗话》,内中或考论《诗话》的流传和理论:或比较沧浪与后村诗论之同异,均识精见卓,沾溉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细致论析严羽诗论的“禅”与“悟”,不乏创见;《照隅室古典文学论文集》中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之神气说》、《沧浪诗话以前之诗禅说》、《神韵与格调》、《试测沧浪诗话的本来面貌》、《关于沧浪诗话讨论的补充意见》等,均为郭氏于《诗话》中有关理论穷本溯源、新见叠出的力作,有的现在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如关于《诗人玉屑》本“于《沧 浪诗话》几全部收入,而于各条先后分合之间,每 觉是书所引,较今传各本为胜”〔7〕的观点便是如此。 《审美理论的历史发展》〔8〕可谓后出转精。总之,郭 绍虞确是中国现、当代对《诗话》用力最勤和成就 最大的研究专家。
  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于1944 年出版.朱氏于该书中说:“吾国文学批评家,大抵 身为作家,至于批判今古,不过视为余事.求之宋 代,独严羽一人,自负识力,此则专以批评名家 者”。此论可谓评价精当。还有《沧浪诗话参证》和 《沧浪诗话探故》〔9〕两篇长文,所论均不乏胜解,然 而《参证》于《诗话》贬多于褒,《探故》谓“他的议论 可能对着刘克庄”,这些论点或受时代限制,或出 于臆测,难以成立。至言“其内崇王、孟而阴抑少 陵”,〔10〕尤与沧浪自言“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 说沉着痛快,深切着明,显然易见”(《备吴景仙书》) 全不相合。笔者细绎朱氏此论,当承《四库提要》之 “故止能幕王孟之遗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及 许印芳《沧浪诗话跋》说“严氏名为学盛唐,准李杜,实则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等评论而来.此 说影响甚大,实属以偏概全,早已为人所指出.
  钱钟书先生对于严羽诗论亦有精湛见解,能 言人之所未言.这见之于其《管锥编》、《谈艺录》和 《宋诗选注》等书中。如《谈艺录》八十四《以禅喻 诗》云:“沧浪别开生面,如骊珠之先探,等犀角之 独觉,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诗后之境界, 妙悟而外,尚有神韵,不仅以学诗之诗,比诸学禅 之事,并以诗成有神,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 理之超绝语言文字。他人不过较诗于禅,沧浪遂欲 通禅于诗”,对于严氏诗论揭示学诗方法和诗成后 的“入神”境界等独创之功,给予很高的评价,可谓 别具慧眼,再如,在《宋诗选注》中,钱氏说:“当时 跟《沧浪诗话》的主张最符合的是包恢《敝帚稿略》 里几篇文章”,可能是与沧浪、包恢是师兄弟不无 关系等等,也是可信的创见。
  1949年以后,大陆和台湾学者均有不少《诗 话》研究专着.大陆的《诗话》研究,以1961年的 《沧浪诗话校释》的出版和1985年10月底在福建 邵武召开的全国首届严羽学术讨论会为标志,分 别构成严羽诗论研究的两次高潮。据初步统计,1949年~1990年,大陆各地报刊发表的论文(含在首届严羽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约146篇,吴调公、张文勋和张少康等各有数篇《诗话》研究的优秀论文,吴调公的《读<沧浪诗话>诗札》和《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11〕或视角新颖而多维,或知人论世而圆该,均能“沿波讨源,披文人情”,基本上臻于“平理若衡,照辞如镜”〔12〕的境界,陈伯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诗话》研究中用力较多和成就较大的学者,除数篇论文外,还有《严羽和沧浪诗话》,这是迄今为止大陆仅有的两部严羽诗论的研究专着之一。(另一部为许志刚的《严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版,全书25万字。)
  在台湾,《沧浪诗话》研究也颇具实绩.张健的《沧浪诗话研究》与黄景进的《严羽及其诗论之研究》,为今仅见的两部《诗话》研究专着,二书合计有数十万言,还有散见于报刊或文集中的10余篇论文。
  总之,郭绍虞、钱钟书和张健等应属中国现当代对《诗话》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特别是郭氏的精湛释论,钱氏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独到见解,可以说,迄今为止,无人能与之并肩。
  外国学者关于《诗话》的重要译着,主要有:最早的为1929年张彭春(Zhang, Pong-Ohun)全译为英文的译本,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彼兹堡研究所出版社出版(共10页);1962年,德国汉学家京特·德邦(Gunther Debon)首先写出了关于《诗话》的译着,书名为《沧浪诗话:中国诗学集》(Ts'ang-Lang's Gespracheuber die Dichtung Einbeitrang Zur chinesiscnen poetik),由威巴登奥托哈拉索维茨出版社出版,共258页.书前有译者的长达55页的序言,分为作品及作者、诗论的主导思想、辩论的着眼点、独创性与继承性、异议与疑难、继承者与对立者、翻译中的问题等七个部分,评介《诗话》的内容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篇长文可以视为西方学者对于严羽及其诗论研究的一篇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
  1975年,美国刘若愚(Lin James)的《中国文学理论》(Chinese theories ofLiterature)对《诗话》有较系统的论析。
  日本的《诗话》研究成就比西方更大,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1927年版)、育木正儿的《支那文学思想史》(1943年版)都有论及《诗话》的内容。1972年。荒井健教授的《诗话》日译本——《文学论集<沧浪诗话>》出版(收入《中国文明选》第13卷)。铃木修次的《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于1979年出版,书中对严羽的诗论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的文评,特别是诗评喜欢使用‘风骨’这个词。如果那部作品‘风骨’神秀,就称之为好作品,反过来因为那部作品‘风骨’低劣,就难说它是好作品。例如13世纪上半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一本以禅 喻诗为特色的批评着作,但书中就有‘建安风骨,‘盛唐风骨’的说法”。〔13〕
  综上所述,严羽及其《诗话》的研究巳从本世纪上半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从注释与翻译等基础工作到从不同视角的理论阐发和剖析,都巳颇具成就。然而,从美学高度对严羽待学思想的渊源、藏含和内在理论体系作出较为全面的探究和论述,似还不够多见。有鉴于此,笔者联系《沧浪吟卷》,在对自中唐肇始的民族的审美趣尚和审美理想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和转拆的宏大历时态文化背景透视观照的基础上,用整体的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对了严羽诗论的主要命题作了一番细致的辨析梳理,巳另行着文发表,〔14〕该文得出结论是: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及以“入神”说为极诣的审美理想论,成为构建严羽美学思想内在体系的三大理论主干.笔者论述了这三大理论的渊源流变、内涵构成及其美学意义,同时又论析了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主要是它们赖 以产生的由外向内、崇尚主观的南宋文化走向和新变,以及在禅 宗、道家和理学中的表征及其与严羽其人其文之联系。这样,将严羽美学思想的历时态的文化背景和共时态的内在脉络的论述融于一体,力图对本论题有较为全面而流贯的把握。笔者硕士论文中的《台湾和日本的<沧浪诗话>研究概况述评》部分,也巳另成文章发表,〔15〕该文首次对台湾和日本有关严羽及其诗论研究概况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评价,这不仅可作为《论严羽的美学思想》正文部分的补充和参证,而且对《诗话》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本文为笔者的领士学位论文《论尸羽的美学思想导言》。除《导言》外,该论文共有以下几部分:第一章《论严羽美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第二章《审美主体论一一“妙悟”说》;第三章《审美特征论一一“兴趣”说》;第四章《审美理想论一一“入神”说》;第五章《余论:关于严羽索李杜或尚王孟的问题》;《结论》。《附录》:(一)《严羽家世略考》,(二)《台湾和日本的<沧浪诗话>研究概况简介》。《主要参考书目》。论文得到了思师徐永端先生和束景南先生的精心指导和教悔。谨此深致谢忱!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阳106~108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曹东19981998 作者: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阳106~108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曹东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17:21

[新一篇] 《水滸傳》:一個文化整合的悲劇

[舊一篇] 《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