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一年多来,从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表明:根据高中新大纲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是符合外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它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努力面向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体系上,它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相衔接,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在选材上,它一方面对现行高中教材中一些好的课文予以保留并作适当修改,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应用性文章,选文具有时代感、知识性、思想性和真实性。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用透明法,以话题为中心,通过结构和功能两条线索把教学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们在认可这套教材的同时,又提出一些疑惑,他们觉得教新教材阅读量大、任务重,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压力很大,因此不少学校通过加班加点来进行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与现行教材相比,篇目增多,阅读量加大,有些教师感到难以适应。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及教材不熟悉等因素外,与教师们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还局限在传统的框架中有关。
  在高中阶段,阅读教学被放在相对突出的位置。大纲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在高一课本每个单元的四课中,有一课是阅读课文, 每篇文章300—500词左右。到了高二,更是增加了阅读篇幅, 每单元的阅读课文由原来的2页增加到4页。除此之外,还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阅读训练,其阅读量是课文的3倍。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课文具有阅读量大、 题材新颖、体裁多样化等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即教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一个教师而言,在教材和学生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变化将会对教学起根本性的作用。最近几年,各级教研部门都很重视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使第一线教师有机会了解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和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闭塞,还有相当一部分外语教师依然采用老路子进行阅读教学。有的教师试着用新路子教学,但总缺乏自信,心中怀疑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否保证学生过得了测试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回到了侧重语法词汇讲授的老路上去,花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笔者为此想就阅读教学的一些观念作一些探讨。
      一、认清阅读教学的目的
  过去的阅读教学往往强调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知识)的获得。我们经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朗读背诵,大量模仿,仿佛阅读课文只是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新的高中大纲强调: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概括起来,阅读教学的目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1.扩充学生的词汇和习语;2.扩充和巩固学生的语法项目;3.发展一般性的阅读技能;4.掌握推导性的阅读技能;5.掌握批判性的阅读技能;6.通过各种技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阅读技能的分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掌握事实细节的技能,如能把握主要的事实,掌握主要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等。第二层次为推导判断的技能,如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文段的寓意;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等。第三层次为批判性的阅读技能,这一层次的读者需要把阅读文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特别是自己的观点、知识、想像力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具有对文章的评价判断能力。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学者曾对旧的中学课本提出批评,认为课本内容缺乏新鲜感,信息量不够,加上教学中偏重分析词汇和语法,结果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和动力来阅读这样的课文。新编高中课本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考虑到中学阶段的基础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作准备,所选择的材料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具有内容新、时代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学生还需学会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一篇包含丰富信息的文章时,哪些信息是要求掌握的,哪些是无用的,要求学生能区分开并加以选择,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认识有关。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重视阅读过程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什么有的能快速正确地理解课文,而有的却难以做到呢?一个好的读者是如何进行阅读的呢?阅读心理学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古德曼(Kenneth S.Goodman )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游戏”(a psycholinguisticguessing game), 阅读过程是一种在每一个认知层次上都发生的推测与验证相互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遵循的是从上而下的模式,读者凭已有的经验进行阅读,而不必对每一个单词都作解释。古德曼的观点曾在美国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
  以鲁墨哈特(David E.Rumelhart )为代表的另一派心理学家则提出了相互影响的模式。他们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语义的、句法的、词汇的以及视觉的各种信息都能影响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各种信息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非仅仅是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的单一方向。
  一个好的读者在阅读时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帮助理解,在理解发生困难时,他会在后面的材料中去寻求答案。如果他对这种答案仍不满意,那他就会回到遇到困难的地方,并且重新更仔细地阅读这一部分材料,并通过对比、演绎等手段来检查和分析短语和句子,找出这段文字的确切含义。这就涉及读者对于其认知的调节或监控问题,凡是好的读者,他的调节或监控能力就较强。一个好的读者往往都具有这样一些技能:1.明确阅读目的,即了解明显的和暗含的阅读的任务要求;2.识别课文中的重要信息;3.集中注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4.监控阅读活动,并且判断理解是否发生;5.运用自我提问的方法去判断,是不是阅读的目的已经达到;6.当发现理解失误以后,采取补救措施。
  对于那些失败的读者,许多研究者(Rumelhart,1980;Brown, 1980)认为产生理解失误有以下几种原因。
  1.知识方面的缺陷。缺乏理解课文本身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
  2.对于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
  3.缺乏逻辑判断能力。不能区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用的干扰信息。这种情况导致错误的推理判断。
  4.缺乏批判性阅读技能。读者只根据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而不考虑其它的解释,或者只以自己的思路解释课文,而忽视作者的意图。
  上述的阅读过程分析,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探索过程,应该知道好的读者与差的读者心理活动的区别。其次,需要培养学生一些认知的技能,其实,这些技能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同时我们还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
      三、对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通过多种方法介绍语言项目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阅读专家发现,造成阅读困难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晦涩难懂的生词和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文章中存在着较多的生词或技术性术语,或包含较长的由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时,就会大大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样逐词讲解、逐句分析,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但仅仅在阅读教学时一带而过也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通过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和语法当然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也不能完全抛弃课前预习。新教材由于篇幅较长,词汇较多,应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才比较合适。如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应在阅读之前就加以介绍;对于那些能通过背景知识或上下文进行猜测的词汇,则可以阅读过程中进行处理;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课后还需加以巩固;对于因行文的需要而出现的词汇只要不影响理解就行,不需要学生去死背。这样可以抓住词汇学习的重点而又不致于占用太多的时间。
  在词汇教学的方法上,不少教师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如利用实物、简笔画、构词法知识、背景知识、英语释义、中文翻译等方法。对于语法知识,教科书强调通过实例来教学,“学生首先听到和看到新的语言在一定情景中使用,然后自己归纳出使用中的语法句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科书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语言知识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后,有些重点内容还将在以后的学习材料中多次重复。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必当语言知识第一次出现便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以免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二)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前面提到,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要获得有用的信息,就须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高考考试说明都对阅读的目的及技能提出了要求。总结起来,不外乎有这样一些:1.掌握基本事实的技能;2.获取中心思想的技能;3.进行推测判断的技能;4.了解时空顺序的技能;5.读懂图示图表的技能;6.了解作者语气心绪的技能;7.评价文章的技能;8.进行分类的技能;9.分析原因和结果的技能;10.进行比较的技能。从1994、1995、1996三年高考(NMET )阅读理解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就是考查学生的这些技能(见下图)
       NMET'94、95、96阅读理解考点公布表
   主旨  细节 深层含义 推理判断 图表实例 推测词义 共计1994 1   4   5      8    2        201995 2   2   8      6    1    1    201996 2   5   2      7    2    2    20
  阅读教学要从重视知识传授转移到重视技能培养,首先教师本身需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在处理阅读课文时,需明白掌握知识只是为培养技能打基础,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知识这一层次上,而更应通过教学让他们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举一反三,为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目前不少教师还缺乏利用课本阅读文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的意识。这一点还需要师资培训人员加以重视。
    (三)重视篇章结构分析
  课文的结构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一个成功的读者,不仅需要了解句子是怎样构成和被组织到课文中去的,而且也需要了解段落中的逻辑结构,同时更需要了解课文中的思想观点是通过怎样的结构表达清楚,进而把一定的信息传达给读者的。近二十年来阅读教学开始重视篇章结构的分析,不少阅读心理学家(Meyer 1975,Kintsch 1974,Frederiksen 1975)对此进行了研究。 他们一致认为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从整体篇章水平上理解课文,从而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起到积极作用。
  对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包括:1.中心思想,即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2.支持中心思想的观点,包括事实、原因、论据等;3.逻辑线索,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线索把这些事实、论据或观点连接起来的;4.修辞关系,即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准确而生动;5.引言和结论,即作者用来开始和结束文章的部分;等等。
    (四)重视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 )提出的。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越多,掌握语言就越好。受此影响,大纲提出了增加阅读量的要求。根据这种理论,要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为适应这种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还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阅读训练》,其阅读量是课文的三倍。对于那些有潜力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阅读材料。曾有一种说法,学生不在课堂外大量阅读就难以成为一名有效的阅读者,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得语言复现频率增高,将会大大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难度须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符。克拉申指出,语言输入要在学习者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新的东西,但又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理解水平。这样的输入材料对第二语言学习才有利。
      四、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吃透课文,精心准备
  如果教师不理解不熟悉教材,那他是难以驾驭教材的。同样,在具体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事先吃透课文,精心备课的话,提高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例如,在教计算机一课时,课文要求就386和586两种型号作一比较,有的教师不假思索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计算机,其大的自然就被标为586,小的标为386。显然教师这样理解386和586两种型号的区别是错误的。像这种情况,即使教师本人不懂计算机,通过向别人了解或查资料也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有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过程衔接有序,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的在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虽然他们课上得很轻松,但课前却作了大量的准备。因此,在教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鼓励参与
  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听所在区的教研员说,一节课内学生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是否超过三分之二,将成为任课教师是否有资格破格晋升职称的一个条件。在另一堂较为成功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开始,教师先用几分钟时间复习阅读课文,将本节课需要讨论的话题用投影打出来,要求学生分组选择话题作短暂准备。然后,教师便倾听学生的讨论,并检查学生的小组活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进行指导,最后对学生的活动作一总结。在整堂课中我们看到教师真正占用的时间不足10分钟。课后评课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任课教师所占用的时间超过三分之一,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虽然时间不是绝对的,但从这里我们看到部分教师已开始抛弃过去在课堂上由教师主导一切,“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模式,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导致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富于朝气,充满自信,他们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表演。教师则从过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大纲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在阅读方面其指导作用主要在于组织好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的各种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三)重视过程,注意节奏
  国内不少学者已就阅读教学的步骤发表文章,并把他们的观点应用于教师培训之中。总是来说,阅读教学可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侧重。在“阅读前”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各种手段介绍背景知识,同时提出一两个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阶段,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阅读,并回答更多的问题,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并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在“阅读后”阶段,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就课文内容提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发表对文章中一些观点的看法,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这样使课文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更加充实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整个教学过程,而不仅仅强调结果,同时他们也很重视教学过程中自身角色的变化及节奏的掌握。在课堂教学的每一步,教师的作用和角色都不相同。各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部分指出,在介绍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起的是示范表演者的作用;在操练时,则是组织者或指挥;到了练习这一步骤,教师起的是裁判员、监督者、监听者的作用。每一步都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教学节奏上,一堂课不可能永远让学生处于高度紧张当中,也不应当老是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而是应该有张有弛。在教学媒体上,录音、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也都将进入课堂。不少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通过考试的检验,成绩是最重要的,因而忽视了对于方法、手段、过程的考虑,其结果是费时不少,效率不高。因此,在只有短短45分钟的一堂课中,教师如何能把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决定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将会促使他们对阅读教学更多地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课程·教材·教法京15~19G38中学外语教学郑旺全19981998 作者:课程·教材·教法京15~19G38中学外语教学郑旺全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15

[新一篇] 重視發揮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舊一篇] 鎖的秘密——大班常識活動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