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者日安安 辱者定碌碌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1997.11

说到底,台湾的电脑书真的有许多滥竽充数的垃圾。
出版社心知肚明。

树大有枯枝,族大有白痴,
要壮士断腕,才利人利己呀。


最近一年,网际网路(internet)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环,而且日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莫过於电子邮件(email),快速、便宜、方便、无寄丢之虞。过去要用笔墨的时代,读者来函比较少,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和出版社的接洽,和国外友人的通讯,也都因为电子邮件的便利性,而更密切频繁。邮局的功能大大萎缩掉了,展望未来几乎可以说将只剩下包裹递送和邮政储金的功能了。如果再受到私人邮局和快递服务的冲击,会不会邮政机构从此成为金融机构?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接到电话,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喜欢收到信;我想电子邮件促成大家爱写 email (便宜方便嘛),可说是「电脑造成人类疏离」的一个反证。

不过,电子邮件的盛行,後代子孙也可能因此少了傅雷家书、徐志摩情书、麦克阿瑟告子书这类具有...,毕竟手稿独具历史和人文意义。

除了电子邮件,另一个进入侯捷生活的网际网路服务就是BBS 上的讨论版区和 News 上的论坛。关於发生在上面的几件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大」事,例如交通大学学生的串连行动、金石堂拒买行动,已经为关心「BBS 之演进及其对社会结构之影响」(好一篇博士论文)的众人所熟知,而在这麽严肃的主题之外,也有一些轻松的情趣。我自己因为专业领域之所在,常常上 CompBook 版、OOP 版和 Programming 版逛逛看看,多半时候不出声,享受一下众声喧哔我静观的乐趣,偶尔品啜一下自己被人当做讨论话题的趣味。

就我印象所及,CompBook、OOP 和 Programming 这几个版上,近半年来有几桩轰轰烈烈的讨论,我想在此做个整理并提出我个人的看法。有些网友辞未能完全达意,错别字又多(大概是线上回信之故),所以我做了一点点修润。直接提到某个人某本书某间出版社或某家公司的文字,都被我以XXX 取代,我想我们讨论的是观念性问题,在此不需指名道姓。

BBS 上的文字有没有版权?不论在法律上这是不是灰色地带,我都相信是有版权的。在这里引用 BBS 上网友的讨论,为的是引出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後加上我的分析与意见。我要向所有愿意被我引用的原作者们说谢谢,如果因此引出一些麻烦,我也心甘愿受。有些文字很长,我只节录一部份,但一定会注意到前後语义,避免断章取义。另外,BBS 和 News 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天地,有些文字可能草莽气息浓烈些:明快、直接、质朴、不面面俱到。


●电脑书价

CompBook 版今年年中左右,有众多信件把火力集中在电脑书价的探讨上。下面就是精采片断:

早期 XXX 出版社的书,品质真的没有话说...几乎可以说是本本掷地有声...
但是最近嘛...就...稍嫌有点浮滥的感觉了...
也许是为了要迎合大众市场吧,不再走那种技术专精的方向了...
至於 XXX 先生的书...品质更是不用说了...
但是...ㄟ...最近他老大的书好像越来越贵了...
甚至贵到跟原文书差不多...只好买原文的了...


好书如果贵得有理, 那就多多支持吧。这样才能使好作者努力下去喔!

狗屁不通,如果每本书的书价都贵得离谱,那麽学生或者家里比较没钱的人买不起好书,学不到比较好的东西,是不是就该自认倒楣。
我个人认为书的价格不应贵得太离谱,应是让大部份读者都买得起最好。
出版商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提升台湾为书香社会,多出些便宜又内容丰富的书。


一个用心的作者花两三倍於其他打混作者的心力去创作,不该多点
回馈吗?我现在也能自己出一本书呀,随便介绍个软体,我可以精简有力地写个两百多页, 也可以像其他打混派作者扯到五百页以上,单单纸张费就可以差很多了!许多初学者不太懂,以为厚就是好,买到一堆东扯西扯的厚书,得到的资讯有多少?一本贵但内容充实的书,比十本烂书要有用多了!我会饿几天肚子,然後买一本好书回来看。我也是穷学生。


一本好书,一定卖得多,例如 XXX 先生的 XXX 已有 15
万册的量。新进作者刚开始没有知名度,卖的比较少,可是如果他写的是好书,口碑建立之後,他也可能一本书卖上几万册,版税百来万。
所以我个人认为好书不一定要价格贵,反而应多注意对社会的页献度。


以卖书的量来衡量一本书的好坏,我个人认为,似乎有欠妥当。

好书不一定卖的多!果真如此,
台湾现在电脑书的水准就不会只停留在使用手册的阶段。
看看 XXX 先生译的那本名着,
如果付出跟收入能稍微成正比的话,我想就要偷笑了!
所以就算这本书定价 860 元 我还是觉得很便宜,
买的时候毫不犹豫。


我想,书价只要合理就可以接受。至於何谓合理,那就看消费者自己的市场力量啦。

知识是有价的,只是这个价不应是天价,因为今天大部份作者所写的都是
软体本身已有的功能与技术,只是他比别人早发现或比较知道如何整合罢了,而为了他比别人早发现及会整合,读者就必须付高价买书,是不合理的。一些名为高手&好书的作者,还不过是将国外那些与资料翻译过来,
只不过翻的比较快,比较好而已,有什麽了不起。


翻得好没啥了不起你干嘛买啊。
如果你自己也可以发现这些功能的话,那为什麽还要花钱去买书?
如果你觉得这些书没必要,大家都不买,那麽作者与出版社活不下
去後,自然就不会有这些书了嘛!


一,你认为不合理价钱的书千万不要买,但不能又要人家书里的知识,
又要骂人家书贵,要不然你自己想办法得到书中的知识,就可以不要买书了嘛!

二,价钱是靠竞争与消费者的互动来的,某些书在市
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当然贵!你自己写一本看看,所花的心血
要不要值这些钱?你就会明白为什麽没有其他出版社推出竞争书籍了!

三,如果写书这麽好赚,你何不自己试试看?


销售前几名的作者,全是写入门书的人,真让人感叹。好书需要大家的鼓励,大家踊跃购买,让作者跟出版社觉得有「钱」途,则自然会拼命出好书。

想想真是这样,入门书永远是最热门的。
虽然我们对於一些深入的书,因市场不好而感到惋惜,但这也没办法。

比方出一本「MFC 内部剖析」来说,全台湾学电脑的人
以 500000 人计,其中学程式设计的 20000 人,其中又刚好
学 C++ 的剩 10000 人,使用 MFC 的可能更少了,6000人,
这里面想深入 MFC 的可能又要折半,结果当然卖不好!
上面数据随便举举,不过分析如此应该没错。
一种自我期许:即使书卖得不好,可是好书就是好书,抵上其
他书 10 本的质感。

 

显然这里有两方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方认为「贵得有理」,一方认为「有什麽了不起」。唯一的交叉点是他们都知道好书很重要,烂书不必买。
我想书籍的价格,和所有的商品价格一样,是由市场来调节的。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政府绝对没有能力逆向干预股市汇市。就算是财力雄厚的中央银行也不行!所以,我们看到的书籍售价,的确是反应着它能够生存的空间。

为了了解情况,我拨了通电话给出版界的朋友。他告诉我,现在的中文电脑书籍售价,软体应用类大约在 300~450 之间,技术类大约在500~650 之间,视书籍的主题、市场的竞争性、厚薄页数、制作成本(包括制版方式、纸张种类、附 CD 否、全彩否、网片输出否)而定。有些软体应用类的全彩书籍(例如 Photoshop)甚至可以定到 800,技术类的书籍到达 860 甚至 1000 的也不是没有。

除了少数特例,大抵一本电脑书的价格是先将页数乘以 0.75 做为基础,再加上各种考量,上下增减。

我遇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作者。有一种是出版社要涨他不涨。是否某种「社会责任」的因子在他的内心深处萌芽,并未可知;我知道的原因是,这类作者的书籍在市场上竞争极为惨烈,大军环伺,调涨书价将严重影响其竞争力,也就影响其销售量。算盘打一下,总收入变少,行不得也哥哥!

另一种作者是出版社要跌他不跌。这类作者不必想就知道,自视甚高,认定自己的书有这种价格,低了他还不屑卖:『大不了不卖嘛』。是呀,孔子不也说过「沽之哉,沽之哉,吾待善贾而沽之」吗,基本上我满佩服这种作者的,有知识份子的骨气。至於他有没有清楚地认识时务,那是另话。

所以,我赞同一位朋友的话:「书中的知识你需要,书本的价格你愿意负担,你就买;不然你就别买」。有一位网友提到社会责任,唔,一位作家只要写出的是一本好书,他就已经尽到极佳的社会责任了。我的看法是这样!


●初阶与高阶,应用与技术,好与烂

不论在软体应用类,或电脑技术类,都有初阶与高阶之分。不过常常网友们习惯把应用手册类书籍视为初阶书,把电脑技术类书籍视为高阶书,观看他们的对话时不可不查。我想可以这样说,以下的讨论不但适用於技术类书,也适用於使用手册类书籍。是不是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对呢?当然需要加上你自己的思考与评断。

 

国内一些电脑作家实在是太好混日子,可以从 VB 写到 VC,
然後还可以「深入探讨」3D 加速卡。流行 VB 就出 VB 的书,
一本号称 Visual C++ / Borland C++ 圣经的书,竟然都
没提到 MFC/OWL。Windows95 一出,书摊一堆 Win95 圣经宝典
之类的中文书。等着看吧,明年 Memphis 出来时又将旧事重演。
不只如此,还故意标榜博士学历或
写作 10 几年经验来烘抬自己的身价。有时我看了就一肚子火,
但这些人还不是照样继续 A 钱,真是..., 国内一些电脑杂志的
水准, 大家也是心理有数,不用我多讲。
总归一句话:读者自己小心,少碰一些「圣经宝典」。


前几天无聊又去逛书店,很久没去逛了,实在也没什麽
好逛的。这让我想起来一年多以前看到一本声称「限量发行」
的书,然後又丢出一句「已售九万本」;这次我不小心又喵到
,结果号称「已发行二十万本」,这不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吗?

一本「限量发行」的书,竟然可以卖到 20 万本,乖乖,
以後大家都搞这一套就不好玩了,每本书都可以声称只限量 1000 本来卖,然後提高自己的质感。这种手册型的书,我想卖多少是无所谓啦,
扪心自问,这样一本书即使卖得再好,又代表什麽?代表这本书
脱颖而出吗?事实上没有。

另外的一个感觉是,维持平盘啦,还是那几本书,同样的主题,
有点烦。再来出版社可要注意了,捞钱的机会又到了,WIN 98 明年
又要出炉了,到时候一定又是百家争鸣,最好赶快营造清新的形象,
往後出版的书,即使很平庸,一样可以卖得很好。

这些软体真的间接造就不少台湾经济奇迹。以前 DOS 时代软体
不多,等个 DOS 改版都要等好久,才能有好好赚一笔的机会。空窗
期没书可写,无奈之下只好出一些造福人群的书。这其实是因缘际会啊 :)
那时候的书好像以 PE2、倚天中文配合 DOS 为主,跟现在差别好多。
现在光是 OFFICE 就可以分成三本来写,每改版一次,又是三本出炉。
以後我的愿望就是开一家出版社,期待微软更茁壮,一定要等到
我长大以後,继续给他茁壮下去,这杯羹我也多少想喝。


...这些书都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都写的很浅,通常里面写的东西
都是你知道的(在你用 BCB 做一两个 project 之後),然後你会发现,
你要的东西里面都没写到...噢...



这段话引出一篇精采的信:

XXX 先生的功力很好,只可惜不太会写文章,通常技术底子好的人,
写起技术性文章来,都会有某种程度以上的可读性。也比较能命中
文字的主题;XXX 先生算是一个很有趣的反例,各位看看其文章或书中
对主题的描述以及若干「有趣的译词」即可知晓。

对於为什麽技术性书籍都写得如此浅显,其实最大的原因,并非没有
这样的作者,而是市场问题。

在台湾,深入的专业性技术书籍,能有多大的市场?相对的,一个好
的技术性作家,又要花多少心力去完成一本好的技术性书籍?在理想
色彩之外,有些现实问题,也逼人不得不去思索。

相对之下,应用软体的工具书,作业系统的使用手册,其市场就大多
了,许多作者或出版社,不过凭着一股「混饭吃」的心情来写作,来
出版,其销售量,几乎是清一色卖的比「专业技术性」书籍好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真教人情何以堪?

有人会觉得国内深入而专业的技术性书籍少,是因为专业人才少,真
是这样吗?我倒不以为然。各位请想想,专业原文书的市场有多大,
专业中文书的市场又有多大,情况即刻明朗。若今天能加入整个中国
大陆的市场进来,情况可能会有所改观,不过,在现今的环境下,除
非这些专业技术性书籍的读者愿意提供给专业作家一个合理的报酬,
否则,各位又能期待什麽呢?

出版社则是另一个问题,国外一本原文书的完成,多半是二、三十个
人的共同结晶,国内呢?出版社不过是帮你铺货的中介者,而且也多
半分不清谁才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作家,目前,仍有许多大出版社,是
以作者的资历(就是他出过多少本惑人耳目的烂书尔尔),来决定版
税的多寡。

通常来讲,专业的技术性书籍作家,程式功力亦是一等一的好,对这
些人来讲,要他去写一本好的技术性书籍,他还不如去接 case 来作。
这不是开玩笑的,一个简单的 case 用力做通常几天内就可以完成,而
报酬却往往超过专业性书籍一刷的价钱,OK,那我为什麽要去写专业
性书籍?若非有众人的期许与个人的理想色彩,技术性作家在台湾早
不复存在。


这位先生有着我认为十分内行的想法。他的基调是「诱因不高」,而且鱼目混珠,「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我还想补充几点:

1. 就我所接触的工程师,研究员,程式开发人员,或是某些应用软体的实际运用人员,实力很好的真是不乏其人,所在多有。但是谈到把心得表现出来,他们若不是兴趣缺缺,就是在奋力一击後大叹一声『哎,算了』。写作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满肚子的东西流出来到底是一枚涩柿子还是酸苹果或是一颗甜葡萄,很难说。所以技术好不代表就会写作。我所谓「会写作」当然是指「写的好」,没有人同意「能下水」就是「会游泳」。

2. 但是技术好的人那麽多,就算其中只千分之一的人有写作细胞,今天高阶中文电脑书籍也不至於搞到严重贫血的情况。所以问题还真是出在市场上面。於是焦点又回到了「诱因不足」上罗。

3. 出版社的确是个大大的问题。很多出版社只看销售成绩,不问形象价值。或者虽有一些理想成份,但挡不过利益的吸引,摇摇摆摆,反反覆覆。要那些学有专精的人士去伤脑筋市场的反应、库存、退书率,和草包作者们「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还真是会吓退他们。换句话说,出版社给予高阶作家的尊重度普遍还不够。

4. 为什麽高阶书籍在台湾的市场生存空间会很小?大家拢嘛说好书一定不寂寞,不是吗?好书即使贵一点,拥护的读者还是满多的,不是吗?初阶读者终要进入高阶,每年又有那麽多初阶读者要进来,这个市场不应该太小,不是吗?问题在於台湾电脑书籍的大市场体质相当恶劣。店头是一个自由领域,没话说,但电脑书籍的「大市场」不在店头,在补教业和国中小五专高职教育业。这些「业」的用书可以在杯觥交错之间敲定,在酒廊而不是在书房敲定,在交情和个人好恶间敲定。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以为电脑书看不懂是应该的,电脑书看得很痛苦是正常的。他没有机会识得技术之美与文字之美,一旦自己要挑书了,也很难从成堆成叠成车成库的同类书籍中挑出好书。

5. 有满肚子学问和实际经验的人,大抵已有很好的工作和职位,既然电脑写作的环境不甚理想,为什麽要往火坑里跳?於是就如网友所言,「若非有众人的期许与个人的理想色彩,技术性作家在台湾早不复存在」。



各位千万不要误会我把初阶书就叫做烂书,高阶书就叫做好书。不不不,不是这样,我并不同意网友说的「一本使用者手册即使卖得再好,又代表什麽?」如果撇开不知道有没有的杯觥交错的因素不谈,一本能够卖 15 万册的书籍,有其意义与代表性,那表示它大概有写到读者的心坎里。

在应用软体使用手册类书当中,近年国内崛起一本很有名的书:「Word 的使用艺术」(作者薛晓岚),我曾经仔细看过,确是不凡;编排细心,用词不俗,案例极富巧思,有丰厚的人文气息。这本书当然是属於初阶书,但不折不扣是本好书。

好几位朋友谈到这本书,不但同意是本好书,还会加一句:「我也写得出来」。这就不对了,朋友,那你怎麽不写出来呢?这本书的版税大概有100 万元以上吧我猜,诱因不算不高,你怎麽不写出来呢?

初阶好书是非常难写的!三年前就有一位出版界朋友邀我写初阶入门书籍,说侯捷的文笔一定可以胜任。我说我写不出来,这是实话,并非矫情。

初阶书最难写的,不在其技术部份,而在其文字拿捏的恰到好处,以及对於读者群的掌握。下面是一位网友给我的信:


我就是另外一位仁兄提到的,充斥市面上的浅显书籍的作者之一。
因为我的程度很差,所以我使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写作,那就是
增加文字的趣味性。

这样做的理由是,我认为愿意努力啃书本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人多半期望看一些较为轻松的书籍, 加上出版业的兴盛,
所以一本书的资讯量可以减少,配合新一代读者的需要。

一本书应该有多少资讯量呢?我认为在入门书籍的内容中,
40% 的资讯量就足够了,剩下的 60% 应该用来吸引读者的
阅读欲望。而我认为在高阶书籍中, 同样也该做适当的调
整。说得更明白些,我认为现在的高阶书籍太过死板而无聊。
除非是叁考手册一类的工具书,否则没有理由满纸都是这些
硬文章。书籍的本身如果不能做到吸引读者,那麽读
者就永远看不到里面精采的内容。


「书籍的本身如果不能做到吸引读者,那麽读者就永远看不到里面精采的内容」,这一点我很同意。不过所谓阅读的乐趣,完全在於作者的文字功力,那种为搞笑而搞笑,扯一堆南冥南辰天高地远的故事,算是等而下之的一种。你说,唱 KTV 和电脑有什麽关系呢?阿信又和电脑有什麽关系呢?没有关系是没有关系,你把它们掰到有关系我就信服你。

如何能够言之有物又精采可观,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就是作家难为的原因罗。

我看过最轻松幽默的电脑文字,是 PC RUSH 杂志的豆花堡主,真是棒透了。他写的都是硬体采购的文章,轻松谈笑之间洒落一地的专业与文字功力。说真的,我忍不住要摘录几则片断与【无责任书评】的读者共享:

 

◎等了八年的好 mouse

有很多人,两万块的套装买得下手,两百块的拖鞋舍不得买。

也有很多人,花了四、五万,买了很棒的电脑,却配了一只烂 mouse。

我认为这都是同样的不智。

直到上个月,我用的 mouse 还是八年前买的 Logitech C7。

你没看错,是八年前买的,透明的 C7,宣称全球限量五千只。

当时一只售价两千五,我一口气买了十只。

我并不是特别喜欢透明的 C7,更不是想囤积居奇,只是担心将来买不到了。

...

一般人选购滑鼠,多半只看外形炫不炫,而炫不炫的取决标准,似乎就是看圆不圆,好听一点的说法就是合不合人体工学。

为什麽一定要圆不 丢的,才算符合人体工学?C7 方方正正的,我想没用过的人,一定不能体会它的好处在哪里。

...

其实,外型还不是让我嫌弃其他滑鼠的主要原因。其他滑鼠让我弃如敝屣的原因,是重量。

精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滑球的重量。

...

C7 的滑球几乎只有其他滑鼠的一半重。如果说 C7 是棒球,那其他的滑鼠就好比是铅球了。

我真羡慕其他人天生一手好膂力,「推」起那麽重的滑鼠,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就不行了。有人盛赞微软的滑鼠触感多好,我才一拿起来,就有想扔出去的冲动。铅球不就是让人扔的吗?


◎Apple 之死

我拿起放在茶几上的音响杂志,假设漫不经心地随意浏览。

当我翻到之前已经看了 N 百遍,即使盖上杂志也可以立刻背诵出产品规格的DTS 解码器那页时,我装出一副被惊吓到的样子。

『怎麽可能,DTS 解码器一部只要三万多呀?!』

看来老婆太专心於电视上的田村正和了,我打算等萤幕上只剩下木村拓哉时再加演一场...

好不容易只剩下木村拓哉和宫泽理惠单独处一室。

『奶看,现在只要三万多就可以买到 DTS 解码器了耶!』

老婆的眼睛还是不愿意离开萤幕,但至少开口说话了:

『你不是才买一套 AC-3 的系统,DTS 又是干什麽的啦 ?!』

哈,老婆误入陷阱啦,我得赶快在田村正和回来前,给老婆来一场
DTS 功能说明会。...



◎比尔盖兹真的爱吃苹果吗?

还记得我在上期 RUSH「苹果之死」里说 Apple 的确需要杰伯这麽杰出的
催眠师,为它日渐乾涸的银行户头注入一些生理食盐水。

果然,就在 RUSH 出刊不到几天,8月7日的报纸上就刊出微软将投资苹果电脑一亿五千万美元的消息。

哇,我真佩服自己的预言能力,只是没想到连比尔盖兹的钱,杰伯都骗得到。...杰伯和盖兹都不是笨蛋,更不是心无城府的腔肠动物,我想这笔交易跟当年国父联俄容共那笔买卖差不多。




真是棒透了,我简直要收不住摘录的手,太精采了。这麽棒的文字,但愿侯捷也写得出来!豆花堡主的另一个让我佩服的地方是,他敢左打趋势专家,右批文化流氓,很有点悲剧英雄的味道。希望不要闹出悲剧才好。

回到网友说的书籍资讯量来罢。初阶书的资讯量才 40%,会不会太把读者给看扁了?

说到底,台湾的电脑书真的有许多滥竽充数的垃圾。出版社自己心知肚明,可是我知道有的出版社很顾情面,不愿拆穿人家的西洋镜。树大有枯枝,族大有白痴,要壮士断腕,才利人利己呀。



●电脑书籍的翻译品质

中译本对我们的资讯教育占有重要一席,不曾接触过中译本者几稀。早期的翻译事业就像家庭代工一样,是兼差,是贴补家用的副业。只要你敢,出版社可没有什麽不敢的。於是,我念书时的室友从另一位朋友(大包)接到了一笔生意(小包),译了一本 C 语言书籍中的三章,而他从没写过 C 程式 !! 你一定奇怪,这样的书怎麽有人买?有的,有些出版社抢时机,反正那是个海盗年代,不需授权,先出先蠃,蠃了就走。还有出版社打出「你抓虫我出钱」的口号,抓出错字别字或误谬处则以多少多少元计。天啊,让读者大众为他校对,又得到「提供奖学金」的美名;如果这出版社向以严谨着称,那我们说它非常负责任,可这出版社向以...呃...不严谨着称。

兼具信达雅的好译本需要译者的技术实力和文笔。後者我们不敢奢望,但盼拥有前者就阿弭陀佛了。但是这两者通常有微妙关联,如果译者懂得原文书在讲什麽,他就比较能够消化为中国人的思想写出来。...
过去开发中时期的林林总总其实不必再提,我们的省主席也曾经喊过「客厅即工厂」的口号,成长过程中永远先顾肚子再顾环保。可是如果纳入已开发队伍,这方面还是踩着不变的步伐,那就是自取其辱。一本好书被一支糟糕的译笔糟蹋,就像把 800 年前的宋汝窑莲花碗拿来盛狗食或 3000 年前的西周毛公鼎拿来装垃圾一样罪过,任何人都不忍。

这是 1994 年二月我写的一篇文章摘录(收录於无责任书评1/旗标),不幸地是,现在来看此文,完全没有过时。

 

「612 图书大限在许多业者以及许多消费者的满意声中落幕。六月的重庆南路(台北的书店街)虽然很少不是炎阳高照,却从来没有像 1994 年的 06/12 那麽热到极点。载运书籍到卖场的车子竟然使路为之塞。有的卖场是五折再降,有的则是满千元再送一本。「货」堆得满坑满谷,书香是有一点,但体味和铜臭更多。喊叫声、广播声、对话声、收银机的叮当声形成绝妙的交响曲。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很为我们的读书风气感到骄傲呢。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未到现场的人,你们错过了一次开眼界的机会。

翻译权付费的时代来临,乍想之下读者可能因为版权费转嫁至书价而吃亏,事实上换来的却是保障。如果外文书可以任意翻译,老板的算盘可能是这麽打的:某某老师和某某老师一人两班各推荐 100 本、某某学校指定 200 本、店头第一次铺货 500 本...,扳着指头算算不亏本,好,随便找个译者干了。这个思考过程中因为从来没有想到品质的问题(反正已经立於不败之地了嘛),所以译者的水准就不是顶重要的啦,读者看到什麽样的书也就自求多福啦。但如果这本书的翻译权是买来的,老板应该宁愿再多花一些钱控制翻译品质与制作品质,以确保有一定的店头市场蠃回成本。你可能会不同意我的逻辑,我们拭目以待「後 612 时代」的译书品质。

这是 1994 年 612 图书大限之後我写的一篇文章摘录(收录於无责任书评2/资讯人),不幸的是,完全没有给我命中!

 

市面上好的 trade book(相对於 text book)的中译本,恐怕手指头加脚趾头来数就太多了。我们的中译事业,毛病出在两个地方。出版社认为这是廉价劳工可以做的事,也因此真的只找得到廉价劳工来做;廉价劳工只劳力不劳心,把翻译当成外快与副业,那当然也就专业不起来。想让直立式福乐钢琴发出平台贝森朵夫的音色?作梦!中译本和中文着作不同,从签定授权,到发译出去,出版社完全可以主控,如果出版社有心经营,还怕做不出成绩吗 ?

从事出版,偏偏又出一些不可控制、并且水准低下可以预想而知的书籍,当然我们也就可以推想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与反应。那麽,一切的出版动作就失去了意义。

心怀「一字之差 五百世轮回」,立志「薪灭形碎,唯舌不灰」,那麽,纵因人力之不逮而字义疏漏,也可以无愧於心了。可不要老是「本书仓促付梓,误谬在所难免」啊!

这是 1995 年八月我写的一篇文章摘录(收录於无责任书评2/资讯人),不幸的是,电脑中译书之品质低下,於今尤烈。


读者对於中译本这一部份大概感受最深最烈吧,引爆力量非比寻常。同样地,直接提到某个人某本书某间出版社或某家公司的文字,都被我以 XX 取代;这不是乡愿,我们讨论的是观念性问题,在此不需指名道姓。毕竟荣者日安安,辱者定碌碌。

 

像我曾买过一本「DOS 6 XXX」,
我才发现作者 X 先生是如此好混!整本书就是把
DOS Help 翻译成不清不楚的中文而已,Multi-boot 那一部份大
家要是读到会气得跳脚大骂:「我买这本书做什麽?」其它的我也是
根本就不想看。就我的英文能力看电脑类 help 文件不是问题,
那种糟糕的翻译才有大问题。


...有的书商,出书品质叁差不齐,选书还得凭运气。

...请问依您的经验,那家书商比较会有这种现象呢?

XXX 就是,因为 XXX 几乎都是翻译的,
而且常都是找大学生,我有很多同学正在翻译,
每个人分别翻一两章。
运气好遇到像我同学那样比较有良心的,
翻的时候还注意到要统一名词等等;
如果差的呢,可能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章会有不同译名...


真的很讨厌这样的情形,有谁买了 XXX 这本书愿意扫这几页
丢过来吗?去年买的书今年才知道这几页没字...
谁晓的它会漏页,发票又丢了,若跑去划拨把书还给 XX 换,
谁付钱啊?真想像书的封面那把火一样,烧了它!想到就烦!


我只能说的确很好笑,难道您在买书之前完全没有先翻翻看吗?
并不是我幸灾乐祸,如果读者自己不觉醒的话,出版商根本就不会
在意书籍的品质,对於您的遭遇,我除了深表同情以外,也建议您
在买一本书之前,先在书店看他个两小时,如果两小时内没有出现令
您难以了解的字句,就可以考虑购买!


所言甚是,其实买烂书该怪自己,除非已经没有书可买,
否则就不该买错後悔!我同学正在翻译一本「JAVA」的第三章,
妙的是他根本不懂程式设计,厂商又在催搞。
本来我不相信这种事情,#@!$&~ 都什麽年代了,还有这种人,
我劝他不要做这种昧良心的事!


天啊!没想到有这种不负责的事,难怪侯 Sir 的无责任书评一再批评这种现象 翻译的人不懂程式设计,那翻出来的书可想而知有多烂。
不过这位大哥,你也应该说说是那家「伟大」的书商,
让大家知道知道,以免大家买到那些翻得白烂的书

各位在买书之前,还是要多多翻翻书中的文字,确认一下水准
再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才有点保险。
要是又买到烂书的话,记得来告诉大家,大家会感谢你的。


有的翻译书,除了是集体译之外,成员还有非相关科系的,
例如 XXX 一书的译者群中,就有「不太会电脑」、「德文系」的译者说。


品质控制的问题!
有些书还不错,不能一竿子全打倒。
不过 XXX 我有买,的确有些难过。
错别字就算了,意义弄错或是删除章节就真是令人头大。


我自己也在译杂志稿,喜欢读者文摘的译笔。电脑文章要翻成那样可能不太容易。

如果真的有控制品质,怎麽会让烂书出现在市面上。无辜的是许多挂名当替死鬼的译者,经常因为某本烂书而被读者痛骂,殊不知,许多挂名的译者可能只翻了全书的一两章而且。所以爱惜自己羽毛的译者,就别再干这种傻事了。

我上次差点笑死...那锅 XX 的老板在店里看到穿 XX 资讯系服的人,
就赶紧掏出名片说『要不要翻译原文书』


XX 资讯早就是他们的生力军,我就是 XX 资讯的,清楚得很。
只要是本系学生去,他就会列一堆书让你挑,让你眼花撩乱。
暑假更是投入大量本系人马,努力摧生烂书。
他的方法都是一堆人翻一本,再找其中一个挂名。
所以大家看书看到意乱情迷时,请不要迷惘,那肯定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我同学、学长、学弟好多人都在翻书哩。有些还算一回事,找了很多相关书籍来念,不贯通不下笔。有的就是靠 21 世纪加上创造力罗。

有一本「XXX 设计」什麽的,实在是错到了
不能再错,我早就丢到垃圾筒了,连名字也忘了。


打工性质的翻译书,真的只能说:靠良心做事了。

XX 在校稿作法上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译者?把书翻出来就好了,然後拿了钱就可以走人了。
在校稿上,对书的内容简直连看都没有看,整本书里面水准有上有下,
内容的删减连译者都无法完全控制,这样的书真的是很糟蹋原着。

但是,除了真正拿写作来当职业之外,你觉得以书商所提供的翻译书价格,
对於非专业译者来说,实在是让这些人不会想要去好好的翻译出来
我觉得 XX 把译者完全当工具的作法,实在是有些不敢领教。
上次还觉得弄臭了自己的名字呢 :(


我买了不少 XX 的书,我的感想是:这个出版社真的
是非常地不负责任!电脑方面的东西,错一个小地
方就差很多,可是他们的书,简直是错误百出!不
论是排版错误或是 key in 错误。显然 XX 没有做到校
对的工作,都赶着出书赚钱而已。


最讨厌的是许多不错的原文书只有 XX 有翻译,原文书又贵得离谱说 :(

因为原文书贵而去买不良的翻译书籍,就是导致烂翻书充斥的主因,不是吗?

XXX 这家出版社最大的本事就是尽一切努力将一本好书变成一本烂书。

而且都是一样烂,找不出两本不一样的,这品质控制的很成功!!

我觉得很奇怪,怎麽那些外国出版社都没来台湾打听打听风声?
怎麽老喜欢把翻译权丢给 XX ??
看那些胡乱的译作一本接一本(也有翻的不错的啦!但毕竟是少数),唉!!!

 

不论是作者、译者、出版者,把书籍做到这种田地,真不知道还
活着做什麽!

读者对於电脑翻译书之不满,甚至到了这种程度:

既然翻译书都比原文书便宜,翻译品质又那麽烂,何不乾脆请出版商去争取翻译权,然後原文不动出所谓的中译本。既便宜,我们也不必看得吐血。这算不算侵犯版权?

听起来简直令人鼻酸。



我因为身处写作界与出版界,对於这类翻译乱象早有所闻。其中最感痛心的有三点:

1. 刻意而大规模地制造垃圾。让我持平讲句公道话,自从我逐渐与一些出版社的决策阶层有些往来,我可以感受他们出好书的诚意;技术把关的能力不足,是其产品好坏叁差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不能拿出来做为说词,但他们至少是有心做好书的。然而从前面网友的讨论可知,竟然有出版社的作法已经到了利欲薰心的程度,时间.时间..时间...,只在乎上市的快速,拿到译稿便上,连译者要求校稿都不获同意(这是有些译者亲口告诉我的),内容的删减更是令人发指。

2. 随意删减内容。如今我购买翻译书之前,都会先掂掂它的页数与内容紧密度,看看有没有偷工减料。我为什麽要花钱买一本缩水的书?糟的是缩哪里还不知道咧,万一缩到的正是我需要的,怎麽办?被缩水的部份通常是难度较高的部份,我花钱买了本 advanced 书籍,advanced 部份却统统不见了,情何以堪!

3. 不给校稿机会(说是怕延误商机)。这真是令文字工作者痛心疾首的部份,更完全曝露出版者的心态。
因应资讯的大爆炸量,我以为,电脑书籍的写作或翻译是可以以团队方式完成的。但是团队要有团队的水准,一定要有人总控品质,在技术面和文字面都保证一个水准以上。那种大杂烩作品,不看也罢。我更忧心资讯系学生为了打工赚钱,干下这等天地不容的事,同时也污染了他们纯洁的心灵。

早两年前我与一位电脑出版界闻人交换过对电脑翻译书的看法。他对电脑翻译书的市场持悲观看法,认为还是要本土的创作才有希望。我不同,我对电脑翻译书的市场持乐观看法。是的,应用软体使用手册 100% 需要本土创作,但高阶技术实在需要外文书的大量补强。不论从市场面或贡献度,这都是一个可以好好发挥的主题,却变成人人摇头的局面,而且「於今尤烈」。

一叹!

杀一个人叫作杀人,大规模杀人叫作战争。做一本烂书叫缺德,大规模制
作烂书叫什麽?叫道德的沦丧吧。



●programming 位阶之争

BBS(News)上的隽永文章不是很多,偶尔看到一篇会觉得是一个 lucky day。

九月份有一篇名为「我的 DDK 学习经验」的隽永文章,不但言之有物,对读者有实际帮助,而且言辞风趣,读来可喜。後来就引发一位知名作家上网邀稿,愿意帮助这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完成 device driver 相关书籍 -- 不论是介绍出版社或是共同创作都行。工程师回覆说意不在此,并且被上司知道了差点被狠 K 一顿(工作份量又给他加了好几十趴),他另外推荐了一个不错的人选。作家於是回覆了一封「技术容易,表现难」的信,意思是技术人才易寻,写作人才难觅,婉约拒绝了所谓的推荐。作家并且针对工程师似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对於 SDK、DDK、RAD 等工具的使用,提供了一些看法。其间还穿插同门师兄弟网上相逢的感人事迹。

国内第一宗(大概吧!)网上邀书的事情就此落幕。後续虽有一大堆 reply,但都集中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点上讨论。

我有几个想法:

1. 邀约好书,发掘人才,应该是出版社的责任,今天却由一位自由作家来做,出版社该检讨。如果我都不知道出版社的努力,就讲这种话,我该打屁股;问题是,我其实满知道出版社的努力不够,所以是出版社该打屁股,不是我。

你也知道,要提升国内电脑书的层次,就要多做点高阶书籍。以电脑技术来讲,学校老师不容易有高阶书籍产出,一则大学研究所教授愿意来写中文书的不太多(跟中文电脑书的固有形象恐怕多少有点关系),其他层级学校的老师们,研究时间比较少,时间多必须花在教学品质上面,他们可以把导入的书写得很好(当然也很有贡献),但算不上高阶技术书。何况,容我坦白说一句,辛苦的老师教授们很多和工业界之间隔有一段距离 -- 不算短的距离!

所以,出版社要掌握工业界脉动,做出高阶书籍,应该往研究单位、实业单位来挖掘人才,挖那些实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研究员。就拿我住的新竹来讲好了,工研院和科学园区不就是人才大宝库吗。

2. 技术人才易寻,写作人才难觅!出版社应该有培养人才的魄力。每位出版朋友都对我吐苦水:有技术又会写作的,真是难找。这还用你说吗,你想从天上掉下来这种人?做梦。吐苦水归吐苦水,我也没看到什麽人才培育的工作。什麽,你说恐怕培育出来的人才楚才晋用?那一定是你本身有问题嘛。

3. 作者与工程师的对话後来所引发的数十封 reply,集中在一个论点上:

有人从实际生活经验,奉劝大家不妨赶快学习 DDK(微软的一套协助开发Windows device driver 的程式工具),那些高阶语言和 RAD 程式工具,只会让你成天「追着地球跑」,因为汰旧换新率太高了。而且 RAD 大半养成一堆半调子,只知 click, click, click,核心技术「拢嘛莫宰羊」。
有人以自身学养立刻反驳,使用 RAD 工具者,也有那种举凡 message dispatching, hooking, subclassing, superclassing, separate address space, DDE, IPC mechanisms, COM/OLE, ActiveX 无一不精的人,Database Application 也是写得吓吓叫。不要把人看扁了。

我摇头晃脑地欣赏着一篇篇的精采对话,一面品啜着我的冰镇葡萄酒,觉得 BBS 真是好发明。结果一不小心那个月的电话费创下新高。

网友们的论点都很有意思,练习一下辨证技巧也是不错。不过不管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事实不会因为几篇 post 而改变。事实只有一个:核心技术不搞好,什麽都是空。这一定是大家都同意的(吧?)。所以大家不必为了没有得到附合的声音,或言辞上被人骑过了头,就非ㄠ回来不可。

希望像我这样冷血...噢不...冷静的人不太多,不然,BBS 的前途就没指望了。


●鸡与牛刀

说到教授大人在研究与实作之间的距离,我又要举手发言了。

教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教授负责理论研究及方向掌控,实作部份由研究生或研究助理来完成。所以通常教授们不太管实作方面的细节。如果教授可以卷起袖子在键盘上干活儿(打论文之外),通常会激起一阵赞叹。

可是有一些基础必修课程,非有实作经验教不好。拿 C/C++ 语言来说好了,平常不写程式的教授大人,怎麽可能把程式语言教得好?学生们入太庙每事问,夫子们每被问就「突锤」。久而久之学生也不问了,终於营造出「理想的」学习氛围,诸事太平,阿弭陀佛。

让又要和研究生 meeting,又要写国科会报告,身兼数个研究计划的教授大人来教需要很多实作经验又非常基础「无趣」的程式语言,是不是不太合适?找一位每天都在用 C/C++,用到成精的工程师来教这门课,是不是皆大欢喜?教授大人松了一口气,学生也松了一口气,工程师则因教席而获得了一种肯定与荣誉。

可能你会说工程师恐怕不见得会讲课,但我看教授大人也未必就会讲课啊。教授大人因为书念得多就上讲台了,但是在程式语言这门课程里他没有工程师肚子里的东西多唷。能不能讲课,和心有关系,和身份没有关系。

我唯一可以挑出来的缺点是,万一讲席被名器私用,成为系主任或院长手上的私人筹码,那就令人伤心了。

非常稀少地,也有一种教授热心并且有能力将工业界的东西带进学校。台北有一所国立大学就开设了 VC++ programming,立意极佳,同学们也都了解系上与教授的好意,但是他们却消受不了这些好意,因为这堂课安排在大一上进行,而同时期才开始在学 C 语言而已。C++?噢,C++ 安排在大一下。

整个学期在我想像一定是暗潮汹涌,惊心动魄 -- 我是指学生的内心情绪;至於课程的进行则必然是表面无波,诸事太平。我绝对不相信大一新生有足够的能力接受 MFC 这样一个复杂的 application framework,更何况 C 才刚开始学,C++ 还没学。系上同学说:「大一上一开始系主任有对我们保证,会把我们当成白纸一样地从头教起。如今这门课却完全打击了大家的自信心,有的同学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念资讯系」。闻之令人鼻酸!一个联考最大的胜利者,却因为课程安排不当而受到重大的心灵撞击,课程之安排能不慎乎?三学分的时间浪费是小事,学生自信心的流失才是大事。

该系这两年都邀请我为新生做一场演讲,所以我对事情略知一二。今年我为该系大一新生演讲的题目是「资讯新鲜人的心理建设」。其中根据临床实验,我教大家一些自保方案,包括经常给教授大人鼓励啦,让他在上课时精神很 high 啦(他 high 你当然就 high,学习效果才会好)。善教者使人承其志,善问者使人继其声,每个学生都应该训练自己成为一位善问者,如果不知道怎麽问,请教授大人再说一遍也好,教授大人会很开心的。我在台上,最怕看到台下一堆木头,一点意思都没有!

另外我在演讲中也鼓励资讯人一定要赶快建立两项技术,一是英文阅读能力,一是打字能力(英打和中打)。英文阅读能力使你能够接触来自 internet、来自期刊的最新资讯,打字能力使你能快速地将心得整理留存。

系学会今年送了我一本系刊,其中对上述之 VC++   课程安排有精采的特别报导。文中还说「国内某着名电脑作家对这种课程表示不能 同,并对那些新生的境遇感到同情」云云尔尔。

喂喂喂,那不就是我说过的话吗?以後不必说「某」作家,遮遮掩掩的我向来言责自负的,你们挑明了说没关系 :) 。


侯捷 2010-09-10 08:34:40

[新一篇] 教之木鐸 電腦辭典

[舊一篇] 讀者來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