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译文]  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天下该严则严,该松则松,很有章法。

     [出典]  《礼记·杂记下》

     注:

     1、 原文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驰,文武弗能;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释义: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张,指的是拉紧。

 

 弛,指的是松弛。

3、译文

 

有一次,子贡参观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回来后拜见孔夫子,孔夫子于是问子贡说:赐,你觉得快乐吗?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孔子微笑着说:百日的劳苦,一天的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啊。每日紧张劳苦却不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放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与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

 

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对政治家而言,就是“大棒加胡萝卜”;
       对小人物而言,就是“工作中学会休息”。

 

古人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内涵深刻,外延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国家的管理到人的思想修养、从政治的运筹到军事的战略战术、从经济的竞争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人与自然环境到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等等,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一张一弛”这一富有深奥哲理之中,还隐藏着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智慧,隐藏着待人处事的主观能动性。工作中懂得张弛有节、张弛适度、松紧和进退;懂得合理安排,适时变应、刚柔相济、能屈能伸的修身处事的方法。事实上,对“一张一弛”四字道理的认识,有很多人不明白或许是没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缝隙虽小,懂之不易,为之更难。

 

5、 治理民众要有松有紧,完全放任自流,国将不国;管得大死,民不堪苦,会起来造反。这道理就像手里捉住一只鸟儿,松开手,鸟儿就飞掉了;手捏紧很了,鸟儿会死掉。既不要鸟儿死掉,又让它飞掉,恰到好处。

  做统治者的人要牢记这道理,咱们百姓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凡事要适度,不要走极端;要注意掌握节奏,适当调节。比如,人不能无所事事,太闲了会闲出病来的,但又不能大忙,忙得喘不过气来,那样会垮掉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节保养全靠自个儿,不要让生命过快耗尽,也不要让它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掉。掌握平衡的权利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6、 儒家学说在管理中应该宽猛相济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把握公平的尺度

  2.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3.重赏不如用严罚

  4.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5.恩威并施,又拉又打

  6.以大德不以小惠

  7.发挥制度的惩诫和示范作用

  8.用感情去笼络人

  9.立信立德以服天下

 

7、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的是善于治理国家的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各得其所,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当今社会,与几千年前的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相比,不知前进了多少倍,发达了多少倍,但“一张一弛”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却不过时。尤其是每年春节、“五一”、“十一”的三个长假,更让人体会到休息(松弛)带来的无限快乐,也让人在长假之后产生旺盛的精力、新鲜的感受,为工作生活带来新的动力源泉。现在,春节长假已过,今年真正的春天也已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长假已过,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决不能抱有不过“(正月)十六”不算过完年的老观念,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样的话,似“脚踏两只船”,三心二意,既“松弛”不起来,也“紧张”不起来,松松垮垮、马马虎虎,对个人和工作都十分不利。让我们莫辜负大好春光,以愉快的心情、端正的态度,把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干好干出色,干出新年的新气象。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治学理念

 

学习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学什么,怎样学,在怎样的环境里学,是有个讲究的。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是一种享受。如果是在一种强迫的压力下学习,那是受罪。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因此,只有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自己的个性,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松是做学问的前提。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摆脱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的青春。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却育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虽然,每次诺贝尔奖落幕,总有吃不到葡萄的人酸溜溜地说我们不是拿不到诺贝尔奖,而是我们不想争取。甚至有人说这是东西文化的障碍。何等的虚伪,底气不足。那话,那表情,让人仿佛又看到阿Q在临刑前画押时的可怜。不知反思,不求自省,推搪了事,实属可悲;正视现实,知耻而后勇,那才是出路。丁锡国先生在新华网上说,德国人说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德国人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 这句话,听进耳朵,像是一记耳光,刮在脸上,是火辣辣的痛的。为了一张让方方面面都满意的高考成绩单,中国师生投入的精力堪称世界之最,但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不是我们的学生学得东西比别人少,也不是我们的学生比别人懒,更不是我们的学生比别人笨,而是我们缺乏一个宽松有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学习、探究。秋天没有收获,不是缺少种子,就是缺乏合适的土壤。我们有了种子,却没有秋天的收获,那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土壤去让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了。

 

当然,宽松不等于放任自流。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弛也得有个标准,只有张弛有度,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就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了。

 

正如一棵树苗,如果你把它种在荒茅的原野上,任由它生长发育,必定是旁逸斜出,扭扭拧拧,个性张扬,做不了材料。如果你把它种在一个夹隙里,周围夹夹隘隘的,其生存是苟延残喘,那它必定是瘦骨嶙峋,纤纤细细,弱不禁风,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果你把它种在一片树林里,空间疏密有致,它既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又有所限制,不用说,长大后,粗壮挺直,是一块上好的材料了。

 

所以,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明白一个问题,教师之所以优秀,不是把学生当鸭子,填灌了多少知识,而是设法创造了一个张弛有度,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学会做人,学会探知识的方法。倘若做到这一点,则善莫大焉!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5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