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即使只是一座山丘,一个溪壑,也一样充满着无尽的情趣,使人悠然神往。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注:
1、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2、注释:
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顶积水成湖,东晋时龚氏于此养鹅,故名曰鹅湖。辛弃疾谪居铅山、鹅湖一带近20年。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
簟(dian):竹席。
白鸟:指鸥鹭一类白色水鸟。
咄咄(duō):叹词,表示惊诧。 据《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被废黜后,虽口无怨言,却终日里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咄咄,失意的感叹。
休休:指算了吧。唐司空图晚号“耐辱居士”,隐居虞乡王官谷,建“休休亭”。据《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退休后,隐居条山,筑“休休亭”,表示对仕途失望,甘心退隐。
3、译文1:
闲卧在溪堂的竹席上,冷风习习,已近秋天,水面上的云朵在落日余辉中渐渐消散;溪水映着暮色流向天空。红莲互相依偎着像是全都醉了;白鹭在水边静静伫立似乎在暗自发愁。
大可不必如般浩那样书写“咄咄”,姑且像司空图那样隐居山中,这一山一壑不也潇洒超脱,怡然自得吗!病愈初起,我也不知道身体有多弱,只觉得近来懒得上楼。
译文2:
躺卧水阁,竹席秋寒瑟瑟,临水的烟云到黄昏时渐收。相互依偎的红莲像喝醉了酒,白鹭悄然而立,定是在发愁。
不要像般浩那样书写“咄咄”,且学司空图潇洒遨游,一座山一条谷全都那么风流。不知道病后精力消耗多少,只觉得近来懒得上楼。
译文3:
躺在溪边房间里的竹席上,感觉清冷冷的,就像到了秋天;白云片片,绿水悠悠,在斜阳的余辉中,飘浮在水上的云烟渐渐地消散了。红艳艳的莲花互相偎依着,那媚人的情态就像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在水边静悄悄的,似乎暗自在发愁。
与其像殷浩那样天天空书“咄咄怪事”来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那样做个山林隐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落个逍遥自在。病愈初起,我不知如今身体有多弱,病后精力衰损了多少,只是觉得近来懒得上楼。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王国维说:“幼安之侍处,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归根结底,他讥评朝权勉励友人,都是因为秉持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词人驱词用典,不失当行本色,全在意气平心之间,全词读来铿锵有声,清切感人。
辛弃疾的这种强烈爱国之情是伴随着强烈的批判而存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因为朝廷腐朽势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挠,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压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倾尽全力就越是与那些苟安势力相冲突、相龃龉。所以,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忧愤与不平和对朝中投降派偏安误国的讽刺和鞭笞,与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辛弃疾爱国情怀的体现。
宋末刘辰翁高度评价辛对古代语言的提炼与丰富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暇。词至此亦足矣。
这首词是辛弃疾谪居鹅湖时受尽权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下阕开头感情陡转,对朝廷一再强加的无端迫害,感到惊异与悲愤。但随后词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最后两句,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肤之憾。
5、此带湖闲居之作。鹅湖,山名。在铅山县东北。本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东晋时龚氏于此蓄鹅,因名鹅湖山。碧水白云,长松夹道,为当地风景胜地,稼轩词屡谈及此。
鹅湖归来,病体初愈。“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躺在临水房间的枕席上,渐感微凉;室外飘浮在水上的云烟到黄昏都消散了。“冷欲秋”,一因病弱,二因夏秋之际季节的转换。“晚来收”,知云烟白天尚飘浮水面,傍晚之时反而更晴朗了。在另一首同题之作中云:“翠木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烟霏雾霭消失净尽,蓝天碧水,带湖又是“千丈翠奁开”了,这时映进眼帘来的是一幅如画一般的美景:“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艳丽的红莲相互偎依,全像喝醉了酒;白鹭不鸣不动静悄悄,准是独自在发愁。 “浑”,全或满之意。陈师道《山口》诗:“渔屋浑环水,晴湖半落东”。“相依”而“浑”,见红莲之多,遍布水面。点缀以倦归无言的白鸟,景幽色美,一片宁静。或说风摇红莲是动态──即使如此,也是此时有声似无声。从这联无声、有色、形美、气敛的工稳对仗中,映现出诗人此刻身与物化,神凝世外,为自然美景所陶醉的心态。明人沈际飞评曰:“生派愁怨与花鸟,却自然”(《草堂诗余正集》)。“生派”而“自然”之作,使物与人化,感情更深一层。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陈允平《望江南》词)。这两句应说既“自然”,又潇洒,且风流,超逸美妙,实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过片换头即抒情。“书咄咄”,典出《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感,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且休休”,典出《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图传》。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名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堕,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一丘一壑”,犹言一山一水。《汉书》卷一百上:班嗣赞“绝圣弃智”的严子(庄周)曰:“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世说新语•品藻篇》:“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辛弃疾则谓:我还学殷浩的什么书写“咄咄怪事”,倒不如像司空图那样作个山林隐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潇洒自在。而同时也表达出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襟怀。实际放情山水,结盟鸥鹭,并未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故一结曰:“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黄蓼园称:“妙在结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住”(《蓼园词选》)。虽“放开写”,但恰如俞平伯先生云:“懒上层楼虽托之筋力衰减,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唐宋词选释》)。况周颐云:“此二句入词则佳,入诗便稍觉未合。词与诗体格不同处,其消息即此可参”(《蕙风词话》卷二)。这里看似信手拈来,至深之情,却以淡语、浅语出之,明白如话,却又是含蕴无穷的。
黄蓼园论此词曰:“其有《匪风》,《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引同上)。《诗经》中《匪风》篇,“伤周道不能复桧也”;《下泉》篇,“伤周无王,不足以制霸也”。两篇共同的主题都是慨叹周室衰微,无力给以援手。这与南宋的现实甚为仿佛。词表现抗金爱国思想,而那些膏血、剑铗、万兜鍪、战未休、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等等字面,都销声匿迹了。实有“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白雨斋词话》卷一)之妙。不过如果说“‘定是’妙。壮心不已,稼轩胸中有如许不平之气”(《放歌集》卷一),似也缺乏根据。今人增枝添叶,说:“浑似醉的白莲,指苟且偷安的达官贵人,无言自愁的白鸟,是辛弃疾的化身”,却未免失之穿凿了。
6、“一丘一壑也风流”,任何人只要有闲情雅兴,并有玲珑剔透的心灵,懂得欣赏美的意境,那么任何一山、一丘、一溪、一壑,都隐藏着不尽的情趣,无处不可爱。这就和现代人所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着相同的意境。
7、“一丘一壑也风流”这样的诗句给了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人生短暂,一切富贵名利皆如过眼云烟。朋友们,让我们携一份从容意态,携一份闲适飘逸,象辛公那样,在一丘一壑中,寻找和感受那无限的情趣,让我们的人生在宁静、恬淡的大自然中,如同一曲悠扬的旋律,飘洒出温馨、惬意和自在、快乐的音符……
8、小雨中,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上行走,只见云雾环绕,十米外皆白茫茫一片,人如同驾雾腾云一般。海拔渐低,雨也小了,云雾开始可以看出端倪。在黛色的山峰背景下,白色的云雾翻腾奔涌,人像处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云阵从山顶奔流而下,如万马出厩,气吞山河;有从山谷喷涌而上,如惊涛拍岸,很快将整个山峰掩没。古诗有云,一丘一壑也风流,正是此间景象。我们一个个袖挥雾气,衣染松云。
9、会鸟、票戏、下棋、摆弄花草,不在乎东西好坏,也不在乎胜败输赢,图的是那份随意、自在、可心、舒坦,看重的是做这些事时的悠然自得和清淡雅致,是那份心境和情趣。在北京人看来,“乐子”到处都是,就看你会不会“找”。显然,这和杭州人那种“一饮一酌,一醉一醒,一丘一壑也风流”的人生态度是正相一致的。这也不奇怪。北京和杭州,毕竟都是乡土中国的田园都市,而且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样的城市,总是会有些散淡和儒雅的。这里的人们,也总是容易把历史和人生看穿看淡,从而变得心气平和、满不在乎和随遇而安。只不过,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北京的平民更多“京都气派”和“燕赵侠骨”,而杭州平民则不免多少会有点“吴越余韵”和“魏晋风度”罢了。
10、愈进大山深处,景色愈加瑰丽。瀑布凌空飞花碎玉般的飞泻下来,宏大的声响在极远处便入耳畔。流到平缓处,聚成宽阔的水流,在更平坦处,形成壮观的水潭。四围翠峰连绵,接天蔽日,飞鸟鸣和上下,更见大山的清幽。“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如是说。眼前的郁郁葱葱随着春风散落在潭水里,跌宕起伏,那倒映在水中的花草树木的倩影,随着微微的波浪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四处浮荡,形成一幅幅壮丽的画卷。“造化本是丹青手,林梢一抹春竞走”!我愿追寻春的芳踪,打开潜藏的情趣,用闲情雅兴记叙玲珑剔透的心灵,体味辛稼轩的“一丘一壑也风流”的快意。
11、教育在于树人,国学在于养心,一棵树,国学是滋养根的。现在的孩子不想学习,是物质因素,还是智力因素,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而是心不在。所以我们教师要用温和的东西来温养孩子,教育就像国画的留白,留白越多,底蕴越厚重,碰撞孩子的地方越少,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你能闻到水香,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的旅途中,你可以追随先贤登高望远,伤春悲秋,和他们一样见花树而寄意,临江湖而感怀。你还可以聆听他们对子孙的谆谆告诫,体会他们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淡定和从容。“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丘一壑也风流”。
当我们教育改革大潮,潮涨潮落,特别是我们所处的教育坏境波涛汹涌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勿向杂陈,做到中正:正视儒家的起点,往哪里领,出口在哪里,还需要我们探索。做到中庸:在过于不及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不要世人都醉我独醒,或者世人皆醒我独醉。屈原是爱国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他世人都醉我独醒,含恨而死。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成就大业,谁又能说得清他俩谁的历史功绩大呢?反之,世人皆醒你独醉,想想更可怕吧。那你只能像司马迁说的那样轻如鸿毛罢了。甚至被周围的人所不齿。走进国学,还原内心。给我们自己,给我们的学生生发思想的土壤,达到春来草自发的境界,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化解我们解不了的矛盾,没法实现我们的理想时,调整好我们的内心,沉下心来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对每个生命充满敬畏。
蒋孝勇曾送给儿子蒋友柏一句话:“人生的长度是神定的,人生的宽度是自己定的”,这句话很让人回味。坚定一个信念,安心于一方净土,守住自己,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做平常事平常人的快乐与幸福。也有人说“教育失去恭畏就失去方向,教育失去真诚就没有温度”。在这里我把我喜欢的一句话也送给大家:“点亮自己的心,照亮孩子的路”。我们学校在国学研究的课堂上刚刚起步,但我们已经走在“道”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我们走的路会越来越宽广,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快乐。因为我们走在道上。(来源:南芬师校 作者:杨颖 )
12、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挟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评析:如果一推窗,只见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如果一侧耳,只听得尘埃喧嚣人声嘈杂;
如果一烦心,只念得功名利禄尔虞我诈。
不如让眼来逍遥一回,推窗见青山绿水,“一丘一壑也风流”;不如让耳来逍遥一回,听乳燕斑鸠鸣叫送冬迎春;不如让心来逍遥一回,与一松一竹做真朋友,与山鸟山花做好兄弟。
逍遥而去,当再逍遥而归。受物欲牵累,何如物我两忘来得洒脱?
13、诸事均有大小。然而,何谓大,何谓小,往往又难以说清。昨日之大,也许今日已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昨日之小,说不定忽然之间在人们的视野里显得竟是如此之大。以前用自己的眼睛和笔,记录历史大场景中的“小事”。今天看来,诸多生活琐事却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读者和专家们解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提供了丰富而形象的细节,这是文件和教科书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的。
辛弃疾词写得好:一丘一壑也风流。当我们用冷静的眼睛看带似乎远去的小事,让我们体味的内容其实还是很多,很多。
14、花儿开在我们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镌刻在心中,也许这就是诗意。
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的音乐,感动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可一旦被那似曾相识的情景所牵动,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还记得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时,记得那年夏天沙滩上飘着的那支风筝和我们的脚印,还记得孩时那摇来摇去的跷跷板,还记得小学毕业照上大伙天真的表情,还记得……逝去的日子是美丽的诗行,而我正是诗里也许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也许只是回忆,但诗意却永远地留在心里。
也许有人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生命才会值得回忆,只有诗人才会懂得所谓诗意。其实不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任何个体生命都有权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意。
我是一个缅怀古典的人,渴望在唐诗、宋词、《三国》、《红楼》中寻找我那已残缺的诗意天堂,感受遥远带给我们令人窒息的美感。喜欢一个人在静谧的气氛中翻开已泛黄的书卷,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一股古典的幽香在流溢,心灵也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向往庄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喜欢宝玉,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有着“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脱俗闲适;欣赏苏轼,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哀婉,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在心烦意乱之际,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体会“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还魂爱情,或细味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忧患感伤,或去感受“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放荡不羁。也许,我们无法再过故人采薇而食,采菊悠然的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选择诗意地生活。当看到人们与古典文化越走越远时,我不禁悲叹,这决不是一两句诗词的遗忘,而是心灵诗意与深刻隽永的人文天堂的破灭。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未曾远观过它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丘一壑也风流”。
我只想做大自然中一名卑微的旁观者,告别忙碌的生活,淡然处之,看太阳东升西落,静观风起云涌,宛如一隐士,诗意地栖居。原以为生活的滋味,无非在于书、诗、哲学、爱情,才明白生活如水,本无需什么特点。无论盛水的杯子是丑是美,真正带来快乐的是水的甘甜、清洌。
寻找诗意,寻找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15、辛弃疾在《鹧鸪天》一词中曾云:“一丘一壑也风流。”所谓风流者,无限之情趣也。只要我们有闲情雅致,懂得欣赏,则任何一山、一丘,一溪、一壑都有无尽之情趣,实是无处不可爱。好一个辛公,胸藏万丈豪情,却能从一丘一壑的平凡之物中挖掘出让你怡然神游的无限情趣!试问:如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没有一份感受美的心情,他又怎能畅然而发此语呢?
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需要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朋友啊,请在空旷的山野面对苍天发一发辛公之叹吧:“一丘一壑也风流”!
是啊,任那一丘一壑也风流吧!
虽然生活中总会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忧愁也罢烦恼也罢,不是都这样过吗?与其每天阴云密布愁眉不展还不如笑对一切!
生活,过的就是一份心情。让我们笑对生活,以一份乐观,以一份豁达,以一份坦然,以一份积极去度过每一天!
有雨的日子让我们看雨,让丝丝细雨滋润发丝,也浇去心头许多忧愁!
有风的日子让我们听风,让微微轻风拂过面颊,也吹去心头几多烦忧!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欣赏那一山一丘一溪一壑的无限情趣。
人生短暂,一切富贵名利皆如过眼云烟。朋友们,让我们携一份从容意态,携一份野怀幽趣,携一份闲适飘逸,携一份超然自得,学着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3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