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过去一段时期内主要强调教授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至于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却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现代的英语教学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果不了解本族语所在地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习俗。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很难的。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目前人们普遍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 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广义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狭义文化)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方面的文化。狭义文化是指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所以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索,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外语教学所涉及的文化而言,也是一种相对的有界定的文化。美国K.chastain 1976 年把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归纳为44个主题。语言作为文化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传授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受其影响,在使用上有很大差异。
例如:中文中,西风一般指深秋肃煞的风或是冬天凛列的寒风,多用来描述凄凉清冷的背景,所以有“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之佳句。东风则指融融暖意的春风,多用来描述逢勃的生机和温情,所以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无语怨东风”(《西厢记》之名言,而在西方却相反,例如:“It'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John—Mase—field)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
又如在实施“邀请”这一语言行为时,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的使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如果别人邀请你去他家作客,被邀请者通常都要比约定时间早一点儿到,以示对邀请者的尊重和礼貌;而在西方,被邀请者通常都要稍迟一点儿到,他们认为如果提前到达,邀请者势必要抽时间陪着,这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但商务宴会除外。贾玉新对这一文化的实施描述如下: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等于借用别人的时间,因此对别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尊重,所涉及的时间则是双方协同的结果;而在中国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被邀请者认为是一种荣誉,时间通常由主人一方来确定,这一文化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便是交谈双方尽量说一些程式化的客套语。
由此可见,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费赖斯)。如何让文化与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呢?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以下几点是努力研讨的方向。
课堂教学包括词汇、句型、语法、语篇等,这里主要说说词汇、句型、语篇教学与文化背景的结合。
一.词汇教学
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教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很难找到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即使有的词汇表面意义完全相同,但在用法中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农民”这个词,在汉语中,“农民”所指的概念是统一的,即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民;而在英语中,“农民”有两个:farmer和peasant。farmer指那些拥有自己的农场或租赁农场的人;peasant通常指雇佣农。发达国家的农民通常在英语中称为farmer,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则被称为peasant,当然英国19世纪的农民也称为peasant。对于这两个词,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其所指的民族文化范畴,即不仅仅是词义词的区分,这样具体到交际中也不用再思考了。
“谢谢”(Thank you)这个词汇任何一种语言都有, 任何一位英语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在西方对于各种赞美之词、问候之语,尽可以用“Thank you”来作礼貌性的回答;而在中国遇到这种情况, 你应该说“我做的还不够”,“这是我应该做的”等诸如此类的谦虚话。这是为什么?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一般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该接受;而中国人比较含蓄,以谦虚为传统美德,如果你像西方人那样直接接受对方的赞美,人们会认为你很傲气,或是缺乏教养。这样,学生既习得了语言,又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
二.句型教学
句型教学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要让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在设置的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进行。
e.g.SEFC.TB.L. 85 Dialog: "David and Zhou Lan are talkingabout Britain. David said: I'm British,but I'm not English.I'm Scottish."在Dialog中最后,Zhou Lan Said: "I'm puzzled." 为什么她“puzzled”?这里要向学生解释英国的国情。 虽然English 和British通常都指英国人,但严格地说,English应指英格兰人(peopleof England)。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个部分,虽然它是其主要部分,但毕竟不能代表Scotland, Wales和Northern Ireland。 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可以接受British(英国人),但是不愿接受English(英格兰人)。这和我国国情有相似之处,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汉人占大多数,但是它不能代替其它55个民族。一个回民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他不可能认为自己是汉人。这里如果不向学生补充有关英国国情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学生了解对话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但他们最终仍然会像Zhou Lan那样Puzzled!
电话用语是中学英语的一个重点,有的教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把所有的电话用语归纳一起让学生记忆,并强调代词it, this, that用来代替人称代词指人,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一语言技能。其实应该强调的是情景操练,每出现一次,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身处这种特定的氛围中进行电话对话。中学英语课本涉及此项目的对话有几十处,随着反复的出现和大量的操练,学生不需要刻意背诵就能掌握住这一语言技能,同时特定情景的对话又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所在地的文化。例如约定一个宴会涉及本族语的邀请文化,安排一个假期活动涉及其度假文化,寻找工作涉及职业文化,看电影涉及娱乐文化,买东西涉及金钱、经济制度等。
三.语篇教学
大部分语篇的内容所涉及的还是目的语所在地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不仅要训练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而且要随语随文地挖掘教材中所含有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外部世界知识。
e.g.JEFC.SB.Christmas Day.在上课前可为学生作如下设置:
T:Do you know Christmas Day?
S:Yes.
T:When?
S:Dec.25th.
T:Do you know Father Christmas?
S:Yes.He's a rich old man.He gives each child a presenton Christmas Eve.
T: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S:Yes.
T:How do you know? How do Chinese people do on that day?
S:圣诞节来临之际,大街上有很多诸如“圣诞节××优惠大酬宾,××打折等广告招牌,圣诞节那天很多娱乐场合门前都有装饰过的圣诞树(Christmas Trees),有不少人出去玩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人过圣诞节。
通过以上问题应和学生解释两点:其一, Father Christmasisn't a real man.这点通过阅读全文学生会了解。其二, 中国人的圣诞节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玩乐而已,并没有真正融入它的文化。圣诞节是西方一个重要的节日,丝毫不逊于中国的春节,有法定的假期。亲人们大都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父辈们在圣诞节前夜以圣诞老人的身份在孩子们熟睡之际给他们礼物以示美好的祝愿。这很像中国的父辈们在除夕之夜给孩子们压岁钱,这些传统习俗在中国是没有的,使学生们真正知识西方人的圣诞节和中国大街上看到的不一样。
再如:SEFC Book3 Unit 1.这个单元主要是介绍英语国家的姓名和汉语国家的姓名不同,如下所示:
附图
这一单元的语言技能非常容易,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汉语所在地和英语所在地姓名文化的差异。英语国家的名字(given name/first nameDavid)在前,姓(family name/last name Howe)在后, 汉语国家的姓(郝)在前,名(建国)在后,此为区别之一。
区别之二, 英语国家的名和姓之间可能插入第二个名字(second/midlle name),形成全名(full name), 如David RichardHowe。这第二个名字也许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不过一般情况下可以省去。第一个名字通带有昵称,亲朋好友之间和昵称, 如称David为Dave。而汉语的名字即使有两个字,中间那个字一般也是不能和长辈们一样的。
区别之三,英语中一般对亲戚长辈的称呼都在称呼之后加上长辈的名字 e.g. uncle Tom aunt Alice,而汉语中对亲戚长辈的称呼则不能带名字,如:姑妈、姨妈、舅舅等。
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既然英语教学并非仅仅要学生掌握多少语言技能,而是要通过它成功地走向世界,与人类、与世界交流,那么了解别国的文化就是其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G381中学外语教与学薛中华20002000 作者:合肥教育学院学报G381中学外语教与学薛中华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