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编者的话)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THE GATE 0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 
Jonathan D.Spence 
  
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美] 史景迁 着;尹庆军,贺和风,许宝友,张文成,袁霞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作者简介 
  
史景迁,1936年生于英国苏尔里,曾就读于英国温切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1965年在 
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着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着作,主要有《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 
《寻求现代中国》、《上帝的中国之子——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等。 
  
  
  
编者的话 
  
    本书初版于1981年,英文原名为THE GATE 0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1895-1980(《天安门:中国人和他们的革命,1895—1980年》)。 
作者是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乔纳森.D.斯潘思(Jonathan D.Spence)。 
  
     斯潘思1936年生于英国苏尔里,早年就读于英国温切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1965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除担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外,还同时兼任该大学 
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是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和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斯潘思很早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他十 
分景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此他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史景 
迁。 
  
     史先生熟悉中国历史,尤其精通中国近现代史。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十余部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若作。他的这些着作多次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获奖, 
不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在英语国家的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史先生知识广博,学问精深,但没有一点儿学究气。他写这些着作不是摆出一副 
学究的面孔,引经据典,繁琐考证,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他掌握的丰富的史料 
融会贯通,深人浅出地娓娓道出。他讲述的历史条理清晰,事实准确,其中不乏作者 
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史先生的书就好像是在寒冷的冬夜在暖暖的壁炉旁听一位老人在 
讲故事,读者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那些陈年往事之中。难怪英语国家的读书界亲切地 
将史先生称为“故事大王”。 
  
     本书出版后即引起学术界和读书界的注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美国着名中国 
问题研究专家费正清教授将其誉为“西方对中国问题研究的—个里程碑”。《星期六 
评论》对此书评论道:史先生的这本书“绝对是第一流的,从形式上说,是大胆的, 
从内容上说,是严谨的,从展现复杂的人类舞台这一角度来说,它是富有激情的”。 
作者“用巧妙的,极为新颖的方法研究现代中国历史,通过中国革命的一些最引人注 
目的参加者——影响本世纪的那些动荡事件和受其影响的作家、历史学家和反叛者 
——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他“将文学资料和较为常见的政治和社会原始 
资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研究中国和中国人民,深刻洞察了难以改变的国家政权与中 
国的文学家、作家和思想家的进取精神之间的不断冲突。这项工作是独一无二的,也 
是很有价值的”。《图书馆杂志》也评论说,本书包含着“小说家对生活的嗅觉和历 
史学家把握事实的功底……在资料收集之丰富,写作手法之生动和富有人情味方面, 
还没有其他书可以与其相比”。 
  
     本书主要是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些知识分子在推功中国改良和革 
命中的作用,根据这些知识分子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献(主要是小说、诗歌及其他文学 
作品)描述和分折他们的心路历程,涉及的人物多为人们所熟悉,比如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鲁迅、沈从文、秋瑾、陈独秀、梁漱溟、徐志摩、王实味、瞿秋白、闻 
一多、丁玲、胡也频、老舍等。其中的三个主线人物是康有为、鲁迅和丁玲。作者从 
1898年戊戌变法一直讲到本世纪80年代,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一直讲到粉碎“四 
人帮”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应该说,作者讲述中国革 
命的角度是独特的。他有意将中国革命舞台上的主角(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思来和 
邓小平等人及蒋介石)的政治活动只当作本书的历史背景,而突出并不处在舞台中心 
的知识分子对—个富强的中国的不懈追求,描述他们在改良与革命的选择中的心灵痛 
苦和内心冲突。作者的写法基本上是白描式的,但在娓娓的叙述中也不乏一些个人的 
独到见解。从全书来看,作者的立场是比较客观的,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从作者在 
本书前言中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立场:“这些人从整体上生动地表 
现出了中国人在面对时代危机时是多么灵活、多么勇敢、多么敏锐。我希望,他们所 
做的,也是我没有(“没有”二字为黑体字)提到的,但却有着相同才智和经历的其他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所能做到的。在我考察的这些中国人身上,可以反复看到,明知政 
治行动充满危险却义无反顾,明知希望没有结果仍—如既往。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 
险象环生的世界上,他们表现出了非凡的生存能力和勇气。这也许有助于清除我们西 
方主流意识中长期存在的关于中国人‘冷漠’、‘狭隘’的陈词滥调。” 
  
     当然,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一位美国的历史学家对中国革命的一些看法 
与我们不可能没有差异。相信读者在阅读时是会注意到这一点的。 
  
     本书的翻译参考了台湾出版的中译本,但基本上是重译的。对于书中的引文,译 
音根据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核对,对极个别未查到出处的引文则模仿当时的语言习惯一 
一译出。史先生是史学大家,其文笔又是一流的。译考和编者能力有限,虽尽心尽力, 
却难以在译文中完全表现出作者的文采和神韵,且译文出自多名译者之手,难免有些 
疏漏,望读者见谅。另外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我们对个别不适宜的段落做了一些必 
要的删除和技术处理;原书附有62幅插图,考虑到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故删去,在此特向读者说明。 
  
  
编    者 
  
1998年8月 
  
  
  
☆─────────────────────────────────────☆ 
   
jennings (吉宁斯) 于 (Sun May 11 14:20:37 2003) 提到: 
  
这本书名列兰登百大非小说第68位。 
  
这是一本史学专着还是大众读物?它为什么会跻身这个百大书单?是因为其优美的语言 
(从译本感觉原文的语言应该很优美流畅)还是其所叙述的内容?看过的大虾可否点评 
一二。 
  
btw: 在网上看到,还真有将书名翻译成《通向天国和平之路》的。 
  
【 在 jennings (吉宁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THE GATE 0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 
: Jonathan D.Spence 
: 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 [美] 史景迁 着;尹庆军,贺和风,许宝友,张文成,袁霞 译; 
: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作者简介 
: 史景迁,1936年生于英国苏尔里,曾就读于英国温切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1965年在 
: 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 着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着作,主要有《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 
: 《寻求现代中国》、《上帝的中国之子——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等。 
: 编者的话 
: ................... 
  
  
  
☆─────────────────────────────────────☆ 
   
lewin (lee) 于 (Sun May 11 14:45:26 2003) 提到: 
  
  
  
史景迁成名之作,在我个人阅读名单中,可列为四星 
  
从晚清的康南海到丁玲、沈从文,勾画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生命经历 
与家国命运的互动历程,史个人坚认是不同于以往的“集体传记”的写法。 
  
清醒的个人生命意识游曳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无可奈何的悲凉,百年事后 
的遥望。 
  
排名较高大约是因为它是同类书籍的先驱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王树增《1901》均为同体例书籍。与这种方式开历史写作之先河,不知是不 
是Spence的首创。 
  
史的书国内现在好像只译有这本和《天国之子》,上海远东要出他的一个 
序列。 
  
Jonathan Spence是芮玛丽的学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造诣尤深。 
  
  
【 在 jennings (吉宁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本书名列兰登百大非小说第68位。 
: 这是一本史学专着还是大众读物?它为什么会跻身这个百大书单?是因为其优美的语言 
: (从译本感觉原文的语言应该很优美流畅)还是其所叙述的内容?看过的大虾可否点评 
: 一二。 
: btw: 在网上看到,还真有将书名翻译成《通向天国和平之路》的。 
  
  
  
  
☆─────────────────────────────────────☆ 
   
wizard (泡面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于 (Sun May 11 14:48:44 2003) 提到: 
  
还有本《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 
《天安门》这本书在书店见过很多次,倒没有留意过,下次买回来翻翻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景迁成名之作,在我个人阅读名单中,可列为四星 
: 从晚清的康南海到丁玲、沈从文,勾画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生命经历 
: 与家国命运的互动历程,史个人坚认是不同于以往的“集体传记”的写法。 
: 清醒的个人生命意识游曳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无可奈何的悲凉,百年事后 
: 的遥望。 
: 排名较高大约是因为它是同类书籍的先驱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王树增《1901》均为同体例书籍。与这种方式开历史写作之先河,不知是不 
: 是Spence的首创。 
: 史的书国内现在好像只译有这本和《天国之子》,上海远东要出他的一个 
: 序列。 
: Jonathan Spence是芮玛丽的学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造诣尤深。 
: ................... 
  
  
  
☆─────────────────────────────────────☆ 
   
tomsdinner (传教士汤士丁) 于 (Sun May 11 15:49:08 2003) 提到: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景迁成名之作,在我个人阅读名单中,可列为四星 
: 从晚清的康南海到丁玲、沈从文,勾画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生命经历 
: 与家国命运的互动历程,史个人坚认是不同于以往的“集体传记”的写法。 
: 清醒的个人生命意识游曳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无可奈何的悲凉,百年事后 
: 的遥望。 
: 排名较高大约是因为它是同类书籍的先驱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王树增《1901》均为同体例书籍。与这种方式开历史写作之先河,不知是不 
: 是Spence的首创。 
: 史的书国内现在好像只译有这本和《天国之子》,上海远东要出他的一个 
: 序列。 
补充三本我有的: 
《改变中国》、《利玛窦传》(也就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都是90年代 
内部出版的。《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大讲演丛书 
可惜他的书翻译都有问题。《天安门》据说题材微妙、删节不少(比如关于 
魏京生的部分)。而上海远东出的那几本,只读过康熙自画像,印象颇差。 
: Jonathan Spence是芮玛丽的学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造诣尤深。 
: ................... 
至于lewin兄说《天安门》是史景迁的成名作,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就在中国 
的反应而论?他在学术圈内成名恐怕还是因为他的第一本书《曹寅与康熙》吧, 
这也是他在耶鲁的博士论文,能让他破例留校任教,可见其水平。 
至于他和黄仁宇的历史叙事,在我看来仍有本质差别,黄仁宇接续的是传统史 
学的叙事传统(司马迁和希罗多德),而史景迁虽然“景迁”,可其路数仍近 
于二战后欧洲新派叙述史学,如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达顿的《屠猫记》 
金兹堡的《乳酪与虫豸》,这一派叙述史学与叙事史学传统,借用黄仁宇的 
说法恰是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区别。大历史往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黄 
仁宇的数字管理之类大而化之的论述庶几近之,且大历史仍多瞩目帝王将相 
足以影响历史的英雄豪杰。而小历史恰是反思“历史科学”、“历史规律” 
的产物,其前提往往是对后世之人能否通古今之变、掌握历史规律动向的怀疑, 
故而启动“微小叙事”,去扰乱常态的教科书式的历史,而如金兹堡写一个磨 
房主的精神世界,如史景迁写王氏之死,对象常是下层、平凡的芸芸众生。 
至于史景迁的书似乎更多动摇于两者之间,各取所长,据说最近更有新作专写 
曾静案和雍正的大义绝迷录。曾于网上读到他的一个讲演,就是以曾静案和 
孔飞力的叫魂案相互比较,以分析毛邓之后中国大陆的政权运作,而查他的讲 
演日期,正是大陆布天罗撒地网对付“妖异”之时。由此也可窥见他的史学 
路数吧。 
  
  
  
  
  
  
  
☆─────────────────────────────────────☆ 
   
wizard (泡面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于 (Sun May 11 16:00:33 2003) 提到: 
  
  
【 在 tomsdinner (传教士汤士丁) 的大作中提到: 】 
: 补充三本我有的: 
: 《改变中国》、《利玛窦传》(也就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都是90年代 
: 内部出版的。《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大讲演丛书 
为什么要内部出版?特别是第二本书难道有什么忌讳的么? 
: 可惜他的书翻译都有问题。《天安门》据说题材微妙、删节不少(比如关于 
不是说这本书仅讲至1980年么?要删节顶多也只删节76年的四五吧?跟魏有什么关系? 
: 魏京生的部分)。而上海远东出的那几本,只读过康熙自画像,印象颇差。 
: 至于lewin兄说《天安门》是史景迁的成名作,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就在中国 
: 的反应而论?他在学术圈内成名恐怕还是因为他的第一本书《曹寅与康熙》吧, 
: 这也是他在耶鲁的博士论文,能让他破例留校任教,可见其水平。 
: 至于他和黄仁宇的历史叙事,在我看来仍有本质差别,黄仁宇接续的是传统史 
: 学的叙事传统(司马迁和希罗多德),而史景迁虽然“景迁”,可其路数仍近 
: 于二战后欧洲新派叙述史学,如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达顿的《屠猫记》 
: ................... 
  
  
  
☆─────────────────────────────────────☆ 
   
beihe (忽如一夜春风来) 于 (Sun May 11 16:04:41 2003) 提到: 
  
  
为什么不贴出来看看? 
  
【 在 jennings (吉宁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THE GATE 0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 
: Jonathan D.Spence 
: 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 [美] 史景迁 着;尹庆军,贺和风,许宝友,张文成,袁霞 译; 
: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作者简介 
: 史景迁,1936年生于英国苏尔里,曾就读于英国温切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1965年在 
: 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 着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着作,主要有《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 
: 《寻求现代中国》、《上帝的中国之子——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等。 
: 编者的话 
: ................... 
  
  
  
☆─────────────────────────────────────☆ 
   
wizard (泡面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于 (Sun May 11 16:05:29 2003) 提到: 
  
不是每本书都有电子版的 
  
【 在 beihe (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不贴出来看看? 
  
  
  
  
☆─────────────────────────────────────☆ 
   
toad (纵身一跃,东风万里) 于 (Sun May 11 16:17:34 2003) 提到: 
  
reader版凑钱买扫描仪... 
【 在 wizard (泡面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每本书都有电子版的 
  
  
  
  
☆─────────────────────────────────────☆ 
   
dahuang (straightman) 于 (Sun May 11 16:20:45 2003) 提到: 
  
西单民主墙? 
  
【 在 wizard (泡面是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要内部出版?特别是第二本书难道有什么忌讳的么? 
: 不是说这本书仅讲至1980年么?要删节顶多也只删节76年的四五吧?跟魏有什么关系? 
  
  
  
  
☆─────────────────────────────────────☆ 
   
jennings (吉宁斯) 于 (Sun May 11 16:36:16 2003) 提到: 
  
呵呵。这本书是有超星版的。在清华的超星之家里。 
  
在:政治图书馆>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这个目录下。 
网址是:http://student.tsinghua.edu.cn/book/book.asp?lib=44000508  
用最新正版加上ftp://166.111.164.223里那个破解版本,就可以整本书下载和ocr了。 
这两篇前言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再花点时间,把整本书的文字都抠出来。不过这样 
做是不是不太好啊?有点儿有违版权。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译本我觉得是没有经过授权的。因为在哪儿也没看见有“我出 
版社拥有中文版权”之类的话。 
  
【 在 toad (纵身一跃,东风万里) 的大作中提到: 】 
: reader版凑钱买扫描仪... 
  
  
  
  
☆─────────────────────────────────────☆ 
   
beihe (忽如一夜春风来) 于 (Sun May 11 16:57:19 2003) 提到: 
  
  
  
【 在 jennings (吉宁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这本书是有超星版的。在清华的超星之家里。 
超星之家在哪儿? 
  
  
咱是土人,没去过 
  
: 在:政治图书馆>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这个目录下。 
: 网址是:http://student.tsinghua.edu.cn/book/book.asp?lib=44000508   
: 用最新正版加上ftp://166.111.164.223里那个破解版本,就可以整本书下载和ocr了。 
: 这两篇前言就是这么来的。 
: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再花点时间,把整本书的文字都抠出来。不过这样 
: 做是不是不太好啊?有点儿有违版权。 
: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译本我觉得是没有经过授权的。因为在哪儿也没看见有“我出 
: 版社拥有中文版权”之类的话。 
  
  
  
  
☆─────────────────────────────────────☆ 
   
toad (纵身一跃,东风万里) 于 (Sun May 11 17:02:50 2003) 提到: 
  
外校的IP禁止登陆 
:( 
【 在 beihe (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超星之家在哪儿? 
: 咱是土人,没去过 
  
  
  
  
☆─────────────────────────────────────☆ 
   
lewin (lee) 于 (Sun May 11 18:42:17 2003) 提到: 
  
  
  
Sorry,阁下说言三本书我均未看过, 
至于你所说的叙述与叙事的区别,黄仁宇与史景迁是否同一路数。 
不在我所言范围之内。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觉察到 
两者的不同。 
  
我所言的是体例方面,如“多年之后,xx回想...”这样的叙述角度, 
  
这个小历史的概念,大概是指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或社会中下层的人员, 
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在此范围,倒是霍布斯鲍姆的《小人物》 
很接近。如你证否,那么黄仁宇的李贽为何。 
  
另,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是否就是你所言的“叙事传统“,仍可商榷。 
  

【 在 tomsdinner (传教士汤士丁) 的大作中提到: 】 
: 补充三本我有的: 
: 《改变中国》、《利玛窦传》(也就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都是90年代 
: 内部出版的。《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大讲演丛书 
: 可惜他的书翻译都有问题。《天安门》据说题材微妙、删节不少(比如关于 
: 魏京生的部分)。而上海远东出的那几本,只读过康熙自画像,印象颇差。 
: 至于lewin兄说《天安门》是史景迁的成名作,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就在中国 
: 的反应而论?他在学术圈内成名恐怕还是因为他的第一本书《曹寅与康熙》吧, 
: 这也是他在耶鲁的博士论文,能让他破例留校任教,可见其水平。 
: 至于他和黄仁宇的历史叙事,在我看来仍有本质差别,黄仁宇接续的是传统史 
: 学的叙事传统(司马迁和希罗多德),而史景迁虽然“景迁”,可其路数仍近 
: 于二战后欧洲新派叙述史学,如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达顿的《屠猫记》 
: ................... 
  
  
  
☆─────────────────────────────────────☆ 
   
HansSachs (纽伦堡的师傅歌手) 于 (Sun May 11 18:45:24 2003) 提到: 
  
  
李贽是思想界巨躄,不可以小人物视之了啊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Sorry,阁下说言三本书我均未看过, 
: 至于你所说的叙述与叙事的区别,黄仁宇与史景迁是否同一路数。 
: 不在我所言范围之内。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觉察到 
: 两者的不同。 
: 我所言的是体例方面,如“多年之后,xx回想...”这样的叙述角度, 
: 这个小历史的概念,大概是指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或社会中下层的人员, 
: 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在此范围,倒是霍布斯鲍姆的《小人物》 
: 很接近。如你证否,那么黄仁宇的李贽为何。 
: 另,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是否就是你所言的“叙事传统“,仍可商榷。 
: $ 
  
  
  
  
☆─────────────────────────────────────☆ 
   
ramanujan (自缢通向天堂) 于 (Sun May 11 19:03:22 2003) 提到: 
  
   好像中国春秋战果以后就没有哪个思想界的人物能叫 
    巨躄  
【 在 HansSachs (纽伦堡的师傅歌手)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贽是思想界巨躄,不可以小人物视之了啊 
  
  
  
  
☆─────────────────────────────────────☆ 
   
ml (乌里雅苏台将军) 于 (Sun May 11 19:21:02 2003) 提到: 
  
  
晕……小历史跟小人物是不一样的。 
然后,要知道,草根阶层,社会中下层和知识分子,这几个概念也是 
完全不同角度来界定的。所以你的那句: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 
不应在此范围。是不能这样推导出来的。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Sorry,阁下说言三本书我均未看过, 
: 至于你所说的叙述与叙事的区别,黄仁宇与史景迁是否同一路数。 
: 不在我所言范围之内。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觉察到 
: 两者的不同。 
: 我所言的是体例方面,如“多年之后,xx回想...”这样的叙述角度, 
: 这个小历史的概念,大概是指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或社会中下层的人员, 
: 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在此范围,倒是霍布斯鲍姆的《小人物》 
: 很接近。如你证否,那么黄仁宇的李贽为何。 
: 另,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是否就是你所言的“叙事传统“,仍可商榷。 
: $ 
  
  
  
  
☆─────────────────────────────────────☆ 
   
tomsdinner (传教士汤士丁) 于 (Sun May 11 19:48:59 2003) 提到: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Sorry,阁下说言三本书我均未看过, 
: 至于你所说的叙述与叙事的区别,黄仁宇与史景迁是否同一路数。 
: 不在我所言范围之内。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觉察到 
: 两者的不同。 
呵呵,就你说《天安门》和《万历十五年》是同体例着作的说法 
而言,辨析其异似乎不算跑题,何况跑题是bbs上发言的惯例。 
至于是不是有许多角度来看两者的不同,或许角度有许多,有趣 
且有价值的却并不很多,倘非如此人文科学的研究恐怕就可以乱 
来了。 
: 我所言的是体例方面,如“多年之后,xx回想...”这样的叙述角度, 
此处不太明白,体例一词似指文章或着作的组织,而你说的好像 
应该算是叙事语态吧。就这个角度而言,两书当然有很多相近之 
处,史的其他书如康熙自画像更是明显,通篇以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彻底进入人物的内心,以致颠覆事实和虚构之别。 
: 这个小历史的概念,大概是指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或社会中下层的人员, 
: 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在此范围,倒是霍布斯鲍姆的《小人物》 
: 很接近。如你证否,那么黄仁宇的李贽为何。 
小历史与对草民的关注未必相同,试举解放后出版的农民起义史 
通篇关注的都是起于草莽者可恰恰都是大历史——试图将个人的 
生命历程编织进历史发展的宏大进程之中,个人搬演的不过是历 
史剧本里规定的角色罢了。而小历史之小通常是对这种宏大叙事 
的规避进而颠覆,而主人公的高低贵贱反而是第二义了。 
至于李贽的例子,倒是有趣,不管李贽当时的地位如何,他却是 
被历史叙述者,比如黄仁宇选来“代表/再现”这个历史的大角色。 
而我说史景迁动摇于这二者之间正是因为他有时倾向于小历史, 
而想天安门这样的书则颇为暧昧,如果我记得不错,书中有比喻 
把这些中国知识分子比作希腊歌剧里面的合唱队,旁观着舞台中 
央起伏跌宕的剧情,却无法左右情节的动向。姑且不论这个比喻 
是否恰当,其本身恰说出他对笔下人物的理解。 
如他自己说这些人物都是某种形式的知识分子,以特别的敏感表达 
了时代,然而却并不处在时代的中心,更不是时代的主角——在我 
看来这恰恰说明他的动摇和调和。 
  
: 另,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是否就是你所言的“叙事传统“,仍可商榷。 
所谓叙事传统无非两个意思,讲故事的形式和把握历史的信心, 
历史学一度根本抛弃了故事性,却病态的发展了把握历史的信心 
如今有人重拾故事,但仍必须细心辨析他是否仍有太强的把握历 
史的信心,如此而已。 
  
  
  
☆─────────────────────────────────────☆ 
   
ml (乌里雅苏台将军) 于 (Sun May 11 19:55:48 2003) 提到: 
  
晕倒……列举的体例的叙述角度,居然是《百年孤独》式的。 
各种概念乱成一锅粥了。 
  
【 在 lewin (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Sorry,阁下说言三本书我均未看过, 
: 至于你所说的叙述与叙事的区别,黄仁宇与史景迁是否同一路数。 
: 不在我所言范围之内。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觉察到 
: 两者的不同。 
: 我所言的是体例方面,如“多年之后,xx回想...”这样的叙述角度, 
: 这个小历史的概念,大概是指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或社会中下层的人员, 
: 那么Spence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在此范围,倒是霍布斯鲍姆的《小人物》 
: 很接近。如你证否,那么黄仁宇的李贽为何。 
: 另,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是否就是你所言的“叙事传统“,仍可商榷。 
: $ 
  
  
  
  
☆─────────────────────────────────────☆ 
   
NullPointer (空指针·凛冽冰凉) 于 (Sun May 11 20:00:45 2003) 提到: 
  
你不妨稍微给大伙解释两句的 
  
【 在 ml (乌里雅苏台将军) 的大作中提到: 】 
: 晕倒……列举的体例的叙述角度,居然是《百年孤独》式的。 
: 各种概念乱成一锅粥了。 
  
  
  
  
☆─────────────────────────────────────☆ 
   
lewin (lee) 于 (Mon May 12 13:11:54 2003) 提到: 
  
  
【 在 tomsdinner (传教士汤士丁)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就你说《天安门》和《万历十五年》是同体例着作的说法 
: 而言,辨析其异似乎不算跑题,何况跑题是bbs上发言的惯例。 
: 至于是不是有许多角度来看两者的不同,或许角度有许多,有趣 
: 且有价值的却并不很多,倘非如此人文科学的研究恐怕就可以乱 
: 来了。 
  
有趣且有价值的角度还是有很多的,这就是何以现在以史为纲, 
坐而论道的书籍屡有新出。是不是乱来,且看域中为谁家之天下了。 
  
: 此处不太明白,体例一词似指文章或着作的组织,而你说的好像 
: 应该算是叙事语态吧。就这个角度而言,两书当然有很多相近之 
: 处,史的其他书如康熙自画像更是明显,通篇以第一人称叙述, 
: 叙述者彻底进入人物的内心,以致颠覆事实和虚构之别。 
对,这就是我所言的体例,在Spence的上代儒林中,未见如此成文者。 
  
: 小历史与对草民的关注未必相同,试举解放后出版的农民起义史 
: 通篇关注的都是起于草莽者可恰恰都是大历史——试图将个人的 
: ................... 
好了,终于搞清你的小历史了, 
“小历史之小通常是对这种宏大叙事的规避进而颠覆,而主人公的高低 
贵贱反而是第二义了” 
倒是很多小说很符合这个定义,如《战争与和平》。你如果是指Spence 
的小说性叙述,他也并没颠覆“宏大叙事”,你仍可感觉到大的流向在文 
字的眉目之间涌动潜伏。 
  
旁观剧情,无法左右在所有的历史的着作都可找的对应,万历与百官的 
对峙,张居正,袁崇焕等等哪一位可以左右明末的历史走向? 
  
你所言的历史的信心,大概是对历史有确定规律的相信,也称之为历史 
决定论。这一点我认同,我是不同意黄的三点论天下的。 


综合 2022-01-09 19:05:13

[新一篇] 理想與現實的捍格——讀《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

[舊一篇] 國民黨2016參選人洪秀柱9日“出關”,強調絕對不會退選(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