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辽太郎之谜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司马辽太郎之谜

文|何晓毅


1
司马辽太郎姓名之谜
一个日本人为何要姓司马


中国人大概都觉得日本人的姓名诡异,什么“松下”呀“田中”呀“井口”之类的,一看就没有文化,不上档次,显然是从自家门口的松树或田地什么上随便叫的。与我们国人不同,我们随便拉出一个姓来都能说出几千年历史,也能举出无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可惜我们家这个姓虽然普遍,但名人却不多)。其实这也不奇怪,除了那些贵族、大名以及武士以外,日本一般人可怜,直到明治维新登记户籍为止,都是无名无姓(所谓没有来头)的所谓“百姓=农民”,只能用家门口的松树呀井口之类的随便叫,到登记户籍的时候,名字就这么记下来,成了正式的姓氏。我一个朋友,本来姓“斋藤”,但因为在日语里“斋”和“齐”发音相同,繁体字写法也像,被登记官用毛笔就错写成“齐藤”了。在日语里因为发音一样,也就算了,不较真了。可是这位老兄却学了汉语,要跟中国人打交道,那么写出来的字不一样,我们的发音也就不一样了。搞得他每次都得给人解释,给人纠正。


司马这个姓氏在我们中国可是有来头的,起码有好几千年的历史。最有名的就是那位写《史记》的司马迁了,到了晋朝,竟然还出了好几个皇帝。日本当然没有这么根红苗正的姓氏。那这位司马辽太郎为什么姓“司马”叫“辽太郎”呢?我们这么有名的姓氏,怎么让一个日本人给拿去了呢?


司马辽太郎


司马辽太郎其实是他的笔名,他本名叫“福田定一”。据他自己在一篇题名《遥远的司马迁》的几百字的随笔中说,有次为了应募有赏金的小说大赛,他觉得有必要给自己起一个笔名。当时他正看司马迁的《史记》,他觉得《史记》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很向往司马迁,所以就借用了“司马”为姓,自己起了一个“辽”做笔名。“辽”有“辽远”之意,取意为“远远赶不上司马”。但是后来觉得“司马辽”这个名字也许会被评审委员会误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所以就顺便给后边加了日本人名常用的“太郎”。幸运的是那篇小说竟然中奖了,从此这个笔名就固定了下来,这世界上就出现了一个叫做“司马辽太郎”的大文豪。


按他调侃的说法,名字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代号,时间长了,自己竟然习惯了被人用“司马辽太郎”这个代号称呼,真名字反而忘了。有时突然被谁叫真名,反倒反应不过来。他说,是这个笔名给自己带来了好运,而真名只能勾起自己很多不愉快的记忆,比如考学落第,被强征入伍等。而最现实的就是这个真名每年得缴很多税金(因为户籍上的纳税人是真名)。




2
司马辽太郎如何能狂写战争小说



司马辽太郎非常钟情日本战国时期。在他生涯创作的39部各类长篇小说中,以日本战国时期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就有《枭城》、《风神之门》、《战云之梦》、《功名十字》、《窃城轶闻》、《国盗物语》、《关原》、《夏草赋》、《新史太阁记》、《城塞》、《霸王之家》、《播磨滩物语》、《箱根之坡》等13部。描写的人物也从叱咤风云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到名不见经传的盗贼等,可说把日本战国时期彻底写了一遍。日本历史小说家中还真鲜见如此钟情战国的人物。


这一方面是因为战国时期有意思。所谓乱世出英雄,可以作为小说题材的人物事件极多。不愁没有题材,不愁题材枯竭。二是资料收集通读以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前因后果等完全吃透后一通百通,也容易操作。


那么司马辽太郎是如何能写如此多的战国小说呢?说到底,都是他彻底收集和疯狂阅读资料的结果。东京有一条街,街名叫神田,是古旧书店和出版社集中的地区。有一个传说,神田古旧书店一条街上某个时期如果有关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资料突然全部消失了,大家就知道肯定是司马辽太郎要写有关小说了。据说司马辽太郎准备写某个历史题材时,会委托专业人员开着卡车,到神田一带,把所有古旧书店的所有相关材料一扫而空,全部拉回大阪家里,彻底通读。司马辽太郎就是如此彻底收集材料,通读材料,理解材料的。难怪他写的小说真实感非常强,很容易被读者理解为真实的历史。他在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释,甚至直接影响到读者,被称作“司马史观”。


东京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古旧书街





3
“司马史观”之谜
何为“司马史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司马史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所谓的“司马史观”呢?


司马辽太郎作为日本最为成功的历史小说家,读者曾特别厚,其作品影响力也极为深远。铁粉们把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作品当做历史事实看,这就是所谓的“司马史观”一词出现的直接背景。而这个所谓的“司马史观”,也是司马辽太郎作为一个作家最受争议的地方。司马辽太郎创作前期主要着述战国风云人物,虽然在作品中也经常跳出来发表对人和事的看法,但少有直接的好恶表现,还因为战国时期时代太远,少有直接相关人,所以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看法,比如对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态度等,但那些一般都留存在个人主观看法领域,少有公开非议。但司马辽太郎在创作后期,特别是创作明治维新前后日本近代风云人物以后,开始在随笔散文和讲演以及小说中直接表露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对历史的看法。而明治以后日本的历史又是非常有争议,非常复杂的,所以读者中坚挺的和非难的就分开了。比如着名作家堺屋太一就曾说“司马先生小说的历史性基本是正确的。反而是历史学家常常因过于执着细部,从而看错全体。”作家柳美里也说“在司马先生的作品中,历史和人物都是活的”。 堺屋太一甚至说“对我来说,说司马先生是作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文化人或者文明的传播者。”但很多良心派有识之士,包括评论家或者历史学家对他在相关小说以及相关随笔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日本近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有关评价,也就是“司马史观”非常诟病。他们长篇大论司马作品如何歪曲历史事实,如何不真实。比如对于《坂上之云》等作品,许多近代史研究家指出其曲解历史,美化侵略行径,鼓吹所谓明治精神等。


但是这不能怪司马辽太郎。司马辽太郎从来没有承认存在什么自己的“史观”。不但如此,他反而多次强调自己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比如司马辽太郎在描写空海生平的历史小说《空海的风景》中,多次冷不丁地就冒出一句,“提醒一下,我这是在写小说”。那意思很明显,就是提醒读者不要忘了这是允许虚构的小说,不是记录事实的历史。


写作中的司马辽太郎


司马历史小说被人看做“历史”,甚至出现“司马史观”的原因还包括他的小说写法。几乎在所有的历史小说中,他都会随时用“笔者觉得”、“笔者认为”、“顺便说一句”之类打头加进自己对人物的评论,对事件的评价,对历史的解释,颇有些像《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再加上他多用历史记录,有时甚至跟我们写论文一样标明出处,直接引用。这种写法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小说写法很不同,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不排除这是他强调自己写的是小说的一个理由)。所以看他的历史小说很容易误解成引人入胜的非常客观的历史人物传记。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拒绝他的观点,要冷静地判断说他这是小说,不要全信确实是很难的。这也就是司马辽太郎的过人之处。


可是“小说”和“历史”是不一样的,“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是可以推测想象的,是作家主观创作出来的文字。同样,“历史小说”也是“小说”,是作者在通过自己的滤色镜对历史题材理解基础上,依赖自己的主观想象创作出来的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再进一步说,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当然的也只能是司马辽太郎所着的“小说”而已。绝不是历史记录,更不是历史事实——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一定要把它认定是历史,你心甘情愿接受“司马史观”,这也是你的自由,无可厚非。





4
司马辽太郎战国书名之谜



小说题名都有固有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司马辽太郎有关日本战国的众多小说的书名也各有含义,非常特别。比如《新史太阁记》、《国盗物语》、《城塞》等,没有相关知识,要看出名堂还真不容易。



《新史太阁记》的“太阁”是什么意思?“新”在哪里?



“太阁”的正式称呼是“太阁下”,是对把自己的官位转让给子弟的“摄政”或“关白”(都是日本古代朝廷的官位名称)的称呼,起自平安时代。但在丰臣秀吉把自己的“关白”转让给外甥丰臣秀次后,基本上成了丰臣秀吉的代称。在日本甚至有“弘法占了大师,秀吉夺走太阁”一说。意思是说空海(弘法大师)把“大师”一词给霸占了,丰臣秀吉把“太阁”一词给夺走了。因为现在日本说“大师”肯定指的就是空海(弘法大师),说“太阁”一般指的就是丰臣秀吉。


那么司马辽太郎为什么把书名定为《新史太阁记》呢?原来丰臣秀吉在世时就命大村由记给自己着作传记《天正记》。江户时代相继有太田牛一着《太阁军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着《川角太阁记》,小濑甫庵《太阁记》,武内确斎着、冈田玉山画《绘本太阁记》等。近代以来也有山路爱山着《丰太阁》,吉川英治着《新书太阁记》,山冈庄八着《异本太阁记》等。给太阁树碑立传的人太多了,到了司马辽太郎写《太阁记》的时候,他就称自己写的是“新史”,与以往林林总总的“太阁记”都不一样。所谓《新史太阁记》,直译的话其实就是“太阁新传”。


司马辽太郎跟很多大阪人一样,非常喜欢丰臣秀吉。他在随笔《关于家康》中说:“如果说丰臣秀吉是一个政治家,那么织田信长就是一个前卫艺术家,而德川家康就是一个高级官僚。”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我的秀吉观》的随笔,毫不掩饰地说:“我喜欢秀吉。”“特别是统一天下前的那个秀吉,我非常喜欢。如果要我在历史人物中选一个作为主人侍奉,那只有这一时期的秀吉。”他觉得秀吉性格阳光,有商人气质。而德川则比较阴气,基本上是农民气质。


丰臣秀吉


《国盗物语》是谁“盗”谁的“国”?


《国盗物语》是日语的说法。日语语法和汉语不同,名词(宾语)在前,动词(谓语)在后。汉语中的动宾结构,在日语中一般就成了宾动结构了。比如我们常说的“介绍”,在日语中就成了“绍介”。所以这《国盗》,其实翻译过来应该就是《盗国》,《国盗物语》直译的话应该就是《盗国物语》。这本《国盗物语》,讲述一个出身低微的人用尽诡计和手段终成一国之主的传奇故事,简直就是形象地解释了《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说法。



那么又是谁,盗窃了哪个国呢?

日本直到近代明治维新为止,自古以来没有科举,一直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身份一般都是代代传承的,“老子卖葱儿卖蒜,老子英雄儿好汉”,百姓的后代永远是百姓,武士家的后代还是武士,“国主”当然代代都是该国的“国主”。像中国古代那样普通人有朝一日考上状元一族郎当鸡犬升天或揭竿而起打下天下登上皇帝宝座的事很少。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外基本上都在这个战国时期,所以说乱世出英雄呢。比如统一天下的丰臣秀吉就是叫花子出身。还有一个卖油郎,不仅独占了很多花魁,还把一个“国”给骗到手了。这个人就是齐藤道三。齐藤道三本来是京都妙觉寺的一个小和尚,后来过继给卖油郎,靠卖油挣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就靠这一桶金和自己无穷的智慧,连蒙带骗,最后竟然把美浓国(现岐阜县)国主赶走,自己当上了美浓国国主。他的这个国主怎么看都不是堂堂正正得到的,所以说他“欺世盗国”没有冤枉他。从出生到“盗国”,他光名字就换了四五次,由此就可看出此人多么临机应变见风使舵了。就这么个人物,因为在日本历史上少见,被看做“下克上”的典型,佩服的人还不少。

这部书还有一个谜:书分两部,前半写的是齐藤道三“盗国”的故事,后半却是以织田信长为主人公,写的是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的故事,和“盗国”完全不沾边。这是因为这部书最初(1963年)是在每日新闻社主办的《Sunday每日》周刊杂志上连载的。连载当初目的只是写齐藤道三“盗国”的故事。可是因为非常人气,编辑部希望能继续写下去,司马辽太郎就接着连载了后半部分。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后半部分和书名不太吻合的状况。


齐藤道三


但是这部书在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中地位非常高,有很多人评价其为司马历史小说的一个巅峰。有评论家指出,从前期主要描写“传奇”性人物,到后期主要写历史巨变,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的方向性转变,其实就是在这部书的前篇和后篇之间发生的。




《城塞》的含义——日本“城”和中国“城”一样吗?

“塞”是“要塞”之意。“城塞”就是以城为塞的意思。


日本城和中国城区别很大。中国城一般建设在宽阔的平地,四四方方,面积很大,有高大宽厚的城墙。城里不但有皇帝(或者地方的王公贵族),还有大量的平民百姓。城里所有人和城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人有市,所以也称为“城市”。因为中国古代认为无民则无君,无君则无民,君臣民缺一不可。

但日本的城却很像欧洲的城堡,一般都建在当地地势高的地方,周围有巨石堆砌的坚固高墙,还挖有很深的护城河。城堡的中心建筑是高大的“天守阁”,也就是“国主”(大名)起居的地方。天守阁周围是藩国行政机构。臣下一般都居住在城堡周围,然后才是所谓的“城下町”,也就是商人和一般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商人和老百姓居住的部分没有城墙之类的保护措施。由此可见,日本的“城”,类似于中国“城”里的“皇城”部分。

《城塞》这个“城”指的是大阪城。描写的是丰臣秀吉死后,秀吉家母子以大阪城为据点(要塞)和德川家展开的激烈的天下争夺战。结果当然是城毁人亡,德川家康从此完全掌握了全日本最高权力。

说到大阪城,大阪人是又自豪又自嘲。自豪的是大阪城是日本所有城堡里规模最大的,天守阁也是最高的。自嘲的是因为万事喜欢空前规模的丰臣秀吉修建的这座大规模大阪城天守阁在和德川家康的大阪决战中化为灰烬了,江户时代虽经多次重建,但因种种原因也都烧失了。现有的天守阁是1930年大阪民间人集资,用钢筋水泥重建的。日本传统城堡都是砖木结构,这钢筋水泥的天守阁虽然巨大,但从传统的角度看,就显得徒有外表,缺少内涵,没有文化了。

顺便说一句,现存城堡中冈山县姬路市的“姬路城”是保存最大最好的。传统砖木结构,没有被烧失过。


姬路城




5
司马辽太郎亲台之谜
司马辽太郎亲中还是亲台



司马辽太郎沉醉中国文化、深谙中国历史、喜欢中华料理。这从他的笔名上就能看出。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通读司马迁《史记》,认为《史记》是世界上最为的文学。他甚至在《史记》等史料的基础上,创作了《项羽与刘邦》等中国历史小说。前边也提到过,他的历史小说写法也与一般人的历史小说写法不同,含有大量司马迁《史记》的笔法痕迹。

因为深谙历史,司马辽太郎评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言论也很多。而对于现当代中国,他也一直抱着浓烈的兴趣。他多次访问中国各地,每次都留下大量文字。比如《周刊朝日》连载二十多年,共有四十多部的《街道漫步》中,有三部是 “漫步”中国:《中国·江南之路》、《中国·蜀与云南之路》、《中国·闽南之路》(如果再加上《台湾纪行》,应该就有四部),记述中国各地历史和风土人情。此外还有《从长安到北京》等散文集,还有大量随笔和许多讲演讲稿。笔者甚至有把司马辽太郎论中国的有关文字集成文集翻译介绍的冲动。

司马的中国观,特别是对新中国的许多看法,受到当时新闻报道的影响和历史的局限,今天看来有很多误解。比如对文革,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看法等,今天看来有很多是善意的解释。但虽然明知他是误解,看着心里还是有着某种莫名其妙的亲近感。就像有人如果说中国足球其实还是很强的,一定能走向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都知道那是胡说,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知道他是善意的误解或者别有用心的夸赞,但还是觉得心里舒服,总比对方说中国足球没有出路,天下第一臭听起来顺耳。人就是这么个喜欢听好听话,不喜欢听“逆耳忠言”的动物。

善意的赞扬(那怕是误解)总比恶意的诽谤(或者攻击)让人听着舒畅,虽然善意的赞扬(那怕是误解)容易令人麻痹,而那怕是恶意的诽谤(或者攻击)也能促使人警觉。人这种动物总是喜欢那怕是来自善意的误解(赞扬),而不喜欢听会给自己带来警觉和警惕的恶意的攻击(诽谤)。

至于一般认为司马辽太郎亲台,是事出有因的。1993年7月他在《周刊朝日》的《街道漫步》专栏开始连载《台湾纪行》。上边说过,晚年的司马辽太郎一改前期文人不谈政治的传统,开始直接言及政治,直接表述自己的某些观点。他有关明治以后近代日本的很多观点本来就颇受诟病,由此你就可以想象他对台湾这块日本曾经的殖民地抱有何种心情了。而最受非议的,是他跟李登辉对谈了一次。对谈的题目是《场所的悲哀》,不但刊载在《周刊朝日》上,还收录到后来的单行本里。对谈中当然提及两岸关系,对大陆的态度也比较明确。司马辽太郎由此引火烧身,在大陆、台湾、日本,甚至美国都掀起一场争论。

那么他为什么要跟李登辉对谈?因为李登辉是受日本殖民地教育,又到日本京都大学留过学,对日本文化等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心醉于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一个人物,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他是一个司马辽太郎的铁粉,是一个司马小说的忠实读者。虽然司马辽太郎对日本本很多事情都有着尖锐的目光和批判的态度,但他看到当时身为台湾“总统”的李登辉这么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对日本心醉,对自己沉迷,当然是免不了有好感了。所以两个人对谈起来,互相吹捧,互相表示理解对方,那还不谈得投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司马辽太郎跟你我一样,也不能免俗,也是一个大俗人。

司马辽太郎(右)与李登辉(中)




6
司马辽太郎和何晓毅之谜
我与司马辽太郎有何关系



这部分是这篇小文最无聊的一段,是为多混稿费才写的。为了不浪费您的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看。

司马辽太郎知道的人多了,“何晓毅”除了我的亲朋好友以外几乎没人知道,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就无聊透顶,其实完全没有列出来的必要,或者说根本不应该列出来。但我还是列出来了,一是上边说的为了多混几个钢镚,二是我还真跟司马辽太郎有些关系,正确说有些间接的关系,管别人有兴趣没兴趣,反正自己想说说。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大阪上学的时候。

我有两个《朝日新闻》社的记者朋友,一个叫村井重俊,一个叫中村智志,他们每星期跟我学一次汉语。说是跟我学汉语,其实不如说是他们变相资助我一个穷学生。所以那学习,不过是每次在他们《周刊朝日》杂志编辑部内天南海北聊天而已。

有一次,村井拿出一篇改得一片红的校样给我看,说:“你看,人家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又让司马先生给改成这样。”我知道他是《周刊朝日》杂志司马辽太郎《街道漫步》连载的责编,每周都要到司马辽太郎家去拿稿子。我们由此便聊起司马辽太郎,从其人其事,到其书其文,直到其观点其影响等。他说你看,人家司马先生这么长一篇稿子(两三千字),我们每次才给这么这么点稿费。我在心里大致算了一下,吓了一跳——他说的那金额,相当于当时我好几个月的收入。难怪在日本国税局公布的高额纳税人名单中,司马辽太郎几乎每年都排作家类前列。

村井每次给我他们的《周刊朝日》杂志,那杂志上每期都有司马辽太郎的《街道漫步》等文字。我不但由此接触不少司马文字及其作品,还因与村井他们的交流,对其人其事几乎每周都有耳闻。如此状况,一直延续到1996年司马辽太郎去世,村井本人也调转到《朝日新闻》东京本社为止(村井号称司马辽太郎最后的责编)。

如果司马不死,我也能一直赖在大阪的话,也许因为村井的关系某一天还真能认识,还真能打上某种交道。但可惜,他死得早,我也离开大阪了,从此就没有关系了。所以说我和司马辽太郎的关系,就是我相当知道他,而他根本不知道我;我憧憬他,佩服他,而他却毫无觉察(当然!)。就像我当年无限暗恋外系的女生一样,虽然我每日暗恋要死要活,但她却从来也不知道北师大还有我这么个乡里小儿。仅此而已。

我现在写这篇短文,絮絮叨叨说这些“心里话”,就像是向当年暗恋的女生表白。虽然即使表白了也没有什么结果,司马辽太郎也不会知道了(退一万步说,知道了又能咋的?)。


(完)



理想国 2015-08-23 08:55:44

[新一篇] 如果你也愛科幻 劉慈欣:科幻入門書單

[舊一篇] 讀書百宜錄 張恨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