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文集 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在"上海公报"签订2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前瞻
——在"上海公报"签订2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中华美国学会会长李慎之
  1997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签订25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开会,就为的是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上海公报”的历史意义:一个是从中国方面,一个是从世界方面。此外当然还有一个美国方面,但是,这方面的话最好是留给美国人来说,而我们中国人则还需要观察。
  历史往往要隔一段时期才能让人看出其蕴含的深意。十年以前,也就是在“上海公报”签订15周年的日子,我们还只能看出“上海公报”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即由1949年的联苏政策转为联美政策。这是一个花了长达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过程。这个转折始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而完成于1979年元旦的中美建交,也就是始于毛泽东时代而完成于邓小平时代。
  只是到了1/4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才能看出“上海公报”不仅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而且促成了中国国家目标的转变——由世界革命转为现代化。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对外界事务少闻少问甚至不问不闻的局面以后,对外态度或者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比较远的“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日本侵略与“八年抗战”且不去说,就是震惊世界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其所以发动的理由也是为了“反修防修”,为了清除所谓“中国的赫鲁晓夫”。后世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但是这两者间的相关性则是绝对不容低估的,它实际上表明了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或者反过来说,表明了中国被卷入全球化进程的曲折而复杂的历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中国人民都拥护以现代化为国家目标。中国人理所当然地把以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开头的1979年视为“改革开放元年”。正是从这一年起,中国人切身体会到了生活的重大变化。当然,以后的曲折在所难免,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常说的:“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启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一个两极世界中,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不被这一基本事实所决定。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是“十年变一变,逢九变一变”。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1949年开国那一年,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亦即实行联苏的外交政策。1959年,中苏交恶,随即就表面化为60年代的中苏大论战,中国为批评苏联对“帝、修、反”实行“三和一少”到“三降一灭”的政策而出卖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斗争而发表的《九评》,也就是1966年在国内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的实际外交政策也转为“帝、修、反”一起反,同时坚决坚持“世界革命”,包括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69年,中苏在两国边界上的珍宝岛打了一场真枪实弹的流血战争。然后经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与“上海公报”的签订,而逐步转向联美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随后访美而正式完成。谁都明白,这一政策决不是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本意,更有违于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以后美国遏制、封杀中国的一贯政策,它完全是国际舞台上的实力较量与利害关系的内在逻辑运作的结果。因此当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的时候,双方一上来就都表明驱使双方走到一起的是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也不难看到如果不是毛泽东亲自开始这一转变,邓小平后来要实行以“现代化”为国家目标的改革开放政策,其困难不知要大多少倍。其后,由于1982年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逝世,苏联内外政策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因之而有所变化,同年的中共十二大就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然后,一直到1989年夏天,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也实现了全面正常化,中国外交政策又完成了向“全方位化”的转变。1989年底柏林墙的倒塌与华沙条约的解散,带来了二次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两极对抗格局与冷战的结束。
  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众所周知的政治风波,中美关系也在这个世界性大转折的年头发生了挫折而进入低潮。经过这几年的较量,我们有理由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前途看得比较乐观些了,但是双方同时也必须提高警觉,争取尽可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一越来越关系到世界全局的双边关系。将近半个世纪以来,桥下流过的水太多了,世界发生的变化也太大了。中美关系的内容远远比过去丰富,也远远比过去复杂了。如果说:25年前使中美两国走到一起来的是反对苏联扩张主义的共同战略利益,那么在今天只有从全人类、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出发,才能保证中美关系不再发生过去那样的大波折。
  “上海公报”曾被称为是当代外交史上的杰作,因为双方巧妙地回避了当时无法实际解决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有其历史渊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是同盟国,而当时领导中国的是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美国仍然与退缩到台湾岛上的国民党政府保持外交关系而且与之订有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防条约。而在“上海公报”中,“美国方面表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样,从“上海公报”开始,双方进行了认真的谈判,在美国履行了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的承诺以后,终于在将近七年之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虽然如此,中国仍未统一,台湾与美国仍然保持着某种由历史遗留下来的关系,这样,台湾问题就一直在中美关系中成为一个肉中的刺。中美建交18年来,碰到过不少困难,经历过若干风浪,但是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可以处理、可以解决的,真正的难题只有一个——台湾问题。果然,这个问题在去年台湾领导人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分裂主义倾向而且得到美国一部分人越来越强烈的支持的时候,在春天达到了危机的程度,由于中美双方都出动了部分的军事力量而出现了“弓上弦,剑出鞘”的局面。但是也正是由于这场危机惊醒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中国人,使他们认识到邓小平“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这句话的意义。近一年以来,由于双方的努力,中美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过去的教训昭示我们,在这个问题最终解决以前,双方都必须郑重对待。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维护其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是不容外人插手的。中国从历史实际出发,已经对美国和台湾的关系给予了足够的照顾,同时一再声明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台湾统一的问题,只是从主权立场出发而不能承诺不使用武力。美国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会同意台湾某些人制造的台湾是一个独立民族的谎言,也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可以违反全中国人民要求完成统一全中国的民族大业的意志。美国一部分人士与舆论,特别是部分国会议员在这方面发表过一些十分刺耳的议论,这对中美关系是极其不利的。我们中华美国学会,作为研究美国,比较了解美国,特别关心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团体,要在这里特别吁请美国的朋友们充分注意这一点。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苏联的解体,也由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以超过或者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发展而高居世界各国增长率的榜首,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地说像中国这样的儒教国家要同伊斯兰教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合战线。这是毫无根据的。我们一上来就说明中美建交意味着中国国家目标的改变,而这个改变是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的,因为他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而且进一步体会到过去以世界革命为国家目标只能给他们以实祸,给他们吃苦头。同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比,中国的现代化还只是处于极低的水平。中国不但迄今还仍然是一个穷国,而且还有六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中国人知道自己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人口众多决不是中国之福,因此中国人自己采取了“只生一个孩子好”的世界上最为严格的人口政策。这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前途都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居然有一些(恕我直言)无知的美国议员对此妄加攻击,实在令人遗憾。另外,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1996年的中国钢产量超过了一亿吨而居于世界首位。但是中国政府几乎未加宣传,老百姓也几乎无人理会。如果此事发生在二三十年前一定会引起一阵喧嚣。中国人的沉默表示了中国的成熟,中国很知道,这就像中国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那样并不值得大吹大擂。理由几乎是人人一听就能明白的:人均产量不但谈不上高而且还相当低,相对成本与价格都还大大偏高,质量低,品种少,甚至还不能满足中国自己的各种需要,同时却还有相当数量的存货销不出去。这一事实和1946年斯大林公开宣布苏联钢产量只要达到6000万吨就可以保证成为世界强国,与1959年中国认为把钢产量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就可以作为超英赶美的基础的狂劲儿相比,可以说明中国人成熟的程度。作为民间的学者,我们不想以类似“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这样的言辞来安慰我们的美国朋友们,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人越来越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同时也越来越体会到现代化带来的问题,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得中国人民的真正利益就在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和谐地生活,而且一起来解决全球化与现代化这个无可抗拒的进程给全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和问题,首先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道德败坏的问题。
  为了同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共同生活,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秉承中国文化中“士”的传统,认为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促进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方面,首先是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扩大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增加公共生活的透明度,使中国进一步与国际体系融合,使中国能更加为中国人与外国人所了解,所信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乘此机会,向我们的美国朋友进一言。
  “美国必须领导”这是打开中美关系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遗言。美国应该按照尼克松的话去做还是遵照其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告诫回到孤立主义去?这是目前在美国国内正在争论的问题,但是美国立国已有二百多年,其国家目标必须有所改变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正在当今世界上发挥着相当重大的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全世界都看到,是美国带头打退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是美国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又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交战中的塞、穆双方带到了谈判桌上,对美国的这些行为我们是支持的,也没有看到世界上有多少人表示反对。虽然如此,我们却也看到美国似乎是越来越趾高气扬而狂妄自大,甚至公然以世界警察自居。尤其是近几年来,把自己的国内法当作国际法来推行,强要别的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最近美国强行推行“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甚至引起加拿大和欧盟这样美国最亲密的盟友的反对,美国总统迫于形势也已不得不一再宣布推迟其执行。连今年开岁第一期的《新闻周刊》都警告美国对弥漫全球的反美情绪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美国人可能确实珍视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中国孔子的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耶稣基督的箴言“己所欲,施于人”,同样被公认为是为人处世的黄金律令,这两句话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发挥,只是世界上的思想家都认为后一句话必须以前一句话为前提,才是正确的结合。
  从近代国际关系的角度讲,中国是一个后来者。我们不想在这里说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少可以夸耀的经验。但是在中国的古代,我们有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当时的国际(interstate)关系往往被近代国际关系学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与案例。至少在文化上,我们从那个年代起就有一个推崇王道,反对霸道的传统。对于任何谋求领导世界的国家来说,中国先哲的忠告总是:实行王道,否定霸道。霸道的结果只能是善战者服上刑!中国的和世界的历史一再证明这种智慧的价值。可是近年来美国的行为一再表现为仗势欺人。最近甚至不顾俄国的坚决反对而竭力推行北约东扩的政策,而不是去帮助化解俄国与东欧的宿怨。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毫无远见而最后只会自招失败(self-defeating)的政策。唯善人能受尽言,我们希望美国朋友们能注意我们的忠告。
  世界越来越小了,它已经缩小成美国人卡恩所说的“地球村”。村民的利害关系越来越结成一体。国际关系正处在转折点,面临着调整期,人类还不能排除出现大灾难的可能性,但是也第一次出现了在全球范围内走出战国时代,共谋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我们高兴地听到美国领导人最近一再声明,中美关系是美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可以说得更干脆一些,中美关系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人常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话确实大有深意,值得好好思索。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25年过去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先辈“联合反对霸权主义”的想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美关系的好坏已经不但是亚洲的,而且越来越成为世界能否和平、稳定、繁荣的关键。
  上面提到地球村,如果从世界的前途还充满着各种不测因素的角度看,地球村也可以比喻为狂风恶浪中的一叶孤舟。世界上已经有论者(其中包括美国人)提到了未来的冲突以至战争的可能。但愿他们都是错误的。在经过了造成亿万人死于非命的所谓“大死亡”(megadeath)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近50年的冷战以后,人类虽然取得了一些教训,但是还没有完全醒悟,因此我们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把这种危险全部排除。我们的愿望是,对世界的命运、人类的命运负有特别大的责任的美国与中国能够与世界各国一起成为“同舟共济”的伙伴,共同努力,使我们自古多灾多难的世界经历狂风恶浪而走向和平、安定、繁荣的彼岸。
  《美国研究》1997年第2期


李慎之 2013-08-22 14:38:03

[新一篇] 李慎之文集 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

[舊一篇] 李慎之文集 只有中國走上民主道路,才能全面改善中美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