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历史开的玩笑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时下,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一时间,暗淡的刀光剑影复又出现在眼前,远去的鼓角争鸣又重新回荡在耳畔。当亿万观众在享受新版《三国》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时,千万不要忘记罗贯中所着的《三国演义》实际上是“七分实三分虚。”史实版的“三国”与演义版的“三国”大有出入。

  草船借箭孙权功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智勇双全的一个精彩镜头。“草船借箭”历史上确有其事,只是借箭的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东吴的孙权。史载,公元213年曹操平定关中后,引大军南下攻打孙吴。孙权领兵抗敌于濡须口。一次,孙权乘坐战船偷察曹营水寨,结果引来曹军万箭齐发。孙权的战船两边都射满了箭,等受箭差不多时,孙权才下令收兵回营。曹操事后对孙权“借箭”之举深为感佩,于是留下了千古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坚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第五回这样描述:“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关羽武艺高强、藐视群雄的性格和特点跃然纸上。不过,历史上,这出精彩之戏的主角并非关羽,而是江东猛将孙坚。《三国志 吴书 孙坚传》中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关云长夺人之功矣!

  孔明未设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孔明巧设空城计而退走司马懿,成为历史上战争谋略的经典范例。然而,真正设此千古名计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三国志 蜀 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坠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 子龙一身是胆也! ”文聘在石阳被孙权所围时,也是急中生智,城门大敞,他自己则大摇大摆回家睡大觉去了!结果孙权在城外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没敢进城,引军而退。此二人赵云和文聘)的空城计若是以演义的形式写出来,相信并不比孔明的空城计逊色。

  关羽不曾走单骑

  《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河北寻兄、古城相会,使关羽威震华夏。而事实上,关羽“千里走单骑”纯系子乌虚有。《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刘备奉袁绍之命到许都南面的汝南郡平叛时,关羽闻讯离曹寻兄。汝南郡在南,河北在北,关羽如何南辕北辙去河北寻兄刘备呢?显然与史实不符,自然,也就不会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了。

  鲁肃单刀去赴会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一曲《单刀赴会》,唱得气势豪迈,令人热血沸腾!不过,历史上,单刀赴会的真正主角并不是关羽而是鲁肃。《三国志 吴书 鲁肃传》中载,“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羽曰 ”而且,鲁肃也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般懦弱,而是“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齐,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以至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刘备发狠鞭督邮

  《三国演义》中曾有张飞怒打督邮一节。不过真正打人者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三国志 先主传》中载:“先主(指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三国演义》之所以那样写,大概是为了突出张飞的鲁莽性格。

  此外,《三国演义》中还存在很多与史实有出入之处,如:关羽的兵刃非青龙偃月刀而是长矛;刮骨疗伤非华佗;指挥火烧博望坡的主角非诸葛亮而是刘备;刘琮献出荆州后并未被杀,而是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桃园结义,关羽比刘备大一岁 因此,不能把《三国演义》当成史实来读,这也是《三国演义》取名“演义”的原因之一吧。 


编者 2010-07-15 08:32:58

[新一篇] 北京晚報:三國倡導的“義”文化,今日在何方?

[舊一篇] 三國時期的江東二喬究竟有多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