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父母的双语教育思想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罗老师谈早教
  家长:罗老师,今天又有问题向您咨询,您赞同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学外语吗?我发现周围有好多人都主张实施儿童英语教育。
  罗老师:应该是这样的,我认为这种教育不仅限于英语,而且在时间上还可以往前推,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
  家:以后上中学不是要系统地学习外语吗,何必现在要孩子花好多时间去接触英语呢?
  罗老师:我手头有一份资料,据有关英语教学专家说,以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英语水平考试“托福”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所该掌握的常用词汇量应达到10000个以上;每个单词都会涉及读音、词形、词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变化问题,一般都含5~6个知识点;要想掌握(认读、听懂、会说)10000个单词,至少要学习2~3万个单词,涉及到的知识点约15万个。
  家:但是您也知道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外出留学呀?
  罗老师:据我所知,许多人并不打算留学,但也想通过参加“托福”考试来鉴定自己的英语水平。其实,“托福”考试对参加者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人要能比较自如地阅读英文原版资料、书籍,在学习、工作方面使用英语同人交流,一般需要学习20000个以上的单词。我们要走向世界,就要在各方面同世界接轨,就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因此,提高我们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的道理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家:您是否认为,凡是意义重要的事,就一定得“从娃娃抓起”?
  罗老师:那倒不一定,那得看是否适合他们做。
  家:我就是担心孩子花了好多时间去学外语却不见效果,我读书时就觉得英语是最难的一门功课。
  罗老师:其实孩子学习外语,比我们要容易,越小学得越轻松。你的孩子今年多大了?
  家:快4岁了。
  现在学会中国话了吧!
  家:(不解其意)说的是我们地方话,普通话上幼儿园再学。
  罗老师:(笑)你的“地方话”不是中国话吗?我再问你,孩子从出生时开始,到听得懂我们讲的故事,再到在日常生活中能跟别人进行语言交流,花了几年时间?
  家:不到3年。
  罗老师:那你学英语学了几年?水平如何?
  家: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共10年。我的英语水平……一般吧!
  罗老师:如果来了一位美国人,你能同他对话吗?
  家:那只能是一般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而且会是战战兢兢的。
  罗老师:那如果让你跟你的孩子比比讲话水平会如何?
  家:他说的可是中国话呀,是母语,要我用我的外语水平同他比?
  罗老师: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中国话对他们不也是一门“外语”吗,对刚出生的孩子讲,又有什么外语和母语的区别呢?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一套用来交流的有规则的发音系统和后来又创造出来的更为严谨的文字符号系统。按当代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内都具有由遗传得来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内部机制在外在语言环境的不断激发下,是可以转换成语言能力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可以学会的。
  家:你说小孩学外语更容易一些,这是什么原因?
  罗老师:现代心理语言学的大量实验告诉我们,刚出生的婴儿能分辨出约40个辅音之间的区别,而我们知道英语只有24个辅音,也就是说是刚出生的婴儿,拥有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在慢慢降低,长大以后对那些母语中不含有的辅音,他们接触时不再产生敏感,也就很难把握了,这就是我们到了读中学的年龄才去学外语就很难学好的缘故。我记得我学俄语时,我们同学普遍对“钢笔”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感到发音困难,这就是因为我们汉语里没有这个辅音。
  家:照您这样讲,那孩子学习语言的确比我们成人要强得多。
  罗老师:是的。你知道现在有许多外国人在我们国内工作,如许多大学都聘请了外籍教师,他们有的来中国好多年了,可是就讲不好中国话,而他们的孩子,从小带来中国,甚至有的就是在中国生的,他们的中国话却讲得非常流利,跟我们的孩子没有区别。7岁以前,是我们人类学习、提高、完善语言能力的最佳期,而且是越早越好。
  家:利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从小教孩子学外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应该就是结论吧?
  罗老师:这只是一方面,是从单纯学习语言这个角度来谈的,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思维的主要材料就是语言,语言同我们大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另一方面,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学习外语有利于开发智力。因为,多学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语言信号的刺激——这会促使脑细胞树突增加,这正是孩子变得聪明的条件之一。还有,大脑对不同的语言信号要经常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实际上是增加了思维训练的机会——思维训练,则是全面、充分开发孩子大脑的内容之一。
  家:我听说过德国的卡尔·威特,他就是把外语教学作为开发小卡尔·威特智力的重要手段。
  罗老师: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世界级的大诗人歌德,到8岁时除德语外,还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他后来的成功和他幼时受到的外语训练不无关系。
  家:可能是欧洲一些国家的语系比较接近,熟练掌握了一门,就容易学会另外几门。
  罗老师: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对我们来说,只要给我们中国孩子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再加上方法得当,学会几门外语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上次我在《怀着谢意和老人沟通》(见《妈妈宝宝》2005年3月号)这篇谈话录里讲过一位福建的女孩,她在8岁时就掌握了包括中国语言在内的四国语言。
  家:我不敢奢望我的孩子有这么高的水平。我希望他只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心满意足了。
  罗老师:我们不强求孩子学几门外语,但是学好一门外语,我看每个正常发育的孩子都是可能做到的。
  家:目标明确了,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教学,能谈谈关于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吗?
  罗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的具体条件,可在两种教学模式中选一种。第一种是母语学习模式,也就是说,你如何教你的孩子学中国话,也就如何教你的孩子学外语。这种模式要求孩子的年龄小于3岁,孩子的家长或是经常生活在孩子身边的人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种模式教学需要跟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孩子正在做什么、身边有什么就同他说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以口语为主,待孩子长到三四岁以后再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加以巩固。
  第二种教学模式适合孩子三四岁以后,借助成熟的母语来学习外语。这种教学模式要和母语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是通过孩子基本掌握了的母语语言符号的介入来学习外语的。
  家:哪种模式效果好?
  罗老师:当然是第一种。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家长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第二种教学模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家庭只能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
  家:孩子三四岁以后就绝对不能按第一种模式教学了吗?
  罗老师:比较难。不过按第二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孩子学得很好。就像前面说的,按第一种教学模式学习的孩子到一段时间以后要通过第二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加以巩固,按第二种教学模式学习外语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后,也要按第一种教学模式的方法,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外语知识,使其外语能力完善。
  家:我希望你能结合英语,给我具体介绍一下第二种教学模式的一般做法。
  罗老师:现在按这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教材很多,大多数是“以单词领先”来进行教学——讲一个故事,看一幅图画,拿一张卡片,教一个单词;单词积少成多,以后再组成句子,由短句子变长句子,由长、短句子组成一段文章、一篇文章;最后完全脱离中国文字的帮助由孩子自己读下来。
  家:这样也不错。我的语文学得还可以,那我自己回去照你说的方法去编教材来教孩子。
  罗老师:自己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编教材,好呀!不过,我提醒你,别编成“中式英语”了。有的家长自己编教材,当然可以。我们打开第一页,看第一句" Your name is what? " 这就是用我们的汉语去套用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语序。要知道,两种语言的习惯不一样,语序也不尽相同。
  家:我学过英语,这句话应该是这样" What is your name? "
  罗老师:你这样写是符合英语语序,但也有问题需要讨论。我们今天教给孩子的,应该是以后经常用得着的,使他在用英语同别人交流时,既听懂得对方的话,对方也听得懂他的话,而且不感到别扭。就你这一句,外籍教师看了会发笑,在他们国家,只有法官在审问罪犯的时候才这样问——“你叫什么名字?”
  家:平常该怎么问?
  罗老师:“请问,我该怎么称呼您?”在这里反映出来的不仅有语言习惯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问题。我们在使用别的民族的语言时,要理解、尊重其语言习惯、文化习惯。人家不接受,你凭什么要那样说?老师进了教室,问“同学们早”,在中国是很自然的,但在英国、美国,老师就不这样说。
  家:他们怎么说?
  罗老师:" Good morning, everybody. " (大家早。)在幼儿园对孩子则说" Good morning, children. " (孩子们早。)
  家:编教材我要打退堂鼓了——我害怕犯错误,结果误了孩子。
  罗老师:编教材或挑选教材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过你可以先向有经验的英语老师咨询,然后再做决定。还有一点,那就是教材的内容一定要有童趣,对孩子有吸引力,孩子才有兴趣去听你讲故事,跟你学英语。今天讲了不少了,关于教学的其他一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吧!
  家:谢谢!

妈妈宝宝济南48~50G51幼儿教育导读罗耀先20062006
罗耀先,武汉大学着名早教专家。
作者:妈妈宝宝济南48~50G51幼儿教育导读罗耀先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1:44

[新一篇] 摭談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教學

[舊一篇] 改造我們的思維慣性  ——兼談語文教學必須講究“語文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