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01)03—0039—02
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教育客体综合资源的作用,又要研究开发学生本体内在能动因素,两者有机结合是取得教育实效的重要保证。从微观教育意义上说,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研究学生本体能动因素比研究书本、教学模式等更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
现行教育中对教师、课程、教材、考核、设施及外部环境等要素研究颇多,而对学生个体先天素质、心理因素和发展需要以及本体能动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考虑甚少,这表明我们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研究书本等因素固然重要,但研究人是更重要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因素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取得教育实效。因此可以说重视和研究学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人的社会化是人本体在积极同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人始终要凭借与生俱来的先天素质,发挥本体(适应、选择、内化、修养、锻炼、强化与改变等)的能动作用,积极与外界施加的各种教育内容与方式相适应,协调和谐地发展,在积极的社会适应中完成由“自然人·素质”向“社会人·素养”的发展过程。教育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进行定向引导和有效干预,但教育过程必须是教育客体施加教育因素与人本体内在能动因素双边互动、统一并进的过程,其中,真正使学生在发展中起变化的是其内因,外界教育只有与学生内在能动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合力。因此,学校教育应始终把教育对象摆在首位,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二
学生的内在能动因素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包括先天素质、心理因素、潜能等。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对每个学生内在能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确认每个学生个性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施加相应的教育,开发与调用学生的能动因素,才能求得教育的实效。
1.研究、把握学生内在能动因素
学生本体能动因素是由多元因素构成的,研究学生或学生群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单项、综合和分类分层分析,大体上可从以下5 个方面着眼:
(1)研究学生的先天潜在素质。 人的先天潜在素质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征,这是学生赖以发展,获得德、识、才的生理基础。研究中首先应认识到,学生先天潜在素质(如感觉器官、思维状态和体态体能)是人在社会化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可建立常模,按照标准确定类别(超常、标准、缺陷),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共性或个性教育。
(2)研究学生的心理道德因素。 学生心理素质以性格品质为特征,性格是可以经过研究、开发调用得以改善和发展的。只有先天禀赋的素质性因素与后天训练的理智性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稳固的性格(即正确观念与规范持久的行为有机统一),它影响人的智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应研究分析学生在努力、刻苦、自信、毅力、主动、创造等方面的性格品质,以及对事物的道德判断、情感体验、意志倾向上的状态和差异,据此制定每个学生的具体发展目标,进而实施教育。
(3)研究学生本体纳外能力。学生接收、 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会出现受阻现象,如思想教育听不进去、课堂知识不能消化等,这既有教师输出信息的方式与程度问题,也有学生心理因素、原有知识基础、已有道德模式等影响学习通畅的问题。研究学生纳外能力要从其外显行为上判定,因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内化活动程度与其外显行为状态是成正比的,通过对学生纳外能力的状态与分析判定,掌握每个学生接受外界教育信息的内在机制的受阻或通畅情况,从而引导和调控学生纳外机制的方向和深度,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
(4)研究学生本体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是智力、心理、 能力等发展的潜在力量。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制约着潜能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使每个学生的显能呈现出差异。学生外显的智能、心理等方面的显能是先天潜能在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成熟发展的结果。研究学生的潜能,主要观察个体潜能向显能成熟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状态,以及潜能对外界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适应程度,从中寻找出适合每个学生潜能发展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5)研究学生的本体利益需要。学生的个人利益需要, 是由其所处社会位置、环境影响、自身条件等因素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并具有差异和层次上的区别,个人利益和需要与社会需要既矛盾又统一。研究中要对学生个体利益和需要做出归类分析,施加教育时要从个人的需要出发,选择最佳结合点,使个人利益和需要尽可能地与社会需要吻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开发、调用学生的能动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开发、调用学生的能动因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我开发、调用;二是教师指导开发、调用。
学生自我开发、调用,是指个体在实践中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发挥本体能动因素在某个方面的长处进行尝试,用己之长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使能动因素得到长足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对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它又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和缓慢性等缺点,因而在素质教育中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方式。
教育者指导开发、调用,指教师在研究学生本体能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取诱导性或强制性手段,指导学生参与同本体能动因素相适合的学习活动,使之个性、才能得到发展。诱导性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适合其个体能动因素的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经过若干次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发挥能动因素的倾向,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我调用能动因素。强制性方式是指当教师确认某学生最优的能动因素,希望其朝某方向发展,而又与该个体自我选择(不切合实际的)相冲突时,采取迫使学生归依教师意图的果断措施。学生对此会暂时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获得成功体验后,学生会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等能动因素比其学习成绩更重要,教育实效性将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者在开发、调用学生能动因素时,要注意把握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
(1)开发、调用学生能动因素, 对各类学生的能动因素均要相应开发。
(2)当学生个体能动因素未被开发出来时,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当个体能动因素开发出来后,教师应该退居幕后,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3)为学生创设最佳教育环境, 使学生能动因素与教育活动有机碰撞,这样必能产生出超乎寻常的实效。
(4)人的某项先天素质的缺陷,可凭勤奋努力来弥补, 这要求教师要善待每个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5)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要把开发、 调用能动因素作为教育的目标。
收稿日期:2001—03—05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39~40G1教育学梁卫20012001现行教育中,存在着忽略学生内在能动因素的倾向。从教育实效性出发,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确立研究学生比研究书本更重要的意识,把研究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素质教育/学生/教育实效 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students/effectiveness ofeducationTo Study Students in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ofimplementing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LIANG Wei (Dalian Experimental School, Dalian 116021,China)There is a tendency of ignoring students'inner initiative incurrent education. As far as the effectivencess of educationis concerned, we hold the opinion that we must have theconsciousness that studying students is more imprtant thanstudying textbooks. We must consider studying students as apoint of breakthrough in implementing quality- orientededucation.梁卫,大连实验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1 梁卫(1953—),男,山东蓬来人,大连实验学校校长,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理论、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39~40G1教育学梁卫20012001现行教育中,存在着忽略学生内在能动因素的倾向。从教育实效性出发,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确立研究学生比研究书本更重要的意识,把研究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素质教育/学生/教育实效 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students/effectiveness ofeducation
网载 2013-09-10 2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