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实践  ——一套有特色的初中语文教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由张志公先生主持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已于1997年10月经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列入国家审定教材书目。
  张志公先生生前主编的这套教材,一共六册,从1993年开始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富裕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和山区、文化教育较发达地区和文化教育后进地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实验,至1997年秋,已经完成两轮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实验还在进行中。
  该套教材是在张志公先生的直接指导下,按照张志公先生关于教材改革的设想编写的,其特点非常突出。
  指导思想明确,并在教材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张志公先生在《关于改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文中指出:语文课不是纯粹的知识课,而又必须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来组织,充分重视知识对读、写、听、说的先导作用,并使读、写、听、说密切结合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重视知识,重视语文实践,重视实践能力的养成,贯彻在这套教材的每一课书,每一练习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材采用双线推进结构,既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又重视文学教育。就实用语文能力训练讲,教材以阅读能力为主线,以理解、驾驭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训练为重点。整套教材编写了23篇实用语文知识短文,作为先导性知识安排在相应单元的前边。这些短文讲解的都是实用性知识,而且着重讲解操作方法,不纠缠概念语。这就使训练具体化,可操作性强。重视文学教育是张志公先生一贯的思想。教材的文学教育体现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把理解、赏析文学语言作为重点。全套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编写了15篇文学常识短文,安排在相应单元前边,或介绍文学作品知识,或讲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或指点欣赏文学语言的要领,以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套教材在说话训练,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训练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训练内容和要求灵活多样,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而且训练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推进。比如第一册有“自我介绍”、“交谈”,第二册“打招呼”、“会拒绝”,第三册有“贵在真诚”、“重视交际的初始阶段”,第四册有“说话要谦虚”、“学一点幽默”,第五册有“论辩”、“采访”。按张志公先生的要求,经过两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的训练,要让初中学生达到“出口成章”这一目标。就是说,站起来就能说出一段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稍作准备,就能说出一段较复杂的话,完整地表达出较复杂的意思。
  这套教材新选了一些时代感强、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贴近的好课文。比如:第一册32篇课文,共选入文章、诗歌41篇(首),除基本课文18篇(首)外,其余23篇课文中,建国后写作的20篇;八十年代后写作的有17篇,而且选文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学习实际,联系当今科技发展的实际。这样的课文学生喜欢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材中练习的难度适当,题型多样,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水平。精读课文后练习的基本栏目有四项:内容理解,写法分析,语言揣摩,词语积累,这些练习,既是阅读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大体展示了从初读课文到深入理解课文的认知活动过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张志公先生把课文作为例子,培养阅读能力,使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形成“习惯”的训练思路。略读课文练习量小些,但训练思路与精读课文相同。在作文训练中注意了三个配合,即读写配合,用片断仿写的形式,使学生向所仿作者学习组织语言的方法;说写配合,以先说后写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条理性;一般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与应用写作的配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由易到难一步步推进,同时适当安排条据、通知、启事、电报稿、请柬、书信等应用文字的写作训练。语法知识的讲述和练习,体现了志公先生的语法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的思想。由于练习设计具体,由浅入深,推进层次清楚,可操作性强,大部分练习在课堂上即可完成,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
  
  
  
中国教育报6京③G31中学语文教学宋祥瑞19981998 作者:中国教育报6京③G31中学语文教学宋祥瑞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2:40

[新一篇] 看似矛盾實是統一——談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精警”辭格

[舊一篇] 研究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