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译文]  岸边柳林没有人影,惟有轻絮飘舞,不留一点痕迹在地上。

  [出典]  北宋  张先  《剪牡丹》

  注:

  1、《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容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2、注释:

     柳径:柳荫小径。

     汀洲:水中小洲。

     袂;衣袖,在这里指衣服。

     相竞:互相竞争。

     凌波:即踩水而行。

     烟渚:雾气笼罩的洲渚。

     金凤: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代指琵琶。

     双槽;槽;是指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双槽;是指两把琵琶。

     相并:并排;并列。

 

 

   3、译文:

     远处,晴空连碧野,绿水接蓝天。近看,波光粼粼水,水里见青天。岸上,柳径无人絮自坠,学雪随风转,地上影不见。汀州晚霞映归人。修长锦带衣衫薄,罗绮随风飘。采香草,拾翠羽。踏青姹女相嬉戏。日暮泊舟烟渚边。窈窕娇女,如踏凌波,款款上船来。

      彩带如虹身上配,珠玉饰娇面。夜深沉,风平浪静船不动,画屏内人静。突起琵琶双槽响,划破静夜空。声声都是今古怨,幽思谁能懂。跌宕起伏疾风雨,低回似细语。酒上朱颜玉容艳,黛眉伴娇颜。重奏一曲“汉妃”怨,曲尽意在,月撒江天湛静。

 

 

   4、张先生平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5、这首词是张先的得意作品之一。据《古今诗话》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高斋诗话》又说:“子野尝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短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张三影。”二说不同,但都肯定张先善于用“影”字创造优美的词境。“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疆村丛书·子野词》作“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显然比不上“云破月来花弄影”,但放在这首词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也别有一番情味。

    词的开头三句,便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这是词人站在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一个“垂”字用得生动,把远望中水天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眼前江水是“素色容漾都净”。“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清澈洁净。谢朓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此句所本。以上虽只三句,词人便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碧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廖阔,而又十分寂静。在这幅图画中,不难看出,作者还是围绕着一个“影”字在作文章。在这幅画面上,从构图的角度说,似乎还缺乏特写镜头,“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的序论中说:“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所谓“无大起落”,是对张先词中一些平凡句子的不满。像“柳径无人”二句,确实显得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在这里。能以平淡的句子,把读者逗入意境,才见功力。试想,岸边柳林没有人影,唯有柳絮随风飘坠,这样描写实在很一般化,加了“无影”二字,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具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在微暗的树阴中,依稀看见它们在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词人观察得如此细微,他好像在仔细地品味着飘忽无影灯妙趣。

    “汀州日落人归,”词境至此推进一层。词人在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好像电影一样,人物在风光明媚、落日斜照的汀州上由远而近地走来。作者在船上望去,首先在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艳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且巾长薄袂,随风飘举,为美人勾出了一幅飘飘欲仙的姿态。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在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词人也正是借用此意,为汀州之女增色。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是写两个美人登上自己的船,并停泊洲边,在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神水上微步的轻盈体态。在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地出现了这一双美人,词人在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俨然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上片结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发幽思忧愁之情,做好铺垫。

    过变“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是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饰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亦稍深,人们已经入睡,画船风定,万籁俱寂,好像只有词人还在静思。此时琵琶忽起,划破寂静的夜空。“金凤响双槽”,以“金凤”代指琵琶。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樧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响双槽”,表明是两把琵琶同时弹奏。切题《舟中闻双琵琶》。在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和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

    “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宛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在无声的境界里,读者留下了涵咏玩味的余地。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先要说明的是在这两句前,诸如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都已省略,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美之态。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

   “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得“重听”。

    “汉妃一曲”,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昭君辞序》已言之:“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唐人诗中亦屡及此,如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这也可以说是“古今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的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让读者细心体会。这词境显然是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模仿,而是另处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

 

 

    6、晚间闲来无事,卧床随手翻看宋词,当读到张先的《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词时,顿被吸引。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内心那种向往自由自在的情感倏然与境相合。

   通篇读完,合书细品---我独自欣赏辽远的绿色原野、万顷江面空无一人,思绪随意地铺展开来。那种脱俗的清静之美待到“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时,一幅动态的美女图画展现在眼前。

   明月初升,“江空月静”,一缕弦乐适时而起,轻叩耳鼓,那种静谧之美如人之心境,今古幽思随乐而舞

   我的人生走到现在,波澜不惊,无忧无怨,无思无求,并无憾事,此时此刻能与月共赏天籁之音,共享如是清幽,是何等悠闲。

   我迷失于诗境里!

 

 

   7、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悠悠落地,风流缱绻,摇曳生姿。柳絮这空灵的使者,在懒懒洋洋的季节里翩翩而至。一阵轻柔的风儿吹来,飘飞如洁白雪花的柳絮投入了爱着她的大地的怀抱里,消融,渗透,升华。而你呢,那些有脚有感知的孩子们,在大灾瞬间来临的时候,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多少不该凋谢的花儿,却不知花落谁家?林黛玉曾写“花飞花谢花满天”、“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不知那汶川地震灾难中殒落的花儿们,落在何处,葬在谁家?难道你们真的是于柳径无人之处,随堕絮飞无影了吗?

    夜静,一帘浅月,载将离恨归去。那月下的离恨是否如这飘飞的柳絮儿?几许寒辉,携着欢乐悠游。如今忆起那一弯浅月下的欢乐,又是如何地苍白无力!静静体味柳絮的温柔和飘逸,把一朵柳絮捧在手里仔细观瞧的时候,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它已不是少年时我所捧在掌心的那朵。自己年少时追逐柳絮的时候,是怎样的快乐!而今天在轻抚柳絮时,却感觉她是一朵朵带有悲凉之感的祭奠白花。抬头看柳絮似雪飞在艳阳下,却不会融化;似蝶飞在晴空里,一样不会为你驻留;似风轻拂你的脸,却多了些缠绵;又似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轻吟浅唱……

 

 

   8、 喧嚣之中,春也有寂寞。寂寞之最,当属杨花柳絮。

    自古,咏杨花柳絮者有之,因此称大才者亦有之。然不论数量与感觉却别于咏花。

    谢道蕴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风流千古。然则,乃咏雪而已,絮沾了雪的光。

   韩愈一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俏皮,却使杨花柳絮蒙冤千古。

    杨花似雪,却没有“搅得周天寒彻”的霸气,柳絮似云,却无法高高在上。杨花柳絮,如月光般宁静,而月光也是有影的,他们竟无影无声。所以说,杨花柳絮便是春的寂寞。

    吴文英道:“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云月有影,落絮无声。

    张先道:“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王令道:“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依俺看,作“却看杨花寂寞飞”亦可。而刘禹锡“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却已伤感。至林黛玉:“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便令人掩涕了

    杨花柳絮定是寂寞了,然而,他们是否孤独?

    寂寞与孤独从来就貌合神离。乍一看,两者都貌似落寞。但如果将寂寞放入喧嚣,寂寞就消失了,如同水与乳,水与盐,顷刻便交融难分。而将孤独放入喧嚣,孤独依然孤独着,如同水与油,油可浮于水,但永远油是油,水是水。

 

 

    9、柳絮,是绚丽却短暂的事物。7 s( a# Z* T+ Z

    苏轼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春色”指的就是“杨花”,意思是说:杨花有二分落在尘土之中,一分落在水面上。曾经如雪似雾,叫无数迁客骚人流连忘返的杨花,坠了,败了。' g4 # M% W. g: Q0 r

     “落絮无声春堕泪”: A; L* M3 i3 y2 _2 E%  “春尽絮花留不得”, 杨花零落,它却并不会因为短暂的生命而悲愤懊恼,它的追求,就好似晨雾,就好似暮阳,你永远都无法明了,它存在的意义。

k* R/ w3 O1 f4 x+ y6 m+ f   在黑夜里,“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在清晨时,“小园桃李春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在黄昏中,“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每一时,每一刻,杨花都闪耀着它的美丽,诗者吟诵它,歌者赞美它,春风也留恋它,而它,只是追随着春风,自由的飞舞在任何角落。
+ b% I5 r6 ~) s  s' b( y0 [6 z3 U! u) q
                      来去无意0 f8 ]" l0 z- N3 J: X' m
                      悠悠落絮3 V6 T- P: q8 b, q) T' z
                      疏影千绦 6 x  q; X. W" W' k* H2 E. ~8 z
                      散乱成一江烟或雨" ^  R4 Z0  S0 U

1 s; K% |1 f% s- u$ W+ _& @9 F    柳絮这东西,总爱浮在空中,不作任何依托,风往哪里,它就往哪里。偶尔有一点飘在了你面前,你伸出手去,猛地一抓,它跑了,那是你徒劳的想和它开玩笑。你应该伫立着,忘着它,看它轻舞在天空,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你会相信,自己就是那其中的一点……

 c+ L3  m. K( k# f    渐渐的,尘土中,湖面上,它们慢慢堆积。雨水和时间,都无法失去它的颜色,散去它的芬芳,那依然的洁白,是笑容,是不悔。* E. a1 Q. E* }0 R6 ]" d, F

    自古至今,柳絮似乎都象征着柔弱和短暂,谁又会去想,对于时间,何人不是蝼蚁?对于命运,何人“舍得”选择这份“柔弱”?

 

 

   10、燕子早就飞回来了,寻着旧时的人家。羡慕它们,总是在追随温暖和美丽。

  杨花开始飞了,当然也不会少了柳絮。那是它们的花吗?温暖要到尽头的时候,它们就开始起飞,轻飘飘的,无法说它们是轻盈。在哪句诗歌的怀里它们最美丽?“未若柳絮因飞起”是在说雪,“东风卷得均匀”是借机表自己的志向;“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像是一次寂寞的相对;而“似花还似非花”中,最动人的是那句“春色三分”,只是无人相惜?


  就那样铺天盖地漫天漫野地飞过来,哪一种花能如它们这么恣意飞扬?虽是说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却不愿被人感慨而葬,飞一场,在这春天最后的时光里……

  春天不禁点染,总是动人情怀。

  谁也拉不住春天的手,谷雨过后,我们会一起赶趁着时光到了夏。

 

 

    11、夜静,一帘浅月,载将离恨归去。那月下的离恨是否如这飘飞的柳絮儿?几许寒辉,携着欢乐悠游。如今忆起那一弯浅月下的欢乐,又是如何地苍白无力!静静体味柳絮的温柔和飘逸,把一朵柳絮捧在手里仔细观瞧的时候,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它已不是少年时我所捧在掌心的那朵。自己年少时追逐柳絮的时候,是怎样的快乐!而今天在轻抚柳絮时,我伫立在微风中,展开手掌中的一片柳絮,落絮无声春堕泪。感觉她是一朵朵带有悲凉之感的祭奠白花。抬头看柳絮似雪飞在艳阳下,却不会融化;似蝶飞在晴空里,一样不会为你驻留;似风轻拂你的脸,却多了些缠绵;又似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轻吟浅唱 ……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12、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题记 

又是五月花飞时,漫步于街道,满天飞舞的柳絮,纷纷扬扬。落到地上又在脚边飞扬起的柳絮,一团团像极了棉花糖,伸手却又不易抓住。隔着柳絮向远处望去,感觉远处的人也朦胧起来,树也朦胧起来。朦胧中的柳絮漫舞,让人们在初夏的晚风中体会着柳絮的温柔。望着这些飘舞的柳絮,我想起了史湘云的“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这首柳絮词来。

 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悠悠落地,风流缱绻,摇曳生姿。柳絮这空灵的使者,在懒懒洋洋的季节里翩翩而至。一阵轻柔的风儿吹来,飘飞如洁白雪花的柳絮投入了爱着她的大地怀抱里,消融,渗透,升华。而我呢?而又有多少的灵魂在这拥挤的红尘中。有多少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多少不该凋谢的花儿,却不知花落谁家?就如林黛玉曾写“花飞花谢花满天”、“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如梦,梦落谁边?

 满街满巷的柳絮在飘飞,四散的逃逸只是为了躲避着风的疯狂。有时候,谁料想瞬间的毁灭,让人在没有预感中就失去了曾经充满欢乐与温情。

  阳光下,空气中,看到那飘着的点点白絮,轻轻柔柔的,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漂浮不定,在寻找自己的未来。柳絮儿,任风儿把你吹拂,飘飘扬扬满天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掌握,看着你在风中慢慢消失,不禁感叹人生命短暂,命运飘忽不定。我伸出手,接住这小小的东西,一时感慨齐涌,鼻子酸酸的,想哭。因为我感觉这些寻找未来的柳絮,就是那些无法寻找、就以凋谢的梦想。我轻抚着手中的柳絮,自言自语道:梦想,匆匆而逝。

 柳絮追逐着和煦的风在飘飞,因为只有风才能她一个舞蹈的舞台。今天的这个舞台上没有了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的吟唱,泪洒舞台唱的是那些遗失的美好。看到花开花谢的时节,就会想到林黛玉的“葬花词”{枊丝榆芙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在发,明年闺中知有隹?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让我在心里萌起了一丝丝的感伤和一阵阵的心痛。

 柳絮儿满天,从窗外飘进来,落了满眼。默读着《红楼梦》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青云!”的柳絮词,久久地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这些飘飞的柳絮,在层层白云的伴随下,心,陷入微微的沉缅,有细微的伤感。柳絮来了,一年又过去了。那些凋谢的花儿还有轮回。而人生还能有轮回吗?多少生命悄悄地走了,象一片花瓣飘零在春风里,象一朵柳絮零落在世人的视野里,在红尘随风慢慢消失,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看着漫天柳絮在飞,细看来,不是杨花,是泪。
) U5 Q4 y3 K0 {7 F: g- M

      V- ]! K: t1 X
[3 A4 ?6 P4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55

[新一篇]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舊一篇]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