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出典] 李清照 《永遇乐》
注:
1、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注释:
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3、译文1: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译文2:
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灿烂耀眼,暮云浮动如玉璧相合,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染绿的柳树上烟云朦胧,笛声中的《梅花落》曲调哀怨,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元宵佳节虽然暖日融融,谁能说转眼之间不会来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闺中同伴都带着翠羽的帽子,插着捻金的雪柳,一个个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欢笑蜂拥地去参加游乐。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个憔悴满容、蓬头乱发、鬓发斑白的衰老妇人,更怕夜间出去。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译文3:
落日像熔化的金子一样,晚云像合拢的白玉一样,此刻你在哪里?笼烟的翠条涂染想象的青绿,应节的笛管吹出落梅花一曲,我的心头可有几丝春?元宵佳节理当庆祝,况且天气晴朗。转眼间可有想不到的风和雨?我辞谢朋友们看灯的邀请。
不由得忆起汴京旧王朝,闺门中生活得自由逍遥。打早盼望着十五闹元宵,发插捻金雪柳,头戴铺翠帽,当年装扮好,姊妹比俊俏,现如今头如飞蓬形枯槁。今昔元宵节,不如靠在门边冷眼看,听听帘外一片欢腾。
4、李清照生平可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在宋代,元宵节是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不仅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男女老少还要穿戴得光鲜漂亮,头戴各种应景的首饰,出门游赏。北宋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依旧是追欢逐乐,歌舞升平,在临安仍继续着元宵夜狂欢的传统。在这众人同乐的一天,词人却郁郁寡欢,情怀凄苦,后写下此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起句即呈现出美妙的节日晚晴景象:灿烂的落日,金光熠熠,仿佛黄金熔化了一样放射出异样的光辉;那傍晚的云朵,连成一片,好像块块白玉互相堆砌在一起。这正是欢度节日的好时光。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这里的“人”字,注家或以为是词人死去的丈夫,因“每逢佳节倍思亲”,避难临安、寡居无依的词人,在元宵节想起丈夫在世时的欢聚情景,似在情理之中。但从全篇布局来看,词人意在今昔之对比,此“人”指词人自己更有余味。分明身在临安,却明知故问,反衬出她流落异乡、孤独寂寞的境遇和心情。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接下来,词人从视觉和听觉进一步渲染了她所处环境的愁苦、萧条气氛:大地的柳林被朦胧烟雾涂染成一片浓郁的颜色,远处的笛子正吹出《梅花落》的幽怨之声。色彩是阴暗的,声调是悲凉的。在词人看来,这初春佳节的气氛,还能表现出多少春意呢?欢快的节日景象与令人忧虑的不安现实,恰成鲜明的对比。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节时,天气乍暖还寒,柳叶刚刚出芽,略呈淡黄色,但由于烟雾的渲染,柳色似也很深,故曰“染柳烟浓”。笛谱有《梅花落》曲,梅花凌冬开放,此时当已开始凋谢,故曰“吹梅笛怨”。接以“春意知几许”,是说春意尚浅。“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在这欢快的元宵节日里,又是暖融温和的天气,应该尽情地欢乐吧。词人却又突作转折,写出隐隐不安:虽然现在晴好,这天气阴晴难料,难道转眼之间就不会刮风下雨吗?“次第”,在这里是转眼的意思。这里的“风雨”,不一定专指自然界的风雨,因为词人并不真正担心元宵佳节会刮风下雨,它实隐指了世道的艰险和人生的坎坷,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这显然是一个暗喻。这反映出词人在历经世道的艰难和人生沧桑之后,对于一切都感到变幻难测的特殊心境。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人乘着香车宝马前来邀她饮酒作诗,出门游赏。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香车宝马”,形容车驾的华美。“谢”,谢绝之意。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这里,词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是以中州代指汴京。“三五”,原指望日,这里指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遥想汴京沦陷以前的繁盛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那时最看重的是元宵佳节。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那时候,一到隆重的元宵节,我们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外出观灯赏景,大家戴着翡翠羽毛的帽子,头上插着用金线编织的绢花首饰,个个妆扮得光鲜美丽。“铺”,嵌镶。“翠”,指翡翠鸟的羽毛。“冠儿”,即冠子,一种女式帽。“捻金雪柳”,一种妇女头饰,形制不详。“簇带”,插戴或装饰。“济楚”,漂亮之貌。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觉得自己早已由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散发的老妇,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如在风中一般蓬松散乱,如在雾中一样失去光泽。
“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迥然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繁华散尽,斯人憔悴,触目伤怀,情何以堪?于是“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悄悄躲在这帘儿下面,听听他人的欢声笑语,暂且度过这漫长的节日之夜罢了。这一句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最后两句收语,写得极其沉痛,不仅见出今昔盛衰之感,还有人我苦乐之别。
评 解
此词主要叙写了词人晚年在元宵节的所见所感。上片写元宵佳节的情景,夕阳灿烂,晚云瑰丽,然而此身何处?一声追问,蕴含多少欲说还休之哀痛。可惜融和天气,独自忧愁风雨,连酒朋诗侣的邀请也觉兴味索然。下片从今昔对比中见出盛衰之感和沉痛悲苦的心情。追忆往事,当年汴京佳节,盛妆出游,如今繁华旧事已随流水,一盛一衰,怎能不令人哀叹。
虽写元夕,却一反祝颂欢乐之词,以委婉细腻的个人体验写出了南渡前后元宵节心境的巨大变化,深沉地反映了词人晚年历尽沧桑之后的悲凉心境。虽言身边琐事,悲叹个人遭际,但其蕴含的故国情思,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身世之感。全词情景交融,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跌宕有致,形成丽景哀情和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浅显平易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于短幅之中见出无数曲折,确为大家气象。
6、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犹如看见了易安坐在素白的窗帘底下,风卷帘动,而她的神色茫然,目光迷离。别人有说有笑,而她却怎亦牵不起一丝笑?她又怎么笑得出来呢。
只剩下东篱把酒,暗香盈袖的愁,与人比黄花瘦的悲,化作两行清泪,空自流淌。
7、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读易安的这首《永遇乐》真是心酸。美人老去,诗词不老。可依然不能想像她满头白发下的那一颗玲珑心是如何捱过那茫茫的岁月。而她兀自还有笑意,那时候她想起了谁,那曾经铺满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欢喜,永远地不在了。
8、李清照是命运的承载者,但她同时也是命运的开创者。在面对世俗的眼光与女德的束缚时,她做了一次赌博——冲破世俗的惊涛骇浪,以破釜沉舟的胆识和勇气嫁给了张汝舟,而且仅做了百日夫妻就离异了。在一千三百年前,一个女人,尤其是读书明理的女人,再婚离婚,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多大歧视。于是,骂名劈天盖地而来。但是李清照却从来没有畏惧,即使身处在黑暗的情感历程里,她始终坚持于自己的追求。敢爱敢恨,敢于打破世俗的偏见,敢于承受的勇气,这些再一次为她迎来了人性的光彩。
李清照,一个生逢乱世的弱女子,在文人们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的时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是对待国家、对待爱情还是对待婚姻,都显示出了她的人格魅力。她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她背负着国仇家难,现实与理想的包袱缓缓前行于人生的道路上,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但是人们看到的依然是她不可追及的坚定的步伐。
李清照也许不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绝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没有像其他女性一样默默湮没于历史的尘埃当中,而是以自己的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9、“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一句诗总使我想像以下画面:
清照南渡之后,漂泊不定,孤独一人,而且年龄渐老,鬓发苍白。她身为一位贵妇人,孤傲,矜持,优雅,这样的身份使她不能融汇到那些家常女人的闲聊之中。想来她们谈论的无非是物价,老公,孩子,还有柴米油盐,这些带有浓重厨房味的俗世话题似乎深深吸引了这位女诗人。庸俗中有温暖,热闹中有情调。但是,她的身份,她的修养,使她被高高地架在女诗人的架子上。如果她参与到这种世俗女人的闲谈中去,她不自然,别人也别扭。可是她又希望这份俗世生活,以排遣寂寞。于是,她只能偷偷地在帘子后面听听她们的叽叽喳喳和俗不可耐。这一孤独的贵妇人形象,比较“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来,感觉更具体更生动,更催人泪下。
清照不但是资深女诗人,而且是资深女酒家。清照善饮,她的诗与李白的诗一样,都是用酒泡出来的。当然,这是一杯苦酒。李清照的悲苦与不幸,酿成了一杯苦酒,她就用这酒书写她的人生。所以,她的诗与李白的诗一样,飘着浓浓的酒香。
我粗略统计,在她的诗词中写到酒的所占百分之七八十。
“昨夜雨疏风骤,弄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盏两杯淡酒,怎抵他夜来风急。”
……
清照喝酒的样子很雅致,很醉人,毕竟是女诗人。展开她的诗,就有“有暗香盈袖”飘来。还有她孤独的身影,“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0、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每读到这句,心就疼痛起来,就像见到多愁的花枝横遭狂飙骤雨的摧折却无能为力一样。曾经,清照是最有生活情趣的,踏雪寻梅、簪花斗草、赏菊醉酒……可是俱已往矣,“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如今的她,孑然一身,满怀愁绪,在星河舞转、珠光闪烁、明灯如昼的良宵,她低垂帘幕,寂听他人的热闹繁华。林姑娘不也曾在花下听宝玉和宝钗的欢声笑语吗?朱自清先生不也曾说过“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吗?别人的得意欢欣更反衬了自己的苍凉。
就是在她的青年时代,她的生活也是秋日的河流,恬淡温柔中夹杂着忧伤。父亲被列元佑党人,她被迫随父离京。好在,她有一往情深的夫君。只要生命中有一位相知相许的爱人,逆境算得了什么?赵明诚被贬青州,取《归去来兮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之意,命名内室为“易安堂”,清照的字也源于此。他们临清流,吟诗词,赏江梅,集金石,琴瑟和谐,其乐融融。
命运一次次检验她生命的强度。夫死、南迁、被诬、再醮、离异,后两者还成为那些道貌岸然的小丈夫鄙薄她的口实。她活得凄苦,但活得坚强;活得孤寂,但活得勇敢。
那抹缤纷瑰丽的清照悄然消逝的同时,已幻化成漫天的烟霞。
11、当这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横空而出,还是被生生惊了一跳。李清照,如果此时站立于眼前,一定忍不住要问:怎么可以这般残忍,残忍而又坦然地打碎别人对你的想象,踢翻别人对你的憧憬。也许面貌未必龙钟,但心态已皱纹丛生。可是纵观这个女子的一生,国破家亡、爱人远逝、易嫁遇孽、终生无子,如此境遇,晚景何堪?又怎能不对她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多出一份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悲悯,所以添了一份刻骨的无奈和化不开的悲凉。好个“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啊,翻了很多宋词注解,没有看到谁对此句过多关注,这也许就是经典吧,立体的美,汇聚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流于单调,我喜欢!
12、“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单读这句,感觉其意境不错,比如坐在葡萄架下屏息静气支着耳朵听夜空里牛郎织女说着他们久别一年重逢之后所积蓄起来的悄悄话,那滔滔不绝的心事都待与君细细说,听着听着我想睡觉了,可是心里还一个劲儿地替他们叨咕着,白天啊,请你慢点儿来,再慢点儿吧,瞧他们多难舍难分……我又开始做白日梦,乐此不疲地做着梦,低吟浅唱的。
在秋雨绵绵的夜晚,看到满地被狂风吹落的黄叶,不自觉地想起李清照,想起她写的《声声慢》,停下急行的脚步,静静回忆,倾听那几百年前的声音。这个中国诗坛上的伟大的女诗人,有着自己的伤心往事。金兵入侵后,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此而破裂,她不得不与深爱的丈夫离别,蜷缩在一只大缸中顺流而下……自此之后,她拥有的只有回忆,只有满怀的愁绪。《永遇乐》就是她南渡前后的生活,情感的写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是吐露出了永世的伤感。
不知有多少个秋雨的夜晚,有多少人捧着她的诗卷,静静咀嚼其中的寂寞,倾听隔世的情怀。
倾听,也许就像放在你面前的一杯热茶,只需要你静静去闻那缭乱的香气,欣赏升沉翻腾的绿叶;倾听,不会因时空而阻隔。
15、暗香盈袖后,经历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就把锦书和溪亭日暮的场景,埋葬了;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就把一帘的幽梦,锁了;雁过时,正伤心,忍把那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闲情搁浅了,冰封了;守窗到黄昏时,就把那一地的黄花堆积,就着三杯两盏酒饮了;因为生离方寸乱,忘了酒盏的深与浅;因为死别,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勘寄。
不能在深夜里情怀如水,不堪在暮年被笛声惊破了梅心。
也曾烂漫的惊起一滩鸥鹭,换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曾有绿肥红瘦的情致,如今老去无成。当年的奴面与花面比俏,让郎猜道,今日的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曾经的和羞走,回首把青梅嗅,如今的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