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译文]   以往重视贤才的古人已不复可见,而后来的知音又不能遇到。

      [出典]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注:

      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怆然:悲伤,凄恻。

  4、涕:古时指眼泪。

      3、【韵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今译)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古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无限渺远的宇宙,和何等短暂的人生,怎能不让人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4、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政策而下狱。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5、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武则天时,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军事,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7、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

      “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着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激情,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9、年轻的陈子昂在公元684 年举进士以后从此走上了仕途,踌躇满志,以个人八斗之才、治国之论可以大展宏图,尽用满腹之才能,想不到的是却接连遭受三次打击。首先,由于耿直,屡次上书指论时政,尽管提出许多颇有见识的主张,但作为一个不善官场阿谀奉承之术的文官,终因“言多直切”得罪不少其他官员而不见用,武后看重他的也仅仅是文学上的诗赋而已,渐渐冷落了他。朝廷之上,陈子昂成为了一件点缀门面的装饰品。其次,受“逆党事件”牵连而而下狱。这次事件给耿直忠心的陈子昂很大打击,朝廷的是非争斗如此复杂,官员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尸位素餐,特别此时少数民族屡屡侵犯边境,正是用人扬才之际,却陷入了内争,对统治集团极其失望。其三,696年,跟随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侵军,在军队屡战屡败危机形势下,任军中参谋陈子昂,多次向不谙军事的武攸宜进言,不纳;又主动请军万人为前锋,以遏敌势,武不但不听,反而将陈子昂降为军曹。面对敌人大军兵临城下,自己却无所作为,焦急如焚,心中有多少的郁闷和悲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诗人走向幽州台,想到国家的命运危岌、前途暗淡,感叹世道沧桑,乃悲痛万分,当歌以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过去的和将来的明主,你在哪里?我何时才能见到你们,何时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力挽狂澜的舞台?幽州台啊幽州台,你曾凝结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融铸了多少英豪的血泪!枉我陈子昂空怀宝剑,报国无门。面对着你,纵有千言万语,我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化作千行热泪,蹒跚着踏上你的台阶,请你慢慢抚慰我心灵的悲痛,听我细诉衷肠!圣贤的燕王不知所踪,求贤若渴的曹操也烟消云散,哪里寻找圣主啊?

       10、登高临远,自古幽情,短短二十二字,读来荡气回肠。独立在寂寞楼中,回顾苍茫,缅怀古代明帝贤王风云际会,独恨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半世坎坷,满腔悲愤,看不到前途遥遥。孤寂情怀,以质朴苍劲的语言,沉郁雄浑的调一倾而出,淡尽了六朝脂粉,唱出了盛唐佳音,令人击节悲歌,一唱三叹!

        每当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20

[新一篇]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舊一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