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变易观包罗万象,交相变化,它包含交易观、适变观、恒变观和简易观等内容。《周易》揭示的交易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这种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周易》是古代研究变的学问的,素有变经之称,被誉为五经之首。《周易》认为,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无一不变,也不可能不变。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的道理,也就是变化的必然趋势,是很难把握的。即使在当今时代,普遍说来,变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有人说,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面对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未来发展走势,我们普遍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西方一位哲人说,这是只有疯子才能适应的时代。然而,我国古代的圣人先哲们是懂得变化的道理的,他们往往能驾御变化,料事如神,犹如神人。人们常说,第一等人领导变化;第二等人把握变化;普通人跟随变化;落伍的人看不到变化。所以,精通《周易》就能够领导变化,把握变化,永远领导时代的潮流。
一、《周易》变易观的主要内容
《周易》说:“易者,象也。”说明易字,就是图像的变化。《周易·系辞》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是说易字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就是处在变化之中,易就是图数变化的应用,也是否定之否定的概念。易之变化的范围是整体宇宙间的变化,所以有“数术穷天地”之说。天地间的一切都在易之变化之中,所以易经的变化讲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易》的中心思想,正如书名所示,是讲变易的。所谓变易,变化运动之谓也。《周易》变易观是包罗万象的普适原则。《周易》认为,天地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是这一切的变化也都有它的法则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与万物都是变化来的。道体变为有形天体时,就有风云雷雨日月星辰等现象;在地球上就有山川、动植物等万象的形状。
《周易》变易观的首要法则就是交易观。《周易》通过八卦的相互交错,表明世间事物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互相联系的。《周易》不是一般地指出了万物的普遍联系,而是探讨了普遍联系的一般形式,即交易。交易就是交通的意思。交通是易道的本质。《周易》谈交易交通的地方很多,如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气交,万物资生。《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归妹·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交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的交通,一种是事物之间的相互相通。《周易》认为,只有交通,万物才能化生,人间才能和平。从易学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都在大化流行之中,整个宇宙是一个变动不居、生生不息的过程。气的世界,在天虚象,在地成形,由此可以看出万物的变化。运动变化的根源,就在于阴阳二气的相反相成。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传》)。“道”不是“实体”,而是阴阳二气的动态统一,也就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过程或轨迹。“继”是接续不息的意思,这里是指人道继承天道而有自然之善。人的本性正是依天道而成就事业。《易传》以阴阳二气的对立、交感作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和规律,即所谓“天地缊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传》)。“缊纲”,又作“氤氲”,指天地阴阳二气浑然一体交相感应的状态。从这一浑沌状态到万事万物的普遍生成,是万事万物中的阴阳两气(或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信息)交合的结果。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水火相济,如此一卦一荡而成八卦而成六十四卦,天衣无缝,世间万事万物的变易尽然网罗其中。
《周易》变易的交易观也就是自然的德性观。《周易·系辞上传》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阴阳之气化生了、创生了、生育长养了万物,又促进万物发展壮大,这是伟大的业绩,天天有新的进步就是崇高的品德,不断地化生就叫做“易”。宇宙的一切变化都源于对立面的融合之中,这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则,这就是宇宙的必然规律。所以《易传》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里的生就是创新之意,变化、创新、创造是天地自然的崇高的秉性。史伯、史墨有所谓“和实生物”,“物生有两”之说,都有个“生”字。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阳阴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王充说:“谓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气在变化流行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天地万物,不是有意造物,而是偶然自生。张载在《正蒙·参两篇》中指出:“动必有机”,“动非自外”;“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事物都是阴阳二气两种力量隐微曲折地消长变化、相反相成、综合平衡的结果,整个宇宙无非是“气”自己的运动,自生白化,谓之“神化”。不是造物主,不是外在的上帝神灵,而是“气”自身不见形迹的神妙莫测的变化本身,大千世界无不如此生成。所以王夫之解释说:“盖阴阳者,气之二体;动静者,气之二几……阴阳之消长隐现不可测,而天地人物屈伸往来之故尽于此。”(《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变化、神化都是“生”。且是“自生”。“生”即创造、创新,这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中国哲学的“生”是自生内生,而不是他生外生。中国文化是“尊生”、“重生”、创造日新的文化,所崇拜的是“生”即创造的本身。交易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变易的实质就是生而又生,不断地创造新事物。
《周易》变易观不仅包罗万象,交相变化,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它的适变观。所谓适变,就在于变化是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因势因境,一切以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为转移的,一切以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需求为规制。《周易》认为,变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适原则,但宇宙间万事万物也不是为所欲为,任意瞎变的,事物的变化既不太过,也不失中,总会适位适时适地适事适人适势适境地发生,体现出大自然的统一、和谐和美好,体现出对立面的平衡统一性。这种平衡统一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任何强求和人为的主观意志都只能适得其反,使事物走向消亡。《周易》卦爻系统深刻地说明了变易的机巧与律则。
首先,变从气生,从无到有,自微及着,《周易》开篇乾卦就指出:“有形生于无形,大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周易·乾卦第一》)太极混元之气轻清,上浮为天,所以乾为元、为气、为光、为天、为阳。六十四卦乃乾元入坤,成形成质,交相往来的过程或者系统。太极混元之气显,乾元托气而显,乾交坤始亨;气聚而有形,是为利;形坚而成质,是为贞。乾坤相交、阴阳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化育过程。
其次,在乾坤相交的过程中,变有三态:得位与过、不及。过与不及都为不得位,都不能化成,都是危象,表示事情驳杂,会有反复或不顾,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得位为吉,这里的得位为中正当位。从易经的64卦的自身结构来看,每卦之二爻、五爻为得中,得中者为吉,即使有阴阳爻暂不得位,皆可因得中而吉。八卦中的坎独得乾之中气,离独得坤之中气,不偏不倚,体用相资,因此有乾坤坎离之妙。所以,《周易》倡导中和,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主张适位、适时、适度、适地、适事、适人、适势、适境的和谐。只有这样,才会有贵、亨、利、贞等良好结果。《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易传》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中和思想乃是我国传统思想宝库里的一朵奇葩。
第三,《周易》卦爻系统以卦象事,以象告事,以象明理。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我之间的变化,这种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审美特点。这也是《周易》卦象系统的玄机巧妙之所在。《周易》变易观的第三方面内容乃不变观,或曰恒变观。恒即是常道,永恒的道理。《周易》卦象系统的贡献不在于预测吉凶,而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事物固有的永恒之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理”字,这个“理”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固有规律。有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变化之理;有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极泰来之理;有事物发展变化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之理。《周易·恒卦》说:“恒,久也……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变易乃天地永恒之道,只有变才能久,惟有变才能达到不变,即不易的结果。阴阳相应,天道之恒,乃人道之恒。所以,古今根据《周易》来断卦、预测吉凶者,皆以“义理”断卦,也就是以卦辞、卦象的含义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比如,邵康节就曾指出:“苟论数而不论理,则拘其一见,而不验也。”那么,《周易》在卦象中是如何论述事物发展变化的“义理”的呢?首先,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认为,宇宙不变的元素就是两极——纯阴和纯阳,犹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惰性元素。阴阳消长变化到了这两极,也就达到了极点而处于不变的状态。但绝对的不变是没有的。纯阴和纯阳都是绝地,是一种绝对的状态,而事物的发展则是相对的。这也就是易穷则变的道理。只有中庸通变才能通达顺利长久。其次,张弛有度,不能抱残守缺,偏执一端。《周易·恒卦》说:“振恒,凶。”即是说,振动达到了极致,或者执守一端达到恒常的地步,是凶险的。只有有收有发,张弛有度,才能长久。第三,变化是有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周易·恒卦》说:“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周易》卦爻系统以初爻为恒常的起始,此卦是说,在事物一开始时就想深入取得成功,就会欲速则不达。天下事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方能成功,循序渐进,方能久远。第四,君子以立不易方,永恒其德。《周易》指出,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君子,应守身立节,守信而永不易其道德。如果不恒其德,必无成就,而为天下人所不齿。《周易》特别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认为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真诚良善之心,或者用八卦来占坏事,即使占的是吉卦,也是凶险之象。
《周易》变易观的第四方面内容乃易简观或曰简易观。易之道,即是天地自然或人文世界的永恒运动和发展变化,没有什么公式、法则可以限制这种运动与变化发展,正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下传》)。所以,孔子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也就是说,易的道理简单容易懂得。因为易知,大家才喜欢,才有兴趣,有了兴趣去做,才会有成就,才会取得可久可大的功业,有了可久可大的功业,才能获得万世的尊崇。易的学问一点也不高深,因为它平凡,天地间万物万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里边了。认识天地间万物万有的道理并不难,“万化生乎身”,即万事万物与我发生关系,自有或吉或凶之结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间的生克关系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层次清楚,条理井然,只要人们能认识变化,驾御变化,与自然同德,生命不息,创造不止,人类就能获得永久的生机和活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易》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推崇。也就是说,《周易》认为,一切变化皆由人决定,人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把握变化,运用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来为人类自己服务。从而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日新其德,生生不息,这也是《周易》易简之理。
二、《周易》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的启示
1.从《周易》变易的普适观到管理创新的动力观。《周易》认为,宇宙间最高最大的道理就是:一切都在迁流创化中发展着,世界是一个生生不息、日化日新的历程,斗换星移、日月交替、寒来暑往、四时推移,生长衰亡,新陈代谢,永不停息。这一切都归结为“阴阳大化”。“化”即是“变”,“化”即是“生”,即“化生”。总之,世界自身的永恒运动、创新、变化、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否定,日生日成,日新其德,革故鼎新,除旧布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并不都是偶发的。变易创新的动源,来自世界或事物自身内部的张力或矛盾。《周易》变易观揭示的道理首次彰显了现代管理创新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组织长久的必然选择。只有从规律的高度来看待管理创新,把握创新,推动和实施创新,敏锐地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变化创新的时机和着力点,才能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用《周易》变易观来看待管理创新,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就蕴藏在组织系统内部,在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千千万万职工的自我创造和革故鼎新,在于他们不断满足自我需求的欲望和兢兢业业的劳动与创造精神,认识这点很重要。时下,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不景气,经营效益不佳。有的管理者就没有充分认识到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性,而是从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等方面找原因,他们实施的管理创新只是几个领导人的一厢情愿,因而缺乏创新的动力和依靠对象,是断不能成功的。
2.从《周易》变易的交易观到管理创新的协作观。《周易》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交相感应的结果,交相感应的过程是杂糅、相对的变化过程。用易的观点来看待管理创新,可以认为创新是组织系统的一个外引、内联的过程。对外,管理者必须与外界组织系统寻求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内,管理者必须充分与职工合作,发挥组织系统内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组织系统内外的平衡,在内外合作协同中,共同赢得管理创新的成功,从而取得组织绩效的最大化,使组织长盛不衰。
3.从《周易》变易的适变观到管理创新的适度观。《周易》认为,凡事必须适时适度,中正当位,执两用中。这对于管理创新来说,就是必须把握创新的时间和机会,创新必须以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切忌盲目轻率和一刀切。在创新方面,过与不及都是不对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创新适度呢?首先必须见微知着,随时察觉组织系统内外的创新因子,并密切关注其发展。其次,运用质量互变原理,准确把握事物量的积累,做到胸中有数,在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应及时把握变化,实施创新,开拓新的业绩增长领域。
4.从《周易》变易的恒变观到管理创新的德性观。《周易》认为,事物发展的义理是恒久不变的。从易的观点来看管理创新,必须坚持创新的统一论、过程论、系统论,决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群龙见首不见尾,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有始有终。作为管理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客观规律,将创新进行到底,决不能急躁冒进,半途而废。管理者尤其要有带领大伙不懈努力的恒常之心,把握管理创新的德性观。才能坚持长久,取得创新的胜利。另一方面,创新本身是长长久久、连绵不断的一个过程,只有久恒其德,才是真正了解了创新的德性,也才能坚持创新的德性。
5.从《周易》变易的简易观到管理创新的知性观。《周易》认为,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从易的观点来看待管理创新,首先我们必须更新管理创新的观念。充分认识创新对于管理的重要性,大力宣传管理创新的道理,使一般群众都能接受创新的思维并认同其观点。其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减少创新的阻力。另外,管理创新的措施必须化繁为简,明白晓畅,尽量使大伙都明了易懂。
总之,《周易》揭示的变易的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坚持管理创新,也就把握了宇宙大化、生生不息的变易之理,从而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平衡、和谐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淄博119~122C3管理科学谢雪华20042004“三农”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心中,拂之而不能去。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之,是想让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倾听它的声响”。本期论坛主要讨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组合竞选”谁与之争峰以及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陆学艺教授认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格局。郭书田研究员认为,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在十四个方面予以改革;石山老先生认为,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辛秋水研究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组合竞选制”模式具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春芬博士则在全面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民职业流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本研究问卷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崇林同志执行的。陈崇林同志还对数据进行了初步计算和分析。Fertility in China:How Much Has It Really Declined?
Robert D.Retherford is Coordinator and Senior Fellow,Population and Health Studies,East-West Center;Minja Kim Choe is Senior Fellow,Population and Health Studies,East-West Center;Chen Jiajian is Senior Fellow,Population and Health Studies,East-West Center;Li Xiru is Director,Section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Population Division,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Cui Hongyan is Deputy Director,Section of Population Census,Population Division,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谢雪华,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 100086 作者: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淄博119~122C3管理科学谢雪华20042004“三农”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心中,拂之而不能去。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之,是想让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倾听它的声响”。本期论坛主要讨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组合竞选”谁与之争峰以及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陆学艺教授认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格局。郭书田研究员认为,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在十四个方面予以改革;石山老先生认为,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辛秋水研究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组合竞选制”模式具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春芬博士则在全面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民职业流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本研究问卷是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崇林同志执行的。陈崇林同志还对数据进行了初步计算和分析。
网载 2013-09-10 2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