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   洞庭湖八月水势大涨,与湖岸相平,包容着天空的倒影,远处天水相连,混而难辩。

         [出典]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注:

         1、 望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韵译]

  八月的傍晚,洞庭湖广阔而又平静,

  月亮倒影在微微的波光里,

  太阳的余热使湖面还留有淡淡的水雾,

  远处的岳阳城便随着水雾的摇曳微微的颤动

  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

  想要修身隐居却怕辜负当今这圣明的皇上与开明的政治环境,

  只有坐壁上观,

  羡慕垂钓的人钓上一条条大鱼了 。

        3、注释:

  (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

  (2).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3).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大部分淤为平地,唯存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这句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4、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诗来看,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逸士风神与高人的性情 。

 

      5、全诗气象恢宏,比兴巧妙。虽有干谒之意,但写得得体,措辞不卑不亢,没有丝毫寒乞相,语意含蓄委婉,情景浑融,情格并高。

     6、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7、 “学而优则仕”,文人总有一颗奔逐官场实现自我的进取心,封建时代尤甚。那个时候,文人除了搏击仕途这条华山险道之外,别无他途。但文人往往又缺乏厚黑之术,清高里携带着羞涩,矜持中写满了自尊。他们不屑于钻营,说那是蝇营狗苟;他们不齿于依附,说那是攀龙附凤。于是,他们常常选择隐居的方式,希望有伯乐慧眼识才,并最好有如刘备礼聘诸葛亮般的三顾之诚。那个时候,文人才施施然出山,以终南捷径直取卿相,去施展他的惊天之才。

       然而,很多时候,那些当权者经常想不起还有“野有遗贤”这回事。于是,文人便只有守着寂寞在山中渐渐老去。这时节,有怨恨,有愤怒,有伤怀,也有些不甘心。就在这百感交集的虚度里,终于有人认识到了现实的无情与冷酷,并低下了那颗高昂的头。

       但文人毕竟是文人,尽管心有所求,却不能有辱斯文。洞庭八月波平浪宁,岳阳城楼海晏河清,茫茫秋色,没有孤舟可以横渡八百里洞庭。看,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身后自有周文王的轻车候迎。想着古人,空怜自身,辜负了一身“济苍生”“安社稷”的雄才伟略,难道就只能拥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这太平盛世,许多才不如己的人们都写下了人生的辉煌,我又怎能就此终了一生?文人所能说的,半遮半掩也就这么多了,话里话外表达的是渴望有一份知遇之恩。       

        也有一种羞涩,禀承的是屈原的“香草美人”。其实,中国文人心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女性化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臣妾心态。他们常常自喻为美女,渴望得到公婆夫君等人的首肯。女为悦己者容,才为识己者显,文人如此,也是在人屋檐下,情非得已。“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妩媚的是新娘,无奈的是文人。还好也有一些文人之官,他们懂得文人求仕之艰难,也明白文人情怀之羞涩。他们不说破什么,也很含蓄地告诉登门者:“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就这样,琵琶半掩,文人完成了自己的干谒之举,长嘘一口气后等待下文。

    千百年来,文人就这么焦虑地行走在得失之间。他们因为羞涩,常常游离于宦海之滨,把一颗自我的正常灵魂折磨成千疮百孔。有人后悔,有人顿悟,但更多的人是重蹈覆辙。

    感慨一声:何足道哉!可叹的文人!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