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译文]  要区别和裁去没有真实内容的专事摹拟的虚浮诗风和作品,要亲近《诗经》的国风和二雅(大雅与小雅);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地多方面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出典]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六

  注:

  1、  《戏为六绝句》其六    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注释:

    未及前贤更勿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3、译文: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地多方面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 杜甫主张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学传统,同时代人也应互相取长补短。他信奉传统的诗教观念,认为《诗经》之风诗和雅诗是典范,应该好好学习。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这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此其二。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唐宋诗醇》云:“以诗论文,于绝句中又属创体。此元好问《论诗绝句》之滥觞也。”

 

 

    6、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意思是对待前人的诗歌要分别裁定,加以取舍。对于“伪体”即形式主义诗歌要在别的基础上有所“裁”,而《诗经》中,《国风》与《小雅》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传统则要发扬光大。至于“转益多师是汝师””具体地说,就是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友,甚至诤友提出,以收“综听则明”之效。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此其二。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此其三。

     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7、杜甫《戏为六绝句》诗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勉励后学区别裁汰专事模仿而无真意的伪劣风格,亲近《诗经》的雅正传统,多方师法前贤,不限于一家一派。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师古人与师造化、造化与心源的关系的认识也比较理性而辨证。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传统的笔墨精华。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的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的气息。因此,要经常到一些地方如皖南、黄山、太行山、长城、三峡写生,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

 

 

   8、 杜诗说"别裁伪体亲风雅",可见"伪体"必是与"风雅"相对立的,也就是背离了《诗经》优良传统的那些诗歌(当然,多半包括"齐梁"在内)。由于《诗经》的传统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被人们重视、继承,所以杜甫在树立《诗经》为典范时又号召"别裁伪体"。三、四两句之间是互相补充的辩证关系:前一句确立了最高的典范,后一句则主张转益多师;前一句要求删汰文学遗产中的糟粕以趋向典范,后一句要求广泛地借鉴文学遗产中的一切精华。推崇特定的典范又不作茧自缚,广泛地师承前人又不茫然无主。有破有立,主次分明。这就是杜甫对文学遗产采取的既有批判、又有继承的正确态度的理论表述。

 

 

   9、古人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此言得之。我改一字,“汝”作“吾”。

 

 

   10、当我从大学中走出来的时候,像襁褓中的婴儿已经习惯了呵护的生活,一下子适应不了社会大潮迎面而来的冲击。但二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领悟了杜甫的名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真谛,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宝贵的东西,走出了迷茫,接受了各种包括生活和工作的挑战,也见证了我从学生走向一个成功的教师的成长历程。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1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