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译文]  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出典]  北宋  张先 《一丛花》

  注:

  1、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2、注释:

     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引:招致。

    千丝:指杨柳的长条。

    嘶鸣:嘶叫的马声。“骑”读去声。

    小桡:小桨;指代小船。

    梯横:是说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即撤掉了。

    解:知道,能。

    嫁东风:原意是随东风飘去,即吹落;这里用其比喻义“嫁”。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3、译文1: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译文2:

   带着伤感,登上高楼遥远远方,这无限的情思何时才是个尽头?世间万物再没有任何种像情那么浓厚的了。分离的愁苦正像那千万条柳丝随风乱舞,更有那城东的街道上飘飘飞舞的蒙蒙柳絮。我的情人骑在嘶鸣的马上,渐渐远去,路上扬起飞尘,我到哪里去辨识情郎哥的踪迹呢。
  
   春水溶溶的池塘中,有一对鸳鸯在悠闲地游泳,南来北往的小船在水中划着。想从前的美好日子,我们登上阁楼,相约一起看黄昏,看如今,黄昏的风景依旧,斜月还是那个斜月,帘栊还是那个帘栊。余恨越来越深,仔细思量,我还不如那桃花杏花,他们还懂得抓住机会嫁给了东风。

    译文3:

    登上高楼,向远方眺望,思念起远在天边的情人,这无限的情思何时才能了结?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这相思更苦的了。离别的愁绪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更有那城东田间小路上飘飞的白絮,迷迷蒙蒙,让人心烦意乱。心上人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坐骑逐渐消失在春烟中,我到何处去辨识情人的行迹!

    在春水溶溶的池塘中,并头的鸳鸯在纵情漂游嬉戏,池南池北,小船儿悠然地在池沼中往返飘荡。在那令人沉醉的日子里,在寂静的暮色中,我们在画阁亭台上相依相偎。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它的余辉依旧洒在旧日的窗棂上。细细思量,细细品味,离愁别恨竟是如此深重。真不如让这孤苦寂寞的思情,化作艳丽的桃花杏花,在东风的吹拂下竞吐芳华,不虚度美好的青春。

   译文4:

   伤感怨恨不知何时才是尽头?没有什么比情更浓,离愁引得千丝万绪混乱不堪,东郊田野的小路上,杨柳花絮迷飘飞。嘶叫的马儿已渐渐远去,旅途风尘仆仆,不知何处有你的踪迹?

    鸳鸯在池沼里嬉戏,小小船儿南来北往。梯横画阁已到了黄昏,此时仍是皓月透过窗户。沉思细想,还不如桃杏,能在东风的吹拂下争妍斗艳。

 

 

   4、张先生平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5、关于这首词有个故事说:张先曾经与一个小尼姑有私约,老尼姑管教很严,她们住宿在池岛中的一个小阁楼上。待到夜深人静,小尼姑就偷偷地从梯子上下来,使张先能登池岛来阁楼与她幽会。临别时,张先十分留恋不舍就写了这首《一丛花》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绿窗新话》引杨湜《古今词话》)看来这是出于好事者有意的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细读全篇,不难看出它只不过是一首表现最常见的怀远伤别主题的闺怨词。

  此词写一位女子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这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以上两句,点明了词旨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离愁”,承上“伤高怀远”。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得柳丝纷乱。这一句貌似无理的话,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着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而那蒙蒙飞絮,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千丝”谐“千思”。

  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尤言: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着的马儿逐渐远去,消逝尘土飞扬之中,今日登高远望,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辩认郎的踪影呢?“何处认”与上“伤高怀远”相呼应。

  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这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点出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见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说“南北小桡通”,则往日莲塘相约、彼此往来的情事也约略可想。

  下片三、四、五句写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种孤寂感。“又还是”三字,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栊的景象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美好景象,如今景象依旧,而自从与对方离别后,孑然孤处,已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结拍三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而从深一层看,这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造成的,从中显出“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这几句重笔收束,与一开头的重笔抒慨铢两相称。

  词从一个闺阁思妇的角度进行构思。上阕写情郎远去、自己伤别的情景;下阕写别后的寂寥处境及怨恨心态。写景和抒情不像常用的明分前后两截的结构,而是交替使用,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渗透,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

 

 

    6、不知从何时开始已喜欢上各种花,它们无疑是美丽的。世间也多以花来赞美人或事物。记忆尤新的是去年7月间在山野田间盛开的美丽小花,它们没有得到农民们的赞美,也吸引不了许多蝴蝶蜜蜂的流连.它们就静静地长在那里,直到凋谢。

    这种美丽悠然自得,也许赋予它们这样的性格大多是我内心使然.我也可以这样的美丽的,自恋的一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丽江古城里的各种花卉纷纷绽放美丽,在温暖的阳光下争奇斗艳。

    山上院子前面那株杏树已是一片白色,还记得夏天时它身上满是棕黄的杏子。摘一个,咬一口,立刻脸色铁青。

    桃花稍微比杏花开的晚点,每天从树下经过总不经意抬头看看这美丽又破碎的花儿,想象当东风吹起,花瓣漫天飞舞。那些粉红洁白的拂过脸颊.那时候是该为这美景感到开心还是想到比秋叶飘落更为苍凉。

    而宋朝的张三影却不是这样认为.他能理解这些随风飘荡的花瓣,甚至他认为这就是幸福……

    而那些不能随风而起的花儿是孤独的,它们无所依靠;最后颓败在生命的开头,还是不如桃杏,嫁得东风!!

 

 

    7、深入骨血的深情,割舍起来还是毅然决然。情是真的,割舍起来是真疼……可即使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割舍,也还是让我感到阵阵凄凉。

再无奈再疼痛的割舍,说穿了,也不过只是辜负两个字。

谁在等待?谁在守望?谁在谁心上烙下印记?谁握住谁的手,一晌贪欢?

谁又辜负谁?谁能说清楚?

那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命运沉浮,那是小人物在烽烟中不由自主的聚散离合。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8、现在的女性大多过于野性,像匹脱缰的野马肆意驰于原野。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在今天虽未彻底肃清,但至少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女性一改昔日的温柔、野性,叛逆便成了主题。古典的美女,性情温顺,“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笑不露齿,端庄、贤淑,宛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即便愁闷也只是淡淡的、淡淡的倚楼眺望。“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淡淡的叹息,“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深深庭院锁住的是落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却锁不住一颗躁动的心。古典女子,让人有种“雨巷”式的惆怅,“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独语问燕,秋夜难眠,伴着孤灯诉说愁苦,却不会像现代女子一样,红酒一杯解千愁。

  古典女子,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仿佛如春意淡淡中开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给人以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姿色可以不出众,但气质风韵应如乱山昏暝时乘风云翩翩飘飞而来的仙女,到人间时衣上还依稀飘溢缕缕仙云。“回眸一笑百媚生”,永远只能用来形容古典女子,其含羞带笑俏语娇憨,笑容虽暗藏着挑逗,却绝不轻浮。然今天的女子,眼神里有着太多的欲望,笑容太过职业化,情感的表达已无法从中表露。

   纤手残留的腻脂浓香,柳荫路下依稀可见她惆怅的步履双痕,柔润似玉的肌肤,檀红的樱唇等等古典女子的美,是那么的动人心魄,让人即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别离刚过,相思又起。李白的秋风词把相思的苦楚描绘得让你读到此词,感觉到心里嘴里都苦不堪言:“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因相思之苦不堪言悔及当初相识,从而发出“早知如此,何如当初”的感慨。思妇因相思而听了一夜的“西风凋碧树”之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可是“山长水阔知何处”呢?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尽思妇的相思之苦,深闺之寂寞。情人或夫君远行,留下的只有冷衾寒被,长夜无眠。惟有“无言上西楼”却只见“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左思右想,自我安慰不成,抱怨情人不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遇到有情人还好,可是“海上升明月”时,“天涯共此时”虽然天各一方,但相思两地,鸿雁频传,锦书频递,纵然“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却总算有个慰籍。甚至自信地说“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倘若遇到薄情之人,离别之后,便如西去黄鹤,杳无音讯,只留下相思之人在那里感叹“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此恨何时了?“恨到归时方始休”。定好归期,女主人抛却孤身一人时“日晚倦梳头”的慵懒,整天“梳洗罢,独倚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不由得暗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于是“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0、古典女子却也多情,且情深难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却也难赋。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其情堪真;常存抱柱信,愿同尘与灰,其意堪坚。只可惜,不是遇着了战火,良人远征,嘶骑渐遥,郎踪无处。只好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便是遇着了贾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只留得佳人去来江口守空船;或是遇着了志在功名之人,长相别离,唯忽见陌头杨柳色,方才悔教夫婿觅封候;或是遇着了轻薄无行的浪子,聚时花前月下,出盟海誓,最终却始乱终弃,不见影踪,只落得出盟在耳,锦书难托,人面不见……故而,古典女人便千百年来倚楼而望,尽是盼归,怎奈何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11、“金风玉漏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也许只有神仙才会觉得这“胜却人间无数”是一种幸福。一夜的相聚要经受一年的煎熬,这一夜要怎样幸福,才会让他们有等候一年的耐心?千古爱情象征的他们,是不是也曾发出过“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的感叹?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6

[新一篇]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舊一篇]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