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译文]  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

  [出典]  南北朝  梁 王籍 《入若耶溪》

  注:

  1、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2、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艅艎(yú)(huáng):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阳景:日影。

    回流:曲折的溪流。

  逾:同“愈”,更加。

  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3、译文1: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在这地产生了归去念头,长年悲哀这疲倦的游走。

    译文2:

    艅艎船多么畅通无阻啊,空旷的青水同它一起流。
   傍晚的霞出现在远山中,太阳的影子追逐着水流。
   蝉的噪音显得林子更静,鸟的叫声显得山中更幽。
   在这地产生了归去念头,长年悲哀这疲倦的游走。


  4、王籍,文海。琅邪临沂(属山东)人。其父王僧佑为南齐骁骑将军,晋安王文学。王籍自幼习文,博涉有才,为任、沈约所赏识。仕齐为冠军行参军,入梁为安成王主簿,天监中为湘东王萧绎谘议参军,迁中散大夫。547年(太清元年)引安西府谘议参军,带作塘令,不理县事,不久逝世。

    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联颇得谢灵运诗风的神韵,所以“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本传)以至“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颜氏家训》)可见当时影响之大。至于后世,追摸王籍而造成新诗的如王维、柳宗元以及诸多画论家,大抵都从该诗得到教益。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奠定自己地位的人不少,王籍即其中突出一例。


    5、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6、这两句的意思是蝉儿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深山老林,数声鸟鸣,看似破山林之寂静,实则以局部喧哗,反衬整个山林之幽寂后人常常引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来描写山林的幽静。蝉越噪,鸟越鸣,就越表示无人影、无人迹的山林中,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当然使人觉得格外幽静了。


    7、蝉是属于夏天的,是夏天特有的一个符号。当你发现自己被重重包围时,夏天便到了。
  每年夏天,蝉音澎湃,一树接一树,一声连一声,从日出到日落,从傍晚到黎明。那时缓时急、忽高忽低、似有似无的蝉声,恬静旷远了一个单调而燥热的季节。
  这是夏日特有的风情。

  可以说,无蝉不夏。正如有花而无蝶飞蜂绕,清风明月在怀却无无琴无酒无茶无诗书相伴一样,总觉少了几分意境。
  蝉声四起,在风里流动,于柳岸清绝,在山林热烈,于乡间喧响,像一壶老酒,把千村万落熏得有点微醉。细细聆听,似乎感觉那声声蝉唱在风里轻轻摇动。
  于这样的氛围里,可以簟枕邀凉,琴书换日,墙头唤酒,摇扇拈棋,泼墨挥毫,手倦抛书,偷得浮生半日闲。当是时也,那些悠闲的、散淡的、逍遥的,甚或是倦怠的、慵懒的、枕着蝉声入眠的人们,都化作了夏日绝句的一部分。

    古人常听蝉。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由此可见,这质朴的带着乡土味的最初的音乐,是一种多么诗意的存在!
  然而,这悠扬幽远的蝉声到底是何时出现在文人墨客笔端的呢?
  翻开一卷卷古籍,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乡间这最常见的物象,它们常常于闲中、客中、愁中在人们的心头奏响,牵动心灵深处的柔软和悠远。

  最早文字记载的蝉鸣,可溯源到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菀彼柳斯,鸣蜩嘒嘒”。《礼记》里也记载了这个有古典诗歌美感的名称,“仲夏之月蝉始鸣,孟秋之月寒蝉鸣”。《楚辞?九辩》有云,“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既交代了时序的更迭,又渗透了作者主观的情绪,令人不免凄凉哽咽。

  之后,蝉声如雨,在诗人的耳畔回旋萦绕,经久不散,咏蝉之诗更是层出不穷,佳作频传,诗中之蝉,亦被多情多感的诗人们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兴寄遥深。
  我想,诗人怕是最能深味蝉声的含义的。

  无论是王维、卢仝、虞世南,还是朱熹、柳永、骆宾王,他们对蝉声的理解多饱含了身世之感、君国之忧、人生之智,离别之苦。蝉的声音,便是诗人心底的声音。他们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褒贬不一,爱恨迥然,所咏之蝉,更是各有各的意态,各有各的丰神,写尽了蝉之高洁之清雅之幽寂之萧瑟悲凉……

  或许蝉夏生秋亡,和春花、朝露、夕阳一样匆匆去来,因此,这千古如斯的小小尤物,常常使人有一种人生苦短而宇宙永恒的伤逝之感,再加上羁旅异乡,迟暮不遇等因素,则更觉难以为情,闻蝉而悲而愁而寂而肝肠揪结者数不胜数。

  蝉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人在蝉声里,看到魂牵梦萦的土地,看到故乡最美最朴实的风景。蝉把乡村当成了永远的故乡,人又何尝不曾把蝉当作乡情的眺望?其中,洋溢着最浓重最稠密的乡愁的诗篇,当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村蝉声,先听浑相似”。

  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类似,听过蝉鸣的诗人,大多也会感时伤世,产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苦闷抑郁悲愤无奈,以及时光短暂而宇宙无穷的遥想,如司空曙的《新蝉》“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许是蝉餐风饮露、高栖深树的缘故,历来被认为是高洁的象征,“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当然,在有蝉的长长时光里,带着老庄的色彩的蝉鸣,也曾让很多诗人恬静、悠闲、超然物外,宛入太古之境。较为典型的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那,是秋天到了。

  水瘦山寒,草木有时,蝉声渐稀渐老渐趋于无声。自此后,我们再也听不到满堤的蝉声,满塘的蝉声,满世界的蝉声了。
  秋日听蝉,总带了几分苍凉,一声,足以断了人的肝肠。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寒蝉就这么悲吟着,声声随风轻送,似乎把一腔寒意,都散布在了这暮色之城里。
  岑寂。高柳晚蝉,听西风消息。所有声音的本质,其实都是安静的。白石道人在一片清寂中诉说着时序将变的冷清寂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的心头必是凄然以悲、千头万绪的。
  就如同晋代的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如果说,落叶是秋天的提醒,那么,蝉声则是生命的提醒。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告诉我们,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庄子曾经感慨“蟪蛄不知春秋”,然而,那餐风饮露、用尽一生光阴歌唱生命的生灵,却向我们庄严宣告,这世界,我来过。它们,把自己的理想活成了自己的摸样。

  这,是一种境界。
  万籁俱寂,惟余蝉声在耳。
  我突然对蝉新生崇敬起来。
  蝉鸣“知——了”,那一声又一声的知了,唱出一片了然的意境。
  蝉已知了,你可知了?


   8、时常,在脑海里回忆起这一幅画面:家园后,有一畦畦碧绿的桑地,尽头,有一条小溪,岸边摇曳着芦苇,蓬蓬勃勃,倩影婆娑。喜欢在春日的黄昏,一卷在握,徜徉于这样的曲径通幽,看满眼的绿荡漾,听归巢的鸟喃呢,望远处春色中流动如烟的油菜花,陶醉于这份不为人知的清新与恬淡,在落日黄昏和茸茸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独享一份隔绝尘寰的幽静。这分盎意的葱茏,像一种奇妙的梦幻,一直把我的心染成得绿涔涔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暮色四冥,另一种风景便闯进了我的视野。月色朦胧,门前庭院里,有一株壮实的梧桐和一树灿烂的桃花,独坐台阶抱膝望月,遥想嫦蛾奔月的神话,掬一片月色在手,却如镜中望月,在满园如积水空明的情调里,飓风骤起,不知不觉笼上了一片阴影,是无言独上西楼的落寞还是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清冷?惊起,发觉襟袖已经沾湿,月色的余辉透过一个寂冷的世界。

月渐西斜,半夜凉透。回屋寻衣把自己裹住,仍觉握一把苍凉,点一盏清灯,决意坐下去,外面的梧桐树正在涨潮,只想留住“流水绕孤村”的潺潺之音,留住窗外的桃花月色云影,可听到的却是“噼啪噼啪”之声,想明晨满地桑葚堆积,憔悴损,有谁堪摘,不觉忧从中来。心潮经得起疾风袭击,却无法承受花心的破碎,桑果的凋落。

无可奈何花落去。只渴求沉沉的睡去,寻个美梦吧,想明朝深巷花重小城,鸟鸣婉转……

清早开门,无情的现实把梦击碎,回身关门,继续寻梦,踽踽独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心中莫名产生了一丝两丝一片几片对活生生的人沟通的愿望,渴望可以阪依,让一颗疲惫的心安歇片刻。

可我注定是一个独行客,慵懒于一个人的世界。只是因为青春缺少″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的情致。

“嘟嘟”,有人敲门,你来了,进门便嚷嚷,这么大的声音就不能敲响你沉睡的梦吗?哎呀,这屋里太暗太潮了。你看,墙角生起了一条条长长的蛛丝!我的目光蘸着外袭的一丝光亮探进你的眼睛,触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情。你扬起你的嘴角继续絮叨,你向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吧,想像一下如果时代允许的话,王籍不定会在早起兴致之时,拨个电话和跟山中友人聊上几时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渊明也高山流水觅知音呢!你微笑道,我开始专注于你的笑容了---别老困倦于你的小屋,什么是孤寂呢?不是肉体和灵魂的割裂,而是你无法把自己从心囚里释放出来。这屋子太闭塞了,敞开你自设的心门吧。  

你拉开窗帘,一束光便跃入眼帘,眉毛一挑,你说大街上陈列着应季时装,广场的飞扬着激情街舞,孩子的童音温润着你干涸的心湖啊。你明亮的眸子一闪,继续着,不必祈求隔绝人寰——青山碧水,清风明月可遇不可求,但人间的温情足以点亮你灰暗的旅程呀!

奋力起身,跨出门槛,真的,原来久违的阳光已强烈地刺进眼球,开始温暖这冰冻的小城。

极力捕捉这一瞬的温存,把心灵之音,谱入诗句,用键盘敲走这漫漫长夜。

三世人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愿你能听懂我的呓语。只想知道,我的路途是否有你的影子。

9、旭日东升,一米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暖暖地照在床头。我慵懒地起来,踱着碎步,来到院子里,一边轻轻地梳理秀发,一边欣赏漫山遍野的青松翠柏。那林间的声声蝉琴与鸟儿的婉转歌唱,不正验证了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么?喜爱清静的我,对本色的和谐自然情有独钟,我轻轻地微闭双眸,静听涧泉为林中的歌手伴奏,陶醉在这山林的柔美的乐章中,让闲情逸致在林间跟随清泉一起流淌。

    我们的爱情,会不会就像这山林中的万物一样朴实、和谐?我们的爱情,会不会就像这山林中的虫吟鸟鸣那样耐人回味?我们的爱情,会不会就像这山林中的鲜花,灿烂芬芳、沁人心脾?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提起枫叶,人们就会想起北京香山的枫叶林。丹红似火,满山红霞,然而,后洋他村的枫叶,也叫人留连忘返。

    每天清晨,我走往后洋他村头,一见那五株枫树就萌动我的诗兴。枫叶使我遐思,引我入胜。枫树高大,枝桠横生,根深叶茂。与山林为伍,与山涧流泉相伴,迎朝阳,送晚霞,像古老又慈祥的老人,在村头路边伺侯进出的客人,村民说:“这是村里风水树,历代山民,毋以砍伐 。”

    夏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游人择阴而憩,感到清凉与适意。

    想天地之广大,念人生之匆忙,枫在自然界,有它一片天地,有生机勃发的岁月,也有枯败的日子。今日,细雨霏霏,我拾得一片凋零的残叶,看着它纤纤的细脉,引起我几缕淡淡的忧思。

     枫,开着小花,果带着刺,它在隙缝里,道路旁,沟溜中顽强地萌芽生长。金秋,枫叶殷红如火,枫林像在燃烧。


    11、我是被鸟鸣声催醒的,睁眼看时,窗外已有蒙蒙亮,只因是雨天,黎明显得有几分颓废,缺少了阳光的明朗。拉开阳台玻璃门,鸟声更加清晰悦耳,原来正对着房间的,竟是一园子,种满了梨树。虽然错过了“一路梨花压海棠”的光景,却正是硕果累累的时节,那梨都生得如婴儿拳头大小,把树挂得满满当当的,数也数不过来。一些不知名的鸟,就藏在树枝之中,或觅食,或嬉戏,发出阵阵欢悦之声,不时还抖落枝上残存的雨滴。更有隔夜的雨水润透了大地的肌肤,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体香,好一个田园风光,好一派安静祥和,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诗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习惯了早起。于是,趁着清晨的凉意,走了出去。

    这里号称是中国最美的农家,虽不排除王婆卖瓜之嫌,倒也的确有几分景致。一面临湖,只因湖离得有些距离,那份大气磅礴得凭想象。三面环山,山上蓊蓊郁郁,都是水泼般的绿,没有一丝杂色;稍远一些的是池塘,池面荷花朵朵,池上白雾缭绕;池塘边是竹林,竹叶修长碧绿,竹身青翠欲滴;掩映在竹林之中的,是一座座仿古建筑,真切的江南特色,白墙,黑瓦;木窗,翘檐。有山,有水,有竹,有屋,相互依托,互相点缀,巧妙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空灵绝美的山水画。不,画是没有气息的,这里除了竹叶的清新,隐约还能嗅到一股清香,那是栀子花散发的芬芳,随晨风徐来,时而浓郁,时而清淡,袅袅不绝,沁人心脾……

    漫步而行,忽觉沉重,原来是晨雾浸湿了发梢。再看那远山,云遮雾掩,更显缥缈虚幻;近处的竹林,恬静怡然,绿意深邃莫测,自是另一番景致。还是前人说得好啊: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闭上眼睛,心动身不动,顿有不知今昔何昔之感;睁开眼睛,这边山清水秀,那边林峰竹海,惟独多了一位凡夫俗子。

    古人云,巧者劳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无知则无为,无为则无志,想我等浊物,虽刻意探古寻幽,却往往来去匆匆;虽流连山水,却无法寄情于斯。风景可以在任何地方,风景不属于任何人,就如此时,有山,有雨,有竹,我,却迷失了自己。


    12、走进气势森然的林子,就象走进气韵流动的海市蜃楼,心灵得到的是另一种寄托。漫步布满青苔的林荫山道,呼吸着参天古木散发的氤氲气息,心灵归于恬静;伴着林间的鸟雨花香,寻觅着唐诗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谧,心灵归于孤寂;树木间流荡着飘渺的烟雨,流荡着几许清新的气息,流露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纯意境,心灵归于自然;灵魂渐渐游移躯壳,淌洋于淡烟薄霭之中,和着风声林籁与大自然在同一旋律中跳动。

登上山顶,细细品味天地间浩然正气,暴雨不期而至,万千道雨帘在山脚织起了一层层白色雾霭,雾霭向上漫卷了,扯起天地间的一片迷蒙。灵魂并没有惊慌地逃循那场难得一遇的山雨已来风满林,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山雨淋漓尽致的洗礼,一种从没有过的畅快流通全身,仿佛是瀑布激溅飞流直下三千尺;仿佛是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仿佛是雄鹰搏击万里长空翱翔天际;仿佛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仿佛是空穴长风来去自如横亘千载。矗立在山巅,吸纳万物灵气,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个精灵在极乐的世界里游荡。

曾几何时,我全身心地品味着烟雨空蒙的香溪,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烟雨空蒙的香溪新世界里,走进烟雨空蒙的怀抱,走进烟雨空蒙的心境,找到了一段人生的真实和平淡,找到了心灵的旷世闲适。


13、生活是什么呢?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想想,每个人都过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生活,在那一份生活中,有自己的甜蜜,有自己的辛酸,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是啊,不是有一首歌就是这样唱的吗,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以前写过一首小诗,现在记不起来了,唯有最后的一句还记得,“静静地听着世界的声音,是宁静,我所希望的生活”,我喜欢在雨后雾蒙蒙的感觉,站在其中,闭上眼,静静地呼吸,让那湿润地空气慢慢地沁入心里,那是一种说不出舒服。

其实,我是知道的,我向往着的感觉不会一直伴随着我,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地喧哗,时刻让人感受到它在变化,水泥钢筋中弥漫着文明的味道,但你是否还记得有那么一片儿,天空中是鸟儿的天堂,湖水中有船儿在荡漾,微风吹过脸庞,陶醉于阵阵的花香,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嘲杂的世界,有谁不希望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只要心中有着那一份宁静,即使世界再如何的嘲杂,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悦耳的声音,记得,要守住自己的心。


14、杳无人烟的青山里,茂林修竹随处可见,以致湮没了丛山和峻岭。“山光悦鸟性”,知了害羞似的躲在树枝下,唱着嘹亮的歌;麻雀捉谜藏地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黄鹂入乡随俗,不再“鸣翠柳”,摇身一变而鸣起了翠竹;蝉又怎能耐住寂寞而无动于衷,不也参加这音乐派对?尽情欢唱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未知的远方,从茂密的丛林,蜿蜒而来。时而宁静,悄无声响;时而喧闹,落声点滴,醉人耳蜗。伴随潺潺的流水声而来的一种至今我都没弄明白的空鸣声,嗡嗡的,圆润醇厚。我想,在溪水深处定有些浅潭吧,潭中有鱼儿、蝌蚪之类,翔游浅底;有青蛙、石蚌之属蹬坐其中。在音乐的中段,时不时会有蛙声蚌声传来,给整首音乐添了不少天籁之音。潭中倒影,像一张黑白的照片定格瞬间的美丽。置身在这里,“潭影空人心”,曾经那个让我闹心的人不在,曾经那些让我烦心的事不在,静静地对着潭水,便也觉得是个自由而又快活的人。­

    溪流两岸,“芳草鲜美”,嫩绿的叶片上零星地挂着些露珠儿,露珠晶莹剔透,像少女为心上人而抹的泪水。随时间的推移,露珠便散开了,无心打湿了叶片,有的像落败的兵随叶脉顺势滑落了;有的像刚要离家的游子那般恋恋不舍,但又始终要离开;有的像袅袅炊烟舞动着升华了。在这样的风水宝地,野花婀娜多姿,秀色可餐。蝴蝶自由穿梭其间,双双对对,飞上飞下,飞里飞外;蜻蜓浪漫开放些,忘记所有相拥亲吻着;蜜蜂不懂浪漫,可能也不屑于浪漫,只是一味地采着花粉。而落英纷纷扰扰,悬浮空中,像飘零的雪花般温柔,这温柔似水又比水有情,化为泥土,心甘情愿地成为了护花的使者。­

    这时,从山里看太阳,太阳青春年少,放出既柔情更好趣的光,似乎想一览似女子般多秘密的丛林的珍奇?但茂密的枝叶是丛林最好的点缀,也是丛林最好的遮羞伞。因此,阳光无论怎么努力,也难透过这重重地的绿叶。偶尔,也还是会有几束幸运的光穿透了,看到了,但时间定不会太长,因为太阳在长大,会害羞而自动移开。­

     而后,山里好像起风了,微微的,像是在唱山歌,多情地吹拂着,翠竹应和似地发出和风铃一样清脆悦耳的音响,但也不尽然,也许真的是风铃声,在制作这首轻音乐时将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配乐,因为那清脆之声清脆到自然无法做到的地步。


15、假如可以的话,假如,“一片小竹林,一间小木屋,一个人,一杯茶”,啊,这是何等的安宁,静谧,清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甚好!甚妙!

    在这样的境界中,远离尘埃,不用抱着世俗打滚。当你总是忙忙碌碌地追随岁月,奔波在时间的边缘而感觉疲惫的时候,当你轰轰烈烈地尝尽各种另类“果实”而渴求宁静的时候,不妨随心所欲地坐下来,为自己的心灵腾出一方净土,放上一首歌曲,泡上一杯茶,让柔和的音符与浓浓的茶香沉浸于你的私人空间,寻找那份实实在在的快乐,填满空虚的精神宫殿。这是深沉,平凡中的深沉!

    呵,这个“假如”当然可以喽!

    绵绵生活之道,不管是平凡的,还是灾难的,繁华与否,欢乐与否,总是在寻寻觅觅中渡过的,其实,也算精彩吧。毕竟,酸甜苦辣涩,柴米油盐酱醋茶,才能构成美丽的生命画卷,这也才是真实的日子,它能使阳光明媚的季节倍添温馨的春风,能使乌云阴雾的气候展示蔚蓝的云彩。这样,长途跋涉中流下的汗水将成为荷叶上滚动的珍珠,也没有那种清闲的疲靡,一切会生机勃勃……

     嘿,对了!在城市生活习惯了,就追求一点乡村的韵味儿,在高潮之余品尝低潮,随心所欲,这就是适度、协调,是生活的调味剂。


    16、窗外,雨声潺潺。
  一册诗集,一壶清茶。

  绵绵的雨声敲打着心灵的屋檐,是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是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样的雨天,容易漂浮思绪,是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恋也好,还是冯小青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的闲适也罢,或者是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壮志,总之,雨声,总是给人生无尽的遐想,不是么,你看南朝的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燕听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

  雨骤停。远处,山色空朦,胜似仙境。遂约几位友人一同登山赏景。陶醉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谧里,远望低处的“漠漠水田飞白鹭”,似乎听到秋日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之音。

  山林深处,一股溪流从山坳间流下,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却也不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柔情温婉,更精致的是,微风吹过,一旁的花朵落英缤纷,盈盈的花瓣轻歌曼舞,有些落在了水里,成了一叶叶的小舟。这时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美景尽收眼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相信,每朵花都是自然的精灵,绽放着美丽的物语。不是么?春天,我们可以采撷“竹外桃花三两枝”,炎炎夏日,又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秋高气爽的季节“枫叶红于二月花“,在飘雪的冬日,“梅花香自苦寒来”铮铮傲骨挺立在严寒中。

  一场登山,与友人一起沉醉在“苍茫云海间”,体验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卸下名利的重负,纵情山水,看着一草一木都生长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

  不觉已是黄昏迫近,翻过山头,真不失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远处,村舍炊烟袅袅。我们顿觉饥肠辘辘,平日里的“白菜青盐糙米饭”亦成了美味。行至路口,一农妇在摊前“纤手搓来玉色白,碧油煎出嫩黄深”,我们手捧煎饼,遂想起一句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看看友人,吃得一脸知足。

  抬起头,一眉瘦月,几缕清风。
  友人脱口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相视一笑,“人生,诗意无所不在”!


    17、窗外有清脆的虫子的鸣叫,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北方此时的夜晚,应该是万籁俱寂了,但是我所在的这个南方城市,夜晚却有无数的小生灵在人类栖息之后,开始它们其乐无穷的夜生活。最宁静的夜晚,才能听到这样的天籁之音。诗人王籍用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阐释了自然超然物外的宁静。可是,这种恬静在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早已经销声匿迹。因为在这个工业文明日新月异的大城市,人类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空间。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值得庆幸。


    18、聆听听自然涤心境

    聆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让心灵的尘垢在自然的吟唱中涤荡 身心清朗,通透。让这淡然平静的心态涵养性情,旷达胸臆,怡情忘机。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30

[新一篇]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舊一篇] 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