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四):北洋割据时期(7)——北洋军阀混战(下)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5月15日

趁梁士诒内阁亲日卖国行径遭到全国舆论声讨之机,吴佩孚联合直系苏、鄂、赣、鲁、豫、陕六省督军接连发出讨梁通电,宣布与内阁脱离关系,并请总统徐世昌罢免梁士诒。迫于内外压力,梁士诒于1922年1月底托病出京,其内阁就此倒台。然而,这一切却成了后来直奉战争的导火线。

其实,奉系张作霖此前一直在积极准备战争。前面介绍过,没能染指长江流域的张作霖与皖系背景的浙江督军卢永祥结盟,卢永祥为对抗直系以保浙江,便于奉系走到了一起,奉系与皖系段祺瑞形成联盟。不仅如此,张作霖还联络了广东的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已经回到广东组织了第二次护法运动,并正在进行北伐,这部分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于是便形成了所谓孙、段、张“反直三角联盟”。另一方面,张作霖还积极鼓动张勋重整旗鼓,加入到反直队伍中来。

民国百年

1922年4月9日,张作霖派兵入关,以图控制局势,然而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常八九,张作霖的如意算盘在这时一一落空。首先,段祺瑞虽然叫得挺欢,但出力甚少,态度也日趋消极,其余皖系大员也大多都在天津不作活动,只有张敬尧、张宗昌、吴光新跃跃欲试;其次,本想东山再起的张勋因旧部零散、离心离德而力不从心;另外,孙中山的北伐军方面也因受制于陈炯明而没能按期发兵;其它各省督军也因各种内外原因没能及时策应。

直系方面,曹锟兄弟一直都不愿意与奉系刀兵相见,因此吴佩孚可谓孤掌难鸣。1922年4月11日,直系在保定召开会议,与会者一致主张抗张拒奉,曹锟不得以将其主和的兄弟曹锳撤职,并将直系全军指挥大权交给吴佩孚。此时,因孙中山的北伐军未能及时出动,吴佩孚得以将驻湘直军北调参战。

1922年4月29日,张作霖向奉军下达了总攻击令,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直系和奉系军队在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东线奉军以骑兵冲击直军,使其溃退,奉军一度对直军形成包围之势。西线方面,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和琉璃河之间展开激战,双方屡进屡退,死伤无算。起初,直军坚守,双方相持一昼夜,至4月30日,吴佩孚亲临西线督战,下令反攻,并派主力迂回到卢沟桥奉军侧后;奉军腹背受敌,又赶上吴佩孚援军抵达,攻占了丰台,自己军队中还有一个师倒戈,于是被迫放弃卢沟桥、长辛店,向东北方向撤退。东线奉军听闻西线溃败,也开始撤退,张学良所部虽然期间打了一些胜仗,但于事无补,奉军大势已去。此时,直系军队乘胜出击,在马厂一带消灭奉军7000余人,奉军败退,后又在军粮城与直军2万人展开苦战,奉军再败,直军前锋直抵芦台,奉军至此全线失败,士兵战死2万,伤与逃万余,被俘近4万,入关部队所剩不多。

奉军两线战败后,张作霖匆忙回到天津,并下令总撤退,同时积极部署防御。接着,徐世昌饬令奉军退出关外。5月10日,北京政府下令裁撤东三省巡阅使,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听候查办;12日,张作霖在滦州宣布独立,改称奉军总司令,脱离北京政府;6月3日,东三省议会选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4日,张作霖就职,宣布东北三省实行联省自治。6月8日到13日,直奉两军再次展开战斗,双方互有胜负,张作霖也在各国驻沈阳领事的劝说下接受停战。6月18日,直系、奉系两军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次日,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撤回原防区,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但是,对于张作霖的地位问题,北京政府拒绝撤销5月10日的处分令,张作霖则仍然对北京政府保持独立的姿态。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大权全部由直系所控制。

在日本,奉军战败后,那些因吴佩孚曾攻击亲日派而不喜欢他的政客积极主张支持张作霖搞东北独立。可惜他们看错了张作霖,张作霖不是可以收买的——实际上,奉系张作霖最令人钦佩的就是他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绝不肯做卖国之勾当,张作霖虽然战败,但仍有能力自保东三省,日本人想乘奉系战败自保之际,予以支援,借以在东北获取更大利益,简直是白日做梦。
 
这里,要插播一段内容,那就是民国初年的外蒙古局势。

在辛亥革命期间,外蒙古的一些王公僧侣在沙俄的支持下于1911年12月宣布独立,随后外蒙叛军和沙俄军队联合赶走了驻外蒙清军,并成立了大蒙古国,成为了沙俄的傀儡。1913年,民国政府在与沙俄签订的声明文件中,规定中国承认外蒙的自治权,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的宗主权,外蒙仍为中国的一部分。1914年,沙俄派军侵入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随后宣布将该地区置于俄国保护之下,强占了约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历届中国政府均未宣布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1915年6月,中俄蒙三方签订《中俄蒙协约》,中国仅仅保留了一个形式上的宗主权,沙俄则保持自外蒙“独立”以来所攫取的全部特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虽然在1919和1920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从中国掠夺的一切”,但在外蒙问题上,苏联历届政府却都支持其“独立”。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派徐树铮带兵进入外蒙,强行通过政令,取消外蒙自治和废除1915年前的条约,民国政府驻军库伦。1921年,外蒙再次闹起独立,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无暇北顾,因此远东白俄势力趁机侵入,占领库伦,扶植外蒙活佛、王公独立;其后,受苏联支持的蒙古共产主义势力组建“临时人民政府”,并请苏联红军以清剿白匪为名出兵占领了库伦,后来还占领了外蒙古全境,并组织了君主立宪政府,宣布外蒙古独立。北洋政府对此虽然表示抗议,但也无可奈何。

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的支持,外蒙古政府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此,中国政府不予承认,当年签订的《中苏协定》中也承认外蒙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战后期,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在商讨对日作战问题时,斯大林提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此表示同意,并在没有中国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还商定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保密。6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奉命把雅尔塔协定的内容正式通知了蒋介石,蒋介石虽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蒋经国赴莫斯科谈判。中苏谈判中,斯大林几乎是以威胁的口吻对宋子文说:外蒙古必须独立,否则苏联将不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当时的中国已无力管理外蒙,更何况外蒙和内蒙此时正准备联合起来搞大蒙古共和国,这将危及华北安全。无奈之下,蒋介石同意接受苏联的条件,并于8月签署条约,规定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日本投降后,外蒙古举行全民公决,全票通过独立。

1949年中共夺取政权后,鉴于和苏联的特殊关系,默认了外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并很快就与其建交;其后,中共虽然曾向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过此事,但仍遭拒绝。而退守台湾的民国政府则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以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此即所谓“控苏案”,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因此一直到今天,台湾的中华民国地图上仍包括外蒙古。苏联在外蒙的驻军直到其解体后的1992年才撤出。

民国百年

三鉴斋 2010-07-20 14:59:11

[新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6)——北洋軍閥混戰(上)

[舊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8)——第二次護法運動(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